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系列</b></p><p><b> 開題報告</b></p><p><b> 食品科學與工程</b></p><p> 山茶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及精制工藝的初步研究</p><p>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p>
2、<p> 我國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生產基地,以湖南最多,除此之外,只有東南亞、日本等國有極少量的分布。目前我國油茶林約為400萬hm2,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江西、廣西、浙江、福建、安徽和貴州等省區(qū),占全國木本油料面積的80%以上,年產油茶籽60余萬噸,油茶籽中含油脂26%~39%,因此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p><p> 相對其他品種食用油,當前我們國家對
3、山茶油的生產開發(fā)還處于初步階段,全年生產總量穩(wěn)定在15萬噸,約占食用油市場的1%以上,還沒有成熟的中國品牌的山茶油產品。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對山茶油進行研究,其特有的性質不斷被人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山茶油被國內外報道成能與橄欖油相媲美的一款中國品種食用油。作為剛剛起步的市場潛力軍,山茶油具有非常遠大的開發(fā)前景。</p><p> 長期以來, 我國茶油是以機械壓榨和溶劑浸提兩種方法生產的毛油為主導產品。茶油毛油未經
4、物理化學處理,含有皂素、機械雜質、色素、烴類、醛類、酮類、游離脂肪酸、水、糖類及其衍生物、蛋白質及其降解物、有機醇及成份復雜的樹脂類物質等,不僅色澤深、口感差、營養(yǎng)價值低,而且易酸敗,影響貯藏的穩(wěn)定性,且對人體健康不利,應用范圍受到限制。為了擴大茶油使用范圍和消費量,使其應有的營養(yǎng)價值和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fā)揮,因此,必須對茶油精制技術進行深入研究。</p><p> 隨著科學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對山茶油的認識不斷
5、加深,我國的油茶資源必將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利用,必將能夠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p><p>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b> 基本內容:</b></p><p> 分析山茶油主要脂肪酸組成及其含量,并評價其營養(yǎng)價值;</p><p> 研究毛油精煉的脫膠、脫色等工藝條
6、件,確定其精制工藝。</p><p><b> 主要問題:</b></p><p> 評價山茶油的營養(yǎng)價值;</p><p> 分析比較山茶毛油與精制后山茶油的品質變化;</p><p> 確定山茶油的精制工藝,主要是確定脫膠、脫酸、脫色等工藝的條件。</p><p> 三、研究的方法與
7、技術路線:</p><p> 1 山茶油的主要脂肪酸組成及其含量測定</p><p> 1.1 山茶油脂肪酸甲酯化:GB/T17376-2008</p><p> 1.2 山茶油脂肪酸組成分析:GB/T17377-2008</p><p> 2 山茶油各項衛(wèi)生指標的測定</p><p> 色澤的測定:GB/T
8、22460-2008,透明度的測定:GB/T5525-2008,折光指數(shù)的測定:GB/T5527-1985酸價的測定:GB/T5530-2005,碘價的測定:GB/T5532-2008,過氧化值的測定:GB/T5538-2005,苯并(a)芘的測定:GB/T22509-2008,黃曲霉毒素的測定:GB/T 18979-2003。</p><p> 3 山茶油的精制工藝</p><p>
9、 山茶油的精制工藝流程如下:</p><p><b> 皂角</b></p><p><b> ↑</b></p><p> 毛油→過濾→脫膠→脫酸→分離→水洗→脫水→脫色→分提→過濾→成品油</p><p>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 10.1
10、0.1-10.11.31 查閱資料,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p><p> 10.12.1-11.1.15 開題論證,2篇外文翻譯,實驗準備工作;</p><p> 11.1.16-11.4.20 實驗研究階段;</p><p> 11.4.21-11.5.10 論文書寫,完成預答辯。</p><p><b> 五、主要
11、參考文獻:</b></p><p> [1]鐘海雁,張余權,孫漢洲等.茶油水化脫膠工藝研究[J].經濟林研究,2004,22(1):29-31.</p><p> [2]張純萍.茶籽油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6,(4): 188-189.。</p><p> [3]曹國鋒,鄔冰,鐘守賢.茶葉籽油、油茶籽油與茶樹油的區(qū)別[J].中國油脂,
12、2008,33(8):17-20.</p><p> [4]馬力,周建平,劉紅梅.茶油的性質及其精煉工藝[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6,(9):18-20.</p><p> [5]鄧小蓮,謝光盛.精制壓榨茶油的研制[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8,25(1):46-48. </p><p> [6]馬力,陳永忠.茶油的功能特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
13、,2009,25(8):82-84.</p><p> [7]沈建福,姜天甲.山茶油的營養(yǎng)價值與保健功能[J].糧食與食品工業(yè) , 2006,13(6):6-8.</p><p> [8]吳雪輝,黃永芳,謝治芳.茶油的保健功能作用及開發(fā)前景[J].食品科技, 2005,(8):94-96.</p><p> [9]青平.必需脂肪酸與人的健康[J].中國保健食品
14、,2004(6):29-30.</p><p> [10]梁雨祥.試談我國油茶和優(yōu)質山茶油的產業(yè)化開發(fā)[J].宏觀經濟研究, 2006,(1):25-27.</p><p> [11]Chen J.S. Diet life styl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65 Chinese countie
15、s [M]. Ox-ford Univ. and Comell Univ. Press: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1: 391-397.</p><p> [12]陸順忠,曾輝,蔡肖群等.茶油精制工藝[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3,32(4):181-183.</p><p> [13]張余權.化妝品用茶油精煉工藝的研究[D]
16、.中南林學院碩士論文,2003.</p><p> [14]肖婷,陳建華,黃少烈.茶籽油的精制方法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 2007,34(3):44-47.</p><p> [15]陳珊,何庭玉.茶油的精制方法及應用[J].生物質化學工程,2005,(6).</p><p> [16]劉元法,王興國,等.油脂脫色過程中吸附劑對色素及微量成分的影響[J].
