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霧病臨床、組織病理及CT腦灌注成像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1957年,煙霧病最先于日本被發(fā)現。1997年日本顱底動脈環(huán)自發(fā)性閉塞(煙霧?。┭芯课瘑T會提出煙霧病(moyamoya disease,MMD)診斷指南,并要求排除相關基礎疾病。除此以外或者單側血管病變表現時統(tǒng)稱為煙霧綜合征(moyamoya syndrome,MMS)。有學者認為煙霧病和煙霧綜合征可合稱為煙霧狀血管病,但目前沒有得到大家公認,所以文章中統(tǒng)一采用煙霧病來代替煙霧狀血管病。國際疾病分類辦法予以“moyamoya”

2、特殊含義,意指包括MMD和MMS。診斷煙霧病以全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SA)為“金標準”。煙霧病患者相繼在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qū)有報道,對比各個研究中心的統(tǒng)計結果,煙霧病發(fā)病率在日本最高(約0.35-0.94/100000),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發(fā)病率較高,而歐美國家或地區(qū)的發(fā)病率約為日本的1/10。
   煙霧病的病因仍不明確。有研究認為煙霧病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鉤端螺旋體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腦血管病綜合征

3、?;颊甙榘l(f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報道也逐漸增多,提示該血管病與自身免疫作用可能存在聯系。饒明俐等對煙霧病患者尸檢時發(fā)現顱內病變血管壁內膜異常增厚,中膜變薄,并且檢測IgG、IgM陽性表達,據此推測免疫球蛋白作用于顱內病變血管壁,導致血管發(fā)生病理改變。
   目前仍無藥物和治療技術能有效控制或逆轉該血管病的發(fā)展過程。然而通過腦血管重建術可部分代償腦組織缺血,改善因腦缺血導致的各種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手術方式主要分為直接和間接血管重建,也有

4、將直接血管吻合和顳肌貼敷術(STA-MCA with EMS)聯合應用于治療煙霧病。因此,早期發(fā)現、明確診斷以及手術干預治療對患者而言是必要的。術前影像檢測可以了解待吻合血管情況,評價腦血管儲備能力、腦血流灌注和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等,綜合結果對指導煙霧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另外,臨床問卷量化調查可客觀、直接地反映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機體康復情況以及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改善程度。問卷調查可以通過不同的問卷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患者恢復情況。

5、>   目的:1.隨訪煙霧病患者,運用生存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描述發(fā)病特點,并說明手術治療對降低患者再出血和死亡風險具有重要意義。2.探討自身免疫在煙霧病的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3.運用CT腦灌注評價腦血管重建術對顱內腦血流灌注的影響。
   方法:
   1.煙霧病臨床隨訪和統(tǒng)計分析
   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158例煙霧病患者,分別以CTA(13例)和全腦DSA(145例)明確診斷。描述性分析

6、煙霧病患者的性別、年齡和表現型等分布、煙霧病患者伴發(fā)動脈瘤以及其他既往疾病等基本情況。
   依據生存分析納入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回顧性錄入135例煙霧病患者。分為血管重建術組(聯合血管重建術和間接血管重建術43例)和未行血管重建術組(92例),統(tǒng)計分析兩組之間院外發(fā)生再次出血風險和死亡率的差別。以電話進行隨訪和門診復診,隨訪截止期為出院后2年3月。隨訪內容包括患者院外再出血及死亡情況,復查影像結果,康復情況(

7、包括肢體活動和智力、記憶力等,工作與生活狀態(tài)和目前的不適癥狀等),完成問卷調查(功能獨立性評分,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分別以病程記錄和隨訪情況獲得2次評分結果。完成數據錄入及整理工作。
   采用IBM SPSS19.0軟件完成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例數、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男性與女性、出血型與缺血型的年齡頻數分布采用計數資料頻數分布表,組段15組,組距5歲。應用K

8、aplan-Meier分析血管重建組與未血管重建組之間再出血風險和死亡率差別。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煙霧病病理免疫組織化學研究
   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根據1997年日本顱底動脈環(huán)自發(fā)性閉塞(煙霧?。┭芯课瘑T會提出的煙霧病納入及排除標準,共收集25例在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神經外科診治的煙霧病患者的硬腦膜標本,另有4例患者的顳淺動脈標本。留取5例腦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的正常硬腦膜作為對照

