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議論文寫作中的邏輯思維訓練,思維是議論文的生命,議論文從審題、立論、謀篇、布局、結尾,以及整個行文中,處處都要運用思維方法。好的議論文應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維的寬度,中檔的議論文有思維的線性發(fā)展而缺乏開闊感和靈動感,下等的議論文思維沒有延伸或者斷裂為幾個片段。 在議論文“三要素”中,這些年來,論點和論據問題已經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議論文如何在“論證”過程演繹推進,一線的師生對這個問題仍重視不夠。具體體現就是:一篇8
2、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個層面上展開討論,這種“同層面繞來繞去”的情況實際是受前幾年“文化散文”的影響。正如孫紹振老師批評的那樣:“好像議論文就是先有一個論點,然后鋪開三個例子,四個故事,五個名言,最后得出結論,證明論點。” 把隨意一篇滿分作文的某兩個中間段對調位置,讀起來居然還是“通順”的——— 因為缺乏邏輯,所以無所謂層次、無所謂結構——— 這也是現在中學生寫議論文最可怕的惡俗習慣,甚至每年的高
3、考滿分作文,這種問題也屢見不鮮??砂阉Q為無邏輯無層次無靈魂的高考議論文。,1.無層次(主體論述只有一個層面),請看 《細雨未必看不見,閑花未必聽無聲》(北京2007年高考滿分作文)的中間主體部分: “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賜金放還。雖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他是長安的細雨,他是朝廷的閑花…… 胸納幽蘭,神容主若。他,一
4、個不愛仕途,但愛美人,不愛富貴但愛超然的翩翩公子,雖出身顯赫卻博古通今……他憂郁而終,短短31載,彈指一揮間,卻創(chuàng)作出人間最動人的詩詞。這滴細雨,這片閑花,發(fā)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靈。 蕭紅,近代最偉大的女作家,卻飽受了人世間的一切悲苦——— 親人逝世,家族歧視,愛人背叛,恩師離去,窮困潦倒……這片閑花,給中國文壇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這就是典型的一個論點三個例子,三個事例除了有時間先后之
5、分,內在并無邏輯的先后,此文實際并沒有有效地論證。,2.偽層次(看似有幾個層次,但沒有拓展和演進),請看湖南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中間主體部分: 詩意地生活,世事煩擾不再。 泰戈爾說過,死之烙印將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幣上,使它去購買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惟有詩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地看待紛爭的世界,讓煩擾不再。 千舸過盡,一片汪洋,采石磯孤獨地清點倒影,濁浪便是一杯煮過的酒,李白這
6、一喝…… 詩意地生活,生之價值彰顯。 康德說…… 穿越莊周夢蝶的翩躚…… 書破萬卷的杜甫,選擇了詩意的生活,于是……,似乎是從不同角度來證明論點,各個分論點看起來是各自獨立的,其實是緊密相關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層面。這在一些“并列式”議論文的考場作文中問題特別嚴重。真正有邏輯性的“并列式”議論文在本論部分,它圍繞總題列出幾個平行的具體論點,分別予以論證,從各個方面闡釋總題,
7、做出結論,各分論點之間處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復,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要避免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缺乏廣度,導致論據復沓單調,論證顯得以偏概全、蒼白無力;而從不同角度選擇論據,既豐富全面,使論證廣泛展開,又典型精練使文章嚴謹有力。并列式的分層論證的特點是,論證的層次作橫向展開,分論點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也就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中心論點或論述的中心問題展開論證。,說理要一步一層抽絲剝繭,怎樣的
8、議論文才算得上有邏輯思維?怎樣的論證才是有效論證? 議論文就要看論者如何論證。論點是靠論證‘辯’出來‘逼’出來的……議論文要深入,就要有議論的層次性……論證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工作。第一論點為第二論點服務,以此類推。論證就是主動尋求漏洞與不足,利用漏洞或不足為彈跳點,躍入下一個層次。 講究議論文的思辨性,就是使論證分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邏輯,而不淪為文字游戲,墮為詭辯。因為議論文是“
9、講理”的,“講理”要一步步,一層層,甚至“抽絲剝繭”。沒有層次感的論證是無效論證,是“蠻不講理”論證,是不以理服人的觀點強加。,議論文多維思維訓練,寫作中常用思維方法,思維方法包括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兩大類。抽象思維包括邏輯思維方法與辨證思維方法,邏輯思維方法主要有分析、綜合、概括、演繹、歸類、類比等。形象思維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聯想等。,分 析,分析就是將研究對象分為各個部分、方面、層次、階段和因素,并分別地加以考察。比如我們觀賞一幅
10、畫,起初只有一個比較粗淺的總體印象。為了求得深入的了解,我們需要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仔細觀察,我們也需要從色彩、構圖、立意、題材等方面仔細思考、品味,這些便可以算是在“分析”了。很明顯,有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對于這幅畫,起初只能具有粗淺的印象;而經過了分析,我們對于這幅畫,便形成了較深刻的認識。事物是復雜的,世間有許許多的事物,比一幅畫要復雜得多。沒有“分析”這種方法,我們對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淺的、混沌的認識。根據實踐的需要,人們可以從不同
