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sk)Verih)是海欖雌屬的真紅樹植物。雷州半島的白骨壤種群主要分布于特呈島、和安、企水、高橋、角尾等地,總面積約2000多hm2。本文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標記技術,對分布于雷州半島5個天然白骨壤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進行研究,并探討了種群遺傳多樣性水平與環(huán)境因子間的相關性。目的在于為將來引種以及更好地保護這一寶貴資源提供科學
2、依據。 通過對白骨壤ISSR反應體系各影響因素的摸索,建立了一套適合于白骨壤的ISSR-PCR優(yōu)化體系。篩選出12條引物對5個種群進行擴增,共獲得85個清晰位點,多態(tài)位點數(shù)為32個,多態(tài)位點百分率在物種水平上為38.86%,在種群水平上為45.62%:Nei's的基因多樣性在物種水平為0.1495,在種群水平為0.1627;Shannon's信息指數(shù)所反映的遺傳多樣性在物種水平上為0.2259,在種群水平上為0.2457。根據N
3、ei's的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計算出種群間的分化系數(shù)Gst為0.0812,說明白骨壤種群總的變異中有8.12%發(fā)生在種群間,有91.88%發(fā)生在種群內。根據Shannon's信息指數(shù)計算出種群間的分化系數(shù)Gst為0.0806,與Nei’s遺傳分化基本一致。遺傳距離較小,平均為0.0196,其中特呈島種群和角尾種群遺傳距離最小為0.0107,種群間的基因流較強(Nm=5.6549)。 白骨壤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和種群間較強的基因流主要與
4、白骨壤種子的散布方式和環(huán)境均一有關。白骨壤種子成熟后,部分落在林地淤泥或沙土上成苗,部分隨著漲潮和退潮漂流到很遠的地方,這種特殊的傳播方式導致沿海白骨壤種群間產生較強的基因流。白骨壤生長在環(huán)境較均一的淤泥或沙質土壤中,棲息生態(tài)環(huán)境因子差異小及研究尺度小,使其種群之間分化程度很低。 運用POPGEN Version1.32軟件軟件進行遺傳相似性分析,計算遺傳距離,構建UPGMA聚類圖,聚類結果可將其分為3個類群,特呈島和角尾白骨壤
5、種群聚為第一類群;企水和高橋白骨壤種群聚為第二類群;和安白骨壤種群遺傳距離最遠單獨聚為一類群。 利用SAS8.0軟件將5個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指標與生長環(huán)境因子間作相關性分析。分析表明:白骨壤的遺傳多樣性與地理分布沒有顯著相關性(P>0.05),與N含量有一定的負相關,與P含量、有機質含量、K含量、Ph值含量有一定的正相關,相關性均不顯著(P>0.05)。 結合聚類分析和太平洋環(huán)流影響,筆者推測隨太平洋流漂流到雷州半島的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雷州半島野生能源樹種的調查篩選及土壇樹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雷州半島紅樹林區(qū)彈涂魚類種群生物學特征與遺傳多樣性的研究.pdf
- 滇重樓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櫸樹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巴中梔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中國刺槐群體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核桃屬植物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山藥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中華鳑鮍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苜蓿品種間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辣椒遺傳多樣性的RAPD和ISSR分析.pdf
- 女貞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絲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辣椒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菜心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ISSR標記的早熟禾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虉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ISSR分析.pdf
- 銀杏群體遺傳多樣性的RAPD和ISSR分析.pdf
- 外來入侵植物銀膠菊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pdf
- 靈寶大棗遺傳多樣性的表型與ISSR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