9、組。
   25例煙霧病(VCAM-1:21煙霧病硬腦膜標本)及對照組5例腦膜標本于4%中性緩沖甲醛固定約20 h,蠟塊包埋,4μm切片,應用SP法進行IgG、IgM、補體C3及血管間粘附分子-1(VCAM-1)蛋白的免疫組化染色。以硬腦膜血管壁內出現淡黃色或棕黃色顆粒為陽性染色,采用半定量分析。應用IBM 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及P<0.01(**)為具有統(tǒng)計學差

10、別。4例顳淺動脈標本根據病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采用定性判定。
   3.應用CT腦灌注評價腦血管重建術的療效
   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14例煙霧病患者進行術前和血管重建手術后7天CTA和CT腦灌注檢查。選取基底節(jié)區(qū)水平掃描層作為代表。由影像專科醫(yī)生依據文獻劃分感興趣區(qū)(ROI)(大腦前、大腦中及大腦后動脈供血皮層區(qū)),采用軟件鏡像功能劃分對側區(qū)域。對聯合血管重建術(12例患者的12側)和間接血管重建術(3

11、例患者的4側)大腦前、大腦中和大腦后動脈ROI的絕對平均值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為比較CT腦灌注相對值以及手術對側腦灌注值變化情況,根據要求從14例患者中錄入9例雙側血管病變患者行單側聯合血管重建術,術前和術后CT腦灌注絕對值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腦灌注相對值=手術側絕對值/大腦對側(未手術)絕對值,對術側和未手術側大腦前、大腦中和大腦后動脈ROI的絕對平均值和術側相對平均值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本研究采用IB

12、M 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對兩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或P≤0.01為統(tǒng)計差異。
   結果:
   1.煙霧病臨床隨訪和統(tǒng)計分析
   158例煙霧病患者就診,以5年以上居住地劃分(1例患兒4歲居住于出生地),158例煙霧病患者分布于安徽省68例(43.0%),江蘇省89例(56.3%),湖北省1例(0.7%);年齡4-71歲,平均年齡39.4(±12.6)歲;女性85例(53.

13、8%),男性73例(46.2%),女性與男性比率為1.2∶1;在16~20歲和36~40歲表現為發(fā)病高峰,男性以36~45表現為發(fā)病高峰,女性患者中在16~20歲和36~40有兩個發(fā)病高峰;出血型120例(75.9%),缺血型38例(24.1%),出血型在36~40歲出現高峰,而缺血型在年齡分布中較緩和;158例煙霧病患者伴發(fā)動脈瘤34例,其中出血型28例(82.4%),缺血型6例(17.6%)。結合病歷及現存影像資料可描述顱內病變血管

14、的117例,單側血管病變27例(23.1%),雙側血管病變90例(76.9%);根據Suzuki煙霧病分級,117例患者Ⅱ級22例(18.8%),Ⅲ級89例(76.1%),Ⅳ級6例(5.1%);根據158例患者入院病史及血、尿常規(guī)和血生化檢驗及血壓測量值,既往有高血壓病21例,糖尿病1例,腎炎2例,銀屑病1例,過敏體質者5例,有煙酒嗜好23例。
   血管重建術組(聯合血管重建術和間接血管重建術,43例)和未行血管重建術組(92

15、例),隨訪兩組患者院外發(fā)生再出血分別為1(2.3%)例,3(3.3%)例。兩組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分別為26.1月(95%可信區(qū)間:25.3~26.9月),20.8月(95%可信區(qū)間:19.5~22.0月)。統(tǒng)計分析兩組之間發(fā)生再次出血風險有顯著差異(P=0.000)。隨訪期間發(fā)生再出血導致死亡共3例,其中血管重建術組1(2.3%)例,未行血管重建術組2(2.2%)例。統(tǒng)計分析兩組間在隨訪期間內的死亡率有顯著差異(P=0.000)。

16、>   本組有70例患者接受問卷調查,根據患者住院病程和隨訪時情況采用功能獨立性評分表進行評分。評分包括功能項評分(91分),認知項評分(35分)以及兩項評分之和(126分)。行血管重建術(間接血管重建術和復合血管重建術)組與未手術組,2次功能獨立性評分差值(功能項評分、認知項評分和評分總和)比較有顯著差異。
   2.煙霧病病理免疫組織化學研究
   HE染色顯示,煙霧病組可見部分內皮細胞核深染,向管腔輕度突起。煙霧

