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注射法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節(jié) 注射給藥法,注射給藥是將無菌藥液或生物制劑注入體內的方法。包括: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及動脈注射。,(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1.注射環(huán)境整潔安靜,符合無菌操作要求2.注射前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潔;3.嚴密消毒常規(guī)消毒:2%碘酊、70%乙醇;注射點為中心,由內向外螺旋式旋轉涂擦;直徑5cm以上。碘伏消毒。,一、注射原則,4、注射器空筒的內壁、活塞、乳頭和針頭的針尖、針梗、針栓內壁必須保持無菌,(二)

2、、認真執(zhí)行查對制度,1.認真執(zhí)行“三查七對”制度2.嚴格檢查藥物質量3.給藥途徑準確無誤4.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三)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交叉感染,所有用過的注射器和枕頭都要先浸泡消毒后,再進行處理,集體注射時,要做到一人一止血帶,一人一墊枕,一人一消毒,(四)、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規(guī)格合適; 注射器完整,不漏氣;針頭:型號合適、銳利、無鉤、無彎曲; 銜接緊密;一次

3、性注射器包裝密封,在有效期內。,(五)、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解剖上安全,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不能在異常皮膚處進針。長時間多次注射,輪流更換注射部位。注射時,注射部位應放松。,(六)現配現用注射藥液,(七)注射前排盡空氣防空氣進入血管形成空氣栓子。排氣時應防止藥液浪費。,(八)掌握合適的進針角度和深度,進針時不可把針梗全部刺入皮膚,各種注射法進針角度和深度不同,(九)、注藥前檢查回血,靜脈、動脈注射須見回血方可注射。皮下

4、、肌內注射時,如發(fā)現回血,應拔出針頭重新進針,不可將藥液注入血管。,(十)掌握無痛技術,,1、做好解釋與安慰,使患者心身放松2、二快一慢3、適當的體位與姿勢4、應先注射刺激性較弱的藥物,然后注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5、注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宜選用相對較長、較細的針頭,而且進針要較深6、注意配伍禁忌,(十一)安全注射,安全注射是指對接受注射者無害、實施注射操作的醫(yī)護人員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險、注射的廢棄物不對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其

5、中包括:1.注射人員戴無菌手套進行注射。2.被注射者的注射部位干凈被消過毒。,二、注射前的準備,(一)用物的準備1、注射盤皮膚消毒溶液無菌持物鑷消毒棉簽、消毒治療巾(針墊)、砂輪、開瓶蓋器、彎盤等。,2、注射器及針頭3、注射藥物4、注射本,(二)抽吸藥液,1、自安瓿瓶(大、?。?自小安瓿瓶,自大安瓿瓶,2、自密封瓶內,進針,注入空氣,抽吸藥液,拔針,常用注射給藥法,ID,IM,IV,IH,動脈注射,,,,,,,,皮內注射,

6、皮內注射(intradermic injection,ID) 是將少量藥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間的方法。 目的:1.各種藥物的過敏試驗,以觀察有無過敏反應。 2.預防接種。 3.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ID,,,,,,,,注射部位,1.皮膚試驗:常選擇前臂掌側下段。該處皮膚較薄,易于注射,且此處皮色較淡,易于辨認局部反應。 2.預防接種:常選用三角肌下緣部位注射。 3.需實施局部麻醉處的局部皮膚。,[ 實施],核對 →

7、 抽藥 → 選部位(藥物過敏試驗在前臂掌側下1/3段,預防在三角肌外側 )→ 70%乙醇局部消毒皮膚 → 待干 → 吸藥 → 排氣 → 左手繃緊病人局部皮膚 → 右手持注射器給學 針頭斜面向上 → 與皮膚呈5°角刺入皮膚內,深度為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內 → 放平注射器 → 左手拇指固定針栓 → 右手輕輕推注藥液0.1ml → 皮丘隆起(皮膚變白,毛孔變大) → 拔出針頭,勿按壓,清理用物。,,,,,,,,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

