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變證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太陽病變證,傷寒教研室黃開顏,目的要求,【掌握】變證治則、表里先后及標本緩急治則【熟悉】寒熱真假、虛證實證辨證要點,一、變證治則及變證要點,【原文】太陽病三日,已發(fā)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16上),,本條提示壞病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其原始證候已發(fā)生了變化,不復存在;二是不屬傳經(jīng)之變,難以用六經(jīng)證候稱其名;三是證候復雜,變化多端。臨床上亦有不因誤治而因體質成

2、壞病者。,(二)辨寒熱真假,【原文】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11)皮膚----外表-----淺骨髓----內里-----深欲與不欲,即從病人神情中探討本質,,表熱里寒(真寒假熱)-----陰盛于內,陽氣被格于外。身大熱而反欲衣-----陰極似陽表寒里熱(真熱假寒)------陽盛于內,陰氣格于外。身大寒不欲衣------陽極似陰當綜合全部脈證細參。,,【原

3、文】太陽病,當惡寒發(fā)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fā)熱,關上脈細數(shù)者,以醫(y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饑,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y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120)關上脈細數(shù):胃氣受傷虛陽躁動之象。食入即吐為胃熱,朝食暮吐為脾寒。本證為誤吐導致脾胃氣虛。,,【原文】病人脈數(shù),數(shù)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fā)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shù)也。數(shù)為客熱,不能消谷,以胃中虛冷,故吐也。(122)提要:述因

4、誤吐傷胃而數(shù)脈的原因分析:胃傷本應細弱,今反見脈數(shù)為胃中虛陽躁動。,(三)辨虛證實證,【原文】發(fā)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70) 本條提示汗后虛實兩種不同的轉變。1.汗后仍惡寒是陽虛而陰亦不足,參68條芍藥甘草附子湯證68條:發(fā)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2.汗后不惡寒但熱----化燥成熱轉為陽明證3.調胃承氣湯------有譫語腹?jié)M,大便結等證4.太陽病

5、汗后------實陽明,虛少陰,,【原文】下之后,復發(fā)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60)詞語解釋:振寒、內外俱虛。本條論汗下后陰陽兩虛的脈證。脈微:主陽氣虛衰,無力鼓動血脈運行脈細:主陰液不足,不能充盈脈道。治療時需分辨陰陽損傷孰輕孰重而有所側重。,,【原文】未持脈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fā)汗,虛故如此。發(fā)汗后,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5 )詞語解

6、釋:持脈、以水灌之原因:重發(fā)汗后損傷心陽機制:1.手叉自冒心------心陽虛欲得外護 2.耳聾-----精氣不上注于耳,(四)表里先后原則,【原文】本發(fā)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fā)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90),,汪苓友:大約治傷寒之法,表證急者,即宜汗。里證急者,即宜下。不可拘泥于發(fā)汗而后下也。汗下得宜,治不為逆。(《傷寒論辨證廣注·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

7、中》),,【原文】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fā)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56)小便清否,為辨表里證關鍵不大便,頭痛有熱 小便清----表證---宜桂枝湯(既可見于表寒證,亦可見于里熱證) 小便赤----里證---宜承氣湯,,(五)標本緩急治則,【原文】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

8、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91)本條論表證兼里虛,治療先里后表。下利清谷---脾腎陽虛清便自調----里陽已復,,【原文】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92)發(fā)熱頭痛身疼痛----表證 表里俱病—先治其里脈沉(無力)----里虛,,附:表里同病的治法,1.表兼里實的治法:《素問.至真要大論》:“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

9、調其外。從內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調其內而后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于內者,先治其外而后調其內?!敝尾”厍笥诒?,2.表兼里虛(1)先溫里后解表(92條)有的是先用溫里后用解表,有的是里解表自和。(2)溫汗兼施:必須是尚未出現(xiàn)下利厥冷等癥狀,同時脈象還能勉強浮起來;或者已出現(xiàn)下利等癥而表證又極為輕微,才可使用。如29條及301條302條麻附細辛又如163條桂枝人參湯,,二、熱證,目的要求,【掌握】麻杏甘石湯證、白虎加人參湯證、葛根芩連湯

10、證【熟悉】梔子豉湯類證,(一)梔子豉湯類證,【原文】發(fā)汗后,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fā)汗,必吐下不止。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76)梔子豉湯方梔子十四箇(擘)  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梔子甘草豉湯方  &

11、#160; 梔子十四箇(擘) 甘草二兩(炙) 香豉四合(綿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甘草,取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梔子生薑豉湯方 梔子十四箇(擘) 生薑五兩  香豉四合(綿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詞語解釋:虛煩、心中懊憹、少氣傷寒論中的“實”,指的是有形的病理產物,如大陷

12、胸湯證的痰水、熱入血室的瘀血、三承氣湯證的燥屎、瓜蒂散證的痰飲。此證中邪熱沒有與有形病理產物相結合,故名之曰“虛熱”,它造成的心煩曰“虛煩”,,第一段,“發(fā)汗后”至“吐下不止”,誤汗吐下后傷胃氣,胃虛氣逆。第二段,“發(fā)汗吐下后”至“梔子生姜豉湯主之”無形邪熱因下后陷入胸膈,但不限于下后,發(fā)汗、催吐都可形成虛煩。其特點是心下不硬滿。,,一、“虛熱”非有形實邪,故不能下。二、虛熱留擾胸膈,“其高者,引而越之”,故用清宣的方法。,,病

