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中德詩歌中愛情隱喻的異同淺析</p><p> 摘要:萊考夫和約翰遜在其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提出:隱喻不僅存在于語言,也存在于人們的思維和行動中。愛情作為最普遍、最重要的人類情感之一,也是詩歌的永恒話題,詩人們常將其隱喻化。本文通過對中德詩歌中詩句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中德詩歌中的愛情隱喻既有相同特征,又有各自特色;并進一步分析兩種文化背景下的愛情認(rèn)知共性。 &l
2、t;/p><p> 關(guān)鍵詞:隱喻愛情詩歌認(rèn)知一、引言 </p><p> 自喬治?萊考夫(George Lakoff)和馬克?約翰遜(Mark Johnson)發(fā)表其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并提出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簡稱“CMT”)以來,“CMT”掀起了隱喻研究的熱潮。萊考夫和約翰遜認(rèn)為隱喻不僅存在語言中,也普遍存在于人們
3、的思維和行動中[1]。他們一反傳統(tǒng)隱喻觀點,從認(rèn)知角度研究隱喻。 </p><p> 情感作為人類普遍、基本的經(jīng)驗,并非難以言狀,而是蘊含豐富內(nèi)容。愛情是人類最久遠、最神秘的情感之一,也是詩歌的永恒話題,古今中外,都有無數(shù)詩人不吝筆墨去描繪愛情。為了使人類的這一體驗更生動形象,詩人常將它隱喻化。而情感隱喻實質(zhì)上是以隱喻為認(rèn)知機制,參照空間方位,或具體有形的實體,特別是人體本身來表達情感概念的[2]。本文將以認(rèn)知
4、語言學(xué)的理論為指導(dǎo),在“映射論”的基礎(chǔ)上,以中德愛情詩歌為語料,對中德愛情詩歌中的隱喻進行對比分析,重在尋找相同之處,試圖借此進一步了解兩種文化背景下的愛情認(rèn)知共性。 </p><p><b> 二、概念隱喻 </b></p><p> 概念隱喻理論是由萊考夫和約翰遜于1980年正式提出的,他們認(rèn)為隱喻不只是一種修辭手段,更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隱喻的工作機制是“
5、映射論”,Lakoff等人認(rèn)為隱喻的每一個映射過程都有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始源域和目標(biāo)域[3],是一個概念映射到另一個概念的過程,比如在“argument is war”(爭論是戰(zhàn)爭)中,通過“戰(zhàn)爭”去理解“爭論”,其中“argument”是目標(biāo)域,“war”是始源域,始源域概念化了目標(biāo)域,同時一個目標(biāo)域往往有不止一個始源域。 </p><p>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Lakoff還將隱喻分為
6、了結(jié)構(gòu)隱喻、方位隱喻和實體隱喻三類。結(jié)構(gòu)隱喻是指以一種概念的結(jié)構(gòu)來構(gòu)造另一種概念,使兩種概念相疊加,將談?wù)撘环N概念的各方面的詞語用于談?wù)摿硪粋€概念。[4]比如“time is money”(時間是金錢),“l(fā)ove is journey”(愛情是旅程)等等。方向隱喻是指概念由“上下、高低”之類的方向概念為基礎(chǔ)構(gòu)建起來的。[5]“光明、喜悅、高興、未來、更多”是“上”,“黑暗、難過、悲傷、已知、失控”是“下”,而道德和社會地位則有高低之分
7、。實體隱喻是指將抽象、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動、事件、狀態(tài)等無形的概念視為有形的實體, 從而可以對其指稱、量化和識別特征。情感隱喻絕大部分屬于實體隱喻[6],人類情感之一的愛情亦是如此,如“l(fā)ove is bird,love is plant”等。 </p><p> 三、中德詩歌中愛情隱喻的相同特征 </p><p> 愛情是詩歌的三大主題之一,它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卻從不曾被透徹
8、認(rèn)知,一直以來愛情詩歌的創(chuàng)作也從未間斷。為了充分闡釋愛情這一抽象概念,詩人常借助隱喻,用具體或抽象的事物指代愛情,同時也展示自身對愛情的認(rèn)知方式。通過與比較中德愛情詩歌,我們發(fā)現(xiàn)中德詩歌的愛情隱喻對始源域的選擇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具體表現(xiàn)如下: </p><p><b> ?。ㄒ唬矍槭侵参?</b></p><p> 愛情本身是抽象的,詩人們?yōu)榱烁有蜗蟮爻尸F(xiàn)
9、它,往往會采用具象的物體,植物便是其中之一。例如鮮艷的玫瑰象征著熱烈的愛情;紅豆代表訴說不盡的相思情;梧桐訴說了相偎相依、雋永深沉的愛語等等。中德詩歌中都有“愛情是植物”的概念隱喻。例如: </p><p>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p><p>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p><p>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君
