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抗生素合理用藥的調查研究</p><p> 摘 要 目的: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抗生素臨床應用不合理所引發(fā)的毒性和副作用,更好的治療疾病。方法:加強抗生素的監(jiān)管,提高醫(yī)生素質,增強患者對抗生素的了解,從多個方面同時出發(fā),綜合解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問題。結果與結論:抗生素合理用藥,可以有效地治療疾病,防止因不合理用藥帶來的各種不良反應,使抗生素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p>
2、<p> 關鍵詞 抗生素;臨床應用;合理用藥;有效治療</p><p>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research</p><p> Abstract Objiective :Alpha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reduce the toxicity and side effec
3、ts caused b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unreasonable, better treatment of disease. Method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antibiotics, improve medical quality, and enhance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4、antibiotics. From multiple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o the issue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can</p><p> Keywords Antibiot
5、ic;Clinical application;Rational drug use;Effective treatment</p><p> 抗生素原稱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是由真菌、細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類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或殺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學物質。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數是從微生物培養(yǎng)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用很小的劑量就能抑制或殺滅病源微生物。事實上不僅對細
6、菌霉菌等有抑殺作用而且對螺旋體等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惡性腫瘤也有良好的抑殺作用,近年提倡將抗菌素改成為抗生素。</p><p> 抗生素是一類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利器”,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藥物的發(fā)明與應用是20世紀醫(yī)藥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1]。但是,抗生素人為地濫用和不合理使用給廣大患者造成的不良反應和無辜傷害已經觸目驚心,在抗生素萬能論以及商業(yè)利益的驅動下,人們對抗菌藥物的依賴和濫用成為世紀難題,在我國尤為嚴重
7、[2]。根據WHO報告,全球死亡人數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藥[3]。至目前,抗生素藥物不合理使用導致的耐藥性、不良反應已成為全球日益關注的問題,我國也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較嚴重的國家之一[4]。</p><p> 1.抗生素臨床應用存在的問題</p><p> 1.1 抗生素名稱上的混亂</p><p> 抗生素的品種繁多使用廣泛,在普通人群中間的知名
8、度很高,這樣就造成了它在名稱方面比較混亂的狀態(tài)。長期以來,不光在普通民眾,甚至在一些專業(yè)人員對嚴格的抗生素的界定都不是非常有把握。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藥估計就是抗生素,但實際上嚴格意義上講消炎藥和抗生素應該是不同的兩類藥物。我們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癥來發(fā)揮作用的,而是針對引起炎癥的微生物,是殺滅微生物的,而消炎藥是針對炎癥的。抗病毒和抗細菌的藥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里,抗生素是廣義的,而抗菌藥物是比較專一的。</p>&
9、lt;p> 1.2 臨床上濫用抗生素</p><p> 凡超時、超量、不對癥使用或未嚴格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等,都屬于抗生素濫用。濫用原因主要是因為醫(yī)療衛(wèi)生行政機構對醫(yī)務人員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與法律的界定。導致醫(yī)院不重視病原學檢查,抗生素藥敏試驗過少;抗生素適應癥掌握不嚴,選用廣譜抗菌藥物偏多,聯(lián)合用藥過多,預防性用藥時間過長;不了解抗生素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在給藥劑量、途徑、間隔時間上存在不規(guī)范操作
10、。</p><p> 1.2.1 醫(yī)療機構濫用現象</p><p> 調查醫(yī)療機構濫用抗生素存在現象: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80%;門診感冒患者約有75%應用抗生素;外科手術則高達95%。有資料表明,我國三級醫(yī)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約為70%,二級醫(yī)院為80%,一級醫(yī)院為90%[5]。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把抗生素當做家庭的常備藥,稍微有些頭疼腦熱就服用,有一些患者主動要求用好藥、貴藥,就
11、更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6]。</p><p> 表1 85家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率調查</p><p> 表2 某醫(yī)院01年6月 27日醫(y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p><p> * 當天住院病人1138人,458例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39.5%,使用藥物605次。</p><p> 1.2.2 藥店濫用現象</p>
12、<p> 抗生素到處可買,藥學界流傳著一句話:“美國槍支容易買得到,抗生素很難買到,而中國恰好相反?!庇眠@句話來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國的濫用程度再恰當不過了。</p><p> 1.2.3 畜牧養(yǎng)殖業(yè)濫用現象</p><p> 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進動物生長,這已是養(yǎng)殖業(yè)內通行的做法??股卦谛竽翗I(yè)中的大量使用,導致在環(huán)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釋放和耐藥細菌的馴化與進
13、化。在農場周圍的空氣和土壤中,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零售的肉和禽中,甚至是野生動物體內,到處都充斥著抗生素。有人統(tǒng)計,在中國,每年有一半的抗生素用于養(yǎng)殖業(yè)。</p><p> 2.濫用抗生素引發(fā)的問題</p><p><b> 2.1 社會后果</b></p><p> 2.1.1 產生大量的耐藥菌使有效地抗生素效果變差,或者完全無效。<
14、;/p><p> 耐藥性可以交叉耐藥,細菌對某種抗生素耐藥,同時亦可對其它抗生素耐藥,而且耐藥性還可以在不同的細菌、人體正常細菌群的細菌與致病菌間,通過耐藥基因相互傳播,使細菌耐藥性復雜化。結核病包括抗生素在內的化療藥物已經不少,本來非常有效,如今因耐多藥結核菌的流行使得結核病成為更加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一批抗生素失去療效,則可能造成人類的災難。</p><p> 2.1.2 資源浪費&
