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探討標準貯存條件下貯存時間對保存期內機采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功能的影響。
2.探討濾除白細胞處理對保存期內機采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功能的影響。
方法:
實驗Ⅰ.不同貯存時間對機采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功能的影響
1.樣品來源:由溫州市中心血站負責隨機提供合格當天機采血小板樣品20份(每樣品容量均約50ml)。
2.樣本的處理:血站采集的血小板樣品均于采集后
2、5h內送達,并立即置于血小板振蕩儀中22℃振蕩保存。然后分別于貯存期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在10000級凈化室內采用無菌操作抽取混勻后血小板懸液各5ml,其中3ml立即用于血小板聚集試驗,另外2ml分離上清用于血漿可溶性P-選擇素檢測。
3.檢測項目及方法:本實驗檢測項目包括血小板聚集試驗和血漿可溶性P-選擇素分析兩部分,其中血小板聚集試驗采用光學法(聚集誘導劑為ADP),血漿可溶性P-選擇素分析采用酶免疫
3、分析法(EIA)。
4.實驗分組:按實驗取樣時距機采血小板采集完成的時間將機采血小板分為5組,依次為第1天組(第0~23h,平均第7.0h)、第2天組(第26~47h,平均第32.2h)、第3天組(第49~71h,平均第61.0h)、第4天組(第74~95h,平均第89.4h)和第5天組(第103~118h,平均第112.6h)。
5.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上述組間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漿可溶性P-選擇素的差異,以P
4、<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實驗Ⅱ.濾除白細胞處理對保存期內機采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功能的影響
1.樣品來源:由溫州市中心血站負責隨機提供保存時間為第1天(0~24h)和第2天(24~48h)的合格成品各20袋,容量均為250ml左右。
2.樣品處理:在凈化間中用FTS-PL310血小板型白細胞過濾器濾除機采血小板中的白細胞,濾除時流速控制在13~15min/袋。上述保存時間為第1天的機采血小板和保
5、存時間為第2天的機采血小板再各自分為2組(每組10袋):其中一組進行濾除白細胞處理(作為實驗組);另一組不進行濾除白細胞處理(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過濾前、后各留取5ml樣本1份,對照組相隔13~15 min先后留取5ml樣品各1份,其中3ml用于血小板聚集功能檢測,2ml用于血小板表面P-選擇素表達的檢測分析。
3.檢測項目及方法:本實驗檢測項目包括血小板聚集試驗和血小板表面P-選擇素表達率分析兩部分,其中血小板聚集試驗采
6、用光學法(聚集誘導劑為ADP),血小板表面P-選擇素分析采用流式細胞術。
4.實驗分組:機采血小板按是否進行濾白處理分為實驗組(濾白組)和對照組(非濾白組),上述兩組再按機采血小板的貯存時間再各自分為第1天組和第2天組。
5.統(tǒng)計學分析: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處理前、后樣品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表面P-選擇素表達率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結果:
1.貯存時間
7、對機采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功能的影響: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保存期內機采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降低明顯,第1天組第~5天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中位數(shù)(M)、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分別為32.5(11~67)、11.0(4~44)、4.0(2~31)、2.0(1~3)和1.0(0~2);與第1天組比,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第4天組與第5天組的血小板,致聚劑ADP幾乎已完全喪失對其聚集能力的誘導作用,此時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
8、≤3%。以第1天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00%計,第2天組~第5天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累積下降率[(x±SD)%]分別為(59.1±15.7)%、(84.6±10.2)%、(94.8±2.3)%和(98.5±1.6)%。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機采血小板血漿可溶性P-選擇素濃度有逐漸升高的趨勢,第1天組~第5天組的可溶性P-選擇素濃度[x±SD,ng/ml]分別為9.88±1.60、11.95±1.89、14.56±3.20、17.56±4.0
9、5、21.21±4.54;與第1天組比,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以第1天組P選擇素濃度為基數(shù),第2天組~第5天組的P-選擇素累積上升率[(x±SD)%分別為(24.4±11.4)%,(47.1±18.3)%,(75.5±23.3)%和(114.6±32.1)%。
2.濾白處理對不同貯存時間機采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功能的影響:貯存時間為第1天的機采血小板濾白處理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中位數(shù)(M)、最小值(min)~
10、最大值(max)分別為38.5(23~65)、36.5(19~61),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非濾白處理組)先后兩次取樣時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中位數(shù)(M)、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分別為34.5(18~59)、33.0(16~55),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貯存時間為第2天的機采血小板濾白處理前、后最大聚集率的中位數(shù)(M)、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分別為18.0(9~39
11、)、15.5(6~34);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學意義(P>0.05);對照組(非濾白處理組)先后兩次取樣時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中位數(shù)(M)、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分別為16.5(8~35)、14.5(7~32),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貯存時間為第1天的機采血小板濾白處理前、后血小板表面P-選擇素的表達率[(x±SD)%]分別為(6.41±2.85)%和(8.34±2.55)%,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12、>0.05);對照組(非濾白處理組)先后兩次取樣時血小板表面P-選擇素的表達率[(x±SD)%]分別為(5.74±2.76)%和(6.32±2.46)%,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貯存時間為第2天的機采血小板濾白處理前、后血小板表面P-選擇素的表達率[(x±SD)%]分別為(6.62±2.11)%和(7.86±2.71)%,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非濾白處理組)先后兩次取樣血小板表面P-選
13、擇素的表達率[(x±SD)%]分別為(6.06±2.90)%和(6.97±2.83)%,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1.機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內存在持續(xù)的保存損傷和體外活化,貯存3天后的機采血小板幾乎已完全喪失對ADP誘導聚集的反應能力,為了減少血小板的保存損傷和保證血小板的輸注療效,應用于臨床的機采血小板貯存期最好不要超過2天。
2.應用血小板專用型白細胞濾器對貯存期在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小板濃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關系.pdf
- 影響機采血小板質量的因素
- 機采血小板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pdf
- 抗血小板藥物對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響.pdf
- 地塞米松和甲基強的松龍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pdf
- 輸注機采血小板的護理
- 血小板內皮聚集受體1調控血小板及血管功能的機制研究.pdf
- 隨機午餐飲食對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pdf
- 血小板活化因子參與血小板-中性粒細胞活化的研究.pdf
- 雙重抗血小板對膿毒癥大鼠血小板功能和急性腎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不同抗血小板治療方案對老年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pdf
- 苯并芘對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響.pdf
- 血漿甘油三酯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pdf
- 雙聯(lián)抗血小板對膿毒癥大鼠血小板功能和急性肺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復方丹參滴丸對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pdf
- 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 重組血小板糖蛋白Ibα對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的研究.pdf
- 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與單供者機采血小板質量對比研究
-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血漿及血小板洗脫液對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pdf
- 血小板活化劑對富血小板血漿中生長因子濃度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