10、知否。 </p><p> (4)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p><p> ?。?)Wenn Ros' und Lilie der Sommer bringt, er doch vergebens mit Liebchen ringt. </p><p> ?。?)Das sind die liebchen Veilchen, die ich zum
11、Strauß erkor. </p><p> ?。?)Die Myrte still und hoch der Lorbeer steht. </p><p> ?。?)Unter der Linden an der Heide wo unser beider Bette war. </p><p><b> ?。ǘ矍槭区B <
12、/b></p><p> 沖動與激情賦予了愛情活力,而不離不棄的相伴保證了愛情的綿延。鳥兒永不疲倦地歌唱愛情的瑰麗,充滿了活力,它們彼此間無需多言的陪伴也羨煞旁人。中德詩歌中都有“愛情是鳥”的概念隱喻。例如: </p><p> (9)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p><p> (10)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作仙。 </p>
13、<p> ?。?1)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p><p> ?。?2)天泉水暖龍吟細,露畹春多鳳舞遲。 </p><p> (13)So liebt die Lerche Gesang und Luft. </p><p> ?。?4)Und vor deinem Fenster soll klingen das Lied der Nachtiga
14、ll. </p><p> (15)As alle Vögel sangen, da hab ich ihr gestanden mein Sehen und Verlangen. </p><p><b> ?。ㄈ矍槭切求w </b></p><p> 詩人常選擇日月星辰作為其愛情的見證,同時日月星辰這些星體也是他們詩
15、中的隱喻――愛情的熱度與太陽的溫度、愛情的純潔與月光的皎潔、愛情的不渝與星辰的永恒就是其中三組映射。這些星體體積龐大,影響廣大深久,是愛情寬度與深度的概念化。中德詩歌中都不乏含有“l(fā)ove is star”的具體詩句,即“愛情是星體”的概念隱喻。例如: </p><p> (16)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p><p> ?。?7)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
16、/p><p> (18)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 </p><p> ?。?9)Ich denke dein, wenn mir der Sonne Schimmer vom Meere strahlt; Ich denke dein, wenn sich des Mondes Flimmer in Quellen malt. </p><p> ?。?0)D
17、er Mond scheint klar und rein, ich sing und möchte weinen! </p><p> ?。?1)Wie die Sterne leuchtend, wie Äuglein schön. </p><p><b> ?。ㄋ模矍槭锹贸?</b></p>
18、<p> 旅程艱辛,一路上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從出發(fā)點堅持走到終點可謂困難重重,還常伴有熱情逐漸減退,徒生畏懼的情況??赏局腥绠嫷娘L(fēng)景使得這場旅途意義非凡。愛情亦是如此,有起點、終點,更有艱難險阻,卻也能品味苦澀而甜蜜的心情。“l(fā)ove is journey”即“愛情是旅程”,將旅程中的“起點、終點,路途漫漫”等概念映射到“愛情”這個目標(biāo)域中。中德詩歌中都有詩句表達這一概念隱喻。例如: </p><p>
19、; ?。?2)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p><p> ?。?3)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p><p> (24)Ach! sie regt in ihrem Lauf, so wie deine, meine Schmerzen. </p><p> ?。?5)Ich sehe dich, wenn auf dem fernen Weg
20、e der Staub sich hebt. </p><p><b> ?。ㄎ澹矍槭菈?</b></p><p> 夢看似虛無縹緲,卻也有反映現(xiàn)實的含義,有的夢天馬行空,有的夢基于生活,也有好夢、噩夢之分??偟膩碚f,夢是朦朧的,總隔著一層輕紗,似真非真,若隱若現(xiàn)。愛情則有撩撥人心,卻捉摸不定之感,讓人們患得患失,或帶來苦悶,或帶來喜悅。把“夢”這一始源域映射到“
21、愛情”上,很好地將愛情概念化了。中德詩歌中就有“l(fā)ove is dream”,即“愛情是夢”的概念隱喻。例如: </p><p> (26)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p><p> ?。?7)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 </p><p> ?。?8)今宵剩把銀?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p><p> (29)Tr&am