17、中國油脂,2005,30(2):25-27.</p><p> [17]龐文勝,毛洗榮.茶油精煉工藝初探[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4,18(1):54-55.</p><p> [18]施賢波,屠幼英.山茶油簡易精煉工藝的研究[J].茶葉,2007,33(3):158-161.</p><p> [19]陳珊,王宜民,何庭玉.茶油脫色新法研究[J].廣東化工
18、,2006,33(9):83-85.</p><p> [20]曾益坤,等.注射用茶油精煉工藝的研究[J].中國油脂,2003,28(3): 28-31.</p><p> [21]趙妍嫣,唐文婷,姜紹通.分子蒸餾在小麥胚芽生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應用[J].農產品加工,2004,(11):33-34.</p><p> [22]傅長根,周鵬.硅藻土在茶籽油脫脂工
19、藝中的應用[J].中國油脂,2003,28(7):38-39.</p><p> [23]King, Jerry W., Taylor, Scot L., Snyder, Janet M. Total fatty acid analysis of vegetable oil Soapstocks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reaction[J].JA OCS,1998
20、,75(10):1291-1295.</p><p> [24]周建平,郭華.茶籽油的冬化條件的研究.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28(5):430-432.</p><p> [25]曾益坤,胡文龍.山茶油冷凍脫脂工藝的研究[J].中國油脂,2005,30(4):15-17.</p><p> [26]廖書娟,吉當玲,童華榮.茶油脂肪酸組成及其營養(yǎng)保健功能[
21、J].糧食與油脂,2005,(6):7-9.</p><p> [27]毛方華,王鴻飛,周明亮.山茶油的功能特性[J].食品科技,2010,35(1):181-184.</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食品科學與工程</b></p><p> 山
22、茶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及精制工藝的初步研究</p><p> 摘要 山茶油是一種優(yōu)質的食用植物油,其理化性質、脂肪酸組成和營養(yǎng)成分與橄欖油相似,被盛贊為“東方橄欖油”,還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如山茶苷、山茶皂苷、茶多酚等,其品質大大優(yōu)于橄欖油,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應用價值。本文先介紹了山茶油的理化性質、主要脂肪酸組成和營養(yǎng)價值,因我國目前的生產工藝所產出的山茶油難以滿足實際應用的要求,故需進行精制,又綜
23、述了山茶油精制工藝的研究情況,最后進一步闡明了山茶油的應用與發(fā)展前景。</p><p> 關鍵詞 山茶油;脂肪酸;精制</p><p><b> 前言</b></p><p>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常指山茶屬植物中油脂含量較高且有栽培經濟價值的一類植物的總稱,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并稱
24、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1]。油茶在我國栽培歷史逾兩千年,現(xiàn)在世界上將其作為食用油料樹種栽培的也只有中國[2]。</p><p> 山茶油又名油茶籽油、茶油、清油等[3],是油茶樹種子——茶籽經壓榨或浸提得到的,是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茶油可謂是各種食用油之冠,可與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保健油——橄欖油相媲美,享有“東方橄欖油”、“油中之王”、“長壽油”等諸多美譽。</p><p>
25、<b> 1 理化性質</b></p><p> 茶油中含油脂約85%,游離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為14%左右。不皂化物的含量不到1%,主要為甾醇(0.6%),包括豆甾醇、2,2—二氫菠菜甾醇、燕麥甾醇和菠菜甾N醇,其次為三萜類物質。經精煉的茶油,達到FAD和WHO推薦的最佳食用油標準,味道香醇,適口性極強[4],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油狀液體,理化性質與橄欖油相似,見表1。茶油碘值較低,比一般油脂
26、性質穩(wěn)定,貯存安全性高,能在常溫下貯藏一年以上,抗氧化能力是菜籽油等普通油脂的60倍。另外,其它植物油煎至120℃時,便會產生少量苯并芘等有害物質;而茶油煎到150℃時,也不會有此類變化,故茶油也適宜在炸制食物時使用,這是橄欖油所不能相比的[5,6]。 </p><p> 表1 山茶油與橄欖油理化性質的比較[7]</p><p><b> 2 脂肪酸組成</b>
27、;</p><p> 茶油主要由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和部分飽和脂肪酸組成,其中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在83%以上[4]。茶油最大的特點是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其脂肪酸組成比例與橄欖油接近,符合人體需要,容易被消化吸收,且茶油的油酸中n-6與n-3的比例為4∶1,比較符合國際營養(yǎng)標準,大大優(yōu)于橄欖油[8]。幾種食用油脂脂肪酸組成對比見表2。</p>&l
28、t;p> 表2 幾種食用油脂脂肪酸組成對比[9]</p><p><b> 3 營養(yǎng)價值</b></p><p> 山茶油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是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優(yōu)良食用油。其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油酸和亞油酸)含量高居各種植物油之冠,經常食用山茶油對提高高密度膽固醇(HDL)、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增強血管彈性和韌性、降低血脂、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肥胖等
