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病例回顧性研究,總結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近10年收治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整體分布情況;探討DLBCL一般情況、臨床特點、實驗室指標、病理特征、整體治療情況及初次治療的療效與預后的關系,以期為判斷 DLBCL預后提供理論參考,進而規(guī)范臨床個體化治療,從而為促進本地區(qū)DLBCL的規(guī)范化診療水平奠定基礎。
  方法:收集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2004年01月0

2、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經手術或活檢后病理組織學確診的179例DLBCL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首先了解 DLBCL患者在一般情況、臨床特點、實驗室指標、病理特征、整體治療情況及初次治療的療效的分布情況;其次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DLBCL患者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民族、腫瘤家族史、乙肝病毒感染;臨床特點:首發(fā)癥狀、首發(fā)部位、結外受累部位的數目、B組癥狀、IPI(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

3、x)評分、體力狀況(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評分、臨床分期、肝臟、脾臟、骨髓浸潤情況及腫瘤大?。粚嶒炇抑笜耍贺氀?、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淋巴細胞計數(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及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病理特征:病理類型、腫瘤細胞來源、CD5、Bcl-2及細胞增殖指數(Ki-6

4、7);治療情況:是否治療、不同治療方案、不同化療方案及是否規(guī)范化治療及初次治療近期療效(完全緩解率)對DLBCL患者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的影響;最后對可能影響DLBCL的單因素通過COX生存模型進行多因素預后分析。
  結果:1、一般情況:179例DLBCL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1.42:1);中位年齡59歲,年齡≤60歲占53.1%(95/179);漢族多于回族(漢族:150/179,

5、83.8%;回族:26/179,14.5%;其他民族:3/179,1.7%);有腫瘤家族史者占8.4%(15/179);179例患者中有146例進行了乙肝五項檢查,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陽性者)占15.1%(22/146)。臨床特點:原發(fā)于淋巴結內的患者82例(82/179,45.8%),而以體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fā)癥狀者僅占40.8%(73/179);原發(fā)于結外器官的患者高達97例(97/179,54.2%),其中以胃腸道最多(3

6、8/97,39.2%);結外受累部位≤1個為155例(155/179,86.6%);有B組癥狀的占33.5%(60/179);IPI預后分組中,低危組占20.7%(37/179),低-中危占30.7%(55/179),中-高危占22.3%(40/179),高危占26.3%(47/179);ECOG評分0-1分者占80.4%(144/179);臨床分期Ⅰ-Ⅱ占52.5%(94/179);肝臟、脾臟浸潤者各21例(21/179,11.7%)

7、;179例DLBCL患者中有144例進行了骨髓細胞學檢查,其中骨髓浸潤者16例(16/144,11.1%);以7.5cm作為大腫塊分界點,<7.5cm明顯多于≥7.5cm(151/179,84.4%VS28/179,15.6%);以10.0cm作為大腫塊診斷,≥10.0cm者為22例(12.3%,22/179)。實驗室指標:LDH升高者占35.2%(63/179);初診時伴隨貧血者56例(56/179,31.3%);ALC<1.0*10

8、9/L35例(35/179,19.6%);57例(57/179,31.8%)伴低蛋白血癥。病理特征:179例DLBCL患者中,56例病理類型不明確,123例已知病理類型中,117例為DLBCL-NOS,5例為DLBCL-亞型,1例為其他大B細胞淋巴瘤(具體為原發(fā)縱膈DLBCL);179例初診DLBCL患者,有108例進行了腫瘤細胞來源判斷,以non-GCB多見(75/108,69.4%);35例患者進行了CD5表達檢測,其中陽性表達15

9、例(15/35,42.9%);57例患者檢測了Bcl-2表達,其中陽性表達占66.7%(38/57);152例患者則進行了Ki-67檢測,以≥50%表達為主(128/152,84.2%)。治療情況:179例 DLBCL患者中,33例放棄治療,146例治療患者中,2例行單純放療;101例行單純化療;43例行化放療聯(lián)合治療;144例采用化學治療的患者中,44例以R-CHOP方案作為一線方案,而100例患者首選 CHOP方案,其中因經濟原因選

10、擇 CHOP方案占61.0%(61/100),因乙肝病毒復制而未行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占22.0%(22/100),醫(yī)師未選擇利妥昔單抗者12例,對利妥昔單抗過敏及因腫瘤負荷過重者共5例;依據2012年ESMO及2013年中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診斷與治療指南,146例治療患者中,規(guī)范化治療者17例,129例非規(guī)范化治療;而依據2014年NCCN指南規(guī)范化治療者31例,非規(guī)范化治療者115例。經過初次治療并進行治療療效評估的146例DLB

11、CL患者中,達臨床CR者113例,非CR者33例(其中PR6例,SD19例,PD8例),完全緩解率為77.4%。
  2、179例DLBCL患者,5年中位生存期為41.41月。經Kaplan-Meier法單因素分析提示:年齡、結外器官受累數目、B組癥狀、IPI評分、ECOG評分、臨床分期、腫塊大?。ㄒ?0.0cm為分界點)、初診時是否伴發(fā)貧血、ALC降低、低蛋白血癥、LDH升高、病理類型、腫瘤細胞來源、CD5陽性表達、Ki-67水

12、平、是否治療、不同治療方案、不同化療方案、是否規(guī)范化治療及初次治療完全緩解情況與DLBCL的預后相關。
  3、將可能影響DLBCL的單因素通過COX生存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齡>60歲、有腫瘤家族史、伴隨B組癥狀、IPI評分愈高、臨床分期愈晚、腫瘤>10.0cm、ALC<1.0*109/L、Bcl-2陽性表達、Ki-67≥50%、以CHOP方案作為一線化療方案、初次治療未達到完全緩解及未予以規(guī)范化治療的DLBCL患者5年生存

13、率低,其是影響DLBCL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
  結論:1、全組資料中,DLBCL患者中位年齡為59歲,男性略多于女性,臨床上常以發(fā)現(xiàn)體表淋巴結為首發(fā)癥狀,首發(fā)部位結外多于結內,以胃腸道最為常見,結外受累器官數目?!?個,約1/3患者伴隨B癥狀,IP I評分以低-中危比例最高,臨床分期以Ⅰ-Ⅱ期較多,15%伴大腫塊,1/3患者初診時伴隨貧血、低蛋白血癥及 LDH升高,極少數的患者初診時 ACL水平低于正常,以DLBCL-非特指型最

14、多,non-GCB多見,絕大部分患者Ki-67增殖指數≥50%,Bcl-2陽性表達率高,CD5陽性表達多見。
  2、年齡大于60歲、結外受累數目>1個、有B組癥狀、IPI及ECOG評分愈高、臨床分期愈晚、腫瘤直徑≥10.0cm、LDH高于正常水平、初診時伴隨貧血、低蛋白血癥、DLBCL-亞型、non-GCB,CD5高表達、Ki-67增殖指數高、未予以治療者、僅行單純放療或化療、一線化療方案為CHOP方案、未予以規(guī)范化治療及初次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