15、lt;/p><p> 由于用藥錯誤,導致藥物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浪費了寶貴的有限的藥物資源。</p><p> 2.1.3 醫(yī)療機構信譽損失</p><p> 醫(yī)療機構不合理用藥,不能有效地治療患者疾病,導致患者病情不斷惡化,使得醫(yī)療機構在患者中的信譽受到很大損失。</p><p><b> 2.2 臨床后果</b>
16、</p><p> 2.2.1 毒副作用</p><p> 任何抗生素藥物都有毒副作用,其中最嚴重的是過敏反應。我國每年都有20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在醫(yī)學上,他們被稱為“藥源性致死”。也就是說,他們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藥吃死的。這當中40%死于抗生素濫用,中國三分之一的殘疾人屬于聽力殘疾,而60%到80%的致聾原因與抗生素有關??股囟靖弊饔弥饕ㄒ韵聨讉€方面:</p>
17、<p> 過敏反應:由于個體差異,任何藥物均可引起過敏反應,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嚴重的過敏反應可在短時間內致人死亡。易引起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的藥物主要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潔霉素、磺胺類等抗生素。</p><p> 肝損害:通過直接損害或過敏機制導致肝細胞損害或膽汁郁滯的藥物主要有四環(huán)素、氯霉素、無味紅霉素、林可霉素等。</p><p> 腎
18、損害:大多數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謝物經腎臟排泄,故腎臟最容易受其損害。主要有磺胺類、頭孢菌素類、二性霉素B等。</p><p> 神經系統(tǒng)損害:可表現為頭痛、失眠、抑郁、耳鳴、耳聾、頭暈以及多發(fā)性神經炎,甚至神經肌肉傳導阻滯。多見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p><p> 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反應:較多見于四環(huán)素、紅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黃霉素、新霉素等。<
19、;/p><p> 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主要見于氯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青霉素等。</p><p> 二重感染: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由于體內敏感細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細菌以及真菌趁機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而致病。</p><p> 表3 抗生素的不良反應</p><p> 注:+
20、 + + +表示不良反應率較高,反應嚴重。+表示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反應較輕。</p><p> 2.2.2 造成正常菌群失調,產生免疫力下降和醫(yī)源性感染和藥源性感染</p><p> 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既可殺滅致病菌,也可消滅人體腸道和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維持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衛(wèi)士,它們減少到一定程度時,致病菌就會趁虛而入,或者體內原來的非致病菌也會引起感染,嚴重的甚至可
21、以致命。</p><p> 3. 抗生素合理用藥應注意的問題</p><p> 3.1 患者應注意的問題</p><p> 3.1.1 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p><p> 應用抗生素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按醫(yī)囑,按規(guī)定的計量和療程服用,不可感到癥狀好轉就停止使用,也不可任意延長療程,更不可自作主張更改用藥次數,也不能過于頻繁調換抗生素
22、,患者切忌自行購買和使用抗生素。一些特殊情況者,如風濕熱患者,與流腦、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相應的抗生素予以預防。</p><p> 3.1.2 不能把抗生素當做萬能藥</p><p> 沒有一種抗生素能抑制和殺滅所有細菌,不要把抗生素當做退燒藥,一有頭疼腦熱或皮肉傷就自行服用抗生素,只有使用對引起感染的細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應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及結合有關化驗結果
23、正確選用抗生素。</p><p> 3.1.3 不能盲目求新</p><p> 抗生素種類較多,每一種抗生素針對不同的細菌感染,不能片面追求使用新藥。</p><p> 3.1.4 避免藥物直接和皮膚接觸</p><p> 在皮膚和粘膜使用抗生素易發(fā)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霉素
24、G的局部應用應盡量避免。</p><p> 3.2 醫(yī)生及醫(yī)療機構應注意的問題</p><p> 3.2.1 合理選擇抗生素</p><p> 抗生素的應用應嚴格掌握適應癥,必須以臨床診斷、細菌學診斷、藥物過敏試驗作為選用抗生素的依據。嚴格控制預防性用藥、局部用藥、聯(lián)合用藥和非細菌感染的用藥[7]。</p><p> 3.2.2 選擇
25、適當的給藥途徑</p><p> 各種給藥途徑各有其優(yōu)缺點及應用指征,治療輕中度感染時可采用口服給藥,宜選用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劑。對嚴重感染則應采用靜脈注射給藥。</p><p> 3.2.3 合理掌握劑量、療程</p><p> 抗生素的劑量一般可按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但應根據患者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而適當調整。</p><p&g
26、t; 3.2.4 建立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網</p><p> 定期公布準確的監(jiān)測資料,供臨床用藥參考。</p><p>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問題的日益關注,抗生素不良反應危害已經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國家正在建立健全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報告制度,盡量避免和減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引發(fā)的各種危害,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目前無論醫(yī)院管理者還是臨床醫(yī)務人員都要認真面對的問題,他關系到
27、我們每個人身體健康是否有保障的問題,加強抗生素的管理。人們要抱著無病不隨便用藥,有病要合理用藥,正確服用和保管藥物,提高用藥水平,從而達到真正安全、有效、經濟、適當的合理使用抗生素。</p><p><b> 參考文獻</b></p><p> [1] 李向平.執(zhí)業(yè)藥師在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學,2004,3(6):45.</p&
28、gt;<p> [2] 楊曉華.1230例抗生素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房,2011,12(2);106-107.</p><p> [3] 徐年卉,林固生,付 潔等.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的經驗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2);143-144.</p><p> [4] 吳永佩,顏 青.加強教育與干預促進臨床合理用藥[J].中國醫(yī)院,20
29、04,8(8);10-11.</p><p> [5] 劉振聲,陳大鵬,陳增輝.醫(yī)院感染管理學[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0:314.</p><p> [6] 吳錦紅.不合理用藥處方淺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11):1083.</p><p> [7] 谷君英.淺談如何使用抗菌藥[J].醫(yī)藥世界,2006,8:10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