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哲學之開端問題自黑格爾開始便明確地成為了追求本源性的哲學家們無可回避的問題。但在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看來,以往哲學家對哲學之開端問題的討論往往誤入歧途,而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始終試圖從經驗中歸納出超驗,從而混淆了兩者之間的本質的差異。起初,表象哲學對哲學之開端的追尋總是與對某一初始概念的追尋同步的,但笛卡爾拋開了這條客觀的道路,轉換了提問的角度,將哲學的開端化歸為任何一個從事(哲學)思考的人都能夠領會的東西,這樣一來,哲學的開端或出發(fā)點就必須追溯到“前一哲學”那里,而這個前哲學的開端就是所有人從原則上說在不借助概念的情況下就能理解的東西。通過一種普遍的懷疑,笛卡爾將“我”、“思”、“在”確認為具有絕對自明性的東西,從而將“我思”規(guī)定為意識的第一命題與哲學的開端,而他確保我思之正當性的衡量標準便是“人人都知道”、“沒人能否認”。但是,在德勒茲看來,“我思”就其本質而言是與“人人都知道”等值的,而二者間的差異就在于前者是后者的抽象形態(tài)或理性形態(tài)。也就是說,我思之我雖然排除了經驗之我的具體內容,但它的這種抽象性與形式性卻并不等于一種與他者不可通約的絕對特殊性。換言之,我之所以是我正是因為我不是我,而是“我們”、是“人人”。因此,在“我”之中必然存在著一個共同感的維度,而且,由于“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所以作為能思物的我也必然具有一種善良本性、一個良知的維度。既然思維者是我,所思的知是真,那么思維者是如何達到所思物的呢答案是認知。認知須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就主體方面而言,思維主體的各種能力在認知能力的支配下達成一種協(xié)調的合作亦即內在于我的共通感就對象方面而言,認知模式將主體自身的統(tǒng)一性映射為對象的同一性形式,并由良知將諸能力所獲得的經驗與料進行各種分配,進而與對象之同一性形式相結合,從而構成各種各樣的經驗對象。但是,作為求真活動的認知并不能保證自身運作的“葆真性”,它同樣有導致錯誤產生的可能性,而錯誤產生的原因便是由于外在的、物體的影響導致了認知主體各能力間的錯誤的協(xié)作。然而,在德勒茲看來,表象哲學對哲學之開端、范型、否定面的規(guī)定都錯失了思想的本真意義,它們從根本上說都是一種被提升到了哲學層面的反動的意識形態(tài)(這并不是說表象哲學是以現(xiàn)實政治為基礎),它們雖然自詡“超越”但卻完全是以現(xiàn)實經驗為根據(jù)的。因此,如果試圖無前提地思考哲學之開端,就必須首先對表象哲學所預設的各種公設亦即“思想的形象”進行徹底的批判。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47
大?。?1.9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黑格爾的“承認理論”指特殊自我意識向普遍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確立理論,它涉及自我意識普遍化的不斷展開過程,并深入到作為客觀精神的“法、道德和倫理”之中,其目的在于實現(xiàn)人類自我的獨立和自由。因此黑格爾的“承認理論”不僅涉及到意識學說,也涉及到政治哲學、法哲學和宗教哲學的核心問題。緒論指出了黑格爾“承認理論”在其道德哲學中的地位和基本理路,明確把它限制在“邏輯基礎”的疏解、“前期承認理論”的闡釋、“精神現(xiàn)象學中承認理論”的闡發(fā)、“精神和政法觀中承認理論”的實現(xiàn)過程,及其與馬克思哲學的關系五個方面?!笆杞膺壿嫽A”為黑格爾“承認理論”找出了邏輯的出發(fā)點及其基本理路支點“前期承認理論”闡釋黑格爾早期神學、思辨哲學體系初建及倫理學體系下的理論雛形,借此明確其“承認理論”的內在演進及發(fā)展思路“精神現(xiàn)象學中的承認理論”立足核心文本討論此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理論指向“精神和政法觀中的承認理論”突出此理論的實現(xiàn)方式,并圍繞“客觀精神”中的“法、道德和倫理”論述其現(xiàn)實性最后討論馬克思與黑格爾在“承認理論”中的差異,主要圍繞“勞動”和“斗爭”兩個方面論述。本文分五章逐一地論述以上內容。第一章論述黑格爾“承認理論”的基本理路,借此揭示此理論所包含的三個理論環(huán)節(jié)。首先,黑格爾提出“承認理論”克服了主體哲學的內在困境其次,此理論指出了從個體意識到普遍意識的過渡最后此理論展現(xiàn)為“斗爭”和“和解”的對立統(tǒng)一。圍繞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本文集中討論了主體哲學的內在困境、啟蒙理性及其辯證法等內容。結果表明,啟蒙辯證法揭示了“主體”在自我確證方面的困惑,個體性和整體性及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間缺乏內在張力,在現(xiàn)實政治體制的構建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圍繞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承認理論”實現(xiàn)了從單子式個體意識向交互主體的普遍自我意識的轉化?!半p重的自我意識”作為“承認理論”的基本出發(fā)點,一方面體現(xiàn)出特殊個體追求普遍自我意識的斗爭另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識”本身自在地包含著“自我和他者”的整體統(tǒng)一性,故而又體現(xiàn)出從絕對精神而來的理性和解。最后引出“承認理論”的自由觀及其兩個基本形態(tài),即作為“斗爭”和“和解”的雙重模式,二者可謂此理論的一體兩面??