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動物的細胞和組織,動物生物學實驗,2,主要內容,1實驗要求 2實驗目的 3實驗內容制作并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并觀察蝗蟲肌肉臨時裝片上皮組織觀察結締組織觀察肌肉組織觀察神經(jīng)組織觀察 4生物繪圖,,,,,,,,,,,3,實驗要求,課前預習實驗指導,主動參閱相關資料。準確理解老師對實驗的要求。利用實驗指導或相關資料完成實驗。實驗操作一定要規(guī)范。在實驗過程中要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并可以與其他同學討論
2、。訓練自己獨立實驗的能力。認真、規(guī)范、準時完成實驗報告。,,4,實驗目的,進一步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制作并觀察動物細胞臨時裝片,了解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特點。觀察四類基本組織的裝片,了解動物四類基本組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5,實驗內容,進一步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制作并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并觀察蝗蟲肌肉臨時裝片。觀察動物四類基本組織永久裝片:⑴ 上皮組織:復層扁平上皮;⑵ 結締組織:疏松結
3、締組織;透明軟骨、人的血液裝片;骨組織⑶ 肌肉組織:橫紋肌,心肌,平滑??;⑷ 神經(jīng)組織。,,6,制作并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用牙簽粗的一端,放在口腔里,輕刮口腔頰內幾下(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損傷頰部)。將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勻地涂在載玻片上。加一滴0.9%Nacl溶液(不宜過多,恰在蓋玻片之下為宜),然后加蓋玻片。先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常數(shù)個連在一起。由于口腔上皮細胞薄而透明,因此光線需要暗些。找到口腔上皮細胞
4、后,將其放在視野中心,再轉高倍鏡觀察??谇簧掀ぜ毎时馄蕉噙呅?。試辨認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若觀察不清楚時,可在蓋片一側加一滴0.1%的亞甲藍,另一側用條形吸水紙吸。如此,可使染液流入蓋片下面,將細胞染成淺藍色。核染色較深。染液不可加得過多,以免妨礙觀察。,,7,制作并觀察蝗蟲肌肉臨時裝片,取蝗蟲浸制標本,用細鑷子從胸部取下一小束肌肉,放在載玻片上,加l-2滴清水,用解剖針仔細分離,加蓋玻片置于低倍鏡下觀察。蝗蟲的肌肉為橫紋肌,
5、肌肉組織由長形的肌纖維組成。外面有一層薄膜叫肌膜。細胞中與其長軸平行排列著許多細絲狀物,此為肌原纖維。肌原纖維有明暗相間的橫紋,為什么?可在高倍鏡下詳細觀察。在細胞膜下面分布有許多橢圓形助細胞核,故橫紋肌為多核的合胞體。若觀察不夠清楚時,可用0.1%亞甲基藍染色。 必須在水中用解剖針將肌纖維仔細分離,分得越細越好。,,8,上皮組織觀察,1.被覆上皮 單層柱狀上皮小腸上皮 :由一層較高的棱柱形細胞并行排列組成,細胞核橢圓形
6、,位于細胞基部。柱形細胞之間,可見細胞游離端染色很淺,細胞核位于基部的杯狀細胞,且杯狀細胞常因生理變化而有形態(tài)改變。小腸上皮細胞的游離端有明顯的紋狀緣。,9,上皮組織觀察,(2)單層立方上皮甲狀腺切片標本 在顯微鏡下觀察,其濾泡上皮細胞,大致呈正方形,細胞核呈圓形,位于細胞中央,或略偏基部。,10,上皮組織觀察,(3)復層扁平上皮食道切片標本 食道腔周圍的細胞由數(shù)層組成,游離面的細胞為扁平狀,中間部分呈多角形,底部細胞近短柱狀。
7、再取皮膚玻片標本觀察,它與食道的復層扁平上皮又有何區(qū)別?,11,上皮組織觀察,(4)變移上皮膀胱玻片標本可見其表面的細胞體積大、呈扁平或梨形等多種形態(tài),部分細胞有2個核。深層細胞多呈多角形,且較小,底層細胞呈矮柱狀。這種上皮的細胞層數(shù)與細胞形態(tài),可隨膀胱的生理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兔膀胱橫切(示變移上皮),,12,結締組織觀察,結締組織是動物體中種類多,結構復雜,分布最廣的組織。 1.疏松結締組織組織纖維 膠原
8、纖維:被染成淺紅色,呈束狀,且波紋狀分散于基質內,交互排列; 彈性纖維:混雜在膠原纖維之間,染成深紫色,不成束,彼此交叉的細纖維;組織細胞:組織中還有細胞質著色很淺,細胞核染成蘭色,形態(tài)難于區(qū)分的各類細胞。 成纖維細胞:緊貼于膠原纖維束,細胞呈多突起,扁平狀,細胞核大而卵圓形的細胞; 巨噬細胞:或稱組織細胞, 染色質顆粒較粗,著色較深,胞核較小的,這種細胞具有吞噬能力,因此有防卸功能。,13,疏松結
