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QT間期在不同導聯的差異這一現象早已被發(fā)現,在很長時間內認為與非同步記錄所造成的測量誤差相關,直到1985年Campbell和Cowan等采用了12導聯同步記錄心電圖后,才首先證明了這種現象是一種規(guī)律性的存在,最終提出了QT間期離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概念,即體表標準12導聯心電圖不同導聯間最大QT間期(QTmax)與最小QT間期(QTmin)的差值,是心肌復極的時間的最大差值。Day等在1990年發(fā)現QTd
2、增大與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密切相關,并提出QTd可作為預測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指標。隨后的大量臨床研究進一步明確了QTd的重要臨床意義,至今,QTd已作為了無創(chuàng)性評價心室肌復極非同步性及反應心室肌復極的不均一性和電不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變是指冠狀動脈在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由于血栓形成、機化導致冠狀動脈血管完全阻塞,且閉塞病程超過3個月。冠狀動脈CTO病變
3、是一類常見的冠狀動脈復雜病變,約占冠狀動脈造影檢出冠狀動脈明顯狹窄患者的20%~30%,隨著操作技術和器械的發(fā)展,近年來CTO患者接受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比例逐漸增加,但僅占全部 PCI病例的20%,可見,CTO病變 PCI選擇仍有部分爭議。絕大多數CTO病變都存在同向或者逆向的側枝循環(huán),使閉塞段遠端保持一定的血供,但,即使側枝循環(huán)建立充分在功能上也僅相當于90%狹窄的血管,而這些處于缺血狀態(tài)的心肌區(qū)域可能損傷心室肌的復極。多個臨
4、床研究證實心肌微循環(huán)灌注不足可延長 QTd,且成功的血運重建可減少QTd。有相關報道指出CTO經PCI成功后可減少QTd,但不同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行PCI成功后對QTd影響及對比的研究較少。本實驗旨在通過觀察對比不同冠狀動脈CTO病變開通后對QTd的影響,為CTO病變選擇PCI提供更多的證據。
目的:觀察和對比不同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經成功PCI后對QTd的影響
方法: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科冠脈造影證實存在至
5、少1支主要冠狀動脈血管(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153例,根據CTO病變血管分為前降支慢性閉塞組52例、回旋支慢性閉塞組34例、右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組67例。采用標準同步12導聯心電圖對所有入組的患者術前及術后24小時進行心電圖的測量與臨床資料的采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三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⑴三組患者基線資料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⑵三組病例經成功PCI后QTd、QTcd較術前均
6、降低(LAD-CTO43.90±4.61 vs.56.40±4.75P<0.001,45.46±4.87 vs.58.40±5.13P<0.001;LCX-CTO40.35±3.26 vs.49.06±4.57P<0.001,42.29±3.22 vs.51.42±4.65P<0.001;RCA-CTO43.73±4.13 vs.53.97±4.95P<0.001,44.74±4.36 vs.55.22±5.28P<0.001),差異有
7、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⑶三組PCI前后的QTd、QTcd的差值分別為LAD-CTO(12.50±2.55)ms、(12.95±2.68) ms,LCX-CTO(8.71±2.31)ms、(9.13±2.43) ms,RCA-CTO(10.24±1.81)ms、(10.48±1.89)ms。它們兩兩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CTO病變經成功PCI后,QTd、QTcd較術前降低,且CTO開通前后的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再開通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pdf
- 介入治療開通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pdf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臨床與影像學分析.pdf
- 冠狀動脈CT造影對冠狀動脈完全閉塞病變患者的研究.pdf
- 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病變位置及冠心病介入治療對qt離散度的影響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無創(chuàng)性影像學評估.pdf
- 應用Crusade雙腔微導管處理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研究.pdf
- 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對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正向介入治療的預測價值.pdf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臨床、影像特征及介入治療影響因素的探討.pdf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血運重建前后體表心電圖的變化及其與左心功能改善的相關性研究.pdf
- 優(yōu)維顯、歐乃派克對冠狀動脈造影時QT離散度的影響.pdf
- 開通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長期臨床療效.pdf
- 下肢動脈閉塞性病變的開通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經皮介入治療術后臨床、影像隨訪及評價.pdf
- 急診PCI前后QT離散度、T波峰-末間期和缺血性J波的變化及意義.pdf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患者介入治療后對心功能的評價.pdf
- 目標血管及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慢性完全閉塞病變長期預后的影響.pdf
- 閉塞時間與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病變正向導絲技術介入治療成功的相關性分析.pdf
- QT離散度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pdf
-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中側支循環(huán)形成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探討.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