梢哉f“為承認而斗爭”的理論實質就是主體間的理性和解,這與中哲“和而不同”的道德觀念類似。下面三章力求圍繞上述“承認理論”中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展開論述第二章論述黑格爾“前期承認理論”。它首先論述“早期神學時期”,對主體哲學的揚棄體現(xiàn)在對主客觀宗教的分析上個體意識向普遍意識的過渡體現(xiàn)為對“愛與生命”的宗教神學討論“承認理論”中斗爭的一面體現(xiàn)為對“犯罪與懲罰”的分析,而“和解”性則立足于“愛”的實踐情感實現(xiàn)對人與神及主體之間的承認關系。這也為其成熟時期的“承認理論”奠定了基本思路和文本依據(jù)。其次簡略論述了黑格爾前期“思辨哲學體系”初建下“承認理論”的基本內容,并為其過渡至精神哲學的現(xiàn)實倫理生活作鋪墊。最后論述黑格爾的“耶拿實在哲學”及其對“自然法”的批判,這涉及到黑格爾早期的社會哲學和法哲學的基本觀點。論述表明,黑格爾前期“承認理論”盡管受到康德實踐哲學和費希特倫理體系及自然法的影響,但其思辨哲學結構已基本形成,并開始突破原子式個人的倫理觀念,從而轉向為從絕對出發(fā)的倫理生活體系的現(xiàn)實構造上。第三章論述“精神現(xiàn)象學中的承認理論”。它首先立足于對“意識經驗”(或“精神現(xiàn)象”)的發(fā)生學考察,避免了主體哲學立足個體思維的普遍性原則及其產生的靜態(tài)形式主義的道德觀,同時通過對“意識經驗”概念的論述,借以統(tǒng)觀精神現(xiàn)象學的整體布局。其次,圍繞“自我意識的雙重性”引出“承認理論”的核心表述和基本理論內涵,展現(xiàn)出了從意識到自我意識、個體意識到普遍意識、理性到精神的基本思辨模式。最后,“斗爭”體現(xiàn)為“主奴辯證法”和“欲望辯證法”,這也是“承認理論”的核心內涵,其中也展現(xiàn)了“勞動”的積極方面及其與自我意識間的理論淵源后者圍繞“自我意識”在精神的發(fā)展歷程中所占據(jù)的環(huán)節(jié)給以審查,通過“理性”和“精神”的論述使“承認理論”向“倫理世界”過渡。第四章論述黑格爾“承認理論”在其“精神哲學”中的基本內容,及其“客觀精神”(法哲學原理)中的政法觀念。圍繞“承認理論”基本理路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本章首先上溯到黑格爾18034年的“第一精神哲學”的思辨哲學體系,揭示出精神哲學下的倫理生活體系的基本框架。這也是對主體哲學的批判,較為典型地把“道德”轉化為“倫理生活”。其次,在全書體系的精神哲學整體視野下,“承認理論”論述了“精神哲學”在黑格爾思辨哲學體系中的地位,及其與自然哲學和邏輯學的關系,并在“耶拿邏輯”和全書邏輯的基礎上引出“絕對精神”學說,以便把“承認理論”引入到對“主客觀精神”的討論中隨即又分述了“承認理論”和“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及“絕對精神”間的內在關聯(lián),并把“承認理論”深入到“法、道德和倫理”的“倫理實體”之中。這兩點潛在地完成了從個體意識到普遍意識的過渡。隨后本章突出強調了“承認理論”與“絕對精神”的關系,試圖在“藝術、宗教和哲學”的絕對高度審查“承認理論”作為“精神生活”的主體間性。本章最后還簡述了“承認理論”的政法觀念,集中討論了“承認理論”的政治哲學和法權哲學的自由觀念,它圍繞“三個倫理生活形態(tài)”即“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展現(xiàn)了黑格爾以“國家”為框架建構市民社會和家庭倫理的絕對自由觀點。第五章作為全文的結尾,主要論述了馬克思對黑格爾“承認理論”的繼承和改造。由于本章立足于研究兩者在“承認理論”上的異同,所以思路也有所改變,它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第一,由于“承認理論”關涉到對自我意識及其普遍性的理解,故而本章首先論述馬克思對“主體”的理解。第二,論述馬克思提出的“社會發(fā)展三形態(tài)說”以闡釋其“承認理論”的內在環(huán)節(jié),并以此與黑格爾相比較如自然人和家庭的對比、階級分析和市民社會的對比、共產主義和國家的對比等。第三,討論二人對“承認理論”和“勞動”之間關系的理解差異。論述表明,黑格爾較多地總結了“勞動”的積極方面并提出了“勞動陶養(yǎng)”說馬克思則較多地關注“勞動”的消極方面并提出了“勞動異化”說。最后,本章又從“為承認而斗爭”中的“斗爭”方面闡述兩者的異同。論證得知,黑格爾更多地站在精神意識方面闡釋普遍自我意識及其普遍自由意志的獨立性,體現(xiàn)出“精神斗爭”方面馬克思則站在階級斗爭立場闡釋人類全體的自由解放并凸顯出了實踐哲學的現(xiàn)實性,體現(xiàn)出了“實踐斗爭”方面。統(tǒng)而言之,對黑格爾“承認理論”的研究使得人們對自由和平等觀念有了深層的認識,主體間的相互承認過程既是個體追求真實自由的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人文關懷,在此意義上,馬克思和黑格爾從不同方面為人類的和諧奠定了理論基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210
