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中樞T細胞免疫重建的初步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研究以我院用清髓性FBCA預處理方案接受HSCT的移植患者為研究對象,測定移植后不同時間點T細胞各亞群(CD3+/CD4+/CD8+)數量和TREC拷貝數,并將其與年齡、移植后感染、GVHD、復發(fā)等因素進行分析,初步探究在該清髓性FBCA預處理聯合G-CSF動員外周造血干細胞的非體外去T細胞移植模式下,患者移植后T細胞免疫重建特別是中樞免疫重建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同移植后預后因素的相關關系。
  方法:
  

2、1.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HSCT的部分血液疾病患者。共有20例患者入組研究,中位年齡18歲(3-47歲),其中12例年齡小于20歲,8例年齡大于等于20歲,男性11例,女性9例。6例患者診斷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患者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2例患者診斷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5例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SAA),2例診斷為地中海貧血,1例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M

3、DS)。按照危險度分層,7例患者診斷為中危,13例為高危。
  2.造血干細胞移植
  患者的健康親屬作為供者選擇的來源,采用直接核苷酸序列分析(SBT,Sequenceing-based typing,高分辨分型)以及微量序列特異引物聚合酶鏈反應(PCR-SSP,sequence-specific primers PCR,中分辨分型)技術進行供受者HLA配型,選擇高分辨分型至少5個位點以上或者中分辨分型至少3個位點以上相合

4、的親屬作為供者。20例患者均采用我們建立的FBCA預處理方案:氟達拉濱Flu30mg/m2(-9至-5d);白舒非BU0.8mg/kg/q6h(-8至-5d);環(huán)磷酰胺CY60mg/kg(-3至-2d);兔抗人胸腺細胞球蛋白ATG,全相合移植患者1.25 mg/kg/d(-3至-1d),單倍體相合患者2.5 mg/kg/d(-5至-1d)。移植物采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

5、ng factor)動員的外周血干細胞,不做體外去T細胞處理。GVHD的預防措施包括常規(guī)的環(huán)孢素(CsA,3mg/kg/d)以及甲氨蝶呤(MTX,15mg/m2+1d,10mg/m2+3/+6/+11d)的應用,環(huán)孢素一般在移植后180天逐漸減量停用。在輸注干細胞后每日使用G-CSF以及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Recombinant human-thrombopoietin)等直至造血重建的恢復。
  3.T細胞亞群數量檢

6、測
  采集患者在移植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細胞術分析的方法,監(jiān)測移植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及CD8+T細胞亞群的數量,了解患者外周的T細胞免疫狀態(tài)。
  4.外周血TREC水平的監(jiān)測
  采集患者移植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的外周血中的單個核細胞(PBMN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用

7、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采用文獻中報道的引物(暨南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李揚秋教授贈送),采用實時定量PCR方法檢測患者外周血中100000個PBMNCs中TREC的拷貝數,評估患者的胸腺近期輸出T細胞功能。
  5.移植后相關因素與免疫重建的關系
  將患者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絕對數以及TREC拷貝數,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T淋巴細胞亞群數、TREC及同移植后相關因素(包括年齡、感染、GVHD、復發(fā))的關系,

8、雙邊檢驗P值小于0.05為有顯著意義。
  結果:
  1.在我院清髓性FBCA預處理的HSCT后,20例進入研究統(tǒng)計。20例患者移植后均造血重建,STR-PCR檢測均為供者細胞完全植入。中性粒細胞植入的中位時間為13天(11-18天),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時間為14天(9-20天)。移植后100天內發(fā)生急性GVHD(aGVHD,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的發(fā)生率為35%,aGVHDⅠ度的患

9、者6例,aGVHDⅡ度的患者1例,沒有嚴重aGVHD的發(fā)生。移植后慢性GVHD(cGVHD,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的發(fā)生率為15%,3例患者出現局限性的cGVHD。4例患者出現復發(fā),本組病人的復發(fā)率為20%。20例患者中只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為復發(fā)及肝臟、腸道Ⅳ度GVHD。
  2.所有患者在移植后1個月外周血CD3+細胞數339.72±69.79/μL,移植后3個月CD3+細胞數上升

