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果小分子熱激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逆境脅迫下的功能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屬于漆樹科杧果屬常綠植物,是世界上五大熱帶水果之一。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不斷變化,地球溫度不斷升高,導致多種非生物脅迫對杧果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給杧果產(chǎn)量、品質以及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受到較大影響。目前,高溫對于杧果果實采后貯藏保鮮的生理生化影響研究較多,但高溫脅迫對杧果幼苗生理生化的影響未見報道,為此,本研究以土杧砧木的一年生盆栽四季杧與臺農(nóng)1號杧品種嫁接苗為材料,進行44℃高溫處理,采集處理

2、不同時間的樣品,比較分析這二個品種的生理生化特性。另一方面,本實驗室前期在對杧果在鹽脅迫、干旱等逆境脅迫處理下cDNA差異表達分析結果中發(fā)現(xiàn)有三個小分子熱激蛋白基因高度表達響應了非生物脅迫,尤其是高溫脅迫的基因片段,為了弄清這3個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進一步克隆其cDNA全長并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探討三個小分子熱激蛋白基因在四季杧中的表達模式,并將其轉化擬南芥和大腸桿菌中進行功能分析,為杧果逆境脅迫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3、r>  1.杧果幼苗在高溫脅迫下生理特性的變化
  在高溫脅迫下,隨著脅迫時間的延長,兩個杧果品種細胞膜質的丙二醛(MDA)和電導率指標均出現(xiàn)上升趨勢。四季杧品種的SOD酶活性各個處理時間點均低于對照,臺農(nóng)1號杧的SOD先上升后下降,兩者的CAT酶活性均下降。滲透物質的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電導率和相對含水量下降。不同品種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幅度不一致,經(jīng)比較分析推測杧果臺農(nóng)1號杧品種耐熱性比四季杧

4、品種較強。
  1.MiHSP17.6、MiHSP17.7和MiHSP23.2基因克隆與表達分析
  根據(jù)本實驗室前期已獲得的3個小分子熱激蛋白基因cDNA部分序列,采用cDNA全長克隆技術,利用杧果品種中性狀特別的四季杧不同組織為材料,成功克隆了杧果的三個小分子熱激蛋白MiHSP17.6、MiHSP17.7、MiHSP23.2基因cDNA全長,三個基因序列長度分別為680、720和870 bp,包含完整開放閱讀框分別為46

5、2、465和615 bp,分別編碼144、145和205個氨基酸,推測分子量大小分別為17.6、17.7和23.2 kD,理論等電點分別為5.8、5.7和5.2。經(jīng)Blast比對和蛋白同源性分析,三個蛋白基因均具有小分子熱激蛋白的結構特征,將該3個基因命名分別為MiHSP17.6、MiHSP17.7、MiHSP23.2,Genbank登錄號為KJ459857、KJ459858和KJ459859。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推測MiHSP17.6

6、與MiHSP17.7均屬于細胞質ClassⅠ家族成員,MiHSP23.2為線粒體家族成員,同源性比較表明,三個小分子熱激蛋白均與可可、棉花、甜橙等植物具有80~82%的相似性。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分析表達模式,結果顯示:三個小分子熱激蛋白基因在葉(嫩葉與老葉)、莖(嫩莖與老莖)、花均有表達,其中在花中表達量最高:在果實形成和發(fā)育初期,MiHSP17.6與MiHSP17.7表達量略有下降,MiHSP23.2出現(xiàn)上升后下降,但在果實成熟

7、期前,三者的表達量均明顯上升;在不同逆境脅迫(高溫、低溫、鹽(NaCl)、干旱(PEG)處理和不同的信號物質(ABA、H2O2和SA)刺激下,三個基因均被誘導表達。
  2.MiHSP17.6與MiHSP17.7原核表達與功能分析
  首先獲得了MiHSP17.6與MiHSP17.7兩個基因的融合表達載體(采用pET-28a),將其轉化至大腸桿菌BL21(DE3),在經(jīng)誘導后獲得大量重組蛋白,之后對其進行純化,通過利用SDS

8、-PAGE和Western blot技術對其進行進一步驗證,結果表明上述結果正確,重組蛋白都可以與抗6-His標簽鼠單克隆抗體發(fā)生特異性的反應。pET-HSP17.7與pET-MiHSP17.6兩個大腸桿菌經(jīng)蛋白誘導后,對52℃高溫脅迫均沒有表達,對4℃與-20℃低溫脅迫耐冷性明顯高于對照。pET-MiHSP17.7蛋白誘導后耐鹽性明顯高于僅轉化pET-28a對照,而pET-MiHSP17.6的耐鹽性低于對照。在脅迫初期(2h內),兩其

9、的耐旱性均高于對照,但在中、后期兩個蛋白基因的耐旱性明顯低于對照。
  3.MiHSP17.6、MiHSP17.7和MiHSP23.2真核表達與功能驗證
  將MiHSP17.6、MiHSP17.7和MiHSP23.2三個基因片段,分別構建到植物雙元表達載體pB121上,轉化擬南芥并用Kan、GUS組織化學法和PCR篩選,獲得轉基因后代MiHSP17.6的5株、MiHSP17.7的35株和MiHSP23.2的5株。將T3代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