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德育課程改革的九大誤區(qū)</p><p> 2001年,我國各級小學的課程表中,寫上了嶄新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志著我國德育課程由知性德育邁入了生活德育的新航程,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仡櫋⒎此嫉掠n程前行的路徑,我們高興地看到經(jīng)歷了十年課改,德育課程已經(jīng)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展望未來,德育課程教學會更具魅力。同時,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目前隨著課程改革走向深水區(qū),很多這
2、樣那樣的問題會逐漸地暴露出來,成為改革進一步走向深入地障礙。 </p><p> 一、教學目標的虛化 </p><p>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確定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行為與習慣,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等多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這是彰顯發(fā)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xiàn)。然而,有的教師由于對多維目標的設計缺乏理論指導,在實踐層面便出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虛化,具體有兩種表現(xiàn):其
3、一,知識、能力目標缺失或變得模糊。知識能力目標是多維目標的基礎性目標,是形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故而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不能虛化。其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游離。德育課程強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但不意味這種教育可以“獨立”和“直接”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要與知識、能力、過程、方法融為一體,絕不可“架空”和游離。 </p><p> 二、教學設計的偏頗 </p><p>
4、;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設計的彈性化和優(yōu)質化的設計范式仍未建立。從操作層面看,教學設計常常呈現(xiàn)兩種偏失:一種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意識淡漠,沒有全面、深入地運籌策劃,寫在教案本上的只是幾條筋,顯得十分粗放;另一種是未能妥善處理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辯證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設計的剛性、死板,教學過程謀劃得過于繁瑣、細微,尚未在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處預留生成空間,這就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中對預設外的生成意義的封殺。 </p><
5、;p> 三、教材使用的迷失 </p><p> 使用新教材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關鍵問題之一。不少教師還是按照以往學科知識教學的模式來處理德育新教材,把教材當作“圣經(jīng)”,把教材中知識點的傳授當作教學的目的。由于指導思想的偏離,教師在教材使用中出現(xiàn)了迷失。諸如拘泥教材預設的話題,對教材中范例的價值挖掘不深,對教材中的“留白”棄之不用,不能吃準教材的結構,捕捉不到教材中的活性因子,不善于利用教材隱含的意義空間,隨
6、意對教材內容重組,或者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不作為等。 </p><p> 四、課堂教學的迷誤 </p><p> 德育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漸漸變得鮮活、靈動起來,這是主導方面。但同時,許多矯枉過正的因素,許多淺表、浮躁的作法,許多形式主義的東西也隨之“熱鬧”起來。諸如:為了情境而設置情境;活動教學缺乏內在的價值蘊含,只是看重活動的表面熱鬧和活動形式的花哨;對話沒有凝神聆聽,沒有多元交
7、流,沒有質疑反饋,沒有激情駁辨,沒有會心微笑,沒有心靈碰撞,沒有意義建構,師生的話語權極不對稱,如此對話教學只不過是一問一答,一問齊答的零假話,毫無意義生成和生命潤澤的假對話;不少課堂上看不到教學方式的變革,學生的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創(chuàng)造性、責任感與合作態(tài)度被邊緣化。教師仍習慣于沿襲講授式模式,可謂是“濤聲依舊”。 </p><p> 五、課堂內外的疏離 </p><p> 德育學科課
8、程的實施不能只限定在課堂時空,而要走出課堂,融入學生的全部生活,全方位、全天候地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然而,德育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還尚未建立課內外銜接的教育教學機制。不少教師只管課堂教學,下課鈴響了,如同標上了休止符,“教學進行曲”就戛然而止。教師沒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關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xiàn),沒有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道德經(jīng)驗,沒有針對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問題,進行具體的指導,沒有在課堂之外的校園、家庭、社會為學生營造致知篤行的平臺和