大?。?10.1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哲學解釋學對教育研究方法論的價值研究姓名李兵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教育學原理指導教師孫振東20050501STLLDYOFPHNOSOPHICALHE瑚ENEUTICS’VHLUESTOEDUCATIONALI沁SEARCHMETHODOLO毋M獅ORTHE,NLEORYOFPEDAGOGYSPECIALTYBASICPEDAGO西CNLEORIE8SUPENRISOR舡SOCIATEPFOFESSORSUNZHENDONGPOS蟾仡D岫TELIBING2002103ABSTRACTPHILOSOPH主CALH鋤ENCUTICSWITTLGADEMERASAKEYREPRESENTATIVC,INHE訂TEDHEIDEGGCRS’ONTOLOGICAITHIM【IILGOFHE肌ENEUTICS,AILDANALYZEDANDEXPOUNDEDFADORSANDPRINCIPLESRCLATCDTOEXPLAⅡATIONANDUNDE幅TANDING,SUCHASTHECIRCULATION,垃ADITJON,POWER蛆DCFFECTOFHE珊EⅡEUTICSASTHEGUIDIIIGIDCASOFEDUCATIONALRCSEARCHPMCCSS,EDUCATIONALRESEARCHMCTHODOLOGYCATERSCHARACTCRISTICSAILDRCLATIONSOFEDUCATIONRESEARCHERS,RCSEARCHOBJECTSANDRESEARCHMETTLODSWHENCONSTNLCTINGEDUCATIONALFESEARCHMETHODOL99Y,0RRENECTINGEXTEMALCO肌ECDONSALLDINTEMALELEMENTSOFTHEWHOLEEDUCATIONALRCSEARCHMETHODOLOGY,“EXPLANATION”,“UⅡDERSTANDI芏LG’ANDNONNSINMESEPROCCSSESC鋤OTBENE百ECTEDTHERCFORE,PHILOSOPHICALHEMENEUTICS,ASAL【INDOFPHILOSOPHICALMETHODOLOGY,ISVALUABLETOTHECONSTNICTIONOFEDUCATIONALRCSEARCHMETLLODOLOGYASFORTHEMAILLPMBLEMSEXISTINGIILEDUCATIONALRESEARCHMETHODOLOGY’THISPAPERSUMSTHEMUPASTHRCC“NONUNDERSTANDING”,IE,NONUNDCRSTA|LDINGOFTHEPROPENYOFEDUCATIONALRESEARCH,NONUNDERSTAILDINGOF也EUNIQUE咖TRADICTIONSOFEDUCATIONALRCSEARCHSUBJECTSINTHECOURSEOFRCSEARCH,AⅡDNONUNDERSTALLDINGOFTHEUNIQUECODTRADIDIONSOFEDUCATIONALRCSCARCHOBJCCTSIⅡLHCCOURSEOFRESE甜CHMEANWHILE,THISPAPERPERSEVERCSMTHEIDEAOFCULTUREONTOLOGYOFEDUCATION,HOLDINGTHATEDUCATIONALPROBLEMSAREBYNATIH弓SUBJECTIVEPMBLEMS;THERCFORE,THEPROCESSOFRESEARCHISREGAFDEDASTHEPROCESSOFUNDCRSTANDIN呂ANUNDERSTAILDIILGOFRCSEARCHERS,RCSE砌OBJECTS,RESEARCHME£HODSAILD£HEIRRELACIONSBASEDON出JSPERCEPTION,EDUCA£IONALRESEARCHMETHODOLOGYISASYSTEMOFMCTHODSFORUNDERSTANDINGTHISRESEARCHDISCUSSESTHERCFCRCNTIALVALUESOFPHILOSOPHICALHERMENEUTICSINRELATIONT0EDUCATIONALRESEARCHMEMODOLOGYTHENRSTLEVELISONFOLOGICALRENECTJONABOUCEDUCATIONALRESEATCHMETHDOLOGYT11EONTOLOGYMEANINGOFTHEUNDCRSTANDINGSTRILCLURE;I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48
大小: 2.1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中圖分類號UDC學校代碼10055密級公開尚腳大謦博士學位論文海瑞清官意識的政治哲學探析T‘ANALYSISONPOLITICALLAENPOLLTLCALLPHILOSOPHYOFHAIRPIN’SHONESTOFFICIALCONSCIOUSNESS答辯委員會主席周掛魚評閱人圍掛翅揚迭圭圍亙真二韭迭勇裝查齷南開大學研究生院二O一一年五月南開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創(chuàng)作的、已公開發(fā)表或者沒有公開發(fā)表的作品的內容。對本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貢獻的其他個人和集體,均己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的法律責任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囂垂明2011年5月30日非公開學位論文標注說明根據(jù)南開大學有關規(guī)定,非公開學位論文須經指導教師同意、作者本人申請和相關部門批準方能標注。未經批準的均為公開學位論文,公開學位論文本說明為空白。論文題目申請密級口限制≤2年口秘密≤10年口機密≤20年保密期限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審批表編號批準日期20年月日限制★2年最長2年,可少于2年秘密★10年最長5年,可少于5年機密★20年最長10年,可少于10年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198