9、締組織,14,2.致密結締組織腱的縱切標本可見大量平行排列的膠原纖維束,成纖維細胞成行排列在纖維束之間,細胞體成長方形,細胞核近圓形。,結締組織觀察,15,結締組織觀察,,3.軟骨組織透明軟骨玻片標本大部分的底質染成相同的均勻顏色,這是軟骨的基質,基質中有許多圓形或卵圓形的陷窩,稱為胞窩。常??梢?個或4個胞窩并列在一起,胞窩內有軟骨細胞,胞核染色較深,呈橢圓形,細胞質染色淺。標本固定后,細胞收縮,胞窩可見到空隙。組成軟骨的纖
10、維是膠原纖維,但在基質中未見到,因為透明軟骨的膠原纖維的折光率與基質相同,因而活體時透明,固定染色后不能看到。,16,4.骨組織長骨橫切磨片標本許多不規(guī)則圓形或橢圓形的同心環(huán)狀結構——哈弗氏系統(tǒng)(Haversian system),中間的空腔——哈弗氏管(Haversian canal),為神經(jīng)、血管的通道。在哈弗氏系統(tǒng)之間為不規(guī)則的骨間板(interstital lamellae)。哈弗氏管之間及內、外環(huán)骨板之間斜行的,沒有骨板環(huán)
11、繞的導管——浮克曼氏管(Volkmann’s canal),即橫向的血管。哈弗氏系統(tǒng)骨板間的梭形裂隙為骨陷窩(lacuna),骨細胞存在其中。骨陷窩之間有大量的骨小管,多數(shù)的骨小管與骨板垂直。骨細胞,借著骨小管,與哈弗氏管內的血管進行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產(chǎn)物的交換。,結締組織觀察,17,18,5.人的血液涂片觀察,結締組織觀察,19,人的血液涂片觀察,,20,肌肉組織觀察,肌肉組織是由特殊的肌細胞(muscle
12、cell)構成。肌細胞細而長,呈纖維狀,故亦稱肌纖維(muscle fiber)。根據(jù)肌纖維的形態(tài)和功能,可將肌肉組織分為三類:平滑肌(smooth muscle)橫紋?。╯keletal muscle)心?。╟ardiac muscle)。,21,,1.平滑肌小腸橫切標本低倍鏡:找到肌層(以蘇木素????伊紅染色,肌層為深紅色)。肌層由內環(huán)行和外縱行的平滑肌纖維組成。高倍鏡:內層肌纖維呈長梭形,彼此鑲嵌排列成環(huán)行。胞核蘭
13、紫色,呈橢圓或棒狀。外層的縱肌,因平滑肌纖維是鑲嵌排列的,所以在橫切面上切到的肌纖維并不都在一個平面上,故有的有核,有的無核,且大小也各不相同。,肌肉組織觀察,22,,肌肉組織觀察,2.骨骼肌骨骼肌玻片標本低倍鏡:骨骼肌的肌纖維集合成束,每束肌纖維由結締組織膜分隔,這個膜稱為肌束膜(perimysium)。如標本切得較完整,還可看見肌內膜(endomysium)和肌外膜(epimysium),前者為分隔每條肌纖維的結締組織膜,后者是
14、包圍整個肌肉組織的結締組織。 高倍物鏡:骨骼肌纖維呈長圓柱形,有許多核,位于肌纖維的周邊,呈卵圓形。將視野光強度調暗些,可見每條纖維上有明暗相同的橫紋,這就是明帶(Light band)和暗帶(dark band)。油鏡:明帶中有一條極細的黑線把明帶均分為二,這就是Z盤(Z-band),在暗帶中也有一條明暗的線條,這就是H盤(H-band)。,23,24,,3.心肌心肌的單位是單核與分支的纖維,在生理上的特點是具有節(jié)律性的收縮,而
15、且這種收縮運動,不受意識控制,所以,心肌是不隨意肌。心肌纖維的胞核呈圓形或橢圓形,位于纖維中央,一般為1-2個。肌原纖維較骨骼肌少,故肌質較多,因而縱紋較骨骼肌明顯,而橫紋較弱。心肌纖維彼此銜接處,具有強折光性的階梯狀橫線,稱為閏盤(intercalated disk)它比明暗帶寬得多。取心肌的切片標本,在顯微鏡下詳細觀察,并比較心肌與骨骼肌和平滑肌在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異同點。,肌肉組織觀察,25,,26,神經(jīng)組織觀察,1.脊髓切片
16、標本低倍物鏡:中央染色較深的部分是灰質(grey matter),蝴蝶狀,中間的小孔是中央管(central canal)。蝴蝶形區(qū)域比較狹窄的突起為后角(posterior horn)(即背角),較寬的突起為前角(anterior horn)(即腹角)。包圍在灰質周圍,染色較淺的部分為白質(white matter)。高倍鏡:灰質前角可見形態(tài)不同,大小不一的神經(jīng)細胞,有一個囊泡狀的大核。胞體向外突的部分,為胞突。如何分樹突與軸突
17、?,27,如何分樹突與軸突?,(1)細胞體: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是神經(jīng)元代謝和營養(yǎng)中心。(2)突起:又稱胞突,有2種,一種如樹狀,有主干及粗細分枝稱為樹突(dendron),樹突有一個到多個;另一種細而長稱為軸突(axon),只有一個。在機能上,樹突是接受刺激傳導沖動至胞體;軸突則傳導沖動離開胞體。在神經(jīng)元的胞質內有一種嗜鹼性染料的小體稱為尼氏小體(Nissl's body),實際是成堆的粗糙型內質網(wǎng),它存在于樹突
