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莪術內(nèi)生真菌突變株代謝產(chǎn)物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植物內(nèi)生真菌是指寄居于健康植物組織或細胞內(nèi)而不引起宿主產(chǎn)生明顯病癥的一類微生物。其代謝產(chǎn)物種類豐富、生理活性多樣,是抗菌、抗腫瘤、抗氧化、抗病毒等天然活性物質的重要來源。
  本文主要采用活性追蹤的方法,研究了藥用植物溫莪術內(nèi)生真菌突變株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旨在獲得天然活性物質,為制備植物藥用有效成分探索新途徑。內(nèi)容包括:溫莪術內(nèi)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活性菌株的篩選;活性菌株EZG0807分子生物學鑒定及其生物學性質研究;利用超導磁體模

2、擬空間環(huán)境條件對菌株EZG0807進行誘變及其突變株的篩選;突變株M7226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菌株M7226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分離、純化及其結構表征;菌株M7226次級代謝產(chǎn)物生物活性研究。結果如下:
  (1)采用組織塊表面消毒法從溫莪術根、莖和葉中分離得到66株內(nèi)生真菌,經(jīng)形態(tài)學鑒定,分別歸屬于5目、7科、14屬,其中優(yōu)勢屬為青霉屬(Penicillium)、鐮孢霉屬(Fusarium)和曲霉屬(Aspergillus);抗菌活性實驗

3、結果顯示溫莪術根部內(nèi)生真菌EZG0807對四種指示細菌(Escherichia coli、Proteus vulgaris、Bacillus subtilis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四種指示真菌(Microzyme、Aspergillus niger、Rhizopus和Mucor)均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該菌株經(jīng)形態(tài)學觀察和真菌ITS序列分析,鑒定為Gibberellamoniliformis,命名為Gibbere

4、lla moniliformis EZG0807,并將其ITS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錄號為JQ003920。
  (2)利用大梯度超導磁體模擬空間環(huán)境對G.moniliformis EZG0807進行誘變,并采用AFLP分子標記技術對其誘變機制進行探索,實驗結果表明:大梯度超導磁體模擬空間環(huán)境條件使出發(fā)菌株G.moniliformis EZG0807DNA條帶發(fā)生缺失,導致基因突變。
  (3)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對誘變

5、后菌株G.moniliformis EZG0807分離和純化,得到139株突變菌株;經(jīng)濾紙片抑菌法初篩和MTT法抗腫瘤細胞活性實驗復篩,得到1株高活性且遺傳穩(wěn)定的突變菌株M7226。與出發(fā)菌株G.moniliformis EZG0807相比,M7226發(fā)酵液對四種指示細菌E.coli、P.vulgaris、B.subtilis和S.aureus的抑制能力均有所提高,對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A549、肺癌細胞H460、人乳腺癌細胞MCF-7和

6、人肝癌細胞HepG2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統(tǒng)計學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
  (4)利用響應面Box-Behnken設計,優(yōu)化突變菌株M7226的發(fā)酵條件,得到最佳發(fā)酵條件:發(fā)酵溫度29℃,初始pH值6.8,發(fā)酵時間10d。在此條件下,經(jīng)發(fā)酵放大和組合分離、純化方法,從其發(fā)酵液中獲得5個單體化合物。利用波譜技術并結合理化性質確定5個化合物分別為姜黃素、肉桂酸、1,4-二羥基蒽醌、赤霉酸和山奈酚。
  (5) MIC法體外檢測5個化

7、合物對四種指示菌(E.coli、P.vulgaris、B.subtilis和S.aureus)的抑制作用,結果顯示:①姜黃素和1,4-二羥基蒽醌對四種指示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呈濃度依賴性,其中姜黃素對E.coli、P.vulgaris、B.subtilis和S.aureus的MIC值分別為200、200、200和50μg/mL;1,4-二羥基蒽醌對E.coli、P.vulgaris、B.subtilis和S.aureus的MIC值分

8、別為200、400、400和200μg/mL;②赤霉酸、山奈酚和肉桂酸對四種指示菌抑制作用不顯著,MIC值均大于400μg/mL。
  (6) Alamar Blue法檢測5個化合物對人乳腺癌細胞MCF-7、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A549、肺癌細胞H460和人肝癌細胞HepG2細胞毒性,結果顯示:①姜黃素對HepG2、H460、MCF-7和A549的增殖均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別為14.12、24.65、20.25和16.4

9、2μg/mL;②山奈酚的抗腫瘤活性次之,對HepG2、H460、MCF-7和A549的IC50值分別為60.47、90.22、90.95和129.60μg/mL;③當赤霉酸濃度為200μg/mL作用時間為24 h,對HepG2增殖的抑制率達24.8%;④當肉桂酸濃度為200μg/mL作用時間為24 h,對A549的抑制率達13.1%;⑤1,4-二羥基蒽醌對四種腫瘤細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相對較弱。
  (7)利用影

10、像學技術,通過Hoechst33258染色法、AO/EB雙熒光染色法及活體細胞在線培養(yǎng)觀察人肝癌細胞HepG2經(jīng)姜黃素作用后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Hoechst33258染色結果顯示:HepG2細胞質內(nèi)可見濃染致密的顆粒塊狀亮藍色熒光,細胞表現(xiàn)出核質濃縮、核仁破裂等凋亡特征;AO/EB雙熒光試驗結果表明:HepG2細胞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細胞變得稀疏,染色質濃縮,細胞核碎裂呈點狀,被染成大小不一、致密濃染的橘黃色顆粒;活體細胞在線培養(yǎng)觀察結果

11、顯示:HepG2細胞皺縮、胞體變小、染色質濃縮成碎片狀、質膜下陷包裹核碎片和細胞器,出現(xiàn)凋亡小體;在此過程中未觀察到細胞膜的破裂、內(nèi)容物的釋放,表明姜黃素能夠促使HepG2細胞凋亡,而不是導致細胞壞死。上述形態(tài)學觀察結果均表明,經(jīng)姜黃素作用后的HepG2細胞出現(xiàn)明顯的凋亡特征。
  (8)RT-PCR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姜黃素作用后的HepG2細胞,Bcl-2基因表達下調、Bax、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表達上調,揭示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