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是關于北宋樂制改革歷史的一個研究。在傳統(tǒng)中國,“樂”不只是音樂本身,而且是禮儀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的政治制度,也是文化傳統(tǒng)的一種理念。如《宋史·樂志》所記載,在北宋時期樂制發(fā)生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改作,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很少見的。歷來對它的研究,關注點都集中在音樂本身的變化,而并未從其與禮制的關系及其作為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等角度進行深入探討。因而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究竟北宋的樂制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樂制的變化與禮制、與其他政治制度、與
2、現實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有著怎樣的關系?北宋的士大夫和朝廷為何對樂制產生高度的關注和頻繁的議論?這些關注和議論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政治和文化理念?以上是本文通過研究試圖解決的基本問題。
北宋時期樂制改革的過程,按照不同特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宋初三朝,以太祖乾德四年“和峴樂”的制作為代表。這一階段通過對“和峴樂"制作的內容和過程的研究,說明宋初樂制的制定對唐制的追求是不遺余力的。宋初重視雅樂的觀念和對“承唐制”的追求,都是自中唐
3、以來經過五代政權不斷強化的結果,表現出“安史之亂”以后持續(xù)不斷的重建國家權威和人間秩序的要求。第二是仁宗朝,以景祜“李照樂”和皇祜“阮胡樂(大安樂)”為代表。改革以樂律理論的闡釋為主,而均以回復“舊制”為結局。一方面,兩次改樂的興衰都與現實政治形勢的變化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不同樂律理論的根本分歧在于士大夫對理想制度追求的差異。這就是造成仁宗朝樂議紛紜不定的根本原因。第三是神宗到徽宗朝,以崇寧“魏漢津樂(大晟樂)”為代表。這一階段的樂制改
4、革由議論為主轉而以實用為中心,樂制改革逐漸進入到政治變革的主流中,成為“新法”的一部分,從中央到地方、從中國到近鄰,通過國家的行政手段加以實施頒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北宋的樂制改革在仁宗時期和徽宗時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以議論為主,后者以實行為主;前者屢敗于“舊制”,后者順利推行;前者以“一代之樂”名為“安”,后者以為“晟”。這兩者的差異,是熙豐變法前后朝廷的執(zhí)行力、政策走向和政治氣象轉變的結果。
5、通過對北宋樂制改革的詳細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綜合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北宋朝廷對禮樂制度的重視,顯示出政治權力的獲取和統(tǒng)治集團內部秩序的維系,從唐末五代以來的對個人威權的憑籍,重新轉變?yōu)橥ㄟ^禮樂典制進行規(guī)范的方式。這是與宋代政治體制的轉變,如文官官僚制度的建立、君主集權的強化,緊密聯(lián)系的。第二、北宋士大夫對禮樂制度的模擬,反映出政治改革思想對“三代”的回歸是逐漸形成并強化的。從仁宗時代對《周禮》注疏的質疑與漢唐制度的維護之爭,到完全以《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從大安到大晟——北宋樂制改革考論
- “太倉十子”研究_9552.pdf
- 北宋前期知制誥考論
- 北宋科舉條制考
- 德加繪畫作品中的女性題材研究_9552.pdf
- 論北宋歌妓對詞樂的影響.pdf
- 北宋科舉條制考_8288.pdf
- 從核準制到注冊制:中國股票發(fā)行制度改革研究.pdf
- 尊君與禮制-北宋元豐南郊祭祀禮制改革考論.pdf
- 論京郊農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從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pdf
- 從核準制到注冊制
- 北宋名相杜衍史事考論
- 從內圣外王到心性論.pdf
- 論大部制改革.pdf
- 從合作制到股份制的嬗變
- 大晟詞研究.pdf
- 樂與政通:北宋中期的樂議研究
- 從申訴到申請再審——論刑事申訴制度的訴訟化改革.pdf
- 北宋前中期詞對白居易的接受——從晏殊到蘇軾.pdf
- 樂與政通:北宋中期的樂議研究_1206.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