10、至405.88±85.68/μL,到6個月時細胞數上升為810.05±208.11/μL,在移植后12個月時為1207.99±250.72/μL; CD4+細胞在移植后1個月為細胞數138.98±41.96/μL,移植后3個月CD4+細胞數下降至126.50±17.02/μL,到6個月時細胞數上升為228.91±66.95/μL,在移植后12個月時為358.14±195.46/μL; CD8+細胞數在移植后1個月、3個月、6個月以及12

11、個月時分別為255.63±47.23/μL、371.91±62.69/μL、775.82±73.26/μL及971.87±138.56/μL。
  3.20例患者移植后1個月外周血TREC拷貝數為0.93±2.45拷貝/105細胞,3個月時為7.56±7.64拷貝/105細胞,6個月及12個月分別為85.83±54.80拷貝/105細胞和148.62±77.61拷貝/105細胞。與正常人相比,20例患者移植后不同時間外周血TREC

12、拷貝數均低于正常人群,但隨移植時間的延長,TREC數量增加,表明中樞免疫功能的重建隨移植后時間的延長逐漸恢復,與CD4+T細胞比較TREC恢復更慢。
  4.進一步分析表明,年齡對免疫功能的重建有一定影響。年齡≥20歲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時間外周T細胞亞群絕對數均低于年齡<20歲患者,尤其是在移植后6個月以及12個月的CD4+細胞數上是有顯著性差異(P值分別為0.028以及0.0001)。而反映中樞免疫功能重建的TREC拷貝數,年齡≥

13、20歲患者在移植后6個月及12個月的TREC拷貝數也明顯低于年齡<20歲組的病人(P值分別為0.012以及0.002)。這些結果提示無論是外周T細胞還是反映中樞免疫功能的TREC,年輕患者更容易在移植后重建。
  5.移植后感染與移植后免疫功能狀態(tài)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中樞免疫重建延遲與移植后遲發(fā)霉菌感染有關。20例患者移植后17例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年齡<20歲組移植后6個月內,12例出現EB病毒感染,13例CMV感染,3例

14、出血性膀胱炎,2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1例肺部霉菌性感染,而年齡≥20歲組移植6個月內,5例出現EB病毒感染,5例CMV感染,4例出血性膀胱炎,1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1例肺部霉菌性感染。移植6個月后,年齡<20歲組只有1例出現肺部霉菌感染,而年齡≥20歲組出現5例肺部霉菌感染,1例單純皰疹病毒。移植6個月后發(fā)生霉菌感染的患者在移植后12個月CD4+T細胞數及低于未發(fā)生霉菌感染的人(P值為0.046),而且移植后6個月及12個月的TREC拷

15、貝數平均水平也要低于未發(fā)生感染的患者(P值分別為0.044及0.003)。
  無論是aGVHD、cGVHD或復發(fā)患者,與未發(fā)生該事件的患者相比兩者移植后T細胞數量恢復及TREC拷貝數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性差異。
  結論:
  1.在我們建立的FBCA預處理及G-CSF動員外周血干細胞的非體外去T細胞移植方案下,患者在移植后的免疫重建需要較長時間,移植后1年中樞免疫功能尚未恢復正常,與國內外類似研究結果是相似的。
 

16、 2.年齡是影響移植后中樞免疫重建的重要因素,中樞免疫功能的重建低下與移植后遲發(fā)霉菌感染相關。年齡<20歲組移植后T細胞重建快于年齡≥20歲組,年齡<20歲的患者在移植后期發(fā)生霉菌感染次數明顯少于年齡≥20歲組的患者,進一步發(fā)現發(fā)生霉菌感染的患者T細胞重建慢于未發(fā)生霉菌感染者,這提示移植后年齡<20歲組在移植遠期較少的感染可能同年輕患者胸腺功能較好,T細胞免疫恢復快有關。
  3.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后胸腺近期輸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