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由于解剖和生物學特點,脊柱是骨轉移瘤最常見的好發(fā)部位。據(jù)資料統(tǒng)計,脊柱轉移痛的發(fā)生率是骨原發(fā)惡性腫瘤的35-40倍。據(jù)國外資料統(tǒng)計每年新確診的惡性腫瘤中,有2/3的病例已發(fā)生其他部位的轉移。隨著對原發(fā)惡性腫瘤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病人渴望生存期的不斷延長,它的遠隔轉移病灶逐漸成為影響生存率和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脊柱轉移瘤所造成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高鈣血癥和骨髓衰竭等并發(fā)癥,加速了病情的發(fā)展,嚴重地影響惡性腫瘤患

2、者的生存質量。盡管近年來,許多學者在脊柱轉移瘤的發(fā)生機制、防治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迄今為止仍未到有效的根治手段。由于脊柱解剖結構的復雜及其與周圍重要組織結構的密切關系,現(xiàn)多采用放療、化療,少數(shù)手術,但進行脊柱轉移瘤的大部切除或徹底的根治性切除比較困難,且創(chuàng)傷大,出血量大,并發(fā)癥較多,所以脊柱轉移痛的治療仍存在爭議,脊柱轉移瘤的綜合性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p53基因是與腫瘤關系最密切的腫瘤抑制基因,60%以上的腫瘤存

3、在p53基因的異常(包括點突變、等位基因缺失、重排、插入、基因融合等)。p53基因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臨床療效均有密切關系。耳前研究認為,p53基因的對腫瘤的治療作用主要源于P53蛋白參與調節(jié)細胞周期的調控、DNA修復、細胞分化、細胞凋亡等抗癌生物學功能。P53通過上調P21、mdm2、GADD45等基因在DNA損傷所致的G1/S停頓中起重要作用;P53的C端能探測到并與損傷的DNA牢固結合使P53與損傷DNA形成復合物,一方面可以調

4、節(jié)和激活參與基因修復的基因群,另一方面利用自身具有外切酶的活性,直接參與修復基因;P53通過調節(jié)一些與凋亡有關的基因如Bax、DR5、IGFs和干擾生長因子的信號轉導通路引起細胞凋亡;p53基因的狀況還影響細胞對放、化療敏感性,野生型p53基因導入可以增加放、化療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除直接影響細胞的生物學狀態(tài),P53還可以通過改變腫瘤的生存環(huán)境而發(fā)揮效應。P53蛋白能刺激內源性的TSP1基因,正件調節(jié)TSP1的表達,抑制腫瘤血管生成;P

5、53蛋白還可能通過細胞傳導和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發(fā)揮“旁觀者效應”殺滅腫瘤細胞。在多種腫瘤的臨床試驗中,也進一步證實了rAd-p53的抗癌作用。
   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是目前世界第一個上市的基因藥物,經(jīng)國家食品藥物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用于臨床治療惡性腫瘤。本研究主要探討重組人p53腺病毒(rAd-p53)在脊柱轉移瘤的治療中的療效。此項目將經(jīng)皮穿刺微創(chuàng)術和基因藥物結合治療脊柱轉移瘤,與傳統(tǒng)放療、化療、手術治療比較,本項目具有微創(chuàng)、副

6、作用小、并發(fā)癥少、痛苦小、費用少、療效好等優(yōu)點,也適用于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此研究將為脊柱轉移瘤的臨床治療提供一種安全、方便、療效顯著、微創(chuàng)的全新治療方法為脊柱轉移瘤的綜合治療提供一利,新的方法。
   [方法]
   本研究自2006年6月到2009年8月,選取肺鱗狀細胞癌來源脊柱轉移瘤病例共36例,均經(jīng)穿刺活檢病理組織學確診為脊柱轉移瘤,排除脊柱原發(fā)腫瘤和其他腫瘤脊柱轉移,其他臟器無轉移病灶,并經(jīng)檢測存在p