11、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論說文寫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數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較分析等等。,一、 概念分析,作文中我們面對的題目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感性材料,比如一段事實的文字介紹,一幅漫畫等等。一類是理性材料,可以是概念,比如“說謙虛”、“自大和自卑”、“樹木、森林、氣候”等等,也可以是判斷(或省略形式的判斷),如“謙虛使人進步”、“文以情動人”等等。說理、論證過程中,離不開概念、判斷。寫論說文,必須學習概念分析。
12、 分析概念,主要是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通常所說的“概念的含義”就是概念的內涵。一個概念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這個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性,二是這個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屬的范圍。比如“人”這個概念的內涵就是“能夠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有語言、能思維,兩足直立的動物。”其中“動物”是“人”所屬的范圍,“動物”前面那四個定語,揭示了“人”所具有的特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適用范圍,或者說,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比如“人”這個概念,就
13、是諸如曹操、孫中山以及其他的具體的人。揭示概念的內涵,通常采用下定義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外延,通常采用分類的方法。綜合使用下定義和分類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對概念形成深刻而具體的認識。,概念分析中通常還運用下列方法:1.解釋法。比如:“什么是成才?成才就是成為對社會、對人民的有用之才?!?.打比方。比如:“自負,像一個泥潭,陷進去了,就難以自拔而停滯不前;自卑,像根受了潮的火柴,也難以將希望之火點燃?!?.舉例。比如:“文字要寫得簡練。
14、”什么叫簡練呢?簡練就是話說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為解釋)。舉一兩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敝徊贿^十四個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呀!4.定范圍。比如:“在學業(yè)上要想取得成果,貴在一個‘勤’字,包括勤練,勤記,勤觀察,勤動手,勤思考,勤總結?!边@些方法,從根本上說,也可以說是具體化或抽象化方法的運用,只是更加通俗化了。,概念分析在議論文寫作的審題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可以使議論文中心明確、集中。在
15、短短的一篇議論文中,如果不將概念的內涵加以明確的界定,寫作中極易造成中心不明確,甚至“偷換概念”。比如高考作文《習慣》,有些考生從學習習慣談到生活習慣,從個人的習慣談到一個國家、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樣寫下去,要想做到中心明確,大概是不可能的。第二,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思路,比如《人貴有自知之明》,作為一個論點,一個判斷,其中關鍵的概念是“自知之明”。對這個概念作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應該包括“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了解自己的短處”兩個方面
16、,據此中心論點就可以分為兩個分論點:“了解自己的長處是可貴的”,“了解自己的短處是可貴的”。如果再作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知道,所謂“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長處和短處。據此分論點還可以分解為更多的分論點,所以說概念的分析有助于我們將論點分解為分論點,從而打開議論的思路。,第三,可以幫助我們展開論證。比如《知識就是力量》,要能夠論證“知識就是力量”,可以對“知識”和“力量”這兩個概念進行分析,所謂“知識”,就是對客觀
17、規(guī)律的認識。所謂“力量”,既可以指個人的能力,也可以指某個國家、民族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能力。掌握了知識,掌握了客觀規(guī)律,自然有助于增強個人的能力,增強這個國家、民族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能力。據此論點便得以證明。第四,對概念的理解正確、深刻,可以使立論正確、深刻。比如《談成才》,這是一個明確了論述范圍的題目,一個學生對“成才”的理解是“成為對祖國,對社會的有用之才”,而這樣的人才,就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更為
18、重要的,不僅需要具備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的知識、能力,而且需要有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的意愿。因此要能成才,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知識,形成較強的能力,而且需要樹立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的理想、志向。而一個班級集體如果具有良好的集體主義氣氛,對于學生形成、樹立集體主義觀點和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的理想、志向,是一個重要的外部條件。據此,作文的論點便確定為“班級里良好的集體主義氣氛是催人成才的沃土。”這樣的論點比起一味談論成才與學習的關系的文章的論
