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優(yōu)勢藥物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成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背景:多年來,中成藥在我國已廣泛應用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但是否有可靠的證據證明中成藥的療效尚不清楚。 目的:用系統(tǒng)評價的方法評價當前中成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為選擇中成藥治療的患者和醫(yī)生提供當前可得到的最好證據以幫助臨床決策,并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和奠定基礎。 方法:從2004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及臨床常用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中成藥中篩選出59種,根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分類方法將中成藥

2、依功能分為肝陽化風證、痰熱閉阻證、風痰阻絡證、瘀血阻絡證、氣虛血瘀證以及其他等六大類。檢索8種相關電子數據庫,手檢7種中文期刊,查閱相關文章的參考文獻以及與研究者聯(lián)系,收集使用59種中成藥中任何一種與不用該種中成藥相比較、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隨機對照試驗或臨床對照試驗。療效判定指標包括:1.主要指標:隨訪期末(至少3個月)死亡或依賴。2.次要指標:治療結束或隨訪期末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程度;治療期間以及隨訪期末的死亡:生存質量。由兩位研究者獨

3、立納入試驗、提取數據和評價質量,對所納入的試驗進行資料合成分析。統(tǒng)計分析軟件采用Revman4.2.7,計數資料計算Peto-比數比(PetoOR)及其95%可信區(qū)間(95%CI)。計量資料計算加權均數差值(WMD)或標準化均數差值(SMD)及其95%CI。 結果:共納入191個臨床試驗,包括120個隨機對照試驗(RCT)、71個臨床對照試驗(CCT),共19338例患者,涉及22種中成藥。納入的試驗依藥物功能分為六類,其中痰熱

4、閉阻證類8個試驗、風痰阻絡證類12個、瘀血阻絡證類116個、氣虛血瘀證類55個,肝陽化風證及其他兩類無符合納入標準的試驗。納入試驗質量普遍較低,主要問題是隨機方法不明確、未描述使用盲法情況、療效判定指標使用不合理。隨訪期末死亡或依賴:1個關于葛根素的研究觀察了6月后患者的死亡及依賴情況,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etoOR0.86,95%CI0.35-2.10)。1個關于參麥注射液的試驗隨訪3月后采用BI量表評分,試驗組與對照組療效比

5、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WMD11.58,95%CI-9.04-32.20)。其他試驗均無遠期功能結局資料。治療結束或隨訪期末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程度:涉及21種中成藥的189個臨床試驗(19180例患者)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能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排除非隨機對照試驗后進行Meta分析,6個痰熱閉阻證類中成藥、8個風痰阻絡證類中成藥、70個瘀血阻絡證類、34個氣虛血瘀證類中成藥等118個RCT(12543例患者)合并結果仍然顯示能改善治療期末神

6、經功能缺損,其中黃芪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銀杏葉制劑、血塞通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丹參制劑、刺五加注射液等8種藥物的臨床試驗及研究病例數相對較多,顯示出潛在的療效。治療期間以及隨訪期末的死亡:2個清開靈注射液、1個刺五加注射液、1個血塞通注射液、1個川芎嗪注射液,2個復方丹參注射液、1個葛根素注射液、2個黃芪注射液的臨床試驗報告了治療期間及隨訪期間的死亡情況,除清開靈注射液可能降低死亡(PetoOR0.24,95%CI0.

7、06-0.91)以外,其余研究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沒有研究對生存質量進行評價。 結論:當前中成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方法學質量普遍低下,尚無足夠的證據證明所評價的中成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有效,黃芪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銀杏葉制劑、血塞通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丹參制劑、刺五加注射液等藥物顯示出改善缺血性腦卒中近期神經功能的趨勢,但因質量問題,結果欠可靠,建議優(yōu)先對這8種藥物進行進一步高質量、大樣本的RC

8、T以證實是否有效。 本課題第一部分系統(tǒng)評價的研究結果提示川芎嗪具有潛在療效,但已有的研究質量較差,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結論,川芎嗪是值得優(yōu)先進行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藥物之一。 目的:評價川芎嗪能否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死亡/依賴率及遠期住院率,而不增加嚴重不良事件;為開展符合國際標準的中成藥的臨床試驗探索科學而可行的方法;為進一步的多中心大樣本臨床試驗提供依據和奠定基礎。 方法:100例發(fā)病7d以內的急性缺血

9、性腦卒中患者被隨機分配至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48例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同時接受川芎嗪注射液80mg靜脈滴注,每日2次。對照組52例患者僅接受基礎治療,兩組的基礎治療相同,包括對癥、支持及防治并發(fā)癥等治療,療程10-14d。主要療效判定指標:1.隨訪3月末的死亡/依賴率;2.遠期住院率(3月末)。次要療效判定指標:1.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程度。2.治療期間以及隨訪期末各種原因的死亡。3.不良反應。基線資料分析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卡方檢驗

10、、t檢驗和非參數檢驗。采用Revman4.2.7軟件計算相對危險度(Relativerisk,RR)及其95%的可信區(qū)間(Confidenceinterval,CI),所有資料進行意向處理分析。 結果: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輕重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月末試驗組依賴人數16例(33.3%),死亡5例(10.4%);對照組依賴人數14例(26.9%),死亡0例。試驗組失訪1例(2.1%),對照組失訪2例(3.

11、9%)。試驗組死亡/依賴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1.49,95%CI0.89-2.48)。隨訪3月末時兩組均無住院患者。治療結束后或出院時NIHSS評分比較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99,P=0.619)。試驗組死亡5例,對照組0例,兩組死亡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R11.9,95%CI0.68-209.61)。試驗組1例患者(2.1%)于用藥第6天出現皮疹,停藥并經對癥處理后好轉。 結論:因樣本量小,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