9、實踐性作業(yè)。由于課堂內外的疏離,造成了德育課程不能追隨和引領學生的生活。 </p><p> 六、社會實踐活動的空白 </p><p> 德育教學需要學校課堂和社會課堂的協(xié)同。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相關課程內容,有計劃地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圍墻,走進社會大課堂,有目的地開展參觀、調查、訪問,或借助社會實踐基地,實施主題教育活動,對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合作精神、毅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
10、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等多種素質的歷練,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然而,不少學校的領導和德育教師,卻“怕”字當頭,消除不了安全問題的陰影,開辟社會課堂也就成了教學的盲區(qū)。結果學生學了六年德育課程,卻未能經(jīng)受一次社會實踐的洗禮,這無疑是德育教學最具要害性的缺失。 </p><p> 七、教師引導作用的缺位 </p><p> 德育新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做人,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
11、價值觀打下基礎,這就決定了教師應發(fā)揮對學生的引領作用。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強調獨特見解,卻忽視對共同見解的尊重;只關照個人體驗,卻對偏離普遍價值、主流價值的言說、觀點不置一詞,聽之任之。如此,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受到了他們自身水平的限制,課堂上展現(xiàn)的往往只是膚淺的、表層的,甚至是錯誤的言說,失去的卻是教師的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實在令人惋惜。 </p><p> 八、農村德育課程改革的“短板” <
12、/p><p> 我國廣大農村、牧區(qū)、林區(qū)、漁區(qū),由于教學條件差,教學資源嚴重匱乏,德育師資稀缺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德育課程成了“雞肋”。農村德育課程改革的這種“短板”,最根本的表現(xiàn)就是對于農村孩子真實的生活以及他們的體驗、向往和追求,沒有高度關注,只注意關心城里孩子的生活,所學內容完全是城市化的東西。真正關乎他們生命成長,屬于農村、牧區(qū)、林區(qū)、漁區(qū)孩子的生活卻受到了冷落和禁錮。如學習《交通安全》,僅僅是“紅綠燈”、“
13、交通安全標志”等方面的內容,對于遠離城市立體交通網(wǎng)絡的農村、牧區(qū)、林區(qū)、漁區(qū)孩子真實生活中的出行安全問題(如農村孩子暴雨后涉小溪、過小河;漁區(qū)孩子在湖汊港灣的安全行船;林區(qū)孩子出行如何有意識地設定參照標志等),統(tǒng)統(tǒng)被“淡化”掉了,成了教學的“盲區(qū)”。由于德育教材、德育教學的城市化傾向,本應是回歸生活的德育新課程,在廣大農村、牧區(qū)、林區(qū)、漁區(qū)的實施,則反其道遠離了學生的真實生活。農村如何有效地實施德育課程教學,幾乎成了一道難于破解的難題。
14、 九、教學評價的滯后 </p><p> 小學德育課程教學評價是在生活德育、主體德育、實踐德育理論指導下,依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對課堂生活中師生活動的觀察和信息搜集,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對教師、學生教與學的過程和結果作出的價值判斷。按照教學原理和《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與評價不可分離?!叭绻虒W和評價緊密相連,學生將會學得更多”,評價“乃是最大限度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然而,自德育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學
15、評價卻嚴重滯后,成為制約德育課程深入推進的“瓶頸”。盡管《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較為完整的具有可行性的“評價建議”,但德育課改的十年間,卻未能探索出整體性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新路,從實踐層面看,也沒有突破對學生實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道德行為評價這道難關。德育課程實施中存在的諸多不足,盡管原因復雜,但如下因素至關重要: </p><p> 1. 教材因素。德育新課程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實驗教材,具有首創(chuàng)性,但還
16、不那么完善、完美,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各種版本教材在兼顧城鄉(xiāng)上失衡,即關注城市多,對表現(xiàn)農村生活則不足。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城市和農村的現(xiàn)實差異,從客觀上決定了教材處理這一問題的難度;另一方面教材編寫者都是在城市生活的人,思考問題所依據(jù)的時空背景自然是城市的生活。上述主客觀因素造成了教材對農村、農業(yè)和農民生活的弱化(針對農村孩子的社會化以及日后進入城市學習和生活的需要,讓他們提前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弱化農村內