8、hypodermic injection,H) 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制劑注入皮下組織的技術。 目的: 1.需在一定時間內產生藥效,而不能或不宜口服給藥時。 2.預防接種。 3.局部麻醉用藥。,,,,,,,,,注射部位,常選擇在上臂三角肌下緣,亦可選擇在上臂外側、腰部、背部、大腿前側、外側或兩側腹壁。,,,,,,,,[實施 ] 核對 → 選部位 → 皮膚消毒 → 待干 → 吸藥 →排氣 → 左手繃緊皮膚 →

9、 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針栓(右手) → 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30~40°角進針 → 深度為針梗的1/2或2/3到皮下 → 松開左手 → 右手固定注射器 → 左手抽吸無回血后 → 緩緩推注藥液 → 完畢,干棉球按壓針孔處皮膚,迅速拔針 → 安置好病人 → 清理用物 。,,,,,,,,肌內注射法,肌內注射 (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是將少量藥液注入肌肉組織內的方法。 人體肌

10、肉組織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毛細血管壁是多孔的類脂質膜,藥物透過的速度較透過其他生物膜快。自肌內注射的藥物通過毛細血管壁達到血液內,吸收完全而迅速。,,,,,,,,,目的,由于藥物或病情因素不宜采用口服給藥。 要求藥物在較短時間內發(fā)生療效而又不適于或不必要采用靜脈注射。藥物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不適于皮下注射。,,,,,,,,注射部位的選擇,一般選擇肌肉較厚,離大神經、大血管較遠的部位。常用部位有:臀大肌、臀中、小肌、股外側肌及上臂三

11、角肌。,,,,,,,,常用定位方法有兩種,十字法:,臀大肌“十字法”定位方法:,———從臀裂頂點劃一水平線,然后從髂棘最高點作一垂直線,將一側臀部分為4個象限,其外上象限避開內角為注射部位。,,,,,,,,聯線法,臀大肌“聯線法”取髂前上棘與尾骨聯線的外上1/3處為注射部位。,,,,,,,,臀中、小肌注射法,臀中、小肌解剖特點:,,,,,,,,臀中、小肌定位法,臀中肌、臀小肌注射: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別放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

12、緣處,在髂嵴、示指和中指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區(qū)域。注射部位在示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另一種方法是以病兒的手指的寬度為標準,在髂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股外側肌注射法,取大腿中段外側,膝關節(jié)上10㎝,髖關節(jié)下10㎝處,寬約7.5㎝。此區(qū)域大血管少,神經干很少通過,同時部位較廣,適用于多次注射或2歲以下幼兒。,股外側肌注射大腿分為三等分取其中間的三分之一段,,,,,,,,股外側肌定位,,,,,,,,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三角肌注射

13、 ——位于肩峰突起下2~3橫指處(約肩峰突起下2.5~5cm)。,,,,,,,,患者臥位,側臥位 患者側臥,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彎曲。 俯臥位 患者俯臥,足尖相對,足跟分開,頭偏向一側。 仰臥位 患者仰臥使藥液注入患者臀中肌或臀小肌內。常用于危重患者及不能翻身的患者。 坐位 為門診患者接受注射時常用的體位。可供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肌內注射。如為后者,患者坐的位置要稍高一些,以方便操作。,IM體位,1、側臥位——上直下彎,2、

14、俯臥位——足尖相對,足跟分開,頭偏一側,3、仰臥位,4、坐位,,,,,,,,執(zhí)筆式,【評估】 病人的病情、給藥目的、給藥途徑和 藥物性質。 注射部位皮膚和靜脈血管狀況。 病人對藥物注射的認識態(tài)度和合作程度。,肌內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計劃】操作者準備:洗手、戴口罩用物準備:注射盤內有三瓶架、無菌棉簽、 2ml或5ml注射器、按醫(yī)囑準

15、備 的藥物、彎盤、注射牌等環(huán)境準備: 適合無菌操作,光線適宜,必要 時遮擋病人 。 病人準備:明確目的及過程。并積極配合,肌內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實施 ],解釋核對 → 病人取合適體位 → 常規(guī)消毒皮膚 → 排氣、核對 → 左手拇指和食指繃緊局部皮膚,右手持注射器 → 中指固定針栓,針頭與皮膚呈90°迅速刺入2.