13、機:熱郁胸膈治法:清宣郁熱方藥:梔子豉湯方歌:山梔香豉治何為,煩惱難眠胸窒宜,十四枚梔四合豉,先梔后豉法煎奇。梔子清透郁熱,解郁除煩。香豉清表宣熱,和降胃氣。,,少氣:因火郁胸膈,邪熱傷氣,加甘草以補中氣。嘔:胃氣上逆,加生姜以和胃降逆。方歌:梔豉原方效可夸,氣羸二兩炙甘加,若加五兩生姜入,專取生姜治嘔家。,,【原文】發(fā)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77)名詞解釋:胸中窒程度較心中懊憹更重,病機相同,故仍

14、用梔子豉湯,,【原文】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78)名詞解釋:心中結痛-----氣機壅滯所致心煩----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結痛梔子豉湯證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四個表現(xiàn),,【原文】傷寒下后,心煩,腹?jié)M,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湯主之。(79)梔子厚樸湯方    梔子十四箇(擘) 厚樸四兩(炙,去皮)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  

15、;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心煩,腹?jié)M:邪熱由胸連及腹病位已不止在胸膈,故去豆豉,加厚樸枳實利氣消滿。治法:清熱除煩,寬中消滿方藥:梔子厚樸湯方歌:樸須四兩枳四枚,十四山梔亦妙哉,下后心煩還腹?jié)M,止煩泄?jié)M效兼該。,,【原文】傷寒,醫(y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干姜湯主之。(80)梔子乾薑湯方梔子十四箇(擘)   乾薑二兩上二味,以水

16、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原文敘述簡略,以方測證,當屬上焦有郁熱,中焦有虛寒。故用梔子清熱除煩,干姜溫脾散寒方歌:十四山梔二兩姜,以丸誤下救偏方,微煩身熱君須記,辛苦相需盡所長 。,,【原文】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81)梔子為苦寒之品,中焦虛寒者慎用。,(二)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原文】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63)麻黃杏仁甘草

17、石膏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jié)) 杏仁五十箇(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黃耳柸。,【原文】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作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162)提要:太陽誤治,邪熱壅肺證治分析:,,,太陽病 誤治,邪熱壅肺,,迫津外出-汗出

18、 肺失宣降-喘(痰)無大熱 表解 多有發(fā)熱,,,病機:邪熱壅肺治法:清熱宣肺,降氣平喘方歌:四兩麻黃八兩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須知禁桂為陽盛,喘汗全憑熱勢操。,,麻黃湯去桂加石膏為變辛溫解表為辛涼清熱定喘,,麻黃-宣發(fā)肺氣定喘石膏-清熱宣肺杏仁-助麻平喘炙甘草-補中,,,鑒別:麻杏石甘湯麻黃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喘,,機理 肺熱風寒外束

19、風寒誘宿痰,清熱宣肺平喘(咳) ,熱去喘止重心在清肺熱,不在開發(fā)腠理,條文“無大熱”不要誤為無熱,有無發(fā)熱皆可用條文“汗出而喘”臨證若無汗而喘亦可用,但這個“無汗”與麻黃湯證的“無汗”機理不一本方較大青龍中的麻黃量小,而石膏量大,故重心清肺熱而不在開發(fā)腠理。,(三)白虎加人參湯證,【原文】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6)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

20、#160; 石膏一斤(碎,綿裹)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白虎四癥”確切來說是“白虎加人參湯四癥”:大熱、大汗、大煩渴不解、脈洪大“大煩渴不解”是本條的主癥,煩有兩層意思:一指熱甚,一指渴甚。脈洪大:脈形寬大,重按卻按之較軟,提示存在氣陰不足的病機。,,病機:陽明里熱熾盛,津氣兩傷治法:辛寒清熱,益氣生津方藥:白虎加人

21、參湯方歌:服桂渴煩大汗傾,液亡肌腠涸陽明,膏斤知六參三兩,二草六粳米熟成。石膏清熱,知母養(yǎng)陰,粳米甘草益胃和中,加入人參益氣生津。,,[柯韻伯]  白虎主西方金也,用以名湯者,秋金得令而暑清陽解,此四時之序也。更加人參,以補中益氣而生津,協(xié)和甘草、粳米之補,承制石膏知母之寒,瀉火而火不傷,乃操萬全之術者。(《傷寒來蘇集·傷寒論注·白虎湯證》),,【原文】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

22、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34)桂枝證用下法,為誤治,故曰“反”下之使邪氣內陷大腸,郁而化熱,故下利不止。(其人陽氣素盛VS桂枝人參湯證),,脈促:表明正氣有抗邪外達之勢,亦標志了外邪未解之象。(同桂枝去芍藥湯)喘而汗出:與麻杏甘石湯的喘道理相同,一熱在大腸,一熱在肺,肺與大腸相表里,故熱陷大腸者也能出現(xiàn)喘證。,,病機:表尚未解,熱迫大腸治法:清熱止利,兼以解表方藥:葛根芩連湯方歌:二兩連芩二兩甘,葛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