大?。?9.7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實驗哲學在方法論上強調將實證研究與傳統(tǒng)思辨式的概念分析結合起來,采用社會科學和認知科學的方法,探索普通人的哲學直覺,以及人們在進行直覺判斷時所調動的心理活動和認知機制,并將所得的經驗數(shù)據(jù)同哲學家的直覺進行對比。實驗哲學作為一種哲學研究的新方法,既有其嶄新的時代精神和特征,又包含著豐富的方法論意義。作為實驗哲學的重要研究領域,實驗哲學的方法論問題是一個多層面的復雜問題。本文研究的重點不是要對實驗哲學方法論體系做一個整體的描述和分析,而是要梳理實驗哲學采用的研究方法,通過實驗哲學的研究實例展示實驗哲學的方法論特征和意義,進而呈現(xiàn)出實驗哲學方法論革命的概貌。本論文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實驗哲學及其方法、實驗哲學的方法論特征和實驗哲學的方法論意義。第一章對實驗哲學的興起、定位以及邊界進行了綜述,然后重點介紹了實驗哲學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歸納了實驗哲學方法論的三個特征,即經驗性特征、實證性特征以及跨學科特征,并且通過實驗哲學的具體研究實例對這三個特征進行了分析和說明;第三章論述了實驗哲學在檢驗傳統(tǒng)哲學理論,尋求新的哲學解釋以及推動哲學思維變革三個方面的價值和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5
大小: 0.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分類號學號M201374520學校代碼10487密級碩士學位論文變性手術技術的哲學審視變性手術技術的哲學審視學位申請人李靜學科專業(yè)科學技術哲學指導教師雷瑞鵬副教授答辯日期學位申請人李靜學科專業(yè)科學技術哲學指導教師雷瑞鵬副教授答辯日期20160522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盡我所知,除文中已經標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日期年月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學校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華中科技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不保密□。(請在以上方框內打“√”)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指導教師簽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本論文屬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4
大小: 0.7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張岱年哲學“綜合創(chuàng)新”的思想研究“唯物、理想、解析”綜合于一姓名鄭江華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教師蘇志宏20081101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LV頁ABSTRACTITISTHEBESTOFTIMEFORTHECULTURETOMEETANDHARMONIZETOGETHERAMONGMARXISTPHILOSOPHYCHINATRADITIONALCULTUREANDTHEWESTERNCULTUREWITHTHEPROCESSOFGLOBALIZATIONANDITISANEWTIMEFORHUMANBEINGSATIMEOF‘‘CULTURESYNTHESIZEDCREATION’’UNDERTHISBACKGROUNDITISEASYTOFINDTHATITISWITHALLIMPORTANTPLACETHATMRZHANGDAINIAN,ONEOFTHESENIORIDEOLOGISTS,POINTEDOUTANEWIDEATOFORMHISOWNSTYLEABOUT‘‘CULTURESYNTHESIZEDCREATION”WHILETHEPHILOSOPHICALIDEAOFMRZHANGDAINIANNAMED‘‘INTEGRATEDINNOVATION’’PLAYSARTIMPORTANTROLEINHISWHOLEACADEMICRESEARCHSYSTEMSASAPRIMARYFORMFORHISLATERIDEAWHICHIS‘‘CULTURESYNTHESIZEDCREATION”BASEDONHISIDEAABOUT‘‘INTEGRATEDINNOVATION”,THEPAPEREXPLAINSTHECONCEPTIONTOCOMBINETHE“MATERIALISM,IDEAL,ANALYSIS’’TOGETHERANDRECREATESCOMPREHENSIVELYFROMTHEQUINTESSENTIALPARTSOFCHINESETRADITIONALIDEASANDWESTERNPHILOSOPHIESWITHTHEUNIVERSALTRUTHOFMARXISMUNDERTHEGUIDEOFMARXISTDIALECTICALMATERIALISMBYTHEWAYOFWESTERNLOGICANALYSISMETHODWHAT’SMORE,THEPAPERANALYSESTHEATTITUDEOFMRZHANGDAINIANTOWARDSCHINESE,WESTERNANDMARXISTCULTURES,THATIS,TOTREATTHEMASTHREEKINDSOFRESOURCESORESSENTIALFACTORSFROMTHEORIGINALCULTURALSYSTEMTOINTEGRATESPECIFICALLYTHEANALYSISISBASEDONTHELOGICOFHOWTOAPPROACH,ANDTODEMONSTRATEANDELABORATETHEBASICPROPOSITIONOFTHEDIALECTICALMATERIALISM,ANDTOHI曲LYCOMMENDCHINESETRADITIONALIDEASOFDIALECTICALMATERIALISMINTHEINTEGRATIONOFTHESETHREEIDEAS,MRZHANGDAINIAN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