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
大腸癌近年來在我國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進展期大腸癌的臨床療效較差、預后不良,故加強對大腸癌的早期診治,對提高生存率有重大意義。大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涉及多因素、多階段和多途徑,早期檢測和治療大腸癌已成為醫(yī)學界亟待解決的問題。自從1986年Bird[1]在大腸癌動物模型中發(fā)現異常隱窩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后,它成為了研究熱點之一,人們對它的組織學,基因的
2、改變,染色體的變化,化學誘導及抑制劑,流行病學特點以及內鏡下的形態(tài)等做了一系列的探討,但在我國,目前對ACF的研究很少見。結腸異常隱窩灶(ACF)是否是結腸癌的前體,仍然是有爭議的。多項研究提示ACF可能作為腺瘤潛在生物學標志物[2-4]。但另一項研究提示ACF的發(fā)生率和數量與腺瘤史無相關性,只有68.5%內鏡下ACF被組織學證實,其結果提示須關注利用ACF作為估計大腸癌替代標記物的風險[5]。ACF患病率報導也有許多不一致,結腸正常的
3、患者直腸ACF的發(fā)生率15%[6]到100%[7],散發(fā)CRC患者異型增生ACF比例0[8]到61%[6]。內鏡觀察到ACF的出現和組織學確定的一致率是變化的,從53%[8]到92%[9]。H.Bouzourene等[2]報道進展期腫瘤ACF計數更高,其中CRC患者有更多異型增生ACF。國內黃麗韞[10]等一項971例樣本調查報告直腸ACF患病率男性74.6%,女性69.3%,ACF病灶數目大于5個,可警示進展性腫瘤的發(fā)生,但未對異型增
4、生ACF與結腸腫瘤關系進行分析。因此了解ACF的特征性變化及其與大腸癌發(fā)生的關系,對進一步認識和預防大腸癌有重要意義。對于ACF內鏡下經典的診斷是使用染色內鏡,能清晰地顯示出ACF病灶邊緣和表面腺管特點,但花費時間較長,過程繁瑣,如何更方便、更準確、更迅速地發(fā)現人群中結直腸ACF病灶對于推廣和加強對ACF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新近出現的窄帶內鏡(Narrow Band Imagine,NBI)采用光學增強技術,提供的圖像強調黏膜血管形態(tài)及表
5、面結構,這樣能增強黏膜表面的血管和其他結構的可見度,它的視覺效果具有獲得內鏡下染色同等效果的可能性[11]。國內姜泊[12]等觀察結果表明NBI對發(fā)現特異性黏膜異常征象(98.6%)要高于常規(guī)內鏡(90.5%),特別是對一些平坦型病變的發(fā)現,對于結腸腺瘤發(fā)現和鑒別都優(yōu)于普通白光內鏡,可與染色內鏡娉美;但NBI內鏡對于ACF診斷有無幫助,能否提高發(fā)現率目前尚無研究報告。為了尋找提高人群中ACF檢出率的合適的內鏡檢查方法,本研究通過NBI內
6、鏡與普通內鏡、染色內鏡對比,觀察在結腸鏡受檢人群中遠端結腸ACF檢出率的差異,了解各自對ACF病變診斷的優(yōu)缺點。同時通過前瞻性的調查了解ACF病灶在結腸腫瘤性病變的患病率及ACF與結腸腫瘤的關系。
方法:
1.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在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因消化道癥狀就診于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準備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1200例中,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3組,分別為常規(guī)內鏡組、窄帶內鏡(NBI)組
7、、靛胭脂染色內鏡組,每組400例,排除腸道準備差、感染性腸病、炎癥性腸病、直腸切除患者后入組,所有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內鏡檢查及記錄
所有內鏡操作均由同一內鏡操作者進行,采用Olympus CF-H260AZI內鏡,按照雙人操作法常規(guī)進鏡到達回盲部后退鏡,退鏡至距肛門25~30cm時開始進行觀察至直腸末端。常規(guī)內鏡組進行常規(guī)白光下觀察。NBI組將內鏡切換為NBI模式進行觀察。色素內鏡組:在距肛門2
8、5~30cm以下予0.4%靛胭脂染色后觀察;色素噴灑采用噴灑管,噴灑10~15ml后吸凈殘存染液再進行觀察。退鏡至距肛門25~30cm時開始至出鏡時間即為操作時間(病變活檢及放大觀察時間不計算在內)。三組均采用結合放大內鏡和病理活檢作為診斷異常隱窩灶的標準。專人記錄操作時間、腸道清潔程度、病變發(fā)現部位、ACF數量(根據直腸ACF數目將患者分級,0個為0級,1-5個為Ⅰ級,6-10個為Ⅱ級,>10個為Ⅲ級),其他部位腸道病變(根據研究需要
9、分為四類:1.正常粘膜2.增生性息肉3腺瘤4結腸癌)。記錄時間采用秒表計時,記錄單位為秒。內鏡診斷ACF后,對其中較大病灶用一次性活檢鉗取材,數目>5個ACF病例取材4個,數目≤5個ACF病例取材1-2個,活檢標本送病理檢查。
3.病理組織學診斷