7、53突變,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32~73歲,平均年齡48.3歲,VAS評分7.98±0.44。單節(jié)段轉移26例,其中胸椎13例,腰椎7例,頸椎3例,骶椎3例,多節(jié)段轉移10例。椎體侵犯11例,附件侵犯9例,椎體與附件均有侵犯16例。無神經(jīng)壓迫癥狀23例,存在神經(jīng)壓迫癥狀13例,根據(jù)預先設計的隨機化分組方案,所選病例隨機進入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每椎體于1、4周先經(jīng)皮痛內注射重組人p53腺病毒(1×1012VP),瘤內注射2天后行

8、常規(guī)放療,放療劑量為50Gy/25f/5-6w。對照組僅行相同常規(guī)放療。病人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病人治療后4周和8周疼痛癥狀緩解情況,根據(jù)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VisualAnalogue Score)進行疼痛評定,進行兩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和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評價實驗組和對照組病人治療后4周和8周疼痛癥狀緩解情況;組織病理學觀察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8周后腫瘤細胞壞死率;免疫組化

9、法測P53蛋白在癌組織中的表達;ELISA法檢測血清中抗特異P53基因腺病毒抗體;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檢測肝功,腎功,血常規(guī),比較注射重組人P53腺病毒前后的變化,重點觀察體溫變化。
   [結果]
   1.疼痛癥狀緩解情況:根據(jù)VAS疼痛評分結果,經(jīng)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VAS評分差異有顯著性(F=1046.083,P=0.000)。治療前(7.98±0.44)、治療后4周(2.96±1.18)及8周

10、后(4.79±3.13)不同時間點差異有顯著性(F=909.303,P=0.000),治療方法同時間之間有交互作用(F=341.550,P=0.000),提示不同治療方法隨時間的推移,VAS評分變化趨勢不同。組內比較,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4周(1.87±0.39)和8周(1.75±0.50)VAS評分均較治療前(8.03±0.48)下降,而對照組僅在治療后4周(4.05±0.46)VAS評分低于治療前(7.94±0.46)(P=0.000

11、),治療后8周(7.83±0.49)與治療前(7.94±0.46)無顯著性差異(P=0.573)。組間比較,實驗組治療后4周(1.87±0.39)和8周(1.75±0.50)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4.05±0.46)(7.83±0.49)(P=0.000)。
   2.腫瘤細胞壞死率:實驗組治療后腫瘤細胞壞死率高于對照組(t=21.037,P=0.000),實驗組穿刺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腫瘤組織明顯變性壞死、大量凋亡。

12、r>   3.P53蛋白在癌組織中的表達:36例腫瘤樣本中,治療前36例樣本均未見P53蛋白表達;治療后,對照組18例樣本仍未見P53蛋白表達,實驗組18例樣木均出現(xiàn)P53蛋白表達陽性。
   3.血清中抗特異P53基因腺病毒抗體水平:36例腫瘤樣本中,治療前36例樣本血清中抗特異P53基因腺病毒抗體水平均呈陰性;治療后,對照組18例樣本仍未檢測到抗特異P53基因腺病毒抗體,實驗組18例樣本于注射第4周血清中抗特異P53基因腺

13、病毒抗體全部呈陽性,其中強陽性為27.8%(5/18),中等陽性為72.2%(13/18)。注射第8周血清中抗特異P53基因腺病毒抗體全部呈陽性,其中強陽性為77.8%(14/18),中等陽性為22.2%(4/18)。
   4.不良反應:經(jīng)隨機區(qū)組設計方差分析,實驗組患者肝、腎功和血常規(guī)檢查治療前和注射rAd-p53后都在正常范圍,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各項生化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rAd-1053臨床使用安全,不良

14、反應主要為一過性自限性發(fā)熱。實驗組病人輕度發(fā)熱或不發(fā)熱病例(低于38.0C)占27.8%,中度發(fā)熱病例(38.1~39.0C)占72.2%,無超高熱病例(39.1~41.0C)。大部分病人治療5~7 h開始發(fā)熱,持續(xù)6~13h。
   [結論]
   一、rAd-p53聯(lián)合放療對于腫瘤疼痛癥狀緩解效果優(yōu)于單純放療,更有效使腫瘤細胞凋亡,并能避免放療的耐受性。
   二、rAd-p53轉染效率較高,隨注射次數(shù)增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