THEUSEOFTHEPRACTICEOFDIALECTICALVIEWONTHETRANSFORMATIONOFTRADITIONALKNOWLEDGE,WHICHMADEHISPHILOSOPHICALVIEWSDIFFERFROMTHOSEWHICHWEREMADEBYBRITISHEMPIRICISTSFOCUSINGONTHESOUNDINGOFTHEEXPERIENCEANDMODERNPOSITIVECRITICSTHUSITBUILTABROADERPLATFORMTOCREATEANINTEGRATEDBETWEENCHINESETRADITIONALTHINKINGOFTHEMATERIALISM,MODERNANALYTICALMETHODSANDDIALECTICALMATERIALISM,ANDPOINTEDOUTALOTOFNEWPROPOSITIONSITWORKEDFORTHEUNIQUECHARACTERISTICSOFTHECONCEPTFORTHEINTERACTIONOFTHESETHREEIDEOLOGIESTHEPHILOSOPHICALINTEGRATEDINNOVATIONIDEOLOGYISWITHANIMPORTANTREFERENCEFORTHEFURTHERPROMOTIONOFTHE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8
大?。?2.9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列奧施特勞斯LEOSTRAUSS,18991973是出生于德國的猶太人,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極其深刻的思想家。學界一致認為神學政治問題以及古今之爭是其思想的核心,而這兩點恰恰構成了施特勞斯政治哲學觀的縱橫框架。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觀迥異于當代諸多政治思想家的觀點。通過對現(xiàn)代性危機的剖析,施特勞斯將目光轉向現(xiàn)代政治哲學的始作俑者馬基雅維里,并經由馬基雅維里回溯至蘇格拉底的政治哲學,最終在蘇格拉底的政治哲學中發(fā)現(xiàn)了維系西方文明之活力的源泉。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施特勞斯文本的解讀,系統(tǒng)梳理其關于政治哲學的觀點,以求對施特勞斯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本研究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簡析了施特勞斯重提政治哲學的背景,即肇始于文藝復興及啟蒙運動的現(xiàn)代性以及現(xiàn)代性危機。第二部分系對施特勞斯政治哲學觀的釋義。這一部分討論施特勞斯從哲學與城邦的關系入手闡析政治哲學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問題其次分析他所認為的從本真的政治哲學到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哲學的異化之路。第三部分論述施特勞斯對政治哲學危機的看法。在他看來,政治哲學的第一次危機源于馬基雅維里的現(xiàn)代政治第二次危機始于盧梭基于自然狀態(tài)視域對現(xiàn)代政治的批判第三次危機也即我們時代的危機歸因于尼采、海德格爾的政治哲學溯源。第四部分探討施特勞斯關于政治哲學的拯救之路的看法。在施特勞斯看來,古典政治哲學完整存在的可能即處于哲學與神學、哲學與政治、政治與神學的對立之中他還從政治哲學的存在條件、生存方式及哲學的傳播方式三個方面細述政治哲學的拯救之路。第五部分系對施特勞斯政治哲學觀的評價。這一部分論述了施特勞斯政治哲學觀的地位和意義,并從邏輯上分析了施特勞斯政治哲學觀的內在矛盾。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50
大?。?2.5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任繼愈先生是著名的哲學家、宗教學家和歷史學家一生致力于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哲學史學奠基人之一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發(fā)展作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任繼愈先生一生的貢獻集中表現(xiàn)為解放后的兩個“第一”主編了解放之后第一部中國哲學史四卷本是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哲學史的代表之作;是新中國成立后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論和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原理研究中國佛教的第一人。任繼愈先生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四卷本不僅開啟了解放后系統(tǒng)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先河而且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方法成為我國研究中國哲學史的一個里程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社會實踐相結合。