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概述,五行學說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規(guī)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和探索宇宙規(guī)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所構成。 >:“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古人認識到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后來人們把這五種物質
2、的屬性加以抽象推演,用來說明整個物質世界。 五行學說作為一種思維方法貫穿于中醫(yī)學理論基礎體系的各個方面,成為了中醫(y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對構成世界的元素認識的過程,化學元素是在宇宙演化過程中逐步產生的。 宇宙暴脹——H元素生成——原始大氣(原始湯)(H)(CH4)(NH3) —有機小分子物質(氨基酸、核酸)——大分子生物體(蛋白質)
3、 ——原始生命——細胞——生物圈——人類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記載104種元素,而目前已發(fā)現(xiàn)108種化學元素,所以說人類對化學元素的認識是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古希臘希波克拉底認為人是由火(熱)、空氣(冷)、土(干)、濕(水)四種基本元素構成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 二千多年前的 中國古人認為構成世界萬物的基
4、本元素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論,五——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 行——運動變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 五行學說中的“五行”,不再特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古人運用抽象出來的五行特性,采用取象比類和推演絡繹的方法,將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分歸為五類,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來解釋各種事物發(fā)生、發(fā)展、變
5、化的規(guī)律。,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曲直指能屈能伸。木具有樹干曲直,向上各外舒展的特性。因而引伸為具有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等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均屬于木火曰炎上—炎上指火具有炎熱、上升、光明的特性。因而引伸為具有溫熱、升騰、光明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均屬于火土曰稼穡—稼穡是指農作物的播種和收獲。土具有生化、載物的特性,因而引伸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土為萬物之母”、“土載四行”金曰從革—從革是指金有剛柔之性
6、。因而引伸為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水曰潤下—潤下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伸為具有寒涼、向下、滋潤、閉藏的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水,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歸類的方法: 取象比類法—即從事物的形象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質的特性,直接與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較,以確定其五行屬性的方法。 推演絡繹法—即根據(jù)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至其它相關的事物,以得知這些事物五行屬性的方
7、法。 自然界 五行 人體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氣 五方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官 五體 五志 五液 酸 青 生 風 東 春 木 肝 膽 目
8、 筋 怒 淚 苦 赤 長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腸 舌 脈 喜 汗 甘 黃 化 濕 中 長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9、肺 大腸 鼻 皮 悲 涕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腎 膀胱 耳 骨 恐 唾,五 形 人,孫悟空——膚色赤,火眼金睛,行動敏捷,性格直爽急 ——火形人 唐僧——膚色黃,五官端正,舉止穩(wěn)定,誠懇忠厚,為人師,而位于五者之中央——土形人 豬八戒——膚色黑,肥頭大耳,面凹腹大,搖搖晃晃,好女色,三心