29、具有很好的功效,對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冠心病都具有很好的療效。</p><p> 山茶油和橄欖油一樣都含有多酚類生理活性成分角鯊烯,角鯊烯有較好的富氧能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勞,并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及增進胃腸道的功能[10]。此外,山茶油還含有橄欖油中所沒有的生物活性物質如山茶苷、山茶皂苷、茶多酚等,其中山茶苷有強心作用,山茶皂苷有溶血栓作用,而茶多酚則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腫瘤等多種功能[11]。</p
30、><p> 此外,山茶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植物甾醇等。</p><p><b> 4 精制工藝</b></p><p> 長期以來, 我國茶油是以機械壓榨和溶劑浸提兩種方法生產的毛油為主導產品。茶油毛油未經物理化學處理,含有皂素、機械雜質、色素、烴類、醛類、酮類、游離脂肪酸、水、糖類及其衍生物、蛋白質及其降解物、有機醇及成份復雜的
31、樹脂類物質等,不僅色澤深、口感差、營養(yǎng)價值低,而且易酸敗,影響貯藏的穩(wěn)定性,且對人體健康不利,應用范圍受到限制。為了擴大茶油使用范圍和消費量,使其應有的營養(yǎng)價值和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fā)揮,因此,必須對茶油精制技術進行深入研究[12]。</p><p><b> 4.1 工藝流程</b></p><p> 山茶油的精制工藝流程如下:</p><p&g
32、t;<b> 皂角</b></p><p><b> ↑</b></p><p> 毛油→過濾→脫膠→脫酸→分離→水洗→脫水→脫色→分提→脫臭→過濾→成品油</p><p> 4.2 工藝流程說明</p><p><b> 4.2.1 脫膠</b></p>
33、<p> 茶油的膠質主要是指磷脂、蛋白質膠狀物的混合物及其它雜質,而磷脂會影響脫臭和在水蒸氣蒸餾過程中的脫色,還能與金屬離子螯合,增加氧化過程,影響油的穩(wěn)定性,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茶油產品,必需進行脫膠工藝處理[13,14]</p><p> 茶油脫膠即為脫除毛油中膠體雜質的工藝,是利用膠溶性雜質的親水性和在介質條件下如磷脂酶和酸性等條件下,將非水溶性膠質(NHP)轉化為水溶性膠質的原理,使膠溶性
34、雜質吸水膨脹、凝聚并分離出來[15]。</p><p> 脫膠的方法一般有水化脫膠和酸化脫膠。生產一般茶籽油產品采用水化脫膠,而生產高級茶籽油產品則應采用酸化脫膠,以去掉茶籽油中不易水化的β-磷脂[4]。陸順忠等[12]通過用幾種酸酸化脫膠,發(fā)現(xiàn)酸化脫膠的效果比水化脫膠效果更好,用檸檬酸作脫膠劑效果最好,且用量僅為2%。</p><p> 除了上述方法外還有干式脫膠,比較適合于膠質較低
35、的油脂,濕式脫膠以及超級脫膠,超級脫膠是一種新型的低溫脫膠工藝,用這種方法可大大減少酸和吸附劑的用量[16]。據(jù)鐘海雁[1]等的研究,干法脫膠的得率損耗過大,超級脫膠工藝處理導致酸價和過氧化值上升過多,較好的脫膠方式為常規(guī)水化脫膠和濕法脫膠工藝。</p><p><b> 4.2.2 脫酸</b></p><p> 脫酸是油脂精煉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是用堿中和毛油
36、中的游離脂肪酸,所生成的皂素吸附部分其它雜質,而從油中沉降分離的精煉過程,因此又稱此過程為堿煉工藝。通過加入堿的方法,使游離的脂肪酸皂化形成水溶性的鹽再經過水洗將其除去,實際操作中還需加入一定量的超量堿,一般0.2%~0.3%,以便堿煉盡量完全。但實際上會有部分油脂皂化,使中性油脂損失,是堿煉時的副反應,應盡量阻止其進行。溫度、堿濃度、加堿量與毛油質量等對堿煉都有很大的影響[15]。</p><p><b&
37、gt; 4.2.3 水洗</b></p><p> 為了除去茶油中殘存的堿液和皂腳,必須用軟水對堿煉山茶油進行水洗。著重研究水溫、油溫、水量、洗滌方式和時間及洗滌次數(shù)等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水隨溫度的升高密度變化小,而油隨溫度升高密度變化大,溫度高利于油、水分離;但溫度過高,由于水變成水蒸汽而會影響分離效果。水洗時水溫要略高于油溫,不能相差懸殊,否則將發(fā)生乳化現(xiàn)象,油水難以分離增加煉耗[17]。由
38、于油水互不相溶,采用攪拌的方式增大油水接觸面積[12]。</p><p> 4.2.4 脫水[12]</p><p> 充分脫水和減少脫水時間是防止氧化和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徑。采用真空脫水方式,可達到以上目的。經實驗確定脫水最佳溫度為110℃和時間為5小時,真空度為1.3 kPa。</p><p><b> 4.2.5 脫色</b><
39、/p><p> 色澤是油脂的重要品質之一,因此脫色是油脂精煉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國內生產中常見的脫色方法是吸附脫色法, 吸附脫色不但可以脫除色素,而且同時可以除去山茶油中殘留的微量皂腳、磷脂等膠質及多環(huán)芳烴等[18]。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等。活性炭不但脫色效果好,而且相比活性白土不會帶進不愉快的異味,并且活性炭本身也是良好的除臭劑,有恢復山茶油固有清香的功效。實驗還發(fā)現(xiàn),活性炭脫色對脫除過氧化物,降低過氧化值
40、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測得未脫色油的過氧化值高達16.32 mmol/kg,但脫色后測得其過氧化值僅為1.135mmol/kg,達到了國家一級標準。而山茶油需要達到理想的脫色效果,關鍵是選擇合適的脫色劑和工藝操作條件[18]。</p><p> 傳統(tǒng)的白土脫色工藝所得油色澤一般為黃色,僅符合一般食用油的要求而難以滿足醫(yī)藥和化妝品用油的要求,而且白土脫色工藝中產生的廢棄物、廢水對環(huán)境污染大。陳珊等[19]針對這一情況
41、,采用了一種新型的方法即硅膠柱層析法脫除茶油中的色素,得到了清亮透明無色的茶油并將茶油中油酸的含量提高到了83.63%。此外還可以嘗試用吸附樹脂進行柱層析法脫色[18]。</p><p><b> 4.2.6 脫臭</b></p><p> 純凈的甘油三酯是沒有氣味的,引起油脂臭味的主要組分有低級醛、酮、游離脂肪酸、不飽和碳氫化合物等。脫臭不僅可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質
42、,提高油脂的煙點,改善食用油風味,還能有效地降低污染。茶油脫臭是利用茶油內的臭味物質和甘油三酯揮發(fā)性差異大,在高真空高溫下進行脫除。一般采用水蒸氣蒸餾法進行脫臭,清除油中白土等雜質的異味,恢復茶油固有的清香[20]。</p><p> 茶油經上述精制工藝,可根據(jù)預先確定的終端產品的質量指標,通過控制各工序工藝技術參數(shù),生產高級烹調茶油、色拉茶油、醫(yī)藥用茶油和化妝品原料茶油等茶油系列產品,酸價控制在0.1~0.5
43、mg KOH/g之間。</p><p> 除了常規(guī)的精制工藝,還可用分子蒸餾法精煉茶油。分子蒸餾是指在1.33×10-5~1.33×10-3 kPa的高真空度下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分子運動自由程的不同,在液液狀態(tài)下實現(xiàn)分離操作的連續(xù)蒸餾技術[21]。脫膠和脫臭的方法同前,脫酸、脫色的過程采用分子蒸餾方法。在毛茶籽油脫膠后,添加脫膠油質量5%左右的活性白土,90~100℃下減壓脫色60 min。
