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是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能夠感染多種禽類,給世界養(yǎng)禽業(y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測定了鵝源NDV強毒株ZJ1的全基因組序列,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該基因組cDNA的全長克隆以及分別表達該毒株NP、P以及L蛋白的3個真核表達質粒,通過病毒的體外包裝技術,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成功建立了鵝源NDV的反向遺傳操作技術平臺,這也為從病毒生物學特性的角度研究P基因提供了技術支持。 1.基因III
2、型和IX型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及其在新城疫進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 根據(jù)EMBL/GenBank中已發(fā)表的基因III型NDV全基因和基因IX型NDV基因片段設計一套全基因引物,將NDV全基因分為10個相互重疊的片段進行RT-PCR擴增。PCR產(chǎn)物連入pGEM-Teasy載體測序后應用DNAStar軟件進行遺傳進化分析。我們測定了5株基因IX型NDV和2株基因III型全基因組序列并進行遺傳進化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兩種基因型毒株
3、同源性較高,但是基因IX型NDVNP基因內確實存在6nt插入片段,基因全長為15,192nt,是與基因III型NDV不同的毒株。鑒于基因IX型代表株F48E8的分離時間,可以確定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jīng)存在全長15,192nt的毒株。值得注意的是,常用的遺傳進化分析以及限制性內切酶位點(RE)分析并不能有效的區(qū)分這兩種基因型以及IV型,NP基因5’端非編碼區(qū)核苷酸長度才是最可靠的遺傳標志。最后,根據(jù)兩個基因型毒株相近的分離時間和高度
4、的同源性,我們推測最早有一群NDV毒株在遺傳進化過程中分化為兩支,保持15,186nt基因組長度的一支演變?yōu)榛騃II型、IV型及相關毒株;而另外一支,在NP基因5’-NCR插入6個核苷酸,產(chǎn)生了15,192nt基因組長度的毒株,可能即為最早的基因IX型毒株,再逐步進化演變?yōu)楹髞淼幕騐~VIII型。 2.新城疫病毒P/V/W基因編碼產(chǎn)物的結構域分析及針對V蛋白C端結構域的抗體制備 根據(jù)EMBL/GenBank上發(fā)布的N
5、DV基因序列,分別設計針對基因II、III、VI和VII型以及classINDV毒株P基因的引物。RT-PCR擴增后測序,從而獲得5種基因型NDVP基因的正確序列。通過核苷酸序列預測P基因表達產(chǎn)物的氨基酸序列,并進行二級結構預測和三級結構模擬。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腮腺炎病毒屬的猴副流感病毒V型(Simianvirus5,SV5)的V蛋白與NDV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以及二級結構的相似性均較高,可以將其空間結構作為模板模擬NDVV蛋白以及P蛋
6、白N端的空間結構。綜合各種分析數(shù)據(jù),可以確定P蛋白輔助N蛋白折疊的結構域位于N端前50aa內,其中20aa-29aa預測為一個潛在的疏水性α-螺旋;50aa-131aa結構紊亂;預測P蛋白螺旋卷曲結構位于221aa-290aa范圍內,可能介導了P蛋白四聚體的形成以及與L蛋白的相互作用:預測NDV的X結構域位于291aa-392aa范圍內,其中350aa-392aa區(qū)域內存在3個相連的α-螺旋,其二級結構與副粘病毒X結構域的C端亞單位結構
7、相似,可能介導了P蛋白與衣殼化基因組的相互作用。V蛋白的C端結構域(C-terminaldomain,CTD)的編碼區(qū)域位于P蛋白132aa-239aa區(qū)域內,與螺旋卷曲結構部分重疊。最后,根據(jù)分析結果將基因VII型NDV毒株ZJ1V蛋白CTD的序列插入pGEX-6p-1表達載體中誘導表達。表達產(chǎn)物通過切膠免疫的方法多次免疫小鼠,結果獲得抗V蛋白CTD的多抗血清。利用間接免疫熒光鑒定多抗血清與病毒蛋白的反應情況,證明制備的抗CTD血清能
8、夠與NDV感染vero細胞作用,與正常Vero細胞不反應,為后續(xù)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3.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P基因對病毒毒力的影響 利用BglII酶切全長質粒pNDV/ZJ1,成功構建含有TVT載體、NP基因、P基因以及很少部分M基因和L基因片段的中間質粒pTX37。PCR分別分別擴增NDV基因II型疫苗株LaSota、基因III型中等毒力株JS/05/9/Go和基因VII型強毒株JS/05/5/Go的P基因,上游引
9、物突變引入SmaI的酶切位點,下游引物突變出ApaI酶切位點。通過SmaI和ApaI將3株病毒的P基因替換進入中間載體pTX37,再利用Bst217I和XbaI將重組質粒連入NDV基因組全長轉錄載體質粒。重組的3種NDV基因組全長轉錄載體質粒與3個輔助表達質粒pCI-L、pCI-NP和pCI-P共轉染BSR-T7/5細胞,成功拯救出了P基因替換株RZJ-LP,RZJ-4P,RZJ-IP。通過MDT、ICPI、IVPI、細胞致病力以及生長
