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管的再生是組織工程及原位組織再生領域面臨的關鍵問題。利用轉基因技術,將促進血管再生的生長因子基因導入目的細胞并使其表達,可有效促進血管生成。VEGF165和Ang-1是兩種最重要的促血管再生生長因子。VEGF作用于血管形成的早期,促進原始血管網(wǎng)的形成,Ang-1則作用于其后的血管改建、塑形,促進形成成熟的且具有空間結構的血管網(wǎng)。聯(lián)合使用VEGF165和Ang-1雙基因轉染細胞,則既有利于相互協(xié)調共同促進血管的形成,又可使新生血管獲得持
2、久穩(wěn)定的結構。為了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需要依靠基因傳遞載體。分子量為25kDa的支鏈PEI是迄今最成功的非病毒高分子基因載體,其表面帶有高密度的正電荷,轉染效率較高,但細胞毒性較大。絲素蛋白是一種具有良好細胞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蛋白質,絲素分子帶負電,不能直接包裝DNA,但是能夠屏蔽PEI多余的正電荷,減小細胞毒性。同時柞蠶絲素蛋白內存在細胞特異性粘附序列RGD,可以與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細胞表面的受體發(fā)生特異性相互作用。因此,用
3、絲素和PEI共同包裝質粒DNA,作為基因傳遞載體,可以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介導的特異性相互作用及其內吞作用,代替PEI和細胞的非特異性靜電相互作用,以降低細胞毒性,提高轉染效率。
本文以絲素和PEI共同作為VEGF165和Ang-1雙基因共表達質粒的傳遞載體,研究與PEI單獨作為傳遞載體相比,載體的形態(tài)、結構、理化性質的變化,及其對細胞毒性、轉染效率的影響,并對其影響機制進行初步探討。
首先,通過靜電吸附方法制備
4、PEI/DNA復合物,DNA的含量為2μg/ml。用瓊脂糖凝膠電泳確定能完全包被質粒時,PEI與DNA的N/P比大于3。MTT法證明,細胞培養(yǎng)液中PEI含量在1-5μg/ml時,細胞存活率都在90%以上,細胞毒性較低。PEI含量為3μg/ml時(其中,PEI/DNA復合物的含量為5μg/ml,DNA的含量為2μg/ml),熒光強度最強,轉染效率最大,且細胞毒性較低。
其次,分別用柞蠶絲素(Antheraeapernyisi
5、lkfibroin,ASF)和家蠶絲素(Bombyxmorisilkfibroin,BSF)包被PEI/DNA,得到ASF/PEI/DNA和BSF/PEI/DNA復合物。用X-射線能譜分析了復合物表面元素的含量變化,證明蠶絲絲素可以結合到PEI/DNA表面。原子力顯微鏡(AFM)和激光粒度儀(DLS)測試結果顯示ASF和BSF都可以包被PEI/DNA形成納米級顆粒,PEI/DNA的平均粒徑為274.3±3.4nm,ASF/PEI/DNA
6、的平均粒徑是337.6±7.4nm,SF/PEI/DNA復合物的粒徑與PEI/DNA相比有所增大。ASF/PEI/DNA和BSF/PEI/DNA的表面電位與PEI/DNA相比有明顯降低。SF/PEI/DNA三元復合物能抵抗核酸酶的降解。
最后,分別用ASF/PEI/DNA和BSF/PEI/DNA轉染L929細胞,激光共聚焦顯微鏡(LSCM)觀察轉染情況,流式細胞儀檢測綠色熒光蛋白(GFP)陽性細胞比率。結果表明,ASF/P
7、EI/DNA復合物的轉染效率比PEI/DNA復合物的高。轉染CHL細胞后,出現(xiàn)了相似的結果。MTT法測試結果顯示ASF/PEI/DNA組的細胞存活率大于PEI/DNA組的細胞存活率。用ASF與PEI共包被DNA后,一方面能夠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增強復合物對細胞的靶向性:另一方面能降低復合物的細胞毒性,使細胞生長狀況和功能良好,有利于轉錄和翻譯,從而提高VEGF-Ang-1雙基因共表達質粒的基因轉染效率。細胞經(jīng)轉染攜帶雙基因片段的質粒
8、后,VEGF的分泌比同種條件下的攜帶單基因的質粒組分泌的VEGF多。同一時間點,ASF/PEI/DNA組細胞比其它組細胞分泌的VEGF多。證明用ASF與PEI共同包被DNA,不僅能夠提高轉染效率,而且轉染后的VEGF基因能夠正常表達、分泌VEGF。
本文首次用柞蠶絲素蛋白和PEI共同作為VEGF165和Ang-1雙基因共表達傳遞載體轉染成纖維細胞,研究表明,與單純使用PEI相比,能有效提高轉染效率并降低細胞毒性,為組織工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透明絲素蛋白膜作為角膜細胞載體的研究.pdf
- 絲素蛋白材料作為載體的香味劑緩釋研究.pdf
- 多孔絲素蛋白顆粒的制備及其作為阿霉素藥物載體的研究.pdf
- 用精胺修飾家蠶絲素及其作為基因傳遞載體.pdf
- 絲素微球的制備及其作為細胞載體的研究.pdf
- 絲素蛋白改性PHBHHx作為組織工程心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pdf
- 人α-乳白蛋白基因YAC作為HSA基因高效表達載體的研究.pdf
- 絲素蛋白涂層人工血管的研制.pdf
- 裝載促血管再生基因的絲素支架構建及其對真皮再生的影響.pdf
- 柞蠶絲素蛋白的陽離子化及其用作基因載體的初步研究.pdf
- 幾種納米材料作為基因載體和藥物載體的研究.pdf
- 多孔絲素蛋白材料中血管新生模式的研究.pdf
- 多孔絲素蛋白膜材料的血管化進程研究.pdf
- 絲素蛋白作為藥物緩釋載體在治療小鼠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pdf
- 柞蠶絲素作為VEGF165-Ang-1雙基因共表達質粒傳遞載體的研究.pdf
-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病毒樣顆粒作為基因載體的初步研究.pdf
- 再生絲素蛋白材料血管細胞共培養(yǎng)的研究.pdf
- 柞蠶絲素基因轉移載體的構建及轉基因柞蠶的研究.pdf
- 復合生長因子和基因制備促血管再生活性支架的研究.pdf
- 新型納米材料HPD作為基因載體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