44、在140~200℃、10~50Pa條件下進行一級分子蒸餾,進一步脫膠、脫色、脫酸。在200~250℃、1~5 Pa條件下進行二級分子蒸餾得到濃縮茶籽油。濃縮茶籽油還要經過脫臭、分提過程得到精制茶籽油[21]。</p><p> 此外,鄧小蓮等研究了應用中藥炮制法中高溫破壞或分解藥物的毒性成分降低藥物的毒性來對茶油進行精制。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按中藥炮制增效去毒原理和方法,采用特殊的工藝流程,所生產的精制壓榨茶油
45、,保持了茶油特有的天然結構,同時保證了茶油的貯存穩(wěn)定性和熱穩(wěn)定性、透明度、營養(yǎng)價值及其它各項質量指標[5]。</p><p><b> 4.2.7分提</b></p><p> 根據(jù)多年的生產實踐,經脫臭、過濾等精制的山茶油在氣溫較高時,外觀及透明度很好,但在冬天溫低于10℃特別是接近0℃時,未經脫脂的液態(tài)山茶油呈渾濁狀,往往出現(xiàn)云狀、絲帶形或雪花狀的絮狀飄浮物[
46、22],造成透明度變差,從而嚴重影響產品的外在質量。</p><p> 結晶分提也叫冬化,即低溫環(huán)境下使高熔點的甘油酯和蠟質結晶分離。冬化的目的除了使油脂能在低溫下保持較長時間的澄清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減少飽和脂肪酸尤其是硬脂肪酸含量,除去蠟質等[15,23,24]。天然油脂中不同類型的甘三酯的熔點有一定的差異,且隨著溫度的降低固體脂與液體油的互溶度降低,因此通過使油脂冷卻能促使固體脂結
47、晶,然后進行固液分離即可達到脫脂的目的。山茶油的冷凍脫脂正是利用其中的飽和酸酯(固體脂)在熔點上與油酸等不飽和酸酯的區(qū)別,通過冷凍降溫使其中的固體脂結晶而與液體油加以分離[25]。</p><p><b> 5 應用</b></p><p> 目前茶油主要以食用為主,在國外,茶油經精加工制成涼拌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黃醬等多種用途油脂食品[26]。</p&
48、gt;<p> 茶油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能增強血管彈性和韌性,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增強腸胃吸收功能,以及促進分泌腺體激素,防治神經功能下降,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民間用茶油治療燙傷、燒傷以防治皸裂、疥瘡、皮炎和濕疹等。</p><p> 茶油在化妝品中亦有廣泛的應用。茶油對對人體有害的中波(在310 nm波長處)紫外線(UVB)有很強的吸收,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天然高級美容護膚品,其性能優(yōu)于礦物油。茶
49、油還具有較強的滲透性、與皮膚親和性好、無油膩感和易于吸收等特性。茶油用于護膚品,可滋養(yǎng)皮膚,使皮膚柔嫩而具有彈性。用茶油制成的護發(fā)素、洗發(fā)香波不僅可以使頭發(fā)烏黑發(fā)亮,還可以去屑止癢。故此,茶油在功能性化妝品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日本已經用精煉茶油制成了品種繁多的天然高級美容護膚品[4]。茶油在其它方面也有較多的應用。</p><p><b> 6發(fā)展前景</b></p>&
50、lt;p> 我國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生產基地,以湖南最多,除此之外,只有東南亞、日本等國有極少量的分布[22]。目前我國油茶林約為400萬hm2,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江西、廣西、浙江、福建、安徽和貴州等省區(qū),占全國木本油料面積的80%以上,年產油茶籽60余萬噸[4],油茶籽中含油脂26%~39%,因此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p><p> 山茶油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
51、,最近幾年,在同類產品(橄欖油)資源日少的情況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開始重視對山茶油的開發(fā)與應用,市場價格不斷走高。在日本,山茶油價格是菜籽油的7.5倍,一些外商開出了每噸1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在我國港臺地區(qū)及東南亞諸國,精煉山茶油已成為老年人的搶手貨和生活必需品;在美國市場,也開始興起使用山茶油等高油酸植物油的熱潮[7]。 </p><p>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對食用油脂分類與
52、級別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國食用油消費正由實用型向營養(yǎng)保健型轉化,優(yōu)質食用油需求量的不斷增加,茶油以其合理的脂肪酸組成,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明顯的保健功能,符合人體營養(yǎng)健康需要,精制后的茶油品質更是大大提高,必定會成為人們的首選,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p><p><b> 參考文獻</b></p><p> [1] 鐘海雁, 張余權, 孫漢洲等. 茶油水化脫膠工藝研究
53、[J]. 經濟林研究, 2004, 22(1): 29-31.</p><p> [2] 張純萍. 茶籽油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 2006, (4): 188-189.</p><p> [3] 曹國鋒, 鄔冰, 鐘守賢. 茶葉籽油、油茶籽油與茶樹油的區(qū)別[J]. 中國油脂, 2008, 33(8): 17-20.</p><p> [4] 馬力,
54、周建平, 劉紅梅. 茶油的性質及其精煉工藝[J].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6, (9): 18-20.</p><p> [5] 鄧小蓮, 謝光盛. 精制壓榨茶油的研制[J]. 化學與生物工程, 2008, 25(1): 46-48. </p><p> [6] 馬力, 陳永忠. 茶油的功能特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 2009, 25(8): 82-84.</p&g
55、t;<p> [7] 沈建福, 姜天甲. 山茶油的營養(yǎng)價值與保健功能[J]. 糧食與食品工業(yè), 2006, 13(6): 6-8.</p><p> [8] 吳雪輝, 黃永芳, 謝治芳. 茶油的保健功能作用及開發(fā)前景[J]. 食品科技, 2005, (8): 94-96.</p><p> [9] 青平. 必需脂肪酸與人的健康[J]. 中國保健食品, 2004, (6)