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可能脫離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在地包含了這樣兩個層面的問題即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來理解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并進而形成具有中國思維特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或者說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就必須承認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四卷本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思想史基礎。當然本文也毫不隱晦地指出了形成于特定歷史時代的思想史著作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承載著時代的局限性。從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四卷本中也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一點。但這樣的時代局限絲毫不能掩蓋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四卷本在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上的歷史地位。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0
大?。?2.3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哲學碩士學位論文科學哲學科學哲學視域下的證實與證偽視域下的證實與證偽THEVERIFICATIONFALSIFICATIONINTHEVIEWOFPHILOSOPHYOFSCIENCE劉偉外國哲學延邊大學學校代碼10184分類號B083分類號B08密級公開UDC學號200501006延邊大學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科學哲學視域下的證實與證偽科學哲學視域下的證實與證偽研究生姓名劉偉培養(yǎng)單位延邊大學人文學院指導教師姓名、職稱姜云副教授學科專業(yè)外國哲學研究方向西方哲學論文提交日期2008年5月20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5
大?。?1.5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莊子人生哲學矛盾解讀姓名劉玉璇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倫理學指導教師于樹貴20090401THEINTERPRETATIONOF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OFCONTRADICTIONSABSTRACTTHEINTERPRETATIONOF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OFCONTRADICTIONSABSTRACT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HASALWAYSBEENTHEFOCUSOFSCHOLARSTHROUGHTHEPHILOSOPHYOFLIFEOFITSCONTRADICTIONS,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OPINIONS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OFCONTRADICTIONS,CANBEINTERPRETEDBYTHEFOLLOWINGTHREEASPECTSTHEFIRSTCONTRADICTIONISTHETREATMENTOFMORALORDERATTITUDEZHUANGZI’SHOPEISTHATPEOPLECANCOEXISTENTPEACEFULLYEVERYONECANLIVEHAPPILYWITHOUTTHEINTERFEREOFTHEOUTSIDEWORLD,SOHEIS”MUDDLEHEADEDINTHECHAOTICPHASE”WHENHEFACESTHESOCIALREALITYHEISPRECARIOUS”CYNICAL”INTHEREALLIFE,HOWEVERHEHASOPTEDFORTHE”ANSHUNWORIDORDER”TO”SHUNTHEWBRLDFITO”TRAVELTHEWORLD”THESECONDCONTRADICTIONISTHEEXISTENCEOFTHEMAINTREATMENTOFTHEMORALCONTI’ADICTIONSOFTHESTATEOFAWARENESSONONEHAND,HEHASARATIONALATTITUDETOWARDSLIFEANDDEATH,HETHINKDEATHISAPHYSICALANDCHEMICALCONDITION,SOWHENTOFACEDEATH,HEISVERYNATURAL,WITHOUTEMOTIONALINTERFERENCE;BUTONTHEOTHERHAND,HESTRESSED”THEWHOLEHEALTHANDFIDELITY”,”LIFEISTHEMOSTIMPORTANT“NOTTOHARMHIMSELFBYOBJECTS,TOSEELIFEABOVEEVERYTHINGELSETHETHIRDCONTRADICTIONISTHEIDEALOFMORALDESIGNONONEHAND,HEEMPHASIZES”THEMASQUERADE“WOULDRATHERDOTHEOLDTURTLETHANDOTHEPRIMEMINISTEROFCHUONTHEOTHERHAND,HEEMPHASIZESTHE”CONVENTIONAL”,THE”SHUNOBJECTS”BUTINTHEPOLITICALIDEALSHEHASITSOWNIDEAL,WHICHISREFLECTEDINHIS”DOWNOFTHEWORLD”LONGINGITSHOULDBESAIDTHAT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INTHESETHREECONTRIDICTIONSARISENOTOUTOFTHINAIRBUTTHEREALITYHASITSHISTORICALREASONS,THATISWHENHEFACETHESOCIALREALITYHEISHELPLESS;WHENHEINTEGRATETHERESOURCES,HECALLNOTIDEOLOGICAL;WHENHEEXPOSURETOTHECIVILIANLIFE,HEISHELPLESSTOAMONGTHEM,THEIDEOLOGICALINTEGRATIONOFTHINKINGOFRESOURCESISTHEMAINREASON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OFCONTRADICTIONSISHELPFULTESEARCHTHEMENTALITYOFTHEANCIENTINTELLECTUALS;ITISABETTERWAYTOUNDERSTAND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1
大?。?1.6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莊子無疑是最富有美學意味的。莊子哲學的主題是“生命哲學”,現(xiàn)實人生、個體生命始終是其關注的焦點。聞一多先生曾說莊子是“最真實的詩人”,“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絕妙的詩”。①莊子的許多哲學命題也同時可視為美學命題。莊子的生命哲學以“道”為基礎,以“逍遙游”為核心,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心靈絕對自由的大美至樂的境界,在美學視域下,“逍遙游”的境界又是審美的最高理想。絕對自由的“逍遙游”兼有人生、審美的雙重意義,成為莊子美學與生命哲學的共同歸宿點。通往“逍遙游”的“體道”過程也是達到“大美”、“至樂”境界的過程“心齋”、“坐忘”從而“物化”,使心靈極度“虛靜”,自然而然地進入人與道冥,天人合一的化境。雖然莊子無意于美學,但是其具有審美氣質的哲學卻對中國的古典美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獨樹一格,具有任何其它藝術都無法比擬的特性,這一點不可不說與莊子息息相關。本文對莊子的生命哲學進行美學視域下的分析梳理,既可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莊子哲學,又可對中國古典美學進行另一番理解。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7
大?。?3.0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侯有樂葛蘭西實踐哲學評析中文摘要葛蘭西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實踐哲學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是在時代的新課題下提出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認識,為整個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葛蘭西在其遺著獄中札記中,用絕對歷史主義的表達方式重塑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證法,以實踐為出發(fā)點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解讀,把馬克思的哲學劃歸為創(chuàng)造的哲學,從而更加深入地闡述了自己實踐哲學的觀點。他對實踐哲學作了如下歸納實踐哲學是實踐一元論、實踐哲學的歷史理論以及實踐哲學的總體性三部分內容。本文對葛蘭西實踐哲學的研究,是通過對其實踐哲學內容的梳理,揭示出葛蘭西實踐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通過分析葛蘭西實踐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遠離”,即他排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性質、忽視自然物質的客觀性的錯誤所在,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性變革的實質及目的,并從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的高度,去總結馬克思以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演變及其規(guī)律,從而在實踐中理解和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本文具體內容如下第一部分,葛蘭西實踐哲學產生的背景從社會歷史背景,哲學理論背景和葛蘭西的個人理論追求三個方面論述。第二部分,論述葛蘭西實踐哲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從實踐哲學是實踐一元論、實踐哲學是一種關于歷史的哲學理論、以及實踐哲學的總體性三方面進行論述。第三部分,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接近”與“遠離”。在綜合分析葛蘭西實踐哲學的基礎上厘清葛蘭西實踐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并對此進行評析。