16、5cm~3cm → 右手固定針頭,左手抽動活塞 → 無回血 → 均勻速度注入藥液 → 完畢 → 用無菌干棉球按于進針處皮膚,右手迅速拔針 → 病人取舒適臥位 → 清理用物。,,,,,,,,,【評價】病人了解注射目的,有安全感,能夠配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和查對制度。操作正確,病人無不良反應。治療性溝通有效,達到預期效果。,肌內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持針,進針,抽回血,推藥,

17、拔針,,,,,,以左手拇指和示指繃緊局部皮膚,另一手以執(zhí)筆式持注射器;用前臂帶動腕部力量,將針頭迅速垂直刺入,深度約為針梗的2/3(約2.5~3cm),松開左手,抽動活塞,觀察無回血后,固定針頭,以勻速緩慢推藥,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及反應,注藥畢,用無菌干棉簽輕壓進針處,快速拔針,并繼續(xù)按壓片刻再次核對,協助患者穿好衣褲,取舒適體位,整體床單位回治療室,清理用物,四、肌內注射(IM) 注意事項,1.切勿把針梗全部刺入。2.兩種

18、藥液同時注射時,注意配伍禁忌;需長期注射者,應交替更換注射部位。3.兩歲以下嬰幼兒應選用臀中、小肌注射。,四、肌內注射(IM) 注意事項,4、 嚴重水腫患者:選用較長的針頭,深部注射,進針長度為針梗長的3/4,注射前先用左手將注射部位皮膚按壓,將水腫液推向一側后再進針。5、 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礙患者:選用較細的針頭,治療時盡量集中用藥,減少創(chuàng)傷次數,注射后拔針按壓至拿走棉簽后針眼無出血時為止。不要揉擦針眼處,以免造成局部皮下滲

19、血。,四、肌內注射(IM) 注意事項,6、 肥胖患者:選用較長的針頭,深部注射,進針深度為針梗的2/3~3/4。7、 兒童和消瘦患者:選用小型號的針頭,進針深度較常人稍淺;或者角度改在50°~80°,防止針頭刺到骨骼。,肌肉注射時采用的特殊技術,病區(qū)內集中進行肌內注射 留置氣泡術Z型肌肉注射法,,,,,,,,病區(qū)內集中進行肌內注射,在同一時間為多個患者肌內注射,可節(jié)約人力和時間。 治療車上層放注射盤、治療本

20、、鋪無菌巾的治療盤、注射小牌。治療車下層放一盛消毒液的容器(用以浸泡用后的注射器)和小面盆(內有擦手小毛巾)。 根據注射小牌吸取藥液,針梗插入安瓿或針套內,放于無菌盤內,活塞柄對準注射小牌,將余下的安瓿放于注射器后面,以備查對,最后蓋上治療巾。,,另一人核對無誤后,按床號順序準確地進行注射。每為一位患者注射后,操作者需消毒手。全部注射完畢后,再次核對無誤后,清理消毒用物。,,,,,,,,集體注射盤,肌肉注射產生局部硬結——原因,1、

21、深度未達肌內2、未交替更換注射部位3、推藥速度快4、注射液溶解不全或落入微粒雜質5、藥物濃度過高,肌肉注射產生局部硬結——處理,1. 定位準確2、推藥勻速3、生土豆片外敷4、熱水袋或硫酸鎂濕熱敷,課后思考題,1、皮內注射藥物過敏試驗前為什么要詳細詢問用藥史、過敏史?2、肌內注射的臀大肌的幾種定位方法3、肌內注射的操作要點,,,,,,,,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自靜脈注入藥液的方法

