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MR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MR波譜(MRspectroscopy,MRS)分析腦白質疏松癥(Leukoaraiosis,LA)的表觀擴散值(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和不同代謝產物比值的變化,探討腦白質疏松癥中腦白質缺血過程中出現的病理、生化改變與MR功能成像改變之間的關系。資料和方法30例經常規(guī)MRI檢查診斷為腦白質疏松癥患者,及3
2、0例相當年齡段正常腦白質表現的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DWI檢查,分析病變不同區(qū)域表觀擴散系數值(ADC)的變化,同時對30例腦白質疏松癥患者進行磁共振波譜分析N-乙酰天門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膽堿復合物(Choline,Cho)/Cr比值的變化,比較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病變在ADC值和代謝變化中的差異。結果腦白質疏松癥病灶區(qū)(雙側側腦室枕角、體部腦白質)ADC值升高[(1.65
3、±0.08、1.13±0.12X10-3mm2/s)]與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相應病灶區(qū)的NAA/Cr均值明顯降低(0.62±0.04、0.71±0.02),Cho/Cr均值升高(1.80±0.07、1.76±0.21),與正常腦白質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病變組枕角的NAA/Cr均值低于體部,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腦白質疏松癥病灶區(qū)的ADC值增高反應了腦白質血液循環(huán)障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腦白質疏松的3.0t磁共振波譜及磁敏感加權成像研究
- 腦白質疏松的擴散張量成像研究.pdf
- 腦白質疏松癥MR圖像配準及白質區(qū)域靜脈分割研究.pdf
- 兔腦CO中毒急性期的MR擴散加權成像.pdf
- 腦白質疏松癥
- 腦白質疏松癥MR圖像病變區(qū)域分割方法研究及量化分析.pdf
- 女性附件復雜腫塊的MR擴散加權成像研究.pdf
- 宮頸癌的磁共振波譜及擴散加權成像研究.pdf
- 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的擴散加權成像和波譜研究.pdf
- MR擴散加權及灌注加權成像在甲狀腺結節(jié)中的應用研究.pdf
- MR動態(tài)增強、擴散加權成像及波譜技術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應用研究.pdf
- 焦慮癥患者不同腦區(qū)白質結構彌散加權成像研究.pdf
- 腦白質疏松癥的磁共振血管成像與血管危險因素研究.pdf
- 腦白質疏松的磁共振成像及臨床分析.pdf
- MR擴散張量成像評價腦室旁白質軟化癥腦性癱瘓患兒認知功能的初步應用.pdf
- MR擴散加權成像及動態(tài)增強成像在乳腺病變的應用價值.pdf
- 腦白質疏松癥患者早期認知功能損害的特點及彌散張量成像研究.pdf
- 腦白質疏松癥的經顱多普勒超聲研究.pdf
- 單發(fā)腦轉移瘤MR彌散、灌注、波譜成像研究.pdf
- 正常老年腦及腦白質疏松腦白質結構的DTI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