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周期中毛囊周圍血管新生的變化以及VEGF表達的初步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利用C57BL/6小鼠建立毛發(fā)生長的動物模型,研究小鼠毛囊周期中毛囊周圍微血管系統(tǒng)的變化、血管新生現(xiàn)象以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情況(變化)。 材料和方法: (1)取24只6~8周齡,皮色粉紅,毛發(fā)處于休止期的雌性C57BL/6小鼠,用松香/蠟(1:1)混合物脫毛誘導背部毛囊同步性進入新的毛發(fā)生長周期。 (2)分別于脫毛后的O,3,5,8,12,17,19,25天在緊靠皮膚平滑肌下方的皮下組織水

2、平切取小鼠背部皮膚(每個時點上三只小鼠)。部分組織制成石蠟切片,進行抗CD31(顯示血管內皮細胞)、抗VEGF免疫酶染色;部分組織制成冰凍切片,進行抗CD31/Ki-67雙重免疫熒光標記(顯示增殖性血管內皮細胞)。 (3)利用MoticMed6.0CMIAS數(shù)碼醫(yī)學圖像分析系統(tǒng)和抗CD31染色小鼠皮膚切片,觀察、測量毛囊周圍微血管系統(tǒng)形態(tài)學上的變化(排列、血管直徑、微血管密度);利用抗CD31/Ki-67雙重免疫熒光標記的冰凍切

3、片,計數(shù)增殖性內皮細胞數(shù);利用抗VEGF染色小鼠皮膚切片,觀察VEGF的表達部位(變化)。 (4)所有的統(tǒng)計分析在SPSS¨.5統(tǒng)計軟件上實現(xiàn),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結果: (1)毛囊周圍的皮膚微血管系統(tǒng)在小鼠毛囊周期中有顯著的結構變化。脫毛后0天(休止期)的血管主要位于真皮的近端和皮下組織中,且排列緊密,沿毛囊縱向走行的血管較少。相比之下,在脫毛后12天(生長期Ⅵ亞期)沿毛囊縱向走行的血管很多。脫毛后0天

4、的血管內皮細胞細胞核小、扁平、狹長,脫毛后12天的血管內皮細胞細胞核則較大、呈卵圓形。 (2)脫毛后O天與脫毛后12天相比較,后者皮下組織中的血管平均直徑較大(P<0.001)。 (3)微血管密度(MVD)自脫毛后O天(休止期)起一直增加,并且直到脫毛后25天(此時所有的毛囊都己進入休止期)未見顯著下降。MVD在生長期發(fā)展中不斷升高,尤以從生長期II亞期(脫毛后3天)到生長期Ⅳ亞期(脫毛后5天)明顯。 (4)大量

5、的增殖性內皮細胞(PECs)只能在生長期檢測到。在休止期(脫毛后0天)和生長期早期(脫毛后3天)未見到PECs。生長期Ⅳ亞期(脫毛后5天)到生長期V亞期(脫毛后8天)PECs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增加(p<0.001),而在生長期V亞期(脫毛后8天)與生長期Ⅵ亞期(脫毛后12天)之間(p<0.001)、生長期Ⅵ亞期(脫毛后12天)與脫毛后17天(退行期)之間PECs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降低(p<0.001)。脫毛后17天(退行期)與生長期Ⅳ亞期(

6、脫毛后5天)之間PECs數(shù)目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別。 (5)在整個毛發(fā)生長周期中真皮網狀層和皮下組織中的VEGF免疫活性主要位于毛囊外毛根鞘的上皮細胞,毛乳頭僅在生長期的早期和中期產生VEGF。在毛發(fā)生長周期中,許多真皮和皮下組織中的動脈、細動脈、毛細血管也具有VEGF免疫反應性。 結論: (1)毛囊周期毛囊周圍的微血管系統(tǒng)結構以及排列有顯著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有:生長期比休止期相比,毛囊間有更多的血管,血管內皮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