56、: 29-30.</p><p> [10] 梁雨祥. 試談我國油茶和優(yōu)質山茶油的產業(yè)化開發(fā)[J]. 宏觀經濟研究, 2006, (1): 25-27.</p><p> [11] Chen J.S. Diet life styl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65 Chinese counties
57、 [M]. Ox-ford Univ. and Comell Univ. Press: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1: 391-397.</p><p> [12] 陸順忠, 曾輝, 蔡肖群等. 茶油精制工藝[J]. 廣西林業(yè)科學, 2003, 32(4): 181-183.</p><p> [13] 張余權. 化妝品用茶油精
58、煉工藝的研究[D]. 中南林學院碩士論文, 2003.</p><p> [14] 肖婷, 陳建華, 黃少烈. 茶籽油的精制方法研究進展[J]. 廣東化工, 2007, 34(3): 44-47.</p><p> [15] 陳珊, 何庭玉. 茶油的精制方法及應用[J]. 生物質化學工程, 2005, (6).</p><p> [16] 劉元法, 王興國,
59、金青哲等. 油脂脫色過程中吸附劑對色素及微量成分的影響[J]. 中國油脂, 2005, 30(2): 25-27.</p><p> [17] 龐文勝, 毛洗榮. 茶油精煉工藝初探[J]. 林業(yè)科技開發(fā), 2004, 18(1): 54-55.</p><p> [18] 施賢波, 屠幼英. 山茶油簡易精煉工藝的研究[J]. 茶葉, 2007, 33(3): 158-161.</
60、p><p> [19] 陳珊, 王宜民, 何庭玉. 茶油脫色新法研究[J]. 廣東化工, 2006, 33(9): 83-85.</p><p> [20] 曾益坤, 胡文龍, 夏紅亮. 注射用茶油精煉工藝的研究[J]. 中國油脂, 2003, 28(3): 28-31.</p><p> [21] 趙妍嫣, 唐文婷, 姜紹通. 分子蒸餾在小麥胚芽生物活性成分提取
61、中的應用[J]. 農產品加工, 2004, (11): 33-34.</p><p> [22] 傅長根, 周鵬. 硅藻土在茶籽油脫脂工藝中的應用[J]. 中國油脂, 2003, 28(7): 38-39.</p><p> [23] King, Jerry W., Taylor, Scot L., Snyder, Janet M. Total fatty acid analysis
62、of vegetable oil Soapstocks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 reaction [J]. JAOCS, 1998, 75(10): 1291-1295.</p><p> [24] 周建平, 郭華. 茶籽油的冬化條件的研究[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2, 28(5): 430-432.</p><p> [25]
63、 曾益坤, 胡文龍. 山茶油冷凍脫脂工藝的研究[J]. 中國油脂, 2005, 30(4): 15-17.</p><p> [26] 廖書娟, 吉當玲, 童華榮. 茶油脂肪酸組成及其營養(yǎng)保健功能[J]. 糧食與油脂, 2005, (6): 7-9.</p><p><b> 本科畢業(yè)設計</b></p><p><b> (2
64、0_ _屆)</b></p><p> 山茶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及精制工藝的初步研究</p><p><b> 目錄</b></p><p><b> 1引言2</b></p><p><b> 2材料與設備3</b></p><p>
65、; 2.1 實驗材料3</p><p> 2.2 主要試劑3</p><p> 2.3 主要儀器與設備4</p><p><b> 3方法4</b></p><p> 3.1 脂肪酸組成分析4</p><p> 3.1.1 脂肪酸甲酯的制備4</p><
66、p> 3.1.2 脂肪酸甲酯的氣相色譜分析4</p><p> 3.2 質量指標5</p><p> 3.2.1 黃曲霉毒素B15</p><p> 3.2.2 酸價5</p><p> 3.2.3 過氧化值5</p><p> 3.2.4 碘價6</p><p>
67、 3.3 精制工藝6</p><p> 3.3.1 工藝流程6</p><p> 3.3.2 工藝要點6</p><p> 3.3.2.1 脫膠6</p><p> 3.3.2.2 脫酸6</p><p> 3.3.2.3 水洗7</p><p> 3.3.2.4 脫水
68、7</p><p> 3.3.2.5 脫色7</p><p><b> 4結果與分析7</b></p><p> 4.1 脂肪酸組成分析7</p><p> 4.2 質量指標9</p><p> 4.2.1 黃曲霉毒素B19</p><p> 4.2
69、.2 酸價10</p><p> 4.2.3 過氧化值11</p><p> 4.2.4 碘價11</p><p> 4.3 精制工藝12</p><p> 4.3.1 脫膠工藝的研究12</p><p> 4.3.2 脫酸工藝的研究13</p><p> 4.3.3 脫
70、色工藝的研究13</p><p> 4.3.4 精制成品油與毛油、脫酸油的品質比較15</p><p><b> 5結論15</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參考文獻17</b></p><p> 附錄錯誤!未
71、定義書簽。</p><p> 摘要:山茶油是一種天然、健康、營養(yǎng)價值高的優(yōu)質食用植物油。本文對山茶毛油的脂肪酸組成、質量指標和精制工藝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1)山茶毛油由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一烯酸等4種不飽和脂肪酸和棕櫚酸、硬脂酸等2種飽和脂肪酸組成,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占總脂肪酸的90%多,尤其油酸含量竟高達到82.53%;(2)山茶毛油的黃曲霉毒素B1含量為0.523μg/kg,酸價為6
72、.84mg/g,過氧化值為11.56mmol/kg,碘價為83g/100g,與國標比較,酸價和過氧化值偏高;(3)山茶毛油的精制工藝條件為:加10%NaOH溶液脫酸;用2.5%的沸石在100℃下脫色30min,經離心分離得到精制成品油,在酸價和色澤等品質上得到很大改善。</p><p> 關鍵詞:山茶油;質量指標;脂肪酸;精制工藝</p><p> Abstract: Camellia
73、 oil is a natural, healthy edible vegetable oil of high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quality indexes and refining technology of crude camellia oil are researched preliminarily in this paper.