19、點,應當說是正確、深刻的。,第五,可以使議論文的立意推陳出新。一些概念,人們習慣于從某種意義上理解它,也習慣于由此形成特定的判斷。比如“得隴望蜀”這個成語,人們往往把它理解為“貪心不足”,因此對這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往往形成否定性的評價。但是如果我們將“得隴望蜀”用來指稱古今中外許許多多不斷探索,追求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學家,在事業(yè)上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精神,那么“得隴望蜀”則又成為值得肯定的了。第六,明確概念的外延,將概念具體化,和
20、具體事物聯系起來,可以以形象激活思路,激發(fā)感情。一篇習作《挑刺小議》,其論點是“我們要贊美‘挑刺’的精神”。文中首先明確“挑刺”的含義,便是敢于向別人提出批評意見。接著便聯系實際,將“挑刺”這個概念具體化,指出工廠里的檢驗員檢驗產品,我們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良風氣進行抵制、批評,都屬于“挑刺”,齊威王聽從鄒忌的意見,便是請人家挑刺,果戈理寫好一部作品,總要請他的朋友、詩人茹科夫勘探基給他“挑刺”。這樣,使讀者對“挑刺”這個概念形成具體的
21、印象,由此生發(fā)出種種議論,在具體事實的描述中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二、特性分析,特性分析,又叫做定性分析,其目的是要將某事物和其他事物區(qū)別開來,認識它在現象、本質、發(fā)展過程等方面的特點。在寫作中,如果我們接觸的是感性材料(對具體事實的敘述、描繪),或者是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我們的認識活動則往往從特性分析入手。特性分析大體包括現象分析、本質分析和過程分析。,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一般可以為人的感官所感知。比如茅盾先生的《阿Q相》中
22、開頭部分便將阿Q精神的表現作了如下描繪:“事實上失敗或屈服的時候,便有‘精神上的勝利’聊以自慰,于是‘反敗為勝’,睡覺也覺酣甜了。阿Q的名言,所謂‘被兒子打’,所謂‘我的祖宗比你強’,就是他‘精神勝利’的哲學。趙太爺或趙秀才的大棍子打將來時,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將來時,也是無抵抗;但在阿Q視為平輩或低一輩的王胡小D之類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時候,阿Q便要拿身份,甚至想建立他的權威了,雖然結果常常只有‘精神的勝利’,可是阿Q的‘
23、壯志’永遠不會消沉。這便是所謂‘阿Q’相……”事物的現象是其本質的反映和表現,通過現象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在議論文寫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對現象的分析,給讀者以形象的感性的認識,使讀者易于把握事物的本質。我們還可以通過對現象的描繪,表達出自己的感情傾向,從而感染讀者。,在把握事物的現象、表面特征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進一步探求事物的內在特征,探求事物的本質。林放的《說“不”字》一文中寫道:“黨風抓得好,則‘庶人不議’,這是一種情
24、況;相反地,黨員和干部如果當官作老爺,也可能招致沒有誰說‘不’字。非不說也,不敢說也。這兩種情況的不說‘不’字,是需要仔細察辨的?!弊髡呙鎸ο嗤默F象“不說‘不’字”作了具體分析,指出其中的不同的本質。,特性分析不僅是對某事物特性的靜態(tài)分析,而且應當包括對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動態(tài)分析,以便認識事物發(fā)展過程中不同階段上的特殊性。比如有一篇作文《談談實事求是》,論述的中心是“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方針政策的根本點?!边@篇作文回顧了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
25、農村階級政策,這樣,使我們不僅認識到黨的農村階級政策的共同特點--實事求是,而且認識到黨在不同時期的農村階級政策的個性特點。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說特性分析包括現象、本質、發(fā)展過程等方面,只是從大的方面說的,具體說來,事物的特性包括的內容很多,比如事物的外觀、結構、性能等等。,特性分析往往成為進一步的認識活動的基礎。議論文中,特性分析往往會成為論證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時間就是生命》,中心是要論述時間的寶貴。文章開頭便可指出:“時間的一大重
26、要特征,就是不可逆轉性,”接著可引用大量的事例,說明“古往今來,有多少人驚嘆過時間的一去不復返,惋惜而追悔它的流逝?!边@就從一個方面有力地論證了論點。特性分析也是評價事物的基礎。比如《自負和自卑》,可先指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的不同表現,一是趾高氣揚,一是垂頭喪氣;再指出它們的共同本質都是不能正確地認識主客觀世界。在此基礎上,再指出兩者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自負者碰得頭破血流,就轉為自卑。自卑者因為偶然獲得幾次成功,便得意忘形,自負起
27、來?!碧匦苑治鲇质菦Q策的基礎。,三、定量分析,對事物或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數量分析,叫定量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事物的質的方面和量的方面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只有把握事物的量,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到事物的質。在議論文寫作中,沒有定量分析作基礎,提煉論點和論證論點都可能出問題。有些同學在提煉論點時最容易犯“片面概括”的錯誤。比如看到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風,以權謀私,眼睛里便似乎一片漆黑,寫起作文來滿腹牢騷。問題就在于這些同學