10、曲線的檢測,發(fā)現(xiàn)3株P基因替換株的毒力變現(xiàn)明顯的差異:RZJ-LP和RZJ-4P在細胞上的生長滯后于親本病毒ZJ1,細胞上清中的病毒含量比ZJ1低10倍左右;RZJ-4P和RZJ-LP的ICPI從ZJ1的2.54下降至2.33和1.51;RZJ-IP表現(xiàn)出了比ZJ1更強的感染力,感染細胞后最早出現(xiàn)病變的時間和完全破壞單層細胞的時間比ZJ1還要早12h-24h。3株P基因替換株的毒力強弱排序與其P基因來源毒株的毒力強弱排序相同,表明P基因
11、是影響NDV毒力的因素之一。 4.新城疫病毒P基因編碼產(chǎn)物的結構域對病毒生物學活性的影響 通過SmaI和ApaI的酶切位點,將基因II型疫苗株LaSotaP基因RNA編輯位點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別替換進入基因VII型NDVZJ1,成功拯救了具有嵌合P基因的兩株重組病毒RZJ-LaN和RZJ-LaC。通過PCR在中間質粒pTX37的P基因RNA編輯位點后進行點突變引入終止密碼子TAG,拯救V蛋白C端結構域缺失株RZJ-VS
12、和熒光標記的RZJ-VS/GFP,重組病毒P蛋白的正常表達不受影響,而由+1GmRNA編碼的V蛋白翻譯到RNA編輯位點后即終止。通過MDT、ICPI、IVPI、細胞致病力以及生長曲線的檢測,發(fā)現(xiàn)RZJ-LaN和RZJ-LaC的毒力比親本病毒稍弱,但明顯強于P基因替換株RZJ-LP,表明上一章中發(fā)現(xiàn)的RZJ-LP毒力大幅度下降是由P蛋白和V蛋白的多個結構域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并非是單個結構域導致。在沒有干擾素系統(tǒng)的Vero細胞上RZJ-LP、
13、RZJ-LaN和RZJ-LaC生長曲線基本重合,而在原代細胞CEF、GEF上RZJ-LaN的增殖能力最強,RZJ-LaC最弱,RZJ-LaN感染細胞中病毒的最高含量比RZJ-LP高5~10倍,RZJ-LP比RZJ-LaC高5~10倍,表明ZJ1V蛋白CTD的干擾素拮抗能力強于LaSota。V蛋白缺失株的生物學活性與相關報道完全相反,在細胞和雞胚中的生長不受影響,接種Vero、CEF和GEF細胞以后,細胞病變以圓縮脫落為主,單層細胞完全破
14、環(huán)的時間超過72h。這種細胞病變過程與親本病毒完全不同,暗示V蛋白的CTD結構域應該具有未知的功能。檢測熒光發(fā)現(xiàn),RZJ-VS/GFP和RZJ/GFP在以0.01MOI接種細胞后12h都出現(xiàn)了很強的熒光,24h后絕大多數(shù)單層細胞出現(xiàn)熒光,這表明ZJ1株的復制和傳播能力非常的強,感染速度超過了細胞抗病毒免疫啟動的速度,推測基因VII型NDV高效的增殖和傳播能力也是其免疫逃避的機制之一 全文小結: (1)測定了2株基因III
15、型和5株基因IX型NDV的全基因組序列,證實兩種基因型毒株雖然同源性較高,但是基因IX型NDV確實有6nt插入片段,基因全長為15,192nt,是最早出現(xiàn)的15,192nt基因組長度毒株。分析后推測,NDV毒株在遺傳進化過程中分化為兩支,保持15,186nt基因組長度的一支演變?yōu)榛騃II型、IV型及相關毒株;而另外一支,在NP基因中插入6個核苷酸,產(chǎn)生了15,192nt基因組長度的毒株,可能即為最早的基因IX型毒株,再逐步進化演變?yōu)楹?/p>
16、來的基因V~VIII型。 (2)通過對P基因表達產(chǎn)物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確定P蛋白和V蛋白結構域的大致位置。 (3)通過反向遺傳平臺,替換基因VII型強毒ZJ1的P基因全基因或部分結構域,成功拯救5株重組病毒。3株P基因替換株的毒力強弱排序與其P基因來源毒株的毒力強弱排序相同,證實P基因是影響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時發(fā)現(xiàn)P基因對毒力的影響是由多個結構域共同參與,而非單一結構域決定。 (4)利用反向遺傳平臺,成功拯救2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主要毒力蛋白功能研究及應用.pdf
- 新城疫病毒反向遺傳操作基礎與應用研究.pdf
- 應用新城疫病毒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構建NP、P表達質粒.pdf
- 應用新城疫病毒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構建L表達質粒.pdf
- ClassⅠ新城疫病毒9a5b株反向遺傳技術平臺的初步建立.pdf
- 表達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組雞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pdf
- 新城疫病毒NP基因不同區(qū)域與毒力的相關性.pdf
- 新城疫病毒HN蛋白在病毒毒力和組織嗜性中的作用.pdf
- 新城疫病毒M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其初步應用.pdf
- 新城疫病毒TS09-C株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的構建及其初步應用.pdf
- 雞新城疫病毒檢測方法的研究.pdf
- 新城疫病毒F蛋白對其致病性影響的研究.pdf
- 新城疫病毒V蛋白的表達及其對干擾素活性影響的研究.pdf
- 抗新城疫病毒中藥多糖的篩選.pdf
- 藥物對不同新城疫病毒毒株的作用研究.pdf
- 一株抗腫瘤新城疫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及毒力測定.pdf
- 新城疫病毒耐熱株HR09的鑒定與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的構建.pdf
- 種鴨生殖系統(tǒng)新城疫病毒檢測及鴨新城疫病毒垂直感染動物試驗.pdf
- 新城疫病毒抗小細胞肺癌的研究.pdf
- 殼聚糖衍的制備及其抗新城疫病毒活性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