10、二意——水形人 僧沙——膚色蒼,兩肩廣闊,背部挺直,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木形人 白馬——渾身潔白,清潔如洗,能靜能動,能變化其形 ——金形人,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相生 相生與相克 相克 正常關系 制化與勝復 制化五行之間關系
11、 勝復 相乘與相侮 相乘 異常關系 相侮 母子相及
12、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五行相生,相生——五行之間互相滋生和相互促進的關系。五行相生的次序: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在五行相生關系中,任何一方
13、都有“生我”(母)和“我生”(子)兩方面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以木為例: 母——水 子——火,,,,,,五行相克,相克——五行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五行相克次序: 木 土 水 火 金 木 在
14、相克關系中,任何一方都有“我克”(所勝)和“克我”(所不勝)兩個方面的關系。我克者為所勝,克我者為所不勝。 以木為例: 所勝——土 所不勝——金,,,,,,五行制化,制化——五行制化是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xié)調的關系。五行制化的規(guī)律: 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
15、 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又克金; 土生金,金生水,而土又克水; 金生水,水生木,而金又克木; 水生木,木生火,而水雙克火。 五行間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形成既相互生化,雙相互制約的“制化”關系。五行制化,就是五行相生與五行相克結合的自我調節(jié),通過五行之間的負反饋效應,而使五行系統(tǒng)整體上維
16、持穩(wěn)定與協(xié)調。,五行勝復,五行勝復——是五行中一行亢盛(即勝氣),則引起其所不勝(即復氣)的報復性制約,從而使五行之間復歸于協(xié)調與穩(wěn)定。五行勝復的規(guī)律:有勝則復 子復母仇 五行中一行亢盛,則按相構次序克制,引起所不勝一行(復氣)旺盛,以制約該行的亢盛,使之復歸于常。 因此,五行勝復,子復母仇,實際是五行系統(tǒng)內部在出現(xiàn)不協(xié)調時,系統(tǒng)本身具有的一種反饋機制。以木行亢盛為例: 木(+) 土
17、(-) 水(+) 火(-) 金(+) 木(-),,,,,,五行相乘,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所勝一行的過度克制。五行相乘的次序:(與相克次序相同) 木乘土 土乘水 水乘火 火乘金 金乘木導致相乘的原因: 1.太過——五行中某一行過度亢盛,對其所勝一行克制太過,使其虛弱。 2.不及——五行中某一行過于虛弱,難于抵御其所不勝一行的正常限
18、度的克制,而更加虛弱。相乘與相克的異同: 相同點——次序完全相同。 不同點——相克是正常制約關系,在人體是生理現(xiàn)象。 相乘是異常制約關系,在人體是病理現(xiàn)象。,五行相侮,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太過,使原來克它的一行,不僅不能去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又叫反克、反侮。五行相侮的次序:(與相克相乘的次序相反)
19、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導致相侮的原因: 1.太過——五行中某一行過于強盛,使其所不勝一行不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 2.不及——五行中某一行過于虛弱,不僅不能制約其所勝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勝的一行的反克。相侮與相乘的異同點: 相同點——均是五行間生克制化異常,發(fā)生的原因相似,常同時發(fā)生。
20、 不同點——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發(fā)生的過度克制; 相侮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五行母子相及,母子相及是五行之間相生關系異常的變化,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種情況。 1.母病及子 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影響到其子一行,結果母子皆異常。 一般規(guī)律:母行虛弱,引起子亦不足。 2.子病及母 五行中某一行異常,影
21、響到其母一行,結果母子皆異常。 一般規(guī)律:1.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即子病犯母。2.子行虛弱,累及母行,導致母行亦不足,終致子母俱虛。3.子行亢盛,損傷母行,以致子盛母衰,即子盜母氣。,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 1.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 木—肝: 木 生長升發(fā)、舒暢條達——肝 喜條達而惡抑郁 火—心:火 溫熱——心 有溫煦作用
22、 土—脾:土 生化萬物——脾 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 金—肺:金 清肅、收斂——肺 有肅降作用 水—腎:水 滋潤、下行——腎 主水 有滋養(yǎng)全身的作用 2.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關系 資生關系:腎生肝(水生木):腎(水)之精以養(yǎng)肝(木) 肝生心(木生火):肝(木)藏血以濟心(火)
