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追求微創(chuàng)、小切口、小視野是當前大部分外科醫(yī)生所追求的,膽道外科也不例外。雖然膽道外科術式在不斷改良,醫(yī)療器械性能進一步提升,但是膽道缺血、出血性病變仍然是是膽道外科手術常見并發(fā)癥,究其原因較多,客觀原因主要是術前個體膽道血供的不可預知性、膽道外科涉及手術管道纖細等原因,主觀上則有操作者對術區(qū)解剖結構的不熟悉、盲目分離及切扎管道、追求小術野等等。以往學者研究肝外膽道血供局限于尸體標本、實驗動物
2、,對于活體人膽道血供的研究甚少。近年來醫(yī)學影像學亦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CT發(fā)展迅猛,硬件的工藝制造水平有了里程碑式的跨越,軟件更是日新月異,從而促成亞毫米CT血管造影成為觀察活體人血管解剖的最主要檢查方法之一。目前,對于動脈血管的成像效果,CT血管造影已逼近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但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僅能顯示血管及二維骨性結構,所能提供信息量有限,CT則對各種解剖結構能完美顯示并明確其空間位置,這是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無法比擬的。磁共振成像雖然在組
3、織辨別力、多參數(shù)成像上優(yōu)于CT,但是MRI檢查時間長,運動偽影重,對于上腹部血管成像空間分辨力遠遠遜于CT。
目的:
本文采用亞毫米CT觀察肝外膽管供血的小動脈,重點研究其來源及分布,探討CT血管造影對于膽道外科患者術前個體化手術方案制定的意義,為日后膽道外科的仿真手術做出一定的前期基礎研究。
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選擇:選擇2011-01-01/09-30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
4、院行上腹部亞毫米CT血管造影患者影像學資料。納入標準:肝外膽管及其臨近解剖結構無明顯人手術改變者;肝外膽管周圍脂肪間隙清晰,亞毫米CT圖像能清晰分辨肝外膽管者;亞毫米CT圖像中能顯示肝外膽管供血的小動脈,無明顯呼吸偽影者。排除標準:胰十二指腸區(qū)術后患者;肝外膽管無法和臨近組織分辨者;肝外膽管供血的小動脈過于纖細無法顯示者;重復檢查者僅觀察圖像質量最佳的一次,其余次數(shù)作為排除病例。
納入研究的患者共計101例,其中男54例,
5、女47例;年齡5~81歲,平均51.23歲?;颊吲R床診斷膽石癥(包括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35例,肝外膽管占位及胰頭癌11例,肝臟、胰腺體尾部良惡性占位41例,其中肝外膽管占位合并膽總管結石2例,肝占位合并膽總管結石1例,其他與肝膽胰無關病例17例。
2.檢查設備與試劑:采用Philips(荷蘭)Brilliance64層螺旋CT機,Medrad雙筒高壓注射器,CT機自帶Mxview工作站。對比劑為優(yōu)維顯(3
6、70mgI/mL)。
3.檢查方法:常規(guī)上腹部三期掃描胃腸道準備。CT掃描動脈期采用對比劑自動跟蹤技術確定掃描時間,在腹主動脈發(fā)出腹腔干層面設立監(jiān)測點,啟動監(jiān)測掃描,當監(jiān)測值達到200HU后延遲8s開始掃描。掃描范圍自膈項至雙腎下極,掃描時囑患者屏氣或使用腹帶加壓。對比劑采用靜脈團注法注射,應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前靜脈,以5mL/s的速率注射對比劑80~100mL,對比劑注射完成后用40~50mL生理鹽水以相同速率進行沖管。掃
7、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mAs,探測器層列64×0.625mm,螺距0.891,床速47.5mm/s,旋轉時間0.5s,重建層厚0.5mm,重建間隔0.5mm。
4.圖像后處理:掃描結束后,將動脈期原始橫軸面圖像重建成層厚和層距均為0.625㎜橫軸面源圖像,平掃、實質期、延遲期圖像按常規(guī)層厚重建即可,將所有圖像傳送至工作站,重點觀察動脈期圖像,其余各期圖像主要用于臨近解剖結構的輔助辨識。調節(jié)動脈期圖像窗寬窗位