28、沒有考慮一下,這些情況在全黨、全國到底占多大比重。與此相關的是,議論文寫作中常常需要用事例作論據,有些事例很有說服力,而有些事例則正如列寧所批評的“連兒戲都不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這是因為前者是建立在數量分析的基礎上,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后者則是隨便挑出來、或者是根據主觀需要硬找出來、甚至硬是編出來的,缺少數量分析的基礎。,四、因果分析,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社會中,都存在著因果聯系,沒有一個現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因果聯系又是
29、一種必然的聯系,當原因存在時,結果必然會產生。因果分析可以分為原因分析和結果分析兩類。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是認識活動的重要內容。在議論文寫作中,因果分析有著廣泛的應用。,1.原因分析,結果分析為主體,可以構成一篇文章,文章的題目大多是“為什么……”、“……探源”、“……的危害”、“……好處多”,如此等等。一篇題為《談談瓊瑤熱》的文章,探討了瓊瑤熱興起的原因:第一,“她以她女性的細膩感情,不落俗套的細節(jié)描寫,尤其是她用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人與人之
30、間善意的誤會和善惡抗爭的故事?!钡诙?,“海峽兩岸畢竟是植根于同一文化背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對海峽兩岸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再加上30多年的隔絕使得彼此都渴望了解對方的生活?!钡谌?,“當前我國正在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青年人對早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臺灣小說自然會有一種新奇感?!钡谒?,“時下出版界濫出質量低劣的作品,而瓊瑤小說與之相比,則顯得文雅可讀?!币黄}為《比》的作文,集中分析了“比”的結果:比,有助于辨優(yōu)劣,識別美丑;比,有助于增
31、強自信心;比,能促使人奮進;比,會使人頭腦清楚。如此等等。,2.因果分析有助于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意義。比如《說謙虛》這個題目,經過原因分析,可以知道一個人的謙虛,從根本上說,反映了他具有遠大的志向和正確的思想方法。有了高遠的志向,才不會為暫時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有了正確的思想方法,方才能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又看到自己的短處,而不至于驕傲自滿。經過結果分析,可以知道謙虛有助于人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加以改進,有助于搞好團結,有助于學習,
32、工作、事業(yè)的進步,這樣我們對謙虛這種美德的本質,意義就會有較多的了解。,3.原因分析、結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對某些事物作出正確的評價,因而是寫作“評論”的支撐。比如,《閑話“閑話”》,重點分析了“閑話”可能形成的危害,指出“閑話”可以殺人。在當前舉國上下正大張旗鼓搞改革之際,閑話為害更烈,凡閑話盛行之處,當一天先進壞了一生名聲者有之,至今候而不補者有之;奮馬揚鞭中箭而滾鞍落馬者有之……閑話輕則可以損害一個人的名譽,挫傷人的工作學習積極性,
33、或破壞家庭和睦,重則可以置人于死地,或攪得人心惶惶,破壞安定團結,使四化大業(yè)受到損害。所以閑話危害甚烈,不可低估。,4.原因分析有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決策。正如醫(yī)生治病,摸清了病因,然后才可以對癥下藥。一篇《有關我縣養(yǎng)豬,豬價等情況呈某書記》的報告中指出當前農村一個令人憂慮的情況,養(yǎng)豬量急劇下降,豬肉價格暴漲。作者分析了以上情況產生的原因,一是農民掙錢的門路廣了,誰也不愿再干既臟又累獲利極微的養(yǎng)豬之事,二是縣鄉(xiāng)兩級黨委和政府,只注重發(fā)展工
34、商業(yè),對養(yǎng)豬戶沒有必要的獎勵政策。三是糧食價格搞活,以致失去控制,農民感到用糧食養(yǎng)豬遠不如直接賣糧有利。四是目前農村養(yǎng)狗成風,狗爭吃了豬的飼料。針對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重視畜牧業(yè)發(fā)展;第二,制定必要的獎勵政策;第三,管理好糧食市場,穩(wěn)定糧食價格;第四,工商行政部門要加強市場管理;第五,限制養(yǎng)狗,取締狗市。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決策,使文章顯示出嚴密的邏輯性。,例如: 誠然,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但這種
35、潛力肯定只能在最適合自己的領域里發(fā)揮出來。牛頓畫不出傳世杰作《蒙娜麗莎》,達·芬奇搞不懂什么叫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無法像艾森豪威爾那樣在戰(zhàn)場上傲視群雄,魯迅不可能在球場上風馳電掣,但他們都是人類中最杰出的分子。他們 成功,是 他們看清了烙自己這張餅的鍋有多大。他們沒有把精力放在突破鍋的限制去拓展新領域上,而是在限定的范圍內,讓自己做到最好!,之所以,因為,邏輯美句,1、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點比進步。2、