23、 心生脾(火生土):心(火)之熱以溫脾(土) 脾生肺(土生金):脾(土)化生水谷以充肺(金) 肺生腎(金生水):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說明相互制約關系: 金克木:肺(金)氣清肅下降,可牽制肝(木)氣的升發(fā)防其太過。 木克土:肝(木)的疏泄,可克制脾(土)的壅郁。 土
24、克水:脾(土)的運化,可制止腎(水)的泛濫。 水克火:腎(水)的滋潤,可防止(火)的亢烈。 火克金:心(火)的陽熱,可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闡釋五臟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五行學說既將人體的臟腑、形體、官竅、情志等分歸于五行,構成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病理系統(tǒng),又將自然界環(huán)境中的五方、五時、五氣、五化、五味、五色等與人體的五臟聯(lián)系起來,建立了以五臟為中心的天人一體的五行系統(tǒng)。 以肝系統(tǒng)為例
25、: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中醫(yī)學運用五行學說的生克乘侮理論,來說明人體病理狀態(tài)下五臟之間的相互傳變(既本臟之病可以傳至它臟,它臟之病可以傳至本臟)。 1.相生關系的傳變: 母病及子——疾病傳變次序從母臟傳及子臟。 子病犯母——疾病傳變次序從子臟傳及母臟。 一般認為:母病及子病情較輕,子病及
26、母病情 較重。 2.相克關系的傳變: 相乘——相克太過為病。 相侮——反向克制為病。 一般認為:相乘傳變病情較重,相侮傳變病情較輕。,用于疾病的診斷,臨床對望聞問切所得的資料,可根據(jù)五行的配屬關系及其生克乘侮的變化規(guī)律,以確定五臟病變的部位,推斷病情進展和判斷疾病的預后。 1.確定五臟病變部位: 以本臟所主之色、味、脈來診斷本臟之病。
27、 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弦——病多在肝 面見赤色、口有苦味、脈洪——多為心火 以它臟所主之色、味、脈來確定五臟相兼病變。 如:脾虛之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 心病之人,面見黑色——為水來克火 2.推斷病情的輕重順逆 以五行生克關系從色脈來判斷病情的順逆。
28、 色脈相合——病順 色脈不符——得生則生,得克則死,用于疾病的治療,1.指導臟腑用藥 青色、酸味入肝 (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經以補肝) 赤色、苦味入心 (如黃連味苦瀉心火) 黃色、甘味入脾 (如白術色黃昧甘以補益脾氣) 白色、辛味入肺 (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經以清肺熱) 黑色、咸味入腎 (如玄參、熟地色黑
29、味咸入腎經以滋養(yǎng)腎陰)2.控制疾病的傳變 為防止疾病的傳變,在治療時除對本臟治療外,同時還要根據(jù)五行的生克乘侮規(guī)律,來調整臟腑的太過和不及,以控制其進一步的傳變。 《金匱要略》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指導確定治則治法,1.根據(jù)相生規(guī)律確定治則治法 補母——虛則補其母,主要適用于母子關系的虛證。 常用方法: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
30、補土法 瀉子——實則瀉其子,主要用于母子關系的實證。 常用方法:肝旺瀉心法,心火瀉胃法2.根據(jù)相克關系確定治則治法 抑強——抑制強者的太過,用于相克太過。 常用方法:抑木扶土法,瀉南補北法 扶弱——扶助弱者的不及,用于相克不及。 常用方法:佐金平木法,培土制水法,,指導情志療法 情志生于五臟,五臟之間有
31、著生克關系,所以情志之間也存在著生克關系。因此,在臨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約關系來達到治療 的目的。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肺克肝 肝克脾 脾克腎 腎克心 心克肺 悲勝怒 怒勝思 思勝恐 恐勝喜 喜勝悲指導針灸取穴 針灸學將手足十二經四肢末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基礎理論五行學說習題及答案
- 中醫(yī)基礎理論五行學說習題及答案
-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五行學說
- 中醫(yī)基礎理論五行臟象學說試題及答案
- 中醫(yī)基礎理論陰陽五行
- (6)--陰陽五行中醫(yī)基礎理論
- 中醫(yī)五行學說課件
-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二章陰陽五行
- 五行學說
- 中醫(yī)基礎理論體質學說
- 中醫(yī)基礎理論臟腑學說
- 五行學說
- 中醫(yī)學基礎第三講--五行學說
- 中醫(y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 中醫(yī)基礎理論——臟象學說
-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 醫(yī) 基 礎 理 論-陰陽五行
- 中醫(yī)學的醫(yī)學基礎陰陽五行學說
- 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五行學說ppt課件
- (39)--2.1.2中醫(yī)學理論的哲學基礎五行學說
- 中醫(yī)里的五行學說及養(yǎng)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