關鍵詞葛蘭西,實踐哲學,馬克思主義,評析侯有樂葛蘭西實踐哲學評析目錄導論1一、選題意義1二、文獻綜述1三、研究方法5四、本文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6第一章葛蘭西實踐哲學產生的背景7一、社會歷史背景7一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的變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7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8二、哲學理論背景10一“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出現(xiàn)與“傳統(tǒng)理解模式”的形成11二第二國際時期“修正主義”的出現(xiàn)對“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沖擊12三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意義的重視14三、葛蘭西的個人實踐及理論追求15第二章葛蘭西實踐哲學的基本內容。16一、實踐哲學是實踐一元論16一實踐是人的本質16二實踐哲學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18三實踐哲學理解的物質19二、實踐哲學是一種關于歷史的哲學理論20一強調馬克思的辯證法是歷史辯證法20二經濟基礎、上層建筑與市民社會的理論21三關于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認識21三、實踐哲學的總體性23第三章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接近”與“遠離”24一、葛蘭西實踐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接近”24一實踐哲學就是馬克思主義25二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fā)點25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社會歷史理論27二、葛蘭西實踐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遠離”28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46
大?。?2.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經院哲學的方法包括研究方法和寫作方法兩種,它是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在中世紀被稱為辯證的方法,在中世紀大學的各個學科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演講和辯論成為大學里最重要的教學方法;經院哲學內部不同派別之爭,促進了學術的自由探討;經院哲學的兩個基本特征“經院”和“辯證法”,確定了理性的合法地位經院哲學促進了中世紀大學的興起與發(fā)展。論文從中世紀大學產生的原因談起,簡單描述了經院哲學的產生和發(fā)展的背景后,著重從經院哲學的發(fā)展對中世紀大學的產生的促進;經院哲學營造出來的學術氛圍成為中世紀大學的亮點;經院哲學的唯名論與唯實論之爭,促進了中世紀大學辯論風氣的形成,極大的促進了學術研究;12世紀的翻譯運動為中世紀大學提供了豐富的教材,經院哲學,尤其是經院的自然哲學的發(fā)展同樣得益于這場翻譯運動;經院哲學促進了理性的合法地位的奠定,形成了大學精神這五個方面闡述了經院哲學對中世紀大學的影響。大學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是社會思想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巨大的進步。經院哲學基于理性的覺醒,而理性的覺醒是學術自由得以形成的內在力量。經院哲學的學術自由辯論之風促進了大學的發(fā)展。大學的建立以及大學自治為學術自由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場所。經院哲學家們對各種各樣新問題的思考和提出,特別是在大學里形成的學術自由辯論的風氣,對理性的發(fā)展也十分有利。自由、獨立和科學的大學精神是大學創(chuàng)辦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大學生命力的源泉和動力。大學的興起促進西歐教育的世俗化和普及化。實際上,無論是現(xiàn)代大學的體制還是大學的理念,都是來自于中世紀大學。中世紀大學對于現(xiàn)代大學的意義重大,因此人們不能遺忘了大學的現(xiàn)代精神與中世紀大學傳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48
大?。?1.7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THESISFORMASTER’SDEGREE,SHANXIUNIVERSITY,2014CONCEPTUALANDSPONTANEITYABILITIESJOHNMCDOWELLOFPHILOSOPHYOFMINDREVIEWSTUDENTNAMEWENJUWANGSUPERVISORASSOCIATEPROFRUINAHUMAJORFOREIGNPHILOSOPHYSPECIALTYANALYTICALPHILOSOPHYDEPARTMENTINSTITUTEOFPHILOSOPHYANDSOCIOLOGYRESEARCHDURATION201109201406JUNE,2014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9
大小: 0.6(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