36、寧可笑著流淚水,也不哭著說后悔。3、進清華,與書記總理稱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論道談經。4、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5、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五、比較分析,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坝斜容^才能有鑒別”,比較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有各種類型的比較,從結構形式上看,可以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從具體內容上看,可以分為現象、本質、數量、結構、功能、過程、原因、結果等方面的比較。這里把比較分為
37、四類:第一,本質、現象均不相同,比如驕傲和謙虛這兩種品質,這種比較可稱之為對比。第二,本質、現象均有相同(嚴格說來是相似)之處,比如魯迅先生在《文學和出汗》中提到的“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歷史論和梁實秋所宣揚的文學論“流傳的便是好文學,不流傳的便是壞文學”,這種比較可稱之為類比。以上兩種只能說屬于廣義的比較。第三,現象相同,本質不同,這就是所謂“同中有異”,比如自卑和謙虛。將這兩方面進行比較,側重點在于“異中有同”,比如自卑和自負。將這
38、兩方面作比較,側重點在于“異中求同”。,對比就是將兩種不相同的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進行比較對照。對比在其他文體的寫作中被廣泛地運用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臧克家的詩篇《有的人》,運用對比手法,贊揚了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革命精神,鞭撻了反動統治階級的虛偽和驕橫。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了百草園的無限樂趣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對比之中突出了封建教育對少年兒童聰明才智的扼殺。以上是章法修辭中的對比。
39、在語言表達中,對比的修辭手法,也有廣泛運用。比如“滿招損,謙受益”,“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等即是。對比的修辭方法,實質正是運用了對比的思維方法。,對比在議論寫作中有以下作用:一是用于引出論點。比如《夸夸其談和實事求是》一文,開頭便將二者的表現作了對比,鮮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褒貶感情,為提出論點作了鋪墊。二是用于提出論點(或作出結論)。比如《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開篇點題,將“提倡積極的思想斗爭”和“反對自由主義”同時提出來,正反對比,使論點
40、的表達鮮明而有力。三是用于論證論點,構成對比論證,增強論證力量。,在論說文寫作中,從整理材料到構思立意,從闡釋論證論點到具體表達,都需要運用比較的方法。1、同中求異這種比較方法,它的作用在于揭示相近事物之間的不同之處,尤其是相同的現象之中所包含的本質的不同。比如寫《謙虛和自卑》,可將這兩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作了比較,指出二者的不同點,“謙虛就是虛心,不自高自大,不自以為是?!薄岸员笆钦J為自己低下無能,自己看輕自己,缺乏上進的勇氣?!薄?/p>
41、謙虛是一種美德,只有謙虛的人,才能夠經常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才能使知識不斷增長,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自卑卻是一種缺點。自卑的人往往自己瞧不起自己,時常自暴自棄。有了一點缺點或者遇到一點困難,就畏縮不前,唉聲嘆氣,怨天尤人……自卑,使人類喪失前進的信心,使青年人未老先衰,把才華埋沒在唉嘆聲中?!边@樣,同中求異構成了文章的主體,這種文章,人們稱之為“區(qū)分型議論文”,像《虛心和虛偽》、《魯莽和勇敢》、《贊揚和捧場》、《骨氣和傲氣》等題目,均
42、可寫成這類文章。,2、同中求異這種比較方法,也常常構成文章的一個重要段落。比如《自強者勝》一文,文章在引出論點之后,列舉毛遂、張海迪等人的例子,論證了“自強者勝”的道理,接下去一段,則將自強與自傲作一番比較,指出“自強跟自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作者所以作這一番比較,目的是針對這樣一種現象:將自強者與“逞能”、“好出風頭”、“自傲”等混為一談,并且橫加指責??梢姟巴星螽悺钡谋容^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出錯誤認識的錯誤所在(錯誤的判斷,很
43、多來自對概念或事物特征的錯誤認識),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批駁,以破助立,有力地論證論點。,3、“同中求異”的比較方法,還可以使文章的論證思路更為嚴密。比如《淺談自信》一文,中心論點是“自信是事業(yè)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文章以門捷列夫、居里夫人作為例證,進而運用因果論證:“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難免要遇到困難、冷漠、譏諷和挫折,但如果有自信作為忠實的伙伴,獲得成功就大有希望?!敝链耍擖c已經得到論證。這時文章分析了自信和自負的不同之處:“自信的基
44、礎是豐富的知識,它的力量來自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事業(yè)的必勝信念。而自負往往伴隨著淺薄無知,聽不進不同意見,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敢正視,而急于掩飾遮蓋,這只能自己堵塞了自己前進的道路。”這一段比較,使我們認識到既要自信而又不可自負,于是文章接下去又論述了如何才能做到既自信而又不自負,論述的思路顯得極為嚴密。,運用比較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比較的雙方必須是同一范疇的事物,必須在同一關系下進行。木頭的長度和夜的長度是不可以比的,因為一是空間的
