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骨間背側神經的臨床解剖學及體表定位研究目的:研究骨間背側神經(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PIN)的臨床解剖學特征及體表定位方法,以減少前臂手術中對PIN的損傷。 方法:取防腐成人尸體上肢標本24側,沿Henry掌側手術入路切開。在肘前方肱橈肌和肱肌之間,前臂中上段伸指肌與橈側腕伸短肌之間解剖出橈神經及其分支。在前臂旋后90°位時測量掌側手術入路時PIN相關結構特點,以肱骨外上髁下緣(設為
2、A點)與肱骨內上髁下緣(設為B點)的連線為測量基準(AB線),用游標卡尺(精確度為0.1mm)分別測量PIN起點與AB線的垂線距離、PIN穿入旋后肌的部位與AB線的垂線距離、測量橈動脈返支與AB線的垂線距離。在前臂旋前90°位,沿Thompson背側手術入路切開,顯露旋后肌及PIN,測量背側手術入路時PIN。相關結構特點。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PIN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下稱C點)、尺骨莖突頂點(設為D點)、Lister結節(jié)(設為E點)分別到A
3、點的距離。測量C點與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結節(jié)連線(AE線)的水平距離。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在PIN穿出旋后肌部位在前臂的自身比例(AC/AE)。同時觀察PIN出旋后肌管后各肌支的分布及形態(tài)特點。 結果:PIN自橈神經主干發(fā)出的位置與AB線的距離平均為(3.25±10.7)mm。PIN穿入旋后肌的位置距AB線的垂直距離為(29.87±3.1)mm,橈動脈返支與AB線的垂線距離為(25.74.±2.6)mm。PIN穿出旋后肌的部位與
4、肱骨外上髁的平均距離(AC)為(68.4±17.6)mm,且C點均位于肱骨外上髁與橈骨Lister結節(jié)連線AE線的尺側,與AE連線的水平距離平均為(5.6±1.3)mm,肱骨外上髁與尺骨莖突尖端(AD線)的長度平均為(235.7±22.8)mm,AC與AD之比平均為(0.28±0.06)mm,約等于2/7。 結論:前臂旋后時,距肱骨內外上髁連線(AB線)(3.25±10.7)mm,橈骨小頭正前方或略偏外側可作為PIN起點的定位標
5、志,AB線下方(29.87±3.1)mm可作為PIN穿入旋后肌管部位的體表定位標志,AB線的下方(25.74±2.6)mm可作為橈動脈返支的體表定位標志。前臂旋前90°時,肱骨外上髁下方約68 mm,或前臂的近端2/7,肱骨外上髁與橈骨Lister結節(jié)連線尺側約5.6mm處,可作為PIN穿出旋后肌部位的定位標志,二者結合可相對準確的對PIN穿出旋后肌部位進行體表定位。PIN穿出旋后肌后,呈魚尾狀迅速發(fā)出各肌支,且各分支均位于ADE三點所
6、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中。準確的體表定位,可為前臂手術中避免損傷神經血管的提供解剖學依據。 第二部分:橈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的生物力學研究目的:通過生物力學試驗比較橈骨上中下段不同部位骨折內固定時,鋼板分別安置在掌側和背側的生物力學差異,為橈骨干骨折臨床手術治療提供生物力學依據。 方法:取12具國人成年防腐尸體,作為研究對象。剔除前臂軟組織,得到12對橈骨標本,每對包括同一尸體的左右側橈骨。將12對標本隨機分為上、中、下3組,每
7、組4對橈骨標本。各組分別橫行鋸斷,造橈骨上、中、下段三組的橫骨折模型。將各組的4對標本按左右側配對的原則,再分為掌側固定組和背側固定組,并使各組均包括2個左側、2個右側標本。按橈骨骨折鋼板內固定手術操作常規(guī),分別將6孔3.5mmDCP鋼板及6枚螺釘固定于橈骨掌側固定組的掌側和背側固定組的背側。然后將標本固定在生物力學試驗機的夾具上分別進行軸向壓縮試驗和三點彎曲試驗。生物力學試驗機驅動軸的加載下移速度設為2mm/min。軸向壓縮試驗從0N
8、加載至300N,三點彎曲試驗從0N加載至200N。記錄各組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分別比較橈骨干上中下段骨折內固定時,鋼板安置在掌側和背側的生物力學差異。 結果:①實驗中,各標本均無鋼板斷裂、螺釘松動、彎曲、失效。②在橈骨上段骨折掌側鋼板組,軸向壓縮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87mm,三點彎曲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92mm。在橈骨上段骨折背側鋼板組,軸向壓縮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52mm,三點彎曲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90mm。經
9、配對樣本比較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兩組有顯著性差異(T=33,P<0.05)。在橈骨中段骨折掌側鋼板組,軸向壓縮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55mm,三點彎曲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11mm。在橈骨上段骨折背側鋼板組,軸向壓縮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24mm,三點彎曲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03mm。經配對樣本比較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兩組有顯著性差異(T=33,P<0.05)。在橈骨下段骨折掌側鋼板組,軸向壓縮試驗時,最大位移為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距骨頸骨折內固定的解剖學基礎與生物力學研究.pdf
- 髖臼后壁骨折解剖型鋼板內固定的生物力學研究.pdf
- 解剖型鎖定鋼板在髖臼后壁骨折內固定的生物力學研究.pdf
- 新型解剖鎖定鋼板在髖臼骨折內固定中的生物力學研究.pdf
- 用新型前置肱骨中、下段解剖鋼板微創(chuàng)固定肱骨干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研究.pdf
- 經中上胸椎肋椎關節(jié)螺釘內固定的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研究.pdf
- 頸前路帶鎖鋼板系統(tǒng)的應用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研究.pdf
- 頸3、4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解剖學與生物力學研究.pdf
- 肱骨干骨折髓內外固定的生物力學研究.pdf
- 髖臼骨折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的生物力學研究及有限元分析.pdf
- 成人肱骨干骨折鎖定鋼板與髓內釘固定的生物力學比較研究.pdf
- 前路枕頸內固定術的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研究.pdf
- 肋骨的解剖學、影像學測量及肋骨解剖鋼板的研制和生物力學測定.pdf
- 骨折內固定物與生物力學
- Hangman骨折及內固定術生物力學評價與臨床應用.pdf
- 腰椎旋轉手法的生物力學及相關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 外固定架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解剖學及臨床研究.pdf
- 盆底障礙性疾病的臨床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研究.pdf
- 三種螺釘固定方式對股骨干骨折鋼板固定的生物力學影響.pdf
- 橈骨近端骨折、脫位的生物力學與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