17、容確是一個缺失),這樣,既為城市學生全面認識“三農”問題帶來了困難,同時又使農村教師在利用教材資源時感到無所適從。 </p><p> 2. 教師因素。新教改的進程表明,這是制約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首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全新的綜合性課程,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較高。在知識結構上,要求從原來只會處理單學科知識,發(fā)展到要學會進行跨學科知識加工。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應然要求與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實然現(xiàn)狀的矛盾,是造
18、成教師不能順利駕馭新課程的原因。其次,德育學科課程教師多為兼任,他們將主要精力用到了語文、數(shù)學和班務管理上。因工作量大,負擔過重,很少能分出精力鉆研德育學科教學業(yè)務。據(jù)一份調查報告指出:“68%的教師上課前不作任何準備,即使準備,大多數(shù)教師也只是在課前把教材看一下,或者讓學生開展一點調查或是收集有關資料。”如此,又怎么能勝任教學?那就更談不上教學創(chuàng)新了! </p><p> 3. 教研因素。各級教研部門缺乏對德
19、育課程實施的跟進研究,對德育教師的教學實踐指導不力。如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教師尚不能理解其精髓。新課程須得采用的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對話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移情習染法、美文欣賞法等,許多教師既不能了解其要義,更不能駕輕就熟地操作。對此,教師并不心甘情愿,而是想盡早改變這種尷尬和無奈。教師盼望得到德育專家和各級教研員的引領,盼望獲得面對面被指導的機會,盼望看到更多既有理論價值,又
20、有普適性、指導性、可操作性的德育課程研究成果。從教師的期盼和呼聲中,可以看出教研工作的差距和滯后。 </p><p> 4. 管理因素。一是任教人員的結構失衡。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專職教師,只占任教該學科教師總數(shù)的3.6%,96.4%為兼職教師,一般都教語文、數(shù)學,或者當班主任。值得注意的是,在龐大的兼職教師隊伍中,擔任校長、書記、政教主任的行政人員占71.1%。新課程教師的結構失衡,限制了教研活動的開展,影
21、響了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高。二是淡化職前培訓。大多數(shù)教師在任教前沒有參加職前培訓。對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標準、教材體系等基本情況了解甚少。三是組織教師日常研修工作沒有跟上。一般學校都不設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學校未開展德育學科課程的專題培訓和專題研修,即使稍微重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一些學校,一學期也只是組織一、兩次觀摩課活動,將其視為“感受式培訓”。由于本學科教師研修的組織、督導、評價工作沒有真正納入學校議事日程,教師在其職業(yè)生
22、活中,處在“有‘坎’過不去,有‘難’排不掉”的尷尬境地。 </p><p> 以上對德育課程十年課改的成就與問題作了“一分為二”的分析。成就巨大是課程發(fā)展景觀中的主導方面;而發(fā)現(xiàn)問題及其認定解決的路徑,則是德育課程后續(xù)發(fā)展的新的生長點。發(fā)展無疑是各門課程的永恒主題,對于德育課程而言,最具決定意義的是要總結鮮活的實驗經(jīng)驗,進一步堅持并發(fā)展生活德育理論。 </p><p> 品德新課程的實
23、施,之所以能受到兒童喜愛,取得多方面可喜成績,實現(xiàn)富有歷史意義的超越,其因在于課程理論基石的改變:即用生活德育論取代知識性德育。德育課程的實施,提升了學生的生活質量,從而使德育教學擺脫了“灌輸”的頑疾!今后要推進和深化新課程實施,就必須堅守生活德育論的路徑不動搖。當然,我們也應注意,生活化德育理論本身還存在不足,還需要進一步論證與完善。朱小蔓教授等人認為:在堅持生活德育論的同時,尚須注意“道德在其超越層面所具有的崇高、理想性乃至神圣性”
24、,要堅持“德育的價值立場”,關注學習過程“學生主體性生命的存在樣態(tài)”,讓他們“具有深刻自覺性和反省性”。通過師生間不斷地對話、交流和價值引導,促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德性,樹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p><p> 陳光全:湖北省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曾任湖北省宜都市教學研究室主任、宜都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被授予宜昌市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宜昌市優(yōu)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專項津貼。從20世紀70年代起,研究讀書方法和思維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于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 德育課程方案
- 德育課程設置方案
- 從“德育創(chuàng)新”到“特色德育課程”
- 德育課程工作總結
- 中學德育課程教案1
- 德育課程實施方案
- 校本德育課程教案精選
- 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國德育課程改革研究.pdf
- 中學潛在德育課程的開發(fā).pdf
- 核心素養(yǎng)的德育課程化探索
- 小學德育課程工作計劃
- 中職德育課程實施模式研究
- 略論小學德育課程情感教學
- 我國德育課程研究綜述.pdf
- 德育課程體系初探.pdf
- 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學的五大誤區(qū)
- 高校德育課程研究──關于德育實施路徑的思考.pdf
- 我國德育課程的知行問題研究.pdf
- 隱性德育課程的負向功能探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