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脾為中醫(yī)學藏象理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其豐富的內涵和意義。至李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論,醫(yī)家臨癥中更為重視脾胃功能對于人體的影響。臨床研究中則重視分析脾虛證型,在現(xiàn)有教學參考書籍《中醫(yī)診斷學》[1]中提出脾病有虛實之分,虛證病因多為飲食勞倦、思慮過度、或病后失于調養(yǎng),常見有脾氣虛、脾陽虛、脾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等證。給出了脾虛證較為明確的幾種具體證型,但是對于脾陰虛證與脾血虛證的概念及內涵一直沒有系統(tǒng)、確切的闡述
2、。這在中醫(yī)理論的發(fā)展上可謂是一種缺憾,使脾藏的理論體系有不完整性之感。近年來對于“脾血”及“脾血虛”的探討也偶見著于文,但對于脾血的概念、生理功能、病理表現(xiàn)卻見仁見智,有“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2]之感嘆。“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的思維”[3],中醫(yī)臨床效果顯著,理論闡述亦需完整透徹,方讓人信服而無霧里看花之惑。祖國醫(yī)學傳承千年,形成獨具特色的哲學與醫(yī)學相結合的理論體系與思維方式,臨床辨別證候,論證取法
3、,選藥擇方,須以中醫(yī)理論的思維方法為指導,所以厘清脾血的概念,對于中醫(yī)學藏象理論發(fā)展完善有著深遠的意義。故本文在查閱脾血的相關文獻基礎上,加以整理探討,以望為中醫(yī)脾臟學說進行有所裨益的探討,為臨床“脾血虛證”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本論文主要采用文獻整理研究和理論分析的方法。以文獻檢索法,從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讀秀學術搜索以“脾血”、“脾血虛”、“脾虛”、“脾陰虛”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對所得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4、分析,來探尋脾血的相關理論。并通過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書籍的查找,將查找到的有關脾血及脾血虛證的醫(yī)著、醫(yī)案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和分析,探討“脾血”的文獻源流以及其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探尋“脾血虛證”的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方藥。
成果: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雖《內經》和《金匱要略》中未明確提脾血,但脾血之理論基礎在秦漢時期已有跡可循,此時的“脾血”蘊含有濡潤脾藏功能的作用;至宋陳自明有“脾血”一詞的提法出現(xiàn)在醫(yī)籍中
5、,但未有理論的詳盡認知,朱丹溪雖有涉及脾血的病理轉化的敘述,但也只是寥寥數(shù)語;明時期脾血在醫(yī)著中記載較之前較為多見,多將脾血與脾臟相關的組織失潤引發(fā)的病理變化聯(lián)系在一處,其中繆希雍在脾虛十二證的辨析中,對脾氣虛、脾陰虛、脾血虛進行了鑒別,道出脾虛腹痛按之則止,屬血虛,對脾血可謂有相對深入的認識;至清代對脾血的理論見解仍發(fā)展緩慢,相關論述保持輕描淡寫的狀態(tài),但是此期間有醫(yī)家談到脾有藏血之功,指出脾血乃脾中所藏之血,針對此論唐容川提出疑義“
6、世醫(yī)不識統(tǒng)血之義,幾指脾為貯血之器,豈不愚哉?”可知此時醫(yī)家對于脾血的意義已經開始進行思索,更有醫(yī)者將脾血與婦科疾病的關系進行論述。但明清時期有一共同之處是對于脾血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治療藥物方劑都有相對明確的提出。近現(xiàn)代醫(yī)家也時有對脾血的概念及內涵進行探討的論述出現(xiàn),但亦數(shù)少見。路漫漫其長遠兮,脾血的相關理論發(fā)展需要大量的臨癥經驗積累,總結規(guī)律方可為中醫(yī)人所信服。
結論:
綜合所收集到的材料,分析認為脾血在人體有相對獨
7、立的生理功能,在臨床實踐上有實際意義存在。脾血當與脾胃所化生的周流全身的血液有區(qū)別,為濡養(yǎng)脾之血液,作為物質基礎助脾的生理功能正常發(fā)揮。對于情志因素思慮過度引發(fā)的失眠頭痛可從理脾血入手調治。從現(xiàn)有的文獻對脾血的概念、脾血虛的證候分析等方面觀之,學者的觀點存在分歧。脾血之相關理論概念、學術框架有必要進行深入探究、構建及完善。因此進一步的梳理、歸納總結、探討脾血之生理病理、治法用藥、病案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提煉和升華,將對脾藏象學說的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肝脾相關的理論研究.pdf
- 腎脾相關的理論研究.pdf
- 中醫(yī)脾肺相關的理論研究.pdf
- 中醫(yī)脾腎相關的理論研究.pdf
- 中醫(yī)肺脾腎相關理論探討及其在硬皮病的臨床應用.pdf
- 脾系證規(guī)范研究.pdf
- 從心理脾調治脾虛證的理論及實驗研究.pdf
- 肝脾同病的病機證治理論研究.pdf
- 脾系病位特征及基礎證的研究.pdf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脾、腎相關證候特點的研究.pdf
- 臌消飲治療肝硬化腹水(肝脾血瘀證)的臨床研究.pdf
- 燥濕清熱運脾法治療小兒厭食濕熱困脾證的臨床研究.pdf
- 溫腎補脾方干預淡漠型甲亢脾腎陽虛證的臨床研究.pdf
- 歸脾湯證治規(guī)律研究.pdf
- 隋唐時期脾病證治特點.pdf
- 脾陰虛證病機實質研究.pdf
- 宣肺運脾清瘟湯治療手足口病肺脾濕熱證的臨床研究.pdf
- 溫補脾腎法治療橋本甲狀腺炎脾腎陽虛證的臨床研究.pdf
- 中醫(yī)基礎理論脾癉
- 心脾陽虛證的臨床與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