74、 The results indicate as follows: (1)Crude camellia oil is composed of 4 kinds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uch as oleic acid, linoleic acid, linolenic acid and arachidonic acid, etc, and 2 kinds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75、, such as palmitic acid, stearic acid, etc</p><p> Keywords: camellia oil; quality indexes; fatty acid; refining technology</p><p><b> 1引言</b></p><p> 山茶油又名油茶籽油、茶油、清油
76、等[1],是油茶樹種子——茶籽經壓榨或浸提得到的,是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茶油可謂是各種食用油之冠,具有微量營養(yǎng)成分合理、防癌等特點,由于自然生長在山區(qū),無化肥、農藥污染,比草本油,如花生油等具有更好的品質,國際糧農組織已經將其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食用油[2]。可與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保健油——橄欖油相媲美,享有“東方橄欖油”、“油中之王”、“長壽油”等諸多美譽。</p><p> 茶油是一種淡黃色或棕色澄
77、清狀液體[3],并具有茶油固有的氣味和滋味。茶油中含油脂約85%,游離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為14%左右[4],其理化性質與橄欖油相似,如表1[5]所示。</p><p> 表1 茶油與橄欖油的理化性質</p><p> Table1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mellia oil and Olive oil</p><p&g
78、t; 與其他食用植物油相比,茶油具有以下優(yōu)點:(1)茶油的煙點高,熱穩(wěn)定性好,烹飪時油煙污染少,且不易因油溫的升高和重復使用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是一種理想的烹飪油;(2)與橄欖油一樣,亞油酸含量少,碘值較低,不易氧化;(3)凝固點低, 0℃時還能保持液體狀態(tài);(4)茶油中不含芥酸、山崳酸等難以消化吸收組分,食用后易消化,吸收率高;(5)茶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其亞油酸的含量比例適合人們日常飲食所需的油脂,從而不會引起肥胖癥;(6
79、)茶油富含生理活性物質甾醇、生育酚和角鯊質等,還含有橄欖油中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山茶苷、山茶皂苷和茶多酚等[2,4]。山茶苷有強心作用,山茶皂苷有溶血栓作用,而茶多酚則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腫瘤等多種功能[6]。</p><p> 茶油主要由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棕櫚酸等飽和脂肪酸組成,其脂肪酸組成比例與橄欖油接近,其中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在83%以上[4]。茶油最大的特點是
80、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7]。其主要成分為三油酸甘油酯,有益于防治心腦血管、肥胖等諸多富貴病,提高人體免疫力及增進胃腸道的功能,有益智力發(fā)育,幾乎適用所有人群[8]。</p><p> 茶油不僅營養(yǎng)價值高,還具有很豐富的應用價值。除食用、藥用的用途外,山茶油在東方用于傳統(tǒng)美容用途以保護皮膚和頭發(fā)的健康,已有很長歷史。研究表明,山茶油可以誘導Ⅰ型膠原合成,具有高保濕效果,使用安全,可能可以
81、作為抗皺劑以控制皮膚老化[9]。另外,茶籽油可用于生產人造奶油[10]、起酥油、涼拌油、蛋黃醬等多種用途油脂食品。</p><p> 長期以來, 我國茶油是以機械壓榨和溶劑浸提兩種方法生產的毛油為主導產品。茶油毛油未經物理化學處理,含有皂素、機械雜質、色素、烴類、醛類、酮類、游離脂肪酸、水、糖類及其衍生物、蛋白質及其降解物、有機醇及成份復雜的樹脂類物質等,不僅色澤深、口感差、營養(yǎng)價值低,而且易酸敗,影響貯藏的穩(wěn)
82、定性,且對人體健康不利,應用范圍受到限制[3]。因此,很有必要對山茶油進行精制,以改善其品質。</p><p> 我國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生產基地,以湖南最多,除此之外,只有東南亞、日本等國有極少量的分布[11]。油茶在我國栽培歷史逾兩千年,現(xiàn)在世界上將其作為食用油料樹種栽培的也只有中國[12]。目前我國油茶林約為400萬hm2,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江西、廣西、浙江、福建、安徽
83、和貴州等省區(qū),占全國木本油料面積的80%以上,年產油茶籽60余萬噸[4],油茶籽中含油脂26%~39%,因此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p><p> 相對其他品種食用油,當前我們國家對山茶油的生產開發(fā)還處于初步階段,全年生產總量穩(wěn)定在15萬噸,約占食用油市場的1%以上,還沒有成熟的中國品牌的山茶油產品。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對山茶油進行研究,其特有的性質不斷被人們發(fā)現(xiàn)[1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
84、,山茶油定能得到進一步的開發(fā)利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山茶油的脂肪酸組成,黃曲霉毒素B1、酸價、過氧化值、碘價等質量指標和脫膠、脫酸、脫色等精制工藝,希望能為山茶油的生產應用提供一些幫助。</p><p><b> 2材料與設備</b></p><p><b> 2.1 實驗材料</b></p><p> 常林3號山茶毛油
85、,采用壓榨法提取,2010年10月購于溫州市文成縣東溪鄉(xiāng)。</p><p><b> 2.2 主要試劑</b></p><p> 2.3 主要儀器與設備</p><p><b> 3方法</b></p><p> 3.1 脂肪酸組成分析</p><p> 3.1.1
86、 脂肪酸甲酯的制備</p><p> 稱取0.15g左右油樣,加5mL20%KOH-甲醇溶液,85℃水浴1h,冷卻至常溫,用6mol/LHCl調至中性偏酸性,用5ml正己烷萃取3次,移至大試管,加水至滿(水層在下,油層在上),靜置5min,油層經無水Na2SO4過濾和正己烷沖洗(10mL分兩次)轉移至旋管,旋轉蒸發(fā)。</p><p> 旋轉蒸發(fā)產物冷卻后加三氟化硼乙醚絡合物-甲醇溶液2
