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世紀80年代以前,關于翻譯的討論主要是從傳統(tǒng)文藝學和現(xiàn)代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的,因此只是將翻譯視為促進自身學科發(fā)展的工具。這種觀念嚴重影響了翻譯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作為比較文學和翻譯研究方面的專家,安德魯·勒菲弗爾打破了這種規(guī)定性的研究模式,成為描述性翻譯研究的旗手,著力從社會文化,尤其是比較文學和文化沖突方面討論翻譯問題。勒菲弗爾最突出的貢獻在于提出了改寫理論。該理論主要關注文學系統(tǒng)和更為廣泛的文化系統(tǒng)之間的互動,考察翻譯文學在目標語文學
2、系統(tǒng)中的作用。然而,盡管勒菲弗爾用15年的時間來不斷完善這一理論,其中仍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表述,比如對影響翻譯文學的主要因素劃分不清,對關鍵術語定義模糊等等。
這些模糊的表述導致了對改寫理論的種種誤讀,大大削弱了該理論在解釋翻譯現(xiàn)象、分析翻譯產(chǎn)品等方面的效力。因此,本文重新梳理了改寫理論中意識形態(tài)、詩學、贊助人和專業(yè)人士等幾個關鍵詞概念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認為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作為兩個基本因素,分別從文學系統(tǒng)內、外影響譯本的產(chǎn)生
3、。在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影響因素分別由贊助人或專業(yè)人士執(zhí)行和維護。
相較于其它翻譯研究學派,文化研究學派在選取研究對象時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且往往直接闡述結論,缺乏例證。本文從文學系統(tǒng)內外兩個方面的影響因子出發(fā),考察了最早進入中國文學系統(tǒng)的英國小說《格列佛游記》的早期譯介情況,通過對三個譯本進行對比分析,揭示當時中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詩學對譯本生成所產(chǎn)生的影響,為改寫理論再提供一個個案分析,以證明該理論在文學翻譯方面的解釋力。<
4、br> 19世紀末到20世紀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動蕩不安的年代。帝國主義在軍事、政治、文化方面的大肆入侵,極大的動搖了原先密不透風的政治文化系統(tǒng),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傳統(tǒng)詩學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翻譯主題和主體也在不斷的變化。
從1872年到1906年之間,《格列佛游記》連續(xù)三次被選為原語文本,分別出現(xiàn)在報紙、雜志以及書籍三種傳統(tǒng)出版物上,卻是服務于不同的經(jīng)濟或政治目的。另外,譯本中各種改寫現(xiàn)象如小說標題的迻譯、小說人物的變形、故事
5、情節(jié)的添加和刪減等等,都反映出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道德對翻譯過程不同程度的滲透。
在傳統(tǒng)詩學方面,中國小說的發(fā)展一直遵循兩條線路,即長篇白話小說和短篇文言小說。前兩個譯本明顯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并且分別采用這兩種文體進行呈現(xiàn)?!墩勫′洝分饕鞘艿轿难怨P記小說的影響,而《汗漫游》則繼承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模式。相比較而言,一向倡導學習西方小說的林紓在文體和語言選擇方面則獨具匠心:完全保留原文的章節(jié)設置,基本維持原文的敘事方式,并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改寫理論對文學翻譯的解釋力——兼析三個早期格列佛游記漢譯本
- 文學翻譯批評的關聯(lián)理論研究——兼析《死者》的三個中譯本.pdf
- 從接受理論視角看格列佛游記的三個中譯本
- 從目的論角度評析格列佛游記的兩個漢譯本
- 圖里翻譯規(guī)范視角下格列佛游記兩漢譯本比較研究
- 從《雷雨》英譯本看關聯(lián)理論對文化語境翻譯的解釋力.pdf
- 格列佛游記兩個譯本中的陌生化翻譯對比研究
- 從動態(tài)順應角度研究文學翻譯——析《聊齋志異》主要的三個英譯本.pdf
- 基于兒童需求的文本改寫策略研究——以格列佛游記譯本為例
- 圖里翻譯規(guī)范視角下《格列佛游記》兩漢譯本比較研究_4229.pdf
- 動物農(nóng)場三個漢譯本的重構差異研究
- 翻譯規(guī)范對文學翻譯的影響——Oliver Twist三個中譯本的歷時描述性研究_25810.pdf
- 功能目的論視閾下文學翻譯批評的兩個維度——以《格列佛游記》漢譯為例.pdf
- 《格列佛游記》名著考點精析
- 文學翻譯本質論——兼評“和諧理論”的文學翻譯本質觀.pdf
-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視角下《紫色》三個漢譯本的對比分析_13542.pdf
- 西游記三個英譯本的翻譯目的論對比研究
- 翻譯批評的多元互補—兼評《紅字》的三個中譯本.pdf
- 論張谷若的翻譯——兼比較《苔絲》的三個中文譯本.pdf
- 翻譯適應變異論視角下在路上三個漢譯本的對比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