22、,可直接進入血液而達到全身,是作用最快的給藥方法。 目的: 1.需迅速發(fā)揮藥效,尤其在治療急重癥時。 2.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只適宜經靜脈給藥。 3.注入藥物作某些診斷檢查,如腎功能試驗,膽囊X線攝片檢查。 4.輸液或輸血。 5.靜脈營養(yǎng)治療。,,,,,,,,注射部位,四肢淺靜脈小兒頭皮靜脈股靜脈,靜脈的選擇,粗直、彈性好、相對固定;避開關節(jié)與靜脈瓣;長期靜脈用藥者,自遠心端向近心端注射。,,,,,,,

23、,四肢淺靜脈注射法,上肢常用: 肘部淺靜脈(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腕部以及手背靜脈下肢常用: 大隱靜脈、小隱靜脈和足背靜脈,,,,,,,,,,,,,,,,,,,,,,,小兒頭皮靜脈,小兒頭皮靜脈極為豐富,分支甚多,互相溝通交錯成網,且靜脈淺表易見,不易滑動易于固定,尤其在冬天選用頭皮靜脈,患兒不易著涼,故目前患兒多采用頭皮靜脈穿刺法。常用的頭皮靜脈有:額上靜脈、顳淺靜脈、眶上靜脈、耳后靜脈和枕后靜脈。,,,,,,

24、,,,,實際操作 技術13-5靜脈注射術,表13-2 頭皮靜脈與動脈的區(qū)別,頭皮靜脈注射法,1,2,6,5,4,3,,,,,,,,股靜脈,股靜脈位于股三角區(qū),在股神經和股動脈內側。,四、操作前準備 1.評估病人 病人病情及治療情況,以及所用藥物可能產生的療效與不良反應 病人意識狀態(tài)、對靜脈注射給藥的認識及合作程度 注射部位靜脈是否顯露,以及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情況 2.環(huán)境準備 3.護士準備

25、 4.用物準備,實際操作 靜脈注射術,,,,,,,,操作前準備,用物準備: 注射盤、止血帶、 小墊枕 、輸液貼 型號合適的針頭 或頭皮針 大小合適的注射器 及醫(yī)囑用藥,注射單,五、操作規(guī)程 操作程序 四肢淺靜脈注射頭皮靜脈注射股靜脈注射,實際操作 技術13-5靜脈注射術,,,,,,點擊播放四肢淺靜注射法,[ 實施 ],吸藥 → 排氣 → 選靜脈 →

26、消毒皮膚→ 穿刺上方6cm處扎止血帶→ 病人握拳 →再次消毒皮膚 → 待干 → 左手拇指緊繃靜脈下方 → 右手持注射器,針尖斜面朝上,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 → 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平穩(wěn)刺入皮下,再沿靜脈走向潛行刺入 → 見回血,表示針頭已進入靜脈 → 再順靜脈推進少許0.5~1 cm→ 松止血帶、松拳→ 一手固定針頭,一手緩緩推藥 → 完畢 → 干棉球按壓穿刺處 → 右手迅速拔針 → 再按壓穿刺點片刻,止局部血 →清理用物。

27、,靜脈注射法,,四肢淺靜脈注操作重點1. 扎止血帶部位 穿刺點上方約6cm處2.消毒方法 常規(guī)消毒3. 進針角度與深度 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自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走向潛行刺入靜脈,見回血后再順靜脈進針少許4. 給藥姿勢5.拔針 干棉簽輕壓兩個穿刺點(皮膚、靜脈),迅速拔出針頭,按壓至不出血為止。,實際操作

28、技術13-5靜脈注射術,頭皮靜脈注操作要點1. 病兒體位 仰臥位或側臥位,必要時剃去注射部位毛發(fā)2.消毒方法 嬰幼兒僅用70%乙醇3. 固定靜脈 手拇、食指固定靜脈兩端4.進針角度與深度 沿靜脈向心方向,針頭與皮膚呈15°-20°角,由靜脈上方刺入皮下,見回血即可5. 拔針方法 拔出針頭后局部立即用無菌紗布加壓止血3-5min,實際操作 技術13-5

