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分叉病變必要時T支架術時邊支開口優(yōu)化:體外仿真模擬不同球囊擴張方式及其效果觀察.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經典的必要時T支架術(classic provisional T-stenting,CPT)是目前公認的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主流術式或優(yōu)選治療策略,如何安全有效地實現CPT術便成為問題的核心。本研究通過體外仿真模擬,旨在探討:邊支開口優(yōu)化技術(ostial optimization technique,OOT)的可行性及實現OOT的最佳球囊擴張方式,為進一步臨床應用奠定基礎。
  方法:
  在體外平

2、臺上對冠狀動脈分叉模型模擬OOT技術,以支架形態(tài)變化來評價其效果。實驗步驟為:
  OOT效果觀察:主支(MB)支架釋放后、邊支(SB)支架植入前,應用經典對吻擴張(CKBD)、序貫對吻擴張(SKBD)及序貫依偎擴張(SSBD)3種不同的雙球囊擴張方式進行 OOT處理。以微焦攝像(MFPG)及數字視頻展示儀(DVR)觀察3種不同的OOT方式對血管分叉部多邊匯合區(qū)域(POC)支架形態(tài)的影響,主要指標包括MB支架“唇樣外翻”程度(分級

3、),SB開口開放程度(分級)、POC變形程度(分級)及POC支架覆蓋程度(分級)。
  結果:
  OOT效果:3種不同的OOT處理方式均可產生不同的(單)支架效果:1)唇樣外翻程度不同(p=0.013),按外翻程度高低排序依次為SSBD、SKBD、CKBD。2)邊支開口開放程度并無統計學差異(p=0.077),SSBD、SKBD、CKBD三組邊支開口殘余狹窄率相近。3)POC變形程度不同(p=0.027),按變形程度大小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