22、p;#228;umend, wie im halben Schlummer, wandle ich bei Tag. </p><p> ?。?0)Verblichen und verweht sind längst die Träume, Verweht ist gar mein liebstes Traumgebild'. </p><p>
23、 四、中德詩歌中愛情隱喻的不同 </p><p> 在中國,人們的文化傳統(tǒng)長期以來都受著儒、道兩家哲學(xué)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是關(guān)于處世的哲學(xué),重于今生該如何度過,并沒有來世之說。道家則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雖探求世界本原,但同樣沒有創(chuàng)立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偟膩碚f,愛情和生命一樣具有現(xiàn)世終結(jié)性,死亡終結(jié)了愛情,愛情也無法在死后得以延續(xù)。[7]陸游的《沈
24、園二首(其二)》有“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詩作于其妻唐氏溘然長逝四十余年后,詩人并不認(rèn)為有一個死后的世界,所以詩人與妻子是永遠都無法得見的,連夢里也是見不到的。潘岳在悼亡妻子楊氏的《悼亡詩三首》中寫到“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層層土壤將他和妻子永隔。同樣可以看出,詩人認(rèn)為妻子已入土為安,并沒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蘇軾在《江城子》中也只能在“明月夜”,于“短松岡”(即亡妻墳前)回憶在世時兩人日常生活之景,而“年年腸斷”。
25、</p><p> 在德國,人們受宗教傳統(tǒng)的影響,認(rèn)為存在著“天國”,即便死去,也能在天國里和愛人再續(xù)前緣。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為了悼念死去的未婚妻寫下Das Lied der Toten,詩中寫到:Klagen sind nicht mehr zu Hören, keine Wunden mehr zu sehen, keine Träne abzuwischen; Ewig
26、 läuft das Stundenglas.詩里所描繪的亡人世界是一個童話般的樂園,沒有人訴苦,沒有人想離開,沒有傷痛,沒有眼淚[8]。在亡人世界里,詩人更與未婚妻性結(jié)合。詩人表達了在人們死亡之后,仍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在那里,人們繼續(xù)前緣,愛情穿越生死的界限。 </p><p> 由此看來,兩國詩人受其傳統(tǒng)文化或宗教信仰的影響,漢語中蘊含著“現(xiàn)世論”,而德語則是“來世論”,這體現(xiàn)了他們的認(rèn)
27、知差異。 </p><p><b> 五、結(jié)語 </b></p><p> 自萊考夫和約翰遜發(fā)表著作,提出“CMT”以來,“CMT”一直頗受爭議,有肯定,也有批判質(zhì)疑。[8]從這里就應(yīng)看到,沒有哪種理論是完美無瑕的,“CMT”自身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學(xué)者對其提出批判質(zhì)疑的同時,也推動其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比如:在看待文化共性與差異的關(guān)系上,Kövec
28、ses認(rèn)為在自然場景中,隱喻概念的形成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來自“體驗”(embodiment)的壓力和來自“情境”(context)的壓力。[10] </p><p> 在以上語料的分析研究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具有相同特征的愛情隱喻。中德詩人在表達時也有不同之處――同一隱喻概念下,喻體存有差異。例如:中國詩人多用“楊柳、紅豆”表達愛情中的不舍、思念,而德國詩人則是“椴樹、玫瑰、紫羅蘭”;中國詩歌里多用“龍鳳、鴛鴦”等雙棲
29、偶居的動物來表達愛情中的成雙成對,而德國詩歌則是“夜鶯、云雀”。這是由于兩國詩人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價值觀念和宗教信仰不同,導(dǎo)致中德詩人選擇了不同的喻體,這種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用Kövecses的觀點來闡釋就是,隱喻概念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來自情境的壓力影響。 </p><p> 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中德詩人對愛情的認(rèn)知共性。我們發(fā)現(xiàn)在“愛情是星體”“愛情是旅程”這兩個隱喻上,兩國詩人描繪愛情時具有相似性
