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刺治療的基本理論與操作,潘艷君 康復治療部,,主 要內容,1,毫針刺法,2,電針法,3,三棱針法,4,皮膚針法,毫針的基本構造與規(guī)格,1.基本結構 針尾、針柄、針根、針身、針尖,2.規(guī)格,a.針身長短(mm),b.針身粗細 (mm),消毒,針具器械消毒 1.高壓蒸汽滅菌法 2.藥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醫(yī)者手指消毒針刺部位消毒治療室內消毒,針刺體位的選擇,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仰
2、靠坐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進針法,進針法是指將毫針刺入腧穴的操作方法。一般以右手持針操作,以拇、食、中指夾持針柄,其狀如持毛筆,將針刺入穴位,古稱右手為“刺手”。左手爪切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固定針身,古稱“押手”。進針法分為單手進針法、雙手進針法、針管進針法。,進針法,單手進針法,針管進針法,雙手進針法,1.指切進針法2.夾持進針法3.舒張進針法4.提捏進針法,針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方向:進針時針尖對準的方向或部位
3、 1.依經脈循行定方向:迎隨補瀉 2.依腧穴定方向:保證安全 3.依治療需要定方向:氣至病所,角度與深度,角度:進針時針身與皮膚表面所形成的 夾角。 1)直刺 2)斜刺 3)平刺,深度:針身刺入腧穴內的深淺度。,行針手法,基本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反復運針做上下縱向運動。以0.3-0.5寸為宜,每分鐘60次左右,保
4、持針身垂直,不改變方向角度。 2)捻轉法:逆順時針捻轉動作,針身在體內來回旋轉。捻轉角度一般在180º-360º,避免單向捻針,防止針體被肌纖維纏繞,引起疼痛或滯針。,輔助手法,1)循法:順著經脈循行路徑,在針刺腧穴上下部位輕柔循按的方法。2)彈法:輕彈針尾或針柄,使針體微微振動的方法。3)刮法:拇指或食指指腹抵住針尾,其余某指指甲自上而下刮動針柄的方法。4)搖法:手持針柄輕輕搖動,直立針身而搖或臥倒
5、針身而搖。5)飛法:拇食指持針柄,細細捻搓數次后張開兩指,一搓一放數次。6)震顫法:手持針柄,小幅度快頻率提插捻轉針體使針身輕微震顫。,補瀉手法,(一)單式補瀉手法,(二)復式補瀉手法,1.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后深,凡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2.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后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針刺注意事項,患者在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時不宜針
6、刺。孕婦腹部、腰骶部腧穴皆不宜針刺,禁刺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一些通經活絡的腧穴。對胸、脅、腰、背臟腑所居之處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腫大、肺氣腫患者更應注意。小兒囟門未閉合時,頭頂部腧穴不宜針刺。皮膚有感染、潰瘍、疤痕或腫瘤的部位及有出血傾向、高度水腫者,不宜針刺。,針刺異常情況,暈針原因:體虛、緊張、體位不當、手法重表現:頭暈面白、心慌冷汗、惡心欲吐處理:起針、平臥、保暖、灸治預防:針對原因,注意觀察,滯針
7、原因:緊張、肌肉筋攣、單向捻針表現:針體捻轉、出針困難,疼痛處理:放松肌肉、反向捻針預防:做好解釋,消除顧慮,注意手法。,針刺異常情況,彎針原因:手法不熟練、體位移動表現:針身彎曲處理:恢復體位,順勢拔針預防:熟練手法、不要隨便變動體位,斷針原因:針具質量差、手法重、滯針彎針處 理不當表現:針身折斷處理:鑷子拔出、手術取針預防:檢查針具、保留部分針身在體外,針刺異常情況,血腫原因:刺傷血管表現:腫痛、皮膚
