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視角下的語篇連貫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隱喻的理論闡釋已從傳統(tǒng)的修辭學范疇轉移至語言與認知領域。作為當代認知語言學乃至功能語言學的重要命題之一,隱喻在分析詞匯層和語法層的語言現(xiàn)象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針對語篇層面的隱喻分析目前尚未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相對獨立的研究體系。因此,本文嘗試從不同層次的隱喻如何促成語篇連貫這一角度出發(fā),闡明隱喻是語篇生成的重要機制。 總體上講,隱喻在語篇中發(fā)揮著“表述”(expression')與“構建”(construction)兩類功能。

2、隱喻的“表述性”反映在我們可以從隱喻的“美學”(aesthetic)、“文體”(stylistic)、“概念”(conceptual)以及“情感”(affective)等角度來理解和識別不同類型的語篇:其“構建性”體現(xiàn)為隱喻能夠對語篇成分進行“框定”(framing)、“搭橋”(bridging)與“組織”(organizing),使之形成一個連貫完整的篇章結構。盡管上述兩種功能在實際的語篇分析中常常交織在一起,本文的研究重點顯然更傾向

3、于后者,即隱喻的語篇“構建”功能。 在當代語篇連貫研究的多角度、多層面分析路徑的促動下,“篇章隱喻”(discoursal metaphor)的研究可從認知、語用、語義以及語言等不同層次入手。這幾個層面的隱喻機制呈現(xiàn)一種自上而下的“體現(xiàn)”(realization)關系,分別稱作“認知層隱喻”(cognitive-level metaphor)、“語用層隱喻”(pragmatic-levelmetaphor)、“語義層隱喻”(se

4、mantic-level metaphor)以及“語言層隱喻”(linguistic-level metaphor)。具體而言,認知層面的隱喻研究主要反映于隱喻的“映射”(mapping)與“映合”(blending)兩大認知機制。其中,“映射”可以進一步體現(xiàn)為“隱喻識別”(metaphor recognition)(語用層)與“隱喻構型”(metaphorconfiguration)(語義層);“映合”可以進一步表征為“隱喻磋商”(m

5、etaphornegotiation)(語用層)和“隱喻聯(lián)結”(imetaphorconnection)(語義層)。由此可見,認知層隱喻可視作一個“輸入”(input)單位,其他層面上的隱喻機制受到它的制約,并最終在語言層面得以詞匯化或語法化。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語言層隱喻”只是隱喻“輸出”(output)端的一系列隱喻性表達形式,是“語義層隱喻”的直接體現(xiàn)。因此,“隱喻性語篇”(metaphoric text)的連貫性在很大程度上源

6、于語言使用者在認知、語用、語義層面上運用隱喻對語篇實施的系統(tǒng)組構。在語義層面上,語篇成分可由跨越一個小句的“本體”(Tenor)”和“喻體”(Vehicle)所形成的語義結構和語義關系進行組織,通過語篇中隱喻表達式(metaphoric expression)產(chǎn)生的不同模式的“隱喻構型”與“隱喻聯(lián)結”構成語篇的“結構性”(structural)和“非結構性”(non-structural)的銜接機制。單一的隱喻式能夠在語篇中生成一種語義

7、模塊,即“隱喻塊”(metaphoric chunk),從中本體和喻體可分別得以“引入”(introduced)、“確認”(affirmed)與“詳述”(specified),從而在語篇中形成一個與隱喻相關的語義“序列”(sequencing)。與此相對,如果語篇本身包含兩個及以上的隱喻式,不同的本體和喻體則能夠以“向心”(endocentric)或“離心”(exocentric)的方式在語篇中形成語義上的“合并”(MERGING)。值

8、得注意的是,本體和喻體還可以通過幾種常見的銜接手段(如“照應”、“連接”、“詞匯銜接”)在語篇中相互聯(lián)系?!罢諔?reference)源自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語義沖突,前者是照應對象或參照點,后者是照應手段。本體和喻體同樣能構成“內照應”與“外照應”兩種語義關系?!斑B接”(conjunction)主要體現(xiàn)為由“喻底”(Ground”)以及“隱喻標記”(metaphor markers)在含有隱喻的小句復合體之間形成的“細化”(elabor