30、。這是由于詩人們所看到的星體是相同的,對于旅程的體驗感受也頗為一致。在兩地的植物、動物種類本來就不相同的情況下,詩人們也自然受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處于一種“就近”認(rèn)知的狀態(tài)。由于人類的認(rèn)知活動根植于日常的身體及物質(zhì)經(jīng)驗,而不同民族的人體及物質(zhì)經(jīng)驗卻是相同的,因此存在著人類共同的普遍性的隱喻概念。[11]概括來說,中德兩國詩人對愛情隱喻認(rèn)知的相同之處是以人類的物質(zhì)體驗為基礎(chǔ)的,也就是受到了來自體驗的壓力影響。 </p><
31、p>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德詩歌愛情隱喻的異同分析,漢德兩種語言在構(gòu)建愛情隱喻時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各自特色。對于德語學(xué)習(xí)者來說,如果能在學(xué)習(xí)時了解相關(guān)的德國文化背景,將十分有助于對德語的理解。 </p><p>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寧波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蔡玳燕老師的悉心指導(dǎo),在此深表感謝! </p><p><b> 參考文獻: </b></p>
32、<p> [1]Lakoff,George&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 </p><p>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p><p> [2]呂英莉.淺析英漢情感隱喻的共性[J].北京城市學(xué)院學(xué)報, </p><p> 20
33、08,(6):95~99. </p><p> [3]李松蔓.淺談隱喻研究[J].安徽文學(xué),2010,(12):161. </p><p> [4]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rèn)知結(jié)構(gòu)――《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介 </p><p> [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5,(3):67~72. </p><p> [5]陳嘉映.說隱喻[J].華東師
34、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p><p> 2002,(6):3~17. </p><p> [6]袁紅梅.英漢情感隱喻之對比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xué),2005. </p><p> [7]何月佩.跨文化下中西方愛情詩表達方式的對比研究[J].青年文 </p><p> 學(xué)家,2011,(3). </p>&l
35、t;p> [8]譚余志.德語詩歌名家名作選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p><p><b> 社,2005. </b></p><p> [9]孫?.萊考夫?約翰遜概念隱喻理論:批評質(zhì)疑與發(fā)展[J].東方 </p><p> 論壇,2013,(3):94~100. </p><p> [10]K
36、övecses,Zoltán.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Some </p><p> criticisms and alternative proposals[J].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8, (6): 168~184. </p><p> [11]藍純.從認(rèn)知角度看漢
37、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 </p><p> 1999,(4):7~14. </p><p> [12]郭娟.李商隱詩歌的隱喻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2. </p><p> [13]歐凡?歌德詩選[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 </p><p> [14]歐凡?海涅詩選[M].北京:外語教學(xu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英漢語詩歌中“愛情”隱喻的對比研究.pdf
- 英漢古典愛情詩歌中的概念隱喻對比分析.pdf
- 淺析李白詩歌中的概念隱喻_39642.pdf
- 從愛情和政治角度淺析李香君和柳如是形象的異同
- 中英愛情隱喻比較分析——以圍城中的愛情隱喻為例
- 陶淵明詩歌中的概念隱喻.pdf
- 淺析中日賬務(wù)處理中的異同
- 從隱喻產(chǎn)生角度分析英語對話中的愛情隱喻研究.pdf
- 中德政治演講中概念隱喻的對比研究.pdf
- 冰心與泰戈爾詩歌的異同
- 林夕歌詞中的愛情隱喻相關(guān)研究.pdf
- 惠特曼詩歌中隱喻的認(rèn)識分析.pdf
- 概念隱喻視角下的中英隱喻表達的文化異同.pdf
- 陶淵明詩歌中的概念隱喻和轉(zhuǎn)喻研究
- 英漢情歌中愛情隱喻的認(rèn)知對比分析.pdf
- 淺析《半生緣》中的愛情悲劇最終
- 淺析《詩經(jīng)》中女性的愛情觀
- 淺析艾青詩歌中的“憂郁”
- 英漢愛情隱喻對比研究.pdf
- 中英愛情隱喻對比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