29、靜脈注射術,股靜脈注操作要點 1. 病人體位 仰臥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臀下墊砂袋便于穿刺2.消毒方法 常規(guī)消毒皮膚,同時消毒術者左手食指和中指3.進針角度與深度 股動脈最明顯捕動處內側0.5cm處刺針頭和皮膚呈90°或45°角抽動活塞見有暗紅色血液,即固定針頭給藥4. 拔針按壓止血 將干棉簽輕壓穿刺點(皮膚、靜脈)迅速拔針,按壓至不出血,實際操作 技

30、術13-5靜脈注射術,六、注意事項 1.對長期靜脈用藥的病人,應有計劃地自遠心端到近心端選擇靜脈注射 2.根據病情及藥物性質,掌握注入藥物的速度,并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注射局部以及病情變化 3.去甲腎上腺素、鈣劑等強刺激性藥物不宜采用頭皮靜脈注射 4.注射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藥物,應先用生理鹽水作注射引導 5.股靜脈注射 有出血傾向者不宜采用 如抽出鮮紅色血液,提示針頭

31、刺入股動脈,應立即拔出針頭,用無菌紗布緊壓穿刺處5~10min,確認無出血后,在另一側股靜脈穿刺,實際操作 技術13-5靜脈注射術,靜脈注射失敗的常見原因,針頭進入皮下后,未能“一針見血”,反復沿靜脈穿刺,擦傷血管壁,致使注入的藥液外溢,局部腫脹疼痛,穿刺前未探明靜脈深淺,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穿刺后可見回血,但松止血帶后,再抽又無回血。若推注藥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刺入過淺,當松解止血帶時,靜脈回縮,

32、使針頭脫出,藥液注入皮下,雖見回血,但推注藥液局部即隆起,并感疼痛,可能系針尖斜面僅部分刺入靜脈,部分尚在皮下,穿刺后見回血,局部無隆起,但患者有痛感,針尖斜面部分至全部穿透血管壁,藥液注入深部組織,[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1、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靜脈位置較深,先扎止血帶找合適靜脈并摸清走向;加大進針角度30°~40°,從血管正面刺入。,[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2、水腫病人:按肢體淺靜脈走行位置,先用手

33、指按壓局部推開皮下組織間液,迅速穿刺。,3、休克病人:扎上止血帶,反復推揉局部,使血管充盈進針。,[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4、老年人:用手指固定靜脈防止滑動,穿刺時用力勿過猛,[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5、天氣寒冷:先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局部熱敷,使血管充盈。,微量注射泵的應用,適應證 靜脈高營養(yǎng),輸入化療藥品、抗生素及對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藥物等,用于重癥監(jiān)護病人,尤其是小兒監(jiān)護病人。,微量注射泵

34、的應用(操作要點),插好電源→打開開關→固定注射器。,微量注射泵的應用(操作要點),設定速度,微量注射泵的應用(操作要點),連接穿刺針→穿刺、固定→按鍵操作(開始、靜音) →拔針、取注射器、關閉),動脈注射法,——是將藥液加壓注入動脈,常用的動脈有股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和橈動脈。 目的:搶救重度休克 用于搶救重度休克,尤其是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 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檢查 如腦血管造影、下肢動脈造影等。用于區(qū)域性化療,,,,,,,,

35、動脈注射法,操作前準備1.用物準備:注射盤、合適的注射器、6~8號針頭、藥物、砂袋、無菌手套與無菌治療巾等巾等。 2.病人準備: (1)股動脈為最常用部位,取仰臥位,兩大腿稍分開,穿刺側大腿外展,砂袋墊于腹股溝下,以顯露注射部位。 (2)新生兒如采用股動脈垂直進針易傷及髖關節(jié),故多選用橈動脈。 (3)血液病病人禁忌此方法注射,以免引起流血不止。 3.環(huán)境準備:按無菌操作要求進行。 4.護士準備:洗手、戴口罩。,動脈注射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