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耳迷走神經治療抑郁臨床觀察及其機理的fMRI腦功能成像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臨床研究
   目的:觀察電針耳甲部迷走神經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
   方法:90例輕中度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電針耳甲部治療組60例、電針上耳舟部對照組30例。觀察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4周時,24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24HAMD)總評分、抑郁自評(SDS)總分、焦慮自評(SAS)總分、14項漢密爾頓焦慮(14HAMA)總評分及中醫(yī)證候總評分的變化情況。采用SPSS18.0統(tǒng)計。于4周時,比較治療和對照組之間的療效。

2、
   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臨床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率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2、SDS抑郁自評量表比較:治療組減分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P<0.001)。3、SAS焦慮自評量表比較:治療組減分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P<0.009)。4、24HAMD抑郁量表總分比較:治療組減分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P<0.001)。5、14項漢密爾頓焦慮(HAMA)總分表比較:治療組減分差值明顯大于對照

3、組(P<0.001)。5、中醫(yī)癥候總評分表比較:治療組減分差值與對照組比較未見明顯差別(P>0.05)。
   結論:電針耳甲部迷走神經能有效治療輕中度抑郁癥。
   第二部分機理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fMRI技術,在電針刺激(tVNS)正常人及抑郁癥病人右側耳甲部時,觀察包括腦干的全腦血流動力學即時及延后效應,結合新近發(fā)展的腦功能網絡技術,分析腦功能激活區(qū)及腦功能網絡的變化,提出迷走神經刺激技術調制孤束核

4、-邊緣葉腦網絡假說,探討耳迷走神經刺激技術的腦通路,為tVNS治療病人的療效機理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材料和方法:本試驗錄用16名健康志愿者,9男7女,平均年齡23.8歲(18-27歲);另外錄用了22名抑郁癥病人,6男16女,平均年齡37.3歲(18-58歲)。試驗通過了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試驗前每位受試者均填寫知情同意書。
   試驗內容:1)正常人組、病人組耳甲迷走神經刺激、正常人組對照部刺

5、激的電針感覺對比。2)正常人組、病人組耳甲部迷走刺激fMRI組塊任務態(tài)掃描。3)正常人組上耳舟部刺激的fMRI組塊任務掃描。4)組塊刺激前后腦靜息態(tài)掃描。5)正常人耳部連續(xù)刺激6minfMRI掃描。
   刺激部位及儀器:選取正常人及抑郁癥病人右側耳甲部作為迷走神經刺激組,正常人上耳舟部作為對照組。采用華佗牌耳迷走神經刺激儀(TENS-200,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與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聯(lián)合研制),頻率為20HZ,波寬0.2

6、ms,強度為不致產生疼痛的較大電流。
   圖像數據處理:
   (1)通用線性分析(GLM)方法:數據分析采用SPM8圖像分析軟件。第一級分析對迷走及對照刺激組塊任務fMRI數據進行個體分析。第二級分析包括組分析及組間比較,正常人與病人耳迷走神經刺激組比較,正常人迷走刺激與對照刺激組比較。
   (2)靜息態(tài)腦功能網絡聯(lián)系分析:利用SPM8預處理功能數據時,分別以腦干孤束核、三叉神經核為種子,以2mm為直徑的球

7、形點為中心,行全腦功能網絡的相關分析。
   重點分析感興趣腦區(qū)部位,如腦干部孤束核,三叉神經核,邊緣葉系統(tǒng)。邊緣葉系統(tǒng)包括杏仁核(Amyg)、海馬回(Hpc)、旁海馬回(Phpc);額葉內側皮層(BA10/11 medial),扣帶回前部(ACC)、下部皮層(BA24/32、BA25);頂葉內側回(Precuneus,BA7 medial),扣帶回后部皮層(BA31)。另外還觀察體感Ⅰ區(qū)、Ⅱ區(qū)、島葉、丘腦、扣帶回中部、腦干藍斑

8、核、黑質、網狀結構、小腦蚓部等。結果:
   1.行為學數據-針刺穴位電流量及針感比較
   1.1耳針最大可忍受電流的組間比較
   15例正常受試者中,平均年齡(23.9±3.5歲),迷走及對照刺激電流量為:6.47±0.54 mA,6.87±0.41 mA,(t=-0.685,p=0.505)。16例抑郁癥病人中,平均年齡(36.9±14.0歲);病人組迷走刺激的電流量為:5.93±0.36 mA,電流量與

9、正常人迷走刺激比較t=0.824,P=0.417。
   1.2單個針感頻率在正常人與病人之間的比較
   同一組內單個針感發(fā)生頻率不一致,但在正常人不同耳部兩組間顯示相似分布,麻刺、麻木、脹滿、壓感、熱感、沉重、酸痛、鈍痛、涼感,組間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
   1.3單個針感強度在正常人與病人之間的比較
   在正常人兩組中,依次由高到低的順序為麻刺、麻木、酸痛、脹滿、熱感、壓感、沉重、鈍