87、mL,85℃水浴2min,用正己烷萃取2次,加水至滿,靜置5min,油層經無水Na2SO4過濾和正己烷沖洗(10mL分兩次)轉移至旋管,旋轉蒸發(fā),蒸發(fā)完畢后加2mL正己烷(色譜純)和一匙無水Na2SO4 ,取上清液于樣品瓶用于氣相檢測。</p><p> 3.1.2 脂肪酸甲酯的氣相色譜分析</p><p> 氣相色譜分析條件為:采用PEG-20M石英毛細管分析柱(30m×0
88、.32mm×0.5μm);檢測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FID;柱溫200℃,進樣器240℃,分流比1:10,進樣量1μL;采用外標法進行定量分析,標準脂肪酸和碳數(shù)分布規(guī)律相結合進行定性分析。</p><p> 操作時,要注意調節(jié)合適的氣流量,選擇合適的分流比。實驗結束時,要等柱溫降至100℃以下時,方可關機。</p><p><b> 3.2 質量指標</b&g
89、t;</p><p> 3.2.1 黃曲霉毒素B1</p><p> 試劑平衡:將試劑盒于室溫中放置15min以上,平衡至室溫。</p><p> 小孔編號:根據(jù)實驗需要截取相應孔數(shù)放置反應板框架上。設定1號孔為儀器調零孔,2-7號孔為AFB1標準對照孔,其余孔為樣品孔。</p><p> 洗滌:每孔加入250μL左右洗滌液,洗滌液不
90、得溢出,放置1min后,甩掉洗滌液,在吸水紙上拍干,重復洗板一次。</p><p> 反應組成:按下列步驟所示(見表2),依次加入配置好的溶液及待測樣液。第一步,1號孔加入50μL A試劑(樣品稀釋液),2-7號孔分別加入系列的B試劑(AFB1標準溶液:0,0.1,0.25,0.5,1,2ng/mL)50μL,其余孔加入相應的待測樣液。第二步,1號孔加入50μL D試劑(酶標抗原稀釋液),其余各孔均加入50μL
91、 C試劑(酶標抗原溶液)。第三步,輕輕地振搖,使各孔中的反應物混勻。</p><p><b> 表2 反應物組成</b></p><p> Table2 Reactant composition</p><p> 反應:將反應板放入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孵育30min。</p><p> 洗滌:取出反應板,用力甩掉反
92、應液,拍干。每孔加入250μL左右洗滌液,洗滌液不得溢出,放置2min后,甩掉洗滌液,在吸水紙上拍干,重復洗板4次。</p><p> 顯色:每孔分別加入F試劑(顯色底物液a)和G試劑(顯色底物液b)各50μL,搖勻,將反應板放入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顯色15min.。</p><p> 終止與儀器測定:每孔分別加入H試劑(終止液)50μL,搖勻后用酶標測定儀(或黃曲霉毒素B1專用測定儀)
93、在450nm波長處測定各孔的吸光度A值。</p><p><b> 3.2.2 酸價</b></p><p> 稱取2.5g左右的山茶油裝入250mL錐形瓶中,加入50~150mL預先中和過的混合溶劑,充分搖勻,使之溶解,用氫氧化鉀標準溶液邊搖動邊滴定,直至溶液顏色發(fā)生變化并且保持15s不褪色,即為滴定終點[14]。</p><p> 3
94、.2.3 過氧化值</p><p> 精稱2.00g左右的山茶油于碘價瓶中,加入三氯甲烷與冰醋酸等量混合液30mL,使之溶解,加入飽和碘化鉀溶液1mL,混勻后加塞靜止暗處5min,加100mL蒸餾水稀釋,用0.01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黃色,加入1%的淀粉指示劑1mL,繼續(xù)滴定至無色,即為終點。同時做空白實驗。注意:淀粉指示劑一定不能過早加入,否則吸附碘形成藍色絡合物,解析不完全,影響滴定結果。
95、</p><p><b> 3.2.4 碘價</b></p><p> 根據(jù)毛油預估的碘值,精確稱取0.200g左右樣品于玻璃稱量皿中。將盛有試樣的稱量皿放入500mL錐形瓶中,加入20mL環(huán)己烷和冰乙酸等體積混合液溶解試樣,用移液管準確加入25mL韋氏試劑,塞好塞子,搖勻后將錐形瓶置于暗處1h。到達規(guī)定的反應時間后,加20mL碘化鉀溶液和150mL水。用標定過的
96、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碘的黃色接近消失。加幾滴淀粉溶液繼續(xù)滴定,一邊滴定一邊用力搖動錐形瓶,直至藍色剛好消失。同時做空白溶液的測定[15]。</p><p><b> 3.3 精制工藝</b></p><p> 3.3.1 工藝流程</p><p><b> 皂角</b></p><p>&
97、lt;b> ↑</b></p><p> 毛油→脫膠→脫酸→分離→水洗→脫水→脫色→離心→成品油</p><p> 3.3.2 工藝要點</p><p> 3.3.2.1 脫膠</p><p> 茶油的膠質主要是指磷脂、蛋白質膠狀物的混合物及其它雜質,而磷脂會影響脫臭和在水蒸氣蒸餾過程中的脫色,還能與金屬離子螯合,
98、增加氧化過程,影響油的穩(wěn)定性,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茶油產品,必需進行脫膠工藝處理[16]。</p><p> 茶油脫膠是利用膠溶性雜質的親水性和在介質如磷脂酶和酸性等條件下,將非水溶性膠質(NHP)轉化為水溶性膠質的原理,使膠溶性雜質吸水膨脹,凝聚并分離出來。</p><p> 本實驗用壓榨法制得的山茶毛油品質較好,不需進行預處理,既可進行脫膠。脫膠的方法一般有水化脫膠和酸化脫膠[2]。
99、</p><p> 3.3.2.2 脫酸</p><p> 油脂在有水條件下,在酸、堿、加熱或酶作用下會發(fā)生水解,釋放出游離脂肪酸,導致油脂煙點降低。另外,游離脂肪酸不如甘油酯穩(wěn)定,會導致油脂更快地氧化酸敗,且口感差,對人體健康不利。因此,為提高油脂的品質和保存性,必須用堿進行脫酸處理,降低游離脂肪酸含量[17]。</p><p> 脫酸是油脂精制過程中最關鍵
100、的階段,是通過加堿中和游離脂肪酸含量的過程[4],因此又稱此過程為堿煉。堿煉同時可去除部分磷脂、色素等雜質,對黃曲霉素也有破壞作用[17]。堿濃度、加堿時間、溫度、攪拌速度與毛油質量等對堿煉效果都有很大的影響。堿液過稀易出現(xiàn)乳化現(xiàn)象,過濃中性油損耗大,而且酸值還是很高;加堿時間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加完堿后繼續(xù)攪拌一段時間,使其充分反應,中和反應完畢再提高油溫,以利于油-皂分離,升溫速度要快[18];中和溫度過高會促進油脂的皂化反應;攪拌速
101、度過快,易造成油的乳化,攪拌速度太慢,游離酸不能和堿液發(fā)生充分的反應,皂腳生成不完全[4]。</p><p> 通過加入堿的方法,使游離脂肪酸皂化形成水溶性鹽再經過水洗將其除去,實際操作中還需加入一定量的超量堿,一般為0. 2% ~0. 3%,以便堿煉盡量完全。</p><p> 實際用堿量的計算方法如下:</p><p> 先算出理論用堿量,理論用堿量=AV
102、×40.0/56.4×M[19]。式中AV代表毛油的酸值(mg/g);M為毛油的質量(g);40和56.4代表NaOH和KOH的分子量。本試驗以油重的0.25%為超堿量計算實際用堿量,將理論用堿量和超堿量帶入公式“實際堿量=理論用堿量+M×超堿量”中。根據(jù)計算的實際用堿量分別配成5%、10%、20%、50%的NaOH溶液。</p><p> 3.3.2.3 水洗</p>
