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甜菊糖中主要含甜菊苷(SS)萊鮑迪苷A(RA)兩種成分。其中含量較低的萊鮑迪苷A(RA)是甜菊糖中呈味品質最好的組分;甜菊苷(SS)含量較高,但因其味質中的后苦味影響了甜菊糖作為天然甜味劑的廣泛應用。由于SS與RA在化學結構和物理性質上非常接近,使RA與SS的分離非常困難。 環(huán)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CGTase)具有將SS轉化為RA改良甜菊糖味質的功效,本工作在選育了高產(chǎn)環(huán)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的芽孢桿菌基礎上,對產(chǎn)酶活力較高的Sx芽
2、孢桿菌進行了菌種鑒定,結合菌體與菌落形態(tài)特征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鑒定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在用Sx菌產(chǎn)環(huán)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的發(fā)酵中,使用玉米淀粉1.0%,豆粕粉2%,Mg2SO4·7H2O 0.02%,K2HPO4 0.1%培養(yǎng)基,于30℃,pH6.5,裝液量50mL,,220rpm,60h的條件下,CGTase酶活性可達5596U/mL。對所產(chǎn)生的CGTase酶性質研究表明:該酶的最適溫度為40
3、℃,最適pH值為6.5,對溫度及pH的適應范圍均較寬,分別為30℃-50℃及pH5.5-9.0。 用CGTase酶對SS的轉化研究表明,含SS>50%的甜菊總苷溶液在50℃恒溫條件下轉化48h后,甜菊苷溶液中的RA/SS比值從轉化前的0.45上升為0.53。 本工作利用大孔樹脂對RA和SS的吸附選擇性,以分離甜菊糖的這兩種主要成分。在研究大孔吸附樹脂對甜菊糖各組分的吸附選擇性等性能的基礎上,篩選了對RA和SS吸附選擇性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生物酶合成紅景天苷的研究.pdf
- 微生物酶法轉化喜樹堿結構的研究.pdf
- 甜菊苷的定向轉化及產(chǎn)物甜茶苷的分離純化.pdf
- 微生物酶法生產(chǎn)茶氨酸的研究.pdf
- 微生物脫色及生物酶皂洗研究.pdf
- 大孔吸附樹脂吸附分離家蠅抗菌肽的研究.pdf
- 微生物酶法生產(chǎn)L-鳥氨酸的研究.pdf
- 異甜菊醇的生物轉化及轉化產(chǎn)物的分離鑒定.pdf
- 微生物酶法轉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相關酶系的研究.pdf
- 微生物酶法活化葡萄皮渣膳食纖維的研究.pdf
- 51683.微生物酶法生產(chǎn)高活性膳食纖維的研究
-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內酯.pdf
- 手性藥物中間體的微生物酶法合成研究.pdf
- 人參皂苷微生物轉化研究.pdf
- 膜技術耦合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京尼平苷.pdf
- 稻田土壤遺存磷的賦存形態(tài)、微生物酶學轉化及活化技術研究.pdf
- 人參皂苷微生物轉化的研究.pdf
- 大孔吸附樹脂在吸附分離頭孢菌素C超濾液中的應用研究.pdf
- 大孔吸附樹脂分離何首烏中二苯乙烯苷的工藝研究.pdf
- 中藥苷類成分在大孔吸附樹脂上的吸附特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