45、長度,一是時間的長度。智慧的多少與谷物的多少也是不可比的,因為一是有形的,一是無形的。第三,明確比較目的,制定比較點,逐項進行比較。在議論文寫作中,經常要在事物的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方面展開比較。第四,安排好比較的結構,在表達形式上要做到前后照應、條理清楚,以增強比較的效果。通常采用的結構有兩種。比如將“骨氣”與“傲氣”作比較,可以采用下面兩種結構形式:第一種 1.開頭 2.骨氣 表現 本質 結果 3.傲氣 表現 本質 結果 4.結
46、尾第二種 1.開頭 2.表現 骨氣 傲氣 3.本質 骨氣 傲氣 4.結果 骨氣 傲氣5.結尾,《電腦與人腦》、《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奉獻與索取》、《在榮譽(或成功)面前》、《常立志與立常志》、《勇敢與魯莽》、《骨氣與傲氣》、《高分與高質量》、《羨慕與嫉妒》、《自大和自卑》、《欺“軟”與怕“硬”》。,六、綜合與概括,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方面,或者把整體的個別特征、個別屬性分出來。綜合則是在思想上把整體的各個部分或各個
47、方面聯系起來,把整體的個別特征或個別屬性結合起來。 綜合應當以分析為基礎,但綜合又不應當是分析中所得到的局部性的認識的簡單的相加、湊合。根據這一原則,作為結論的綜合,一方面要做到“水到渠成”、“順乎自然”,而不能讓人感到缺乏基礎,生硬牽強,甚至無中生有,突如其來;另一方面還要力在綜合中形成新的認識,讓讀者從中受到新的啟發(fā)。其次,作為結論的綜合,在表述上力求簡明扼要,力求三言兩語便能畫龍點睛。,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認識的一種思
48、維方法。概括和綜合都必須在分析的基礎上形成,而且在議論文寫作中都可以幫助我們形成論點,形成文章的結論。但是從根本上看來,二者是有區(qū)別的。概括是通過分析、抽象,從某類個別對象具有某種特性,推廣到某類的全體對象都具有這種特性,在概括過程中需要運動歸納法。概括的基礎是事物之間“個別”和“一般”的關系。綜合的基礎是事物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比如,我們對某個農村來的學生進行分析,認為他具有勤奮學習的特點,我們就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農村來的
49、學生都具有勤奮好學的特點,這便是“概括”。我們對這個農村來的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體育、勞動等方面都進行了分析,最后形成這樣的評價:這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勤奮刻苦、淳樸、踏實,這便是綜合。在實際運用中,概括和綜合可以交互為用。比如在綜合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這個學生具有勤奮刻苦、淳樸踏實的特點。先經過概括,然后再進行綜合,也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概括時須注意如下三點:第一,盡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數”。概括的目的是形成普遍性的
50、認識,占有的材料越充分,所形成的普遍性認識越可能具有正確性。否則我們在概括時就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錯誤。第二,概括必須有正確理論指導,概括過程中必須借助于歸納法,從這個別事物的認識擴展到一般性認識,所形成的結論帶有一定的或然性。比如高考作文《讀有感》一文,可以概括出苦練基本功、循序漸進、名師出高徒等論點。一個考生則概括出“觀察、思考問題要全面”,這種概括既有新意,又有一定深度,這和該考生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yǎng)是有關系的。第三,概括是為了形成
51、普遍性的認識,但是要盡量防止所形成的認識籠統浮泛。,首先,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其次,要注意將結論加以必要的限制,比如一幅漫畫。畫面的內容是一個挖井找水的人,挖了好幾口井,都沒有找到水,結果便揚長而去。大多數考生往往只抓往這個人沒有恒心,結果干不成整整這一特點,而沒有注意到畫面上清清楚楚地畫著,每口沒有挖到底的井下面都有水,而挖井的人所以沒有堅持到底,根本原因是他認為“這里沒有水”,把握住這一特點,論點的概括將會更為明確。否則,不加限
52、制地強調干任何事都要有恒心,而不強調其前提條件--掌握準確情況,認準方向。否則立論便會有失偏頗。所以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礎上,對概括中形成的認識加以準確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對所形成的論點進行限制,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比如:1.量的限制。要注意“個別”、“少數”、“一些”、“許多”、“多數”、“絕大多數”和“全體”等用語的區(qū)別。2.態(tài)度的限制。要注意“肯定”、“基本肯定”、“不完全肯定”、“可能”、“不能肯定”等用語的區(qū)別。其他還要注意時間、地
53、點、條件等方面的限制。既追求盡可能廣泛的普遍性,又要盡可能加以嚴密的限制,這就是概括中要遵循的思維的辯證法。,根據下列材料概括了四個觀點,哪一個是正確的?,材料:日本教育育木村久一披露了一則調查材料:美國康乃狄克州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在當地已繁衍了八代,他的兒孫中有13人當了大學校長,100多人任大學教授,60多人當醫(yī)生,80多人成為文學家。美國紐約州有個與愛德華同一時代的酒鬼兼賭徒馬克斯·芒克,他的后代中,有300