103、<p> 為了除去茶油中殘存的堿液和皂腳,必須用軟水對堿煉山油進行水洗。將脫酸油水浴加熱至85℃,用同溫或溫度稍高的軟水洗滌2~3次,軟水用量為油重的10%~15%[19],洗滌過程中進行慢速攪拌。當排除的水遇酚酞液不變紅時,表明油中的堿液與皂腳已完全洗干凈,成為合格的脫酸油。</p><p> 水隨溫度的升高密度變化小,而油隨溫度升高密度變化大,溫度高利于油、水分離;但溫度過高,由于水變成水蒸
104、汽而會影響分離效果。由于油水互不相溶,采用攪拌的方式增大油水接觸面積[3]。水洗時,水溫要等于或略高于油溫,不能相差懸殊,否則將發(fā)生乳化現(xiàn)象,油水難以分離增加煉耗。加水時噴淋比直射好,因水比油重,直射往往有的水尚未起到洗滌作用就迅速下沉。每次洗滌廢水要放盡,否則影響下次水洗[20]。</p><p> 3.3.2.4 脫水</p><p> 充分脫水和減少脫水時間是防止氧化和降低能耗的
105、重要途徑[3]。采用真空脫水干燥:在真空度為0.085MPa、溫度為70~80℃的條件下,旋轉蒸發(fā)至脫酸油的質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此真空干燥過程在脫水的同時還起到部分脫臭的作用。</p><p> 3.3.2.5 脫色</p><p> 油脂中含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色素,色素會影響油脂的外觀,同時葉綠素是光敏劑,會影響油脂的穩(wěn)定性,所以要脫除。脫色除了脫除油脂中的色素物質外,還同時
106、除去了殘留的磷脂、皂角以及油脂氧化產物,提高了油脂的品質和穩(wěn)定性[17]。</p><p> 脫色前先活化吸附劑,本試驗以沸石為吸附劑,將沸石放在150℃烘箱中烘2h,烘好后將其置于干燥器中冷卻[21];然后在燒杯中,加入20 g毛油,水浴至一定溫度,然后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沸石,立即攪拌,控制速率在300 rpm左右,一定時間后停止攪拌并在10000r/min下離心15min,取上層脫色油,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在
107、520nm處的吸光度。脫色時應注意防止油脂氧化。</p><p><b> 4結果與分析</b></p><p> 4.1 脂肪酸組成分析</p><p> 本試驗采用氣相色譜法分析了脂肪酸標準品和山茶毛油,脂肪酸標準品的氣相色譜圖如圖1所示,山茶毛油氣相色譜圖如圖2所示,山茶毛油脂肪酸組成及含量見表3。</p><p
108、> 圖1 脂肪酸標準品的氣相色譜圖</p><p> Figure1 The gas-phase chromatogram of fatty acid standard product</p><p> 圖2 山茶毛油氣相色譜圖</p><p> Figure2 The gas-phase chromatogram of crude camellia
109、oil</p><p> 注:從左到右依次為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一烯酸。</p><p> 表3 山茶毛油的脂肪酸組成及其含量</p><p> Table3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crude camellia oil</p><p> 從表3中可以看
110、出,山茶油中的脂肪酸種類少,共有6種,主要由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一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棕櫚酸、硬脂酸等飽和脂肪酸組成,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占總脂肪酸的90%多,尤其是油酸,含量竟高達82.53%。油酸是一種優(yōu)質、安全的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吸收,不易氧化沉積于體內,抗氧化效果比多不飽和脂肪酸好,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該茶油中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分別7.51%、0.10%,亞油酸和亞麻酸是必需脂肪酸,必
111、需脂肪酸在人體生長和生理活動中不可或缺,只能通過食物攝取[4]。由上述可見,山茶油是一種優(yōu)良的療效性保健油脂,具有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不愧于“東方第一油”、“東方橄欖油”等美稱。</p><p> GB11765-2003油茶籽油中規(guī)定山茶油主要由飽和脂肪酸和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組成,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的含量分別為7%~11%、74%~87%、7%~14%,本試驗結果完全符合GB11765-2003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茶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及精制工藝的初步研究【文獻綜述】
- 山茶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及精制工藝的初步研究【開題報告】
- 山茶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及精制工藝的初步研究【畢業(yè)設計】
- 長興吊瓜籽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和毒理學初步評價
- 條石鯛發(fā)育早期脂肪酸組成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茶葉籽油脂肪酸組成分析及其主要不飽和脂肪酸分離及轉化研究.pdf
- 從茶籽中提取山茶油的工藝研究【文獻綜述】
- 山茶油市場分析報告
- 從茶籽中提取山茶油的工藝研究【開題報告】
- 雞蛋黃中脂質成分及脂肪酸組成分析研究.pdf
- 茶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分析及摻偽識別初步研究.pdf
- 八角金盤籽油超聲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脂肪酸組成分析
- 山茶油介紹版
- 山茶油的清潔生產工藝改進
- 海棠果油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質和脂肪酸組成分析
- 山茶油的生產技術
- 山茶屬三組植物油脂組成分析及其圖像標記開發(fā).pdf
- 從茶籽中提取山茶油的工藝研究【畢業(yè)論文】
- 精制食油廠年產萬噸精制山茶油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條石鯛發(fā)育早期脂肪酸組成研究【畢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