8、青紫處理:先冷敷后熱敷,再輕揉按預防:避開血管,按壓針孔,刺傷臟器原因:針刺角度、深度不當表現:氣胸處理:休養(yǎng)觀察、胸腔穿刺抽氣預防:熟悉解剖、手法正確,電針法,電針法:在毫針針刺得氣的基礎上,應用電針儀輸出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通過毫針作用于人體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作用:減少行針工作量、提高療效、擴大治療范圍、準確控制刺激量。,刺激參數,連續(xù)波: 1.疏波:頻率30Hz,止痛鎮(zhèn)靜、緩解肌肉
9、和血管痙攣。疏密波:各種痛癥、軟組織損傷、關節(jié)周圍炎、腰背筋膜勞損、面癱、 肌無力、針刺麻醉、局部凍傷。斷續(xù)波:痿證、癱瘓。,注意事項,1.使用前仔細閱讀說明書,熟悉電針儀。2.使用前檢查其性能是否正常。3.溫針灸后的毫針針柄及鋁絲氧化制針柄導電差,不宜使用。4.靠近延髓、脊髓等部位電流量宜小,電流回路不可橫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可通過心臟。5.電流刺激量以患者適應度為準,年老體弱、醉酒饑餓、過勞過飽不宜電針。6.心
10、臟附近、安裝心臟起搏器者、勁動脈竇附近禁用。孕婦慎用。,三棱針法,“絡刺”、“豹紋刺”、“贊刺”、“瀉熱出血”、“放血療法”用三棱針刺破血絡或腧穴,放出適量血液或液體或挑斷皮下纖維組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點刺法,消毒—擠壓充血—疾刺—出少量血—棉球按壓用于指趾末端、頭面耳部。,散刺法,“豹紋刺”消毒—由病變外緣呈環(huán)形向中心點刺—擠壓或拔罐—祛瘀生新、通經活絡局部淤血、血腫或水腫、頑癬,刺絡法,松緊帶結扎針刺部位上端—消毒—斜向上
11、刺入靜脈2-3mm—待出血停止—棉球按壓急性吐瀉、中暑、發(fā)熱等。,挑刺法,消毒—提捏皮膚或按壓施術部位兩側—速刺入皮膚1-2mm—傾斜針身挑破表皮—再刺入5mm深—傾斜針身,輕輕挑起針尖—挑斷皮下白色纖維樣組織—出針—覆蓋消毒敷料肩周炎、胃病、頸椎病、失眠、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頭痛等頑固反復性疾病。,三棱針法,出血量及療程 出血量每次以數滴至3-5mL為宜。 1-3次為一個療程,每日或隔日一次,出血量多者每周1-2
12、次,適應范圍 通經活絡、開竅瀉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 多用于實證、熱證、瘀血、疼痛等。如高熱、中暑、中風閉證、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頑癬、扭挫傷、痔瘡、頭痛、丹毒、癰癤初起、頑痹。,注意事項,解釋知情出血量大用敞口器皿盛接,血液做無害化處理,患者休息后方可離開醫(yī)者必須避免直接接觸血液血管瘤部位,不明原因腫塊部位禁刺注意避免傷及大動脈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禁用,皮膚針,“凡十二經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13、?!泵坊ㄡ槪ㄎ逯п槪?、七星針(七支針)、羅漢針(十八支針)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祛風除濕、開竅瀉熱、消腫止痛,皮膚針,叩刺部位 循經叩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足三陽 穴位叩刺:特定穴、夾脊穴、阿是穴(敏感點,條索狀物,結節(jié)) 局部叩刺:頭面五官、關節(jié)扭傷、局部腫脹、肌膚不仁,刺激強度 弱刺激:力度小、時間短。施術部位微潮紅,無出血滲出,無痛。年老體弱、孕幼、肌肉淺薄部。 強刺激:力度大、時間略長
14、。皮膚明顯潮紅濕潤,明顯出血點滲出,明顯痛感。年輕體壯、肌肉豐厚處。 中刺激:介于強弱刺激間。皮膚潮紅,少量出血點滲出,稍痛。大多數患者和身體各個部位。,皮膚針,適應范圍 以功能失調性疾病療效最佳,對器質性病變有一定效果。 近視,視神經萎縮、感冒、咳喘、慢性腸胃病、便秘、頭痛、眩暈、腰痛、肌膚麻木不仁、痹癥、痛經、斑禿等,注意事項經常檢查針具,有無毛鉤,針面整齊。施術部位出血或滲出,注意消毒擦拭干凈。叩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