54、多人成為乞丐、流浪漢,7人因殺人被處死刑,63人犯過盜竊罪,因喝酒夭亡或成殘廢者達400余人。觀點一:人的稟賦有一定的遺傳性。觀點二:美國是有錢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觀點三:美國社會的所謂“自由”、“民主”、“平等”是虛偽的。觀點四:要重視環(huán)境影響、家庭教育。,七、想象和聯想,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的反映活動。根據想象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來分,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言語、文字)的描述
55、或圖樣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的形象。比如根據“瘦”這個詞的示意,我們頭腦中可以形成這樣的形象:三根筋支著個腦袋,從頭到腳,干干癟癟,棱角分明……根據詩句“千村薛荔,萬戶蕭疏”,我們頭腦中可以形成這樣的形象,死柳,枯木,頹垣斷壁,破蛛網,敗蘆花在北風中顫抖,死水潭彌漫著一片瘴氣……創(chuàng)造想象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的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創(chuàng)造想象和再生想象的不同就在于創(chuàng)造想象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比如魯迅先生塑造出阿Q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就需要創(chuàng)
56、造性想象,而我們根據魯迅先生的描述,在頭腦中再現阿Q的形象,則需要再造想象。,聯想是由當前感知的事物回憶或聯系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聯想有多種方式,如類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自由聯想等。由銀杏想到民族的性格,由白楊想到不屈的抗日軍民,由松樹想到共產黨人的品格,由街上的燈火想到天上的星星,這些都是類似聯想,類似聯想形成的基礎是兩種事物在性質和形態(tài)上有某種相似或相近。由紅花想到綠葉,由土地想到莊稼,由春天想到夏天,由江河想到海洋,由荷
57、塘想到采蓮,這些都是接近聯想。接近聯想的基礎是兩種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近。由剛強想到軟弱,由假丑惡想到真善美,由“朱門酒肉臭”,想到“路有凍死骨”,這叫對比聯想。對比聯想的基礎是兩種事物在性質、特點上的相反,相異。由冰雪想到寒冷,由驕陽似火想到大汗淋漓,由收獲想到耕耘,由經濟繁榮想到改革開放,這叫因果聯想。因果聯想的基礎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從宇宙飛船在太空航行想到建立空中城市,想到在其他星球上安家落戶等等,不受任何限制,這是自由聯想
58、,自由聯想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聯想和想象關系密切,他們都屬于形象思維。聯想是想象的基礎,是想象的開端和初級階段;想象是聯想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形象思維活動。,議論文寫作雖然主要依靠想象思維,但同樣離不開想象和聯想。想象和聯想在議論文寫作中的作用,至少有五點。第一激活思路,幫助我們克服文思枯竭的毛病。有時面對提供的某一事實材料無法充分展開議論,通過聯想,聯系其他相似、相關、相反的事實材料,議論便可生發(fā)出來。比如巴人的雜文《況鐘的筆》,從況鐘
59、的筆談起,聯想起蒙恬造筆和各種各樣用筆的人,這是相關聯想;又聯想到戲中的“主觀主義者”過于執(zhí)的筆和官僚主義者周岑的筆,這是對比聯想;聯想到現實生活中作風與過于執(zhí)、周岑相似的人,這是類似聯想。最后提出文章的主旨:“經常用筆而又經常信筆一揮的人,是不能不想想,況鐘的用筆之法的?!?第二,可以使議論形象化。第三,增強作品的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議論文尤其是議論文中的雜文,在論說事理的同時,往往談天說地、縱論古今,給人以知識,讓讀者讀來感到興
60、味無窮。第四,激活感情、使文章生氣貫注。朱光潛講過:“我很相信說理文章要寫好,也還要動一點感情,要用一點形象思維?!贝_實,如果議論文純粹是概念、判斷、推理,很可能是干巴巴的,讀來令人乏味。而情感活動和想象,聯想活動肯定是相互為用的,正如陸機《文賦》所說:“情臆朧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睂懽髦酰梢越柚谙胂?、聯想激活感情,寫作過程中,可以借助于形象的描繪來寄托感情(當然,議論文中的感情表達還可借助于聲韻節(jié)奏)。這樣便可以使文章生氣貫注
61、,或慷慨淋漓,或委婉含蓄,或熱情奔放,或幽默含譏。第五,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許多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象征等,都和想象、聯想有關。,八、辯證思維,辯證思維能力是一種重要的、高層次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銳利武器,是一種真正的“聰明術”。歷史上許多被稱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較強的辯證思維能力(不管他們是否自覺地意識到)。雨果在談到莎士比亞的天才時說:“天才與凡人不同的一點,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雙重的返光。”所謂“雙重返光”,從實
62、質上來說,正是指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方法。許多世界著名的企業(yè)家、管理理論家都認識到辯證思維的作用。美國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談到,管理者的良好決策不是從眾口一詞中得來,而應以互相沖突的意見為基礎。所以聽取相反的意見,是正確決策的第一原則。當代科學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論學科--系統論,其核心思想是強調整體和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系統論的創(chuàng)立者美籍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貝塔朗菲明確承認,馬克思的辯證法是他的理論先驅。,(1)聯系觀的運用