17、病組硬腦膜血管IgG、IgM、C3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92%、84%、84%,對照組分別為20%、20%、40%,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煙霧病組硬腦膜血管VCAM-1陽性表達率為14%,對照組為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Wilcoxon秩和檢驗結果,IgG、IgM和補體C3在煙霧病患者腦膜血管壁上的陽性表達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意義,而VCAM-1在21例標本中有3例弱陽性表達,無差異性。<

18、br>   4例煙霧病患者顳淺動脈HE染色顯示內膜層不均勻增厚,中膜層結構無明顯變薄,部分內皮細胞核深染,向管腔輕度突起。內膜結構排列紊亂。而IgG、IgM和補體C3在顳淺動脈管壁沉著,在3例煙霧病患者中均表達陽性,在1例中陰性表達。
   3.應用CT腦灌注評價腦血管重建術的療效
   本組14例煙霧病患者中,有12例行聯合血管重建術,術前及術后7天復查CT腦灌注,術側大腦中動脈ROI的MTT絕對值具有統(tǒng)計差異(術前

19、4.5±0.6s,術后4.7±0.6,P=0.045)。其中有3例患者(4側)行間接血管重建術,術后大腦中動脈ROI血流灌注絕對值與術前相比無統(tǒng)計差異。
   為進一步分析手術側各動脈ROI腦灌注相對值變化和血管重建術對未手術側各動脈ROI腦灌注絕對值的影響,從上述14例患者中錄入9例雙側血管病變患者行單側聯合血管重建術(9側),定義術側與未手術側的比值為CT腦血流灌注相對值,分別比較手術前后術側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后動

20、脈ROI腦灌注相對值的變化,發(fā)現手術后大腦中動脈ROI的MTT相對值(術前1.0±0.2,術后1.1±0.3,P=0.052)具有統(tǒng)計差異趨勢。其它動脈ROI的腦血流灌注相對值不具有統(tǒng)計差異。
   對比9例患者術前及術后7天術側與未手術側各顱內動脈ROI的CT腦灌注變化,結果提示術側大腦中動脈ROI的TTP(術前11.5±2.0s,術后10.5±1.9s,P=0.016)統(tǒng)計差異明顯;大腦中動脈ROI的MTT(術前4.4±0.

21、6s,術后4.7±0.7s,P=0.009)具有統(tǒng)計差異。術側大腦前動脈與大腦后動脈ROI的TTP(術前11.9±2.0s,術后10.9±2.2s,P=0.046)(術前10.7±1.4s,術后9.6±1.6s,P=0.024)存在統(tǒng)計差異;鏡像未手術側大腦前動脈與大腦后動脈ROI的TTP(術前11.3±2.0s,術后10.3±2.0s,P=0.027)(術前10.9±1.9s,術后10.0±2.2s,P=0.039)具有統(tǒng)計差異,但對

22、側大腦中動脈ROI的腦灌注值無統(tǒng)計差異。
   部分患者3月后復查CT灌注結果證明,腦灌注結果較術前和術后短期有明顯改善。
   結論:
   1.煙霧病具有特異性流行病學特點,腦血管重建術可降低患者再出血及死亡風險。
   本研究發(fā)現女性患者較男性多發(fā),該病的易感性可能與女性特殊生理條件有關。出血表現型多見于成年患者,但對于缺血型表現,多由于起病隱匿,癥狀不明顯或者部分患者出現代償等原因不能及時發(fā)現。部

23、分煙霧病患者顱內病變血管可伴發(fā)動脈瘤,是導致顱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煙霧病患者可伴發(fā)其它疾病,但伴發(fā)疾病與煙霧病形成之間的關系目前仍無法說明。
   血管重建手術治療可以降低患者再出血風險和死亡率;有助于改善腦缺血狀態(tài)和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肢體功能、社會認知能力,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側支血管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長期隨訪結果證實間接血管重建術依然有效。伴發(fā)動脈瘤患者,單純治療動脈瘤對改善癥狀和提高生存率的意義尚需進一步探

24、討。
   2.免疫球蛋白激活補體共同參與血管壁損傷
   煙霧病患者硬腦膜血管壁IgG、IgM及補體C3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在煙霧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相關免疫球蛋白可能通過激活補體共同參與血管管壁的損傷過程。
   3.CT腦灌注對評價腦血管重建術有重要意義
   聯合血管重建術短期內即可增加顱內腦血流灌注,腦內高灌注可增加術后相關并發(fā)癥風險。而間接血管重建術后腦灌注無明顯改變。但長期觀察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