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影像對鼻咽癌放療前后涎腺功能的評價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探索磁共振涎管成像(MRS)和彌散加權磁共振成像(DWMRI)兩種影像方法評價鼻咽癌放療前后涎腺(腮腺、下頜下腺)功能的可行性,與患者主觀評價的相關性。結合鼻咽癌不同治療策略(單純放療和放化療序貫治療)分析化療對口干嚴重程度的影響。
  [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間,病理證實且無遠處轉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進入研究。Ⅰ、Ⅱa期患者采用單純放療,Ⅲ、Ⅳ期患者采用誘導化療+放療+輔助化療各2療程。放療采用IMRT技

2、術,鼻咽部總劑量66Gy(T1-2)/30次或70.4Gy(T3-4)/32次,2.2Gy/次,5次/周。TPF方案:多西他賽60mg/m2ivgttd1,順鉑25mg/m2ivgttd1-3,5-氟脲嘧啶2500mg/m2civ120h。每3周重復。放療前、后患者分別行MRS和DWMRI檢測雙側腮腺和頜下腺功能。應用一種MRS評分系統(tǒng)對患者放療前后及酸刺激前后涎腺導管進行評分,并結合RTOG/EORTC口干標準和EORTCQLQ-C3

3、0和QLQ-H&N35量表進行分析。
  [結果]:共17例患者進入研究(單純放療組5例和序貫放化療組1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預期的放射治療及化療。所有患者雙側腮腺平均受照劑量為39.04Gy(SD,3.75Gy),雙側頜下腺平均受照劑量為57.83Gy(SD,2.95Gy)。治療后,QLQ-C30量表顯示序貫放化療組除惡心嘔吐較單純放療組明顯加重外,其余各領域生活質量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下降。QLQ-H&N35量表的9項口干相關癥狀

4、領域/條目前者比后者評分明顯升高(即生活質量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得到高質量MRS圖像,酸刺激涎腺導管評分升高,放療后導管評分下降,對酸刺激反應較放療前差。放療后酸刺激前后腮腺導管評分差值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23),且與QLQ-C30量表的總生活質量領域有正相關性(rs=0.485,p=0.049),與QLQ-H&N35量表中的口干條目有負相關性(rs=-0.486,p=0.048)。放療前腮腺表觀彌散系

5、數(shù)(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平均值為(1.16±0.18)×10-3mm2/s,酸刺激后ADC值升高([1.27±0.18]×10-3mm2/s,P<0.001)。放療后相同時間點ADC值較放療前升高。放療后酸刺激后ADC值較靜息時升高([1.98±0.27]×10-3mm2/svs.[1.27±0.18[×10-3mm2/s,P<0.001)。放療前在酸刺激后的最初5分鐘,76.5%的腮腺AD

6、C值呈上升趨勢,最大值出現(xiàn)時間個體差異較大,約在6min一21min范圍內。放療后腮腺酸刺激后ADC值變化呈無序性。將序貫放化療組患者腮腺按平均受照劑量(Dmean)為≤39Gy和>39Gy分為2組,兩組腮腺導管酸刺激前后得分差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6)。將序貫放化療組患者腮腺按V35≤52%(中位值)和>52%分為2組,兩組腮腺導管酸刺激前后得分差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1)。
  [結論]:MRS和DWMR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