10、痛,組間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在正常人與病人的耳甲部刺激中,由高到低為麻刺、麻木、脹滿、酸痛、熱感、沉重、壓感,組間比較也未見明顯差異(P>0.05)。
   2.腦血流動力學變化
   2.1正常人電針耳甲、對照部位的腦激活、負激活區(qū)域分布及差異
   (1)耳甲部迷走區(qū)電針刺激時腦功能變化:
   負激活區(qū):廣泛而較強的負激活腦區(qū)。重要的發(fā)現是,延髓部可見負激活區(qū),相當于左側孤束核位置。大

11、腦部主要分布于頂上回BA7,前中央回BA4。邊緣葉系統(tǒng):后扣帶回BA31、23、29、30,雙側顳極BA38及下顳回BA20,雙側下丘腦、旁海馬回為主,海馬和杏仁核,左側腹內側前額葉BA10也見較弱負激活。另外可見負激活于前輔助運動皮層BA6內側部,小腦。
   激活區(qū):主要位于左側體感Ⅱ區(qū),雙側頂口十下回BA40,右顳上回,左側島葉前部,額下外側回BA44、BA47,額極。
   (2)對照上耳舟部電針刺激時腦功能變化

12、:
   負激活區(qū):重要的發(fā)現為,中腦右側可見明顯負激活,為三叉神經核的位置,右腦橋核團。右頂楔葉,雙側顳極,顳下葉,重要的邊緣葉區(qū)域:前、中、后扣帶回BA24,32,23區(qū)。左枕葉BA18區(qū),右前額葉及額上葉,左小腦。
   激活區(qū):較廣泛的激活區(qū)。可見于左側SⅡ,雙側頂下回BA40區(qū),額下回BA46區(qū);右側額下回BA44區(qū),顳上回BA42區(qū);左側額中回內側部BA8,前中央回BA6區(qū)外側部,緣上回BA40。
  

13、 (3)兩組間比較結果:
   兩組間腦功能fMRI信號差別可見激活區(qū),無負激活腦區(qū)。迷走刺激產生了更強的激活信號,主要位于右島葉,右中腦核臨近錐體束及黑質部位,右枕葉視區(qū),左顳極,右上額葉BA6,小腦。
   2.2抑郁癥病人耳甲部迷走區(qū)電針刺激下腦功能變化及與正常人的比較
   (1)抑郁癥病人的迷走區(qū)刺激時腦激活、負激活區(qū)的分布
   激活區(qū):廣泛而較強的激活區(qū),主要位于右小腦及枕葉,右中央前回及

14、輔助運動皮層,左角回及枕葉,左額中下回,右顳上回,雙側體感Ⅱ區(qū),右額上中回,丘腦,以體感區(qū)及額葉背外側皮層為主。
   負激活區(qū):主要位于邊緣葉系統(tǒng),雙側眶回及前扣帶回(右眶回明顯),右前楔回內側部,左前扣帶回內下側部及伏核,右旁海馬及梭回,下丘腦,右中額上回。
   (2)抑郁癥病人與正常人的tVNS腦激活、負激活比較
   激活區(qū):明顯的激活區(qū)位于右小腦,雙側旁海馬,顳中下回,下丘腦,左側三叉神經核,初級視皮

15、層。
   負激活區(qū)(均低于20個體素):右額極,右中央前回,右頂下回。
   2.3正常人組腦功能網絡分析
   (1)以孤束核為種子(NTS seeding)的腦功能連接網絡分析
   靜息態(tài)網絡增強區(qū):從腦干到小腦及額頂葉為主的區(qū)域,十分廣泛。孤束核區(qū)周圍的腦干網狀結構,三叉神經核,小腦,小腦蚓部8區(qū)。雙側顳下回,右額極,雙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右島葉,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左丘腦內側部,右舌回,左側運動區(qū)及

16、前輔助運動區(qū),左前中央回,左下頂葉。
   (2)以三叉神經核為種子(TN seeding)的腦功能連接網絡分析
   靜息態(tài)網絡增強區(qū):右三叉神經核,左側藍斑核,黑質三叉神經中腦核,左杏仁核,海馬,左丘腦,右側前中后扣帶回,小腦蚓部3區(qū),雙側枕葉楔回,舌回。
   結論:
   本研究采用fMRI技術,在電針刺激正常人和抑郁癥病人耳部時掃描,發(fā)現了腦功能激活及功能連接的變化,證實了經耳迷走神經刺激(tV

17、NS)產生了與既往植入性迷走神經刺激(本文簡稱為invasive VNS,iVAS)研究相似的腦效應,產生了廣泛的邊緣葉-旁邊緣葉系統(tǒng)調制作用。更重要的是,直接觀察到經耳迷走神經刺激對腦干多個核團包括迷走神經核、三叉神經核及藍斑核、網狀結構、黑質等的效應。為經耳甲迷走神經刺激技術的中樞通路提供了新的可視性依據,為tVNS的療效機理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
   人腦的前額葉腹內下側皮層及眶回、前扣帶回、島葉、下丘腦、杏仁核及海馬旁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