所有活檢標本均12小時內送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進行處理,由兩名以上資深病理醫(yī)生進行分析。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對腺瘤進行診斷并確定其瘤變程度,根據細胞的異型程度及是否
10、存在腺體結構異常將瘤變程度分為低級別及高級別。當組織學發(fā)現瘤變穿過粘膜肌層,到達粘膜下層時確診為癌變。ACF病理診斷分為異型性增生、非異型性增生兩類[13]。所有病理切片均經2位高年資病理醫(yī)師獨立診斷,如意見不一致,則交由第3位高年資病理醫(yī)師診斷,以多數人意見為準。
4.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運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常規(guī)
11、內鏡組、窄帶內鏡組、染色內鏡組遠端結腸ACF發(fā)現率比較
符合條件入組患者共1098例,三組共發(fā)現322例ACF病例,48例病理有異型增生,均為輕度異型增生。其中常規(guī)內鏡組共367例,共發(fā)現13(3.54%)例ACF病例;窄帶內鏡組共361例,共發(fā)現53(14.68%)例ACF病例;而靛胭脂染色內鏡組共370例,共發(fā)現256(69.19%)例ACF病例。三種方法ACF發(fā)現率有顯著性差異(P=0.000)。染色內鏡組與窄帶內鏡
1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00),窄帶內鏡組與常規(guī)內鏡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0),染色內鏡組與常規(guī)內鏡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0)。
2.常規(guī)內鏡組、窄帶內鏡組、染色內鏡組操作時間比較
窄帶內鏡及色素內鏡操作時間分別為64.37±23.79秒和114.32±43.21秒,比常規(guī)內鏡檢查組38.65±6.19秒明顯延長(P=0.000)。
3.染色內鏡組ACF在不同病變組中的
13、分布及發(fā)現率情況
染色內鏡組中ACF總的發(fā)現率為69.19%,異型增生ACF發(fā)現率為10.54%。在正常黏膜組、增生性息肉組、腺瘤組、結腸癌組ACF發(fā)現率分別為58.21%、78.18%、82.05%、88.89%,異型增生ACF發(fā)現率分別為2.99%、9.09%、12.82%、50%。ACF發(fā)現率隨著病人組織學改變嚴重性增加而增加(P=0.000),而且異型增生ACF發(fā)現率也隨著病人組織學改變嚴重性增加而增加(P=0.0
14、00)。
無ACF組,增生性息肉的發(fā)生率為10.53%,而有ACF組為16.8%,OR(95%CI)為2.234(1.258-3.365),x2=12.36,P=0.001,即有ACF可預示增生性息肉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無ACF組,腺瘤的發(fā)生率為12.58%,而有ACF組為25.0%,OR(95%CI)為2.268(1.425-3.458),x2=13.65,P=0.001,即有ACF可預示腺瘤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無ACF組,
15、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率為3.51%,而有ACF組為12.5%,OR(95%CI)為2.314(1.298-4.217),2=7.231,P=0.005,即有ACF可預示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即遠端結腸有ACF可預示增生性息肉、腺瘤、結直腸癌發(fā)生率增加。
結論:
1.常規(guī)內鏡診斷遠端結腸ACF漏診率高。
2.染色內鏡是遠端結腸ACF病灶發(fā)現率最高方法,但操作費時。
3.NBI內鏡能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常規(guī)內鏡、窄帶成像放大內鏡及染色放大內鏡對大腸腫瘤性病變診斷的研究.pdf
- 大腸息肉的內鏡與病理特征研究及窄帶內鏡的應用評價.pdf
- 窄帶成像技術與色素內鏡在早期胃癌內鏡診斷中的對比研究.pdf
- 內鏡分光比色與染色技術診斷大腸腫瘤的對比研究.pdf
- 超聲內鏡與內鏡下治療
- 染色內鏡的臨床運用
- 直腸異常隱窩灶在高分辨率數字染色內鏡下的伺機性篩查及相關風險因素研究.pdf
- 雙氣囊內鏡與膠囊內鏡在小腸出血應用中的對比研究.pdf
- 內鏡檢查病人的護理常規(guī)
- 內鏡窄帶成像技術結合染色技術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pdf
- 《內鏡學》
- 放大內鏡、色素內鏡
- 大腸息肉內鏡治療的臨床研究.pdf
- 內鏡消毒與滅菌
- 電子內鏡課件
- 內鏡鼻竇手術
- 膠囊內鏡簡介
- 消化內鏡麻醉
- 消化內鏡治療
- 內鏡鼻竇手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