8、進行連續(xù)薄層源圖像追蹤觀察、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xiàn)成像,獲得CT血管造影圖像。先在連續(xù)薄層源圖像上找到肝外膽管及其供血小動脈,追蹤小動脈的起源及走向,輔以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xiàn)圖像進一步判斷和驗證。
5.觀察指標:由兩位有多年工作經(jīng)驗的影像診斷醫(yī)師分別在工作站上進行盲法閱片,采用連續(xù)薄層源圖像追蹤觀察和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xiàn)成像,判斷肝外膽管供血的小動脈起源、支數(shù)、分布優(yōu)勢。將肝外膽管大
9、致分成上、下部,上部膽總管指膽總管的十二指腸上段,自膽總管開始處至十二指腸第一段上緣為止;下部包括膽總管十二指腸后段及部分胰腺段(未進入胰腺部分);膽總管進入胰腺及十二指腸后,其供血小動脈豐富、復雜,且該段長度較短,不作為觀察重點。同時測量肝外膽管最寬處直徑。
結果:
1.感興趣區(qū)膽總管分部:101例患者影像學資料均進入結果分析。101例圖像中膽總管均為1支,因部分病例膽囊管匯入處觀察欠滿意,籠統(tǒng)將十二指腸上
10、緣以上的膽總管及部分肝總管歸為上部膽總管,十二指腸上緣起至胰頭上緣歸為下部膽總管,包括了膽總管十二指腸后段及尚未進入胰腺實質的胰腺段膽總管。大體血管變異中,2例右肝動脈發(fā)自胃十二指腸動脈,10例右肝動脈/肝總動脈發(fā)自腸系膜上動脈。
2.上下部膽總管血供:101例圖像中97例(97%)能觀察到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其分支1~3支,以1支者多見,所占比例85%,走行較固定,其走行方向一般自胃十二指腸動脈發(fā)出后繞膽總管前方向右下方行
11、走,伴行于膽總管下部為主;11例胰十二指腸上動脈與胰十二指腸下動脈吻合成動脈弓,亦伴行下部膽總管為主;1例右肝動脈走行異常,伴行于膽總管,發(fā)出分支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共同供應膽總管下部;3例未見明顯的供血動脈。膽總管上部供血小動脈中23例為膽囊動脈近段,19例發(fā)自右肝動脈,2例發(fā)自肝固有動脈,1例發(fā)自肝總動脈,1例發(fā)自左肝動脈,2例發(fā)自胃十二指腸動脈,以上小動脈及其分支走行迂曲,無明顯規(guī)律性,分支亦以1支為主;23例膽囊動脈22例發(fā)自右肝
12、動脈,1例發(fā)自胃十二指腸動脈。半數(shù)以上未見明顯的供血小動脈顯示。
3.成像方法:101例圖像中綜合運用連續(xù)亞毫米源圖像追蹤觀察和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投影成像均能辨別肝外膽管供血小動脈,容積再現(xiàn)成像中9例僅能大致顯示供血的胰十二指腸上動脈或膽囊動脈,但容積再現(xiàn)成像對于上腹部大血管及其分支較其他方法直觀、快捷,一般3~5s即可重建出初級圖像。
4.膽總管內徑:101例圖像中測量膽總管內徑4~44(11.0±6.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肝外膽管的動脈血供及其臨床意義.pdf
- 320排CT血管造影診斷顱內微小動脈瘤的初步臨床探討.pdf
- 活人體肝外膽管供血動脈三維可視化及臨床應用研究.pdf
- 肝硬化患者肝供血動脈改變的DSA初步研究.pdf
- 原發(fā)性肝癌肝外動脈供血的DSA表現(xiàn)及臨床研究.pdf
- 采用雙能量CT研究正?;铙w肝動脈、門靜脈血供特點.pdf
- 衰老對大鼠小動脈鉀通道功能和基因表達的影響.pdf
- 錐形束CT掃描判斷肝腫瘤病灶與供血動脈的臨床應用與價值.pdf
- 下頜前移矯治對osahs兔血漿no肺小動脈的影響
- 超聲造影、CT、DSA對肝癌肝動脈栓塞術后殘存血供及后續(xù)治療方案的評估作用.pdf
- Catestatin對大鼠離休腸系膜小動脈舒張效應的影響及其機制.pdf
- 口服超聲造影劑對改善肝外膽管顯像的初步研究.pdf
- 小動脈血栓MRI免疫成像的實驗研究.pdf
- 顱內破裂微小動脈瘤的治療.pdf
- 重建肝動脈血供對大鼠小體積肝移植的影響.pdf
- CT灌注成像對肝轉移瘤及其在TACE術后的血供評價.pdf
- 下頜前移矯治對OSAHS兔血漿NO及肺小動脈的影響.pdf
- 心源性腦小動脈栓塞的臨床和影像學分析.pdf
- 異體小動脈研制及早期再狹窄的預防研究.pdf
- 保留半肝動脈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斷方法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