18、,但不存在于軸突,也不存在于軸突起源的地方(軸丘),因此可用以區(qū)別軸突和樹突。,28,2.小腦切片標本表面的皮質(灰質)、中間的髓質(白質)。皮質部分明顯分為三層:最表面一層為細胞少的分子層(molecular layer),中間為蒲金野氏細胞層(Purkingje’s cell layer),內層為顆粒層(grannular layer)。蒲金野氏細胞層,由梨形的大細胞組成。其細胞有粗大的樹突,分枝繁多,伸向分子層。在蒲金野氏細
19、胞的底面有一條細胞的軸突,它經(jīng)過顆粒層伸入髓質部。,神經(jīng)組織觀察,29,3.大腦切片標本大腦皮質部分 著色最淺的一邊。皮質的細胞分為錐體細胞(pyramidal cell)、顆粒細胞(grannular cell)和梭形細胞三大類。錐形細胞最多,分為大、中、小三型:在切片中,細胞體呈圓錐形(切面呈三角形)的細胞為錐形細胞,從胞體頂端伸出,向皮質表面伸展的為頂樹突;胞體基部兩側伸出較細的樹突,即基樹突;胞體基底發(fā)出一條細而或長或短
20、且伸向髓質的為軸突。,神經(jīng)組織觀察,30,,31,生物繪圖的基本要求,科學性和準確性。 繪生物圖不同于一般的美術創(chuàng)作,必須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觀察要畫的對象——切片或標本等,學習與之有關的文字記載及描述,正確理解了各部分的特征,然后還要選出正常的典型材料,才能在繪圖時保證形態(tài)結構的準確性。點、線要清晰流暢。 線條要一筆畫出,粗細均勻,光滑清晰,接頭處無分叉和重線條痕跡,切忌重復描繪。生物圖一般用圓點襯陰,表示
21、明暗和顏色的深淺,給予立體感。點要圓而整齊,大小均勻,根據(jù)需要靈活掌握疏密變化,不能用涂抹陰影的方法代替圓點。比例要正確。繪圖要按生物各器官、組織以及細胞等各部構造原有比例繪出,繪放大的解剖圖或形態(tài)圖時,最好要注明放大的倍數(shù),也可以用單位短線表示出長度。倍數(shù)一般以長度的比例為準。突出主要特征。生物學繪圖中允許重點描繪生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而其他部分可僅繪出輪廓,以表示其完整性。圖紙及版面要保持整潔。 繪圖完成后,圖紙及版面要整潔清晰。
22、準確的標注。 圖注一律用正楷書寫,應盡量詳細,并要求用水平的直線引出,最好在圖的右側,必須整齊一致。作為實驗報告,圖及圖注一律要求用鉛筆,通常用2H或3H鉛筆,不要用鋼筆、有色水筆或圓珠筆。實驗題目寫在繪圖報告紙的上方,圖題和所用生物材料的名稱和部位寫在圖的下方。,32,生物繪圖的一般步驟,構圖。根據(jù)所要表達生物材料的內容要求,設計好所要繪制的各個部分各自所占位置,避免因畫面設計不合理造成排列的混亂與失衡,影響繪圖的質量。先繪草圖再
23、繪成圖。用尖的軟鉛筆(HB)輕輕地在圖紙上勾畫出圖形輪廓的草圖,以便于修改。勾畫時,要注意對照觀察所畫輪廓大小是否與實物相符合。正式繪制時要用2H或3H的繪圖硬鉛筆,按順手的方向動筆,描出與物體相吻合的線條。線條要均勻,最好一次成圖,不繪重線,以免模糊。概繪全圖、細繪局部。在繪生物的宏觀解剖圖時要先繪全形圖,后繪部分的解剖圖。邊解剖觀察,邊描繪作圖,嚴格地按一定次序解剖繪圖。因材料放置的時間越短,特征就越明顯,越不易遺漏。繪輪廓時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動物病理組織和細胞的損傷萎縮、變性、壞死
- 動物細胞與組織培養(yǎng)
- 4.2動物細胞與組織培養(yǎng)-干細胞
- 動物體的細胞識別和免疫
- 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 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 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教學設計
- 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教學設計
- 組織和細胞的損傷和修復
- 異體睪丸組織、間質細胞移植的動物實驗研究.pdf
- 《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
-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損傷和修復
- 緒論、組織和細胞的損傷和修復
- 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和克隆動物
- 動物體細胞核移植和克隆動物教案
- 實驗九 動物組織中核酸的提取和鑒定
-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與損傷
- 動物細胞的培養(yǎng)
- 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核移植技術
- 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核移植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