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分析我院導致血流感染革蘭陰性菌(G-菌)及革蘭陽性菌(G+菌)臨床特點、治療效果等情況,為臨床上早期診斷敗血癥以及時準確診斷病原菌類型并指導用藥提供依據(jù)。
方法:統(tǒng)計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血培養(yǎng)示G-菌及G+菌血流感染患者資料,分析我院有明確病原菌證據(jù)的血流感染患者的發(fā)病誘因、基礎疾病、臨床表現(xiàn)、治療及預后等情況。
結果:本研究中包括256例血流感染患者(G-/G+菌174/82例);大腸埃希菌是G
2、-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87例,其次包括肺炎克雷伯菌31例、鮑曼不動桿菌17例、銅綠假單胞菌9例;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是我院G+菌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其組要構成有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等),一共有32例,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21例、腸球菌8例、鏈球菌7例。G-菌感染患者的發(fā)病誘因以泌尿系統(tǒng)感染為主,其發(fā)病多為60歲以上中老年患者(64.4%),臨床表現(xiàn)以中度及高熱為主(82.8%),體溫總體趨勢在39
3、.0±0.8℃,發(fā)熱持續(xù)時間在8.8±10.4天,病情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臟器功能障礙的有105例(60.3%),發(fā)生感染性休克的有41例(23.6%),發(fā)展為MODS的有36例(20.7%);G+菌所致敗血癥患者的發(fā)病誘因以肺部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為主,其發(fā)病年齡以60歲以上中老年為主(56.1%),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中度及高熱(62.2%),體溫總體趨勢在39.1±0.9℃,發(fā)熱持續(xù)時間在12±11.8天,病情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臟器功能損害的有
4、61例(74.4%),發(fā)生感染性休克的有16例(19.5%),發(fā)生MODS的有26例(31.7%)。兩組血流感染患者發(fā)病年齡無明顯差異(P>0.05);與G-菌感染患者比較G+菌組患者體溫為低熱或正常不發(fā)熱或低熱的比例更高(P<0.05),但持續(xù)發(fā)熱時間更長(P<0.05),同時G+菌感染患者出現(xiàn)臟器功能損害、多器官功能障礙比例較G-菌明顯(P<0.05)。非特異性炎癥指標檢測結果提示兩組病原菌感染患者中WBC、PCT、CRP異常比例無
5、明顯差異(P>0.05),G-菌組中PCT升高的平均水平較G+菌組更明顯(分別是41.7±58.1ng/ml和19.2±39.1ng/ml)(P<0.05)。本研究中WBC在(4-12)×109/L患者有121例,其中進行降鈣素原檢測的有113例,降鈣素原異常的有105例(92.9%),其總體趨勢分布在18.8±38.9ng/ml,與WBC異常組患者比較,PCT異常的比例無明顯差異(P>0.05),但是WBC正常組患者降鈣素原升高的平均
6、水平明顯低于WBC異常組患者(P<0.05)。血流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我院檢查率高,其中以G-菌組檢出率為31.6%,G+菌組檢出率為23.2%,對于糖尿病并發(fā)發(fā)熱且臨床癥狀不典型者需警惕血流感染可能,并根據(jù)原發(fā)灶,早期積極給予抗感染治療,以提高預后。置管、氣管切開等侵襲性操作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不斷增加,其也增加患者并發(fā)血流感染風險,我院資料顯示進行置管等侵襲性操作患者仍以G-菌血流感染患者為主(66.9%);鮑曼不動桿菌患者中進行有創(chuàng)
7、操作的比率高達94.1%,該組患者的死亡率達52.9%。本研究中G-菌早期積極予碳青霉烯類經(jīng)驗性抗感染治療比率最高,達73.0%(127/174),該組中總體治療有效率達75.9%(132/174),死亡患者中早期予碳青霉烯類抗感染治療比率達77.8%(21/27),死亡患者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或感染性休克比率達66.7%(18/27);G+菌中早期積極予糖肽類或碳青霉烯類抗感染治療比率最高,達65.9%(54/82),該組中總體治療有效
8、比率達69.5%(57/82),死亡者早期予碳青霉烯類或(和)糖肽類抗感染治療的比率達85.7%(12/14),死亡患者中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或感染性休克達71.4%(12/14)。
結論:我院資料顯示G-菌仍是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G-發(fā)病誘因以泌尿系統(tǒng)疾病為主,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在該組患者中最多;G+菌中發(fā)病誘因以肺部感染及皮膚感染為主;G+菌感染患者癥狀較G-菌感染患者更不典型,其表現(xiàn)為低熱或正常體溫比例更高,同時G+
9、菌并發(fā)臟器功能損害較G-菌更為嚴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WBC、CRP等炎癥指標相比,降鈣素原在兩組病原菌中異常的比例更高,其能夠更早期、靈敏的反應機體感染情況,本研究中WBC聯(lián)合降鈣素原平均水平更能夠反應病情的嚴重情況;侵襲性操作在納入研究病例中以G-菌感染患者為主。G-菌及G+菌感染患者早期經(jīng)驗性抗干擾治療時選擇有效抗生素比例高,且治療效果均可,其中死亡患者中多已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因此早期識別血流感染及病原菌類型并及時有效使用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ICU內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 icu血流感染及血培養(yǎng)
-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血流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pdf
- 80血培養(yǎng)陽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pdf
- 105例IBS患者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分析.pdf
- 多重PCR方法快速檢測血流感染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中主要革蘭陰性桿菌方法的建立.pdf
- 血流感染262例臨床分析.pdf
- 鮑曼不動桿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危險因素及流行特征分析.pdf
- 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臨床檢驗分析
- 特色中藥制劑治療宮頸HPV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藥性變遷及PCT與CRP預測血培養(yǎng)陽性的臨床應用價值.pdf
- 常見細菌感染治療原則血流感染
- 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的特征及血流感染預后的危險因素研究.pdf
- 腫瘤感染患者的治療
- 血流感染的病原學和臨床調查.pdf
- 老年院內血流感染的病原學特點和預后分析.pdf
- 血流感染的病原學和臨床研究.pdf
- 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血流感染臨床分析.pdf
- 惡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臨床分析.pdf
- 154例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并發(fā)血流感染的臨床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