9、ation)、“延伸”(extension)和“增強”(enhancement)等三種語義擴展方式?!霸~匯銜接”(lexical cohesion)主要揭示了“重述”(reiteration)與“搭配”(collocation)這兩種詞匯關系是如何呈現(xiàn)于不同的本體和喻體之間,進而形成不同的能夠推進語篇發(fā)展的“隱喻鏈”(metaphorchain)。語義層隱喻的語篇組織功能會受到語篇語境因素的影響。 從語用的角度講,任何帶有交際意

10、義的隱喻性語篇均離不開交際者的參與。也就是說,只有說話人的隱喻被受話人即時識別并得以正確推理,才會產(chǎn)生被交際雙方都闡釋為連貫的隱喻性話語。受話人首先需要感知到說話人的話語中使用了隱喻并能確定其本體、喻體以及具體的所指。這實際上涉及到受話人對說話人的“隱喻性言內行為”(metaphoric locutionary act)的識別過程。此外,受話人還應對說話人的隱喻性話語預設和話語意圖做出正確的推斷。這種推斷是對說話人的“隱喻性言外行為”(

11、metaphoric illocutionary act)成功識別的結果。因此,對隱喻性話語的識別依賴于該話語在受話人一方所產(chǎn)生的“隱喻性言后行為”(metaphoric perlocutionary act)。然而,隱喻性交際的連續(x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際雙方的合作。具體地講,交際雙方須遵從“隱喻性話語合作原則”(metaphoric cooperative principle),該原則又由兩個次則組成,即“明示原則”(manifes

12、t principle)和“轉換原則”(transfer principle),它們是隱喻交際連貫性的重要保證。隱喻的這種搭橋功能還表現(xiàn)在交際者可以運用隱喻促進交際中的話語磋商,這是因為隱喻不僅能夠在交談中形成一系列簡單的或復雜的帶有隱喻特征的“相鄰對”,而且還能為多人參與的話語交際活動提供一個恰當?shù)拈_頭或結尾。語用層隱喻的這種搭橋作用決定于情景語境的三個要素(即“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從認知的意義上講,語篇連貫源于

13、以語篇中的某些語言成分所激活的概念來系統(tǒng)地闡釋或反映其他被激活的相關概念。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隱喻的“映射”和“映合”機制實現(xiàn)的,進而對語篇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框定作用?!坝成洹庇挚蛇M一步分為“經(jīng)驗映射”(experiential mapping)、“人際映射”(interpersonal mapping)與“語篇映射”(textual mapping)。“經(jīng)驗映射”指的是某些事物由于存在“物質/心理”上的相似性或“關系”上的對應性而引發(fā)的從

14、“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標域”(target domain)的概念轉移,其結果是促成了語篇中表面上沒有任何銜接關系的語言成分之間在概念上建立了某種聯(lián)系?!叭穗H映射”反映了交際雙方在心理上的角色變換,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交際活動中實際上存在著兩類概念隱喻式,即“說話人是受話人”(A SPEAKER IS A HEARER)以及“受話人是說話人”(AHEARER IS A SPEAKER)。前者表明受話人潛在的話語傾向部分

15、地映射到說話人的言語計劃之內;后者則反映了說話人可能的話語意圖部分地映射于受話人的話語推斷之中。由此交際雙方便在交際活動中建立起一種隱喻性的人際關系。“語篇映射”指的是“源語篇”(source text)在“內容”、“語體”以及“語類”等方面向“目標語篇”(targettext)進行的系統(tǒng)轉換,從而使得目標語篇具備了源語篇的某些特色。值得注意的是,“經(jīng)驗映射”是“人際映射”和“語篇映射”的認知基礎,而后兩類映射在隱喻性和非隱喻性語篇中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