6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的聯系之中。所謂聯系,指的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體,其中任何一個事物都和周圍的其他事物有條件地聯系著,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根據聯系的觀點,在觀察思考問題時,我們必須堅持“整體論”、“系統論”的觀點。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不了解整體,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體。把部分從整體中分離出來單獨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學那樣,只見部分,不見整體;
64、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應當從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考慮,而不能只考慮其中的某些方面。,聯系的觀點還要求我們聯系具體的環(huán)境、條件評價人物或某種言論。比如對歷史人物及其言論,就應當用歷史的眼光進行分析、評價。鄧拓在《不要秘訣的秘訣》一文中,引用了南宋陳善《捫心新話》中的一段文字,接著便具體分析:“用現在的眼光讀這段文字,也許覺得他的見解很平常。然而,我們要知道,陳善是南宋淳熙年間即公元12世紀后半期的人。在那個時候他就
65、能提出這樣鮮明的主張,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多方面的探求、發(fā)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在此之前我們所介紹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數量分析、因果分析以及比較的方法,實際上都是探求事物之間聯系的方法。在議論文寫作中,這些方法對于我們打開思路,豐富對事物的認識,有著極大的作用。,歷史上有許多民族英雄,如岳飛、天文祥等人,他們的愛國和忠君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有人因而認為對他們評價不宜過高。寫一篇短文,談談你的看法。,(2) 發(fā)展觀的運
66、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變化、發(fā)展過程中。人的認識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知道得膚淺到比較深刻的變化發(fā)展過程。 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量變的無限交替過程。事物就是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地向前發(fā)展。 事物的發(fā)展是辯證的否定。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并不是把事物內部的一切因素全盤拋棄,而是否定舊事物中那些過了時的
67、,失去了存在條件的消極因素。至于舊事物內部的一切積極因素,則作為新事物發(fā)展的條件,經過改造以后,加以吸收,成為新事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說,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決不是簡單地拋棄,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揚棄”。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每個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都是通過辯證的否定實現的,對舊社會形態(tài)中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的積極成果,不但沒有全盤否定,而且加以繼承和改造,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成為新的社會形態(tài)。,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中,外因是發(fā)展、變
68、化的條件,內因是發(fā)展、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既然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在觀察思考問題時,就要注意反對靜止的、僵化的、形而上學的觀點。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驕傲自滿,悲觀失望,不思進取,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從根本上說都是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不僅要求我們把事物看做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東西,還要求我們注意研究其中某一階段在發(fā)展全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所具有的特點。評論一個同學是先進還是落后,不僅要和其他人作
69、比較,而且也要和他自己的過去相比較,如果他是在不斷地向上、進步,即使目前還存在不少缺點,也是應當肯定和鼓勵的。 事物的發(fā)展是從量變開始的,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沒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古人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禍患常積于忽微”、“涓涓細流,匯成江河”、“積善成德、積學成才”、“熟能生巧”、“防微杜漸”,道理就在于此。當然,重視量的積累固然重要,但量的變化畢竟還只是為質變準備了條件,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