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日語教學中學生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改革與探索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基礎日語教學中學生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改革與探索</p><p><b>  摘要: </b></p><p>  基礎日語教學中的翻譯意識的缺乏,導致學生對翻譯的種種誤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改變這種現(xiàn)象,在基礎日語教學中,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語境意識、技能意識、運用原文詞典等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意識,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

2、/p><p>  關鍵詞:基礎日語;翻譯意識;發(fā)散性思維;語境意識;技能意識;原文詞典 </p><p><b>  一、何謂翻譯意識 </b></p><p>  意識本屬于哲學領域,運用到翻譯上就成了翻譯意識。翻譯意識是隨翻譯的發(fā)展,由自發(fā)到自覺的過程中,對翻譯現(xiàn)象的心理、觀點、思想等各方面的總和。翻譯意識根據(jù)分析角度的不同,類別也不同。從意識

3、主體的角度,可以分為個人翻譯意識、群體翻譯意識和社會翻譯意識(郎江濤.2001(12))。個人翻譯意識是“個人對翻譯現(xiàn)象的情緒、看法和思想的總和”。由于個人對翻譯現(xiàn)象的情緒、看法、思想等的不同,必定會造成翻譯作品的不同。“譯文無定本”的思想想必就源于此。群體翻譯意識是指不同的群體,如民族、學派等對翻譯現(xiàn)象的意識。社會翻譯意識是指“整個社會對翻譯現(xiàn)象的意識”。社會的文化水平直接決定了社會翻譯意識。高寧說翻譯意識就是“初步的專業(yè)意識+語言敏

4、感度”(高寧,2013)。專業(yè)意識就是學生在動筆翻譯前能自覺地從譯學的角度思索,知道自己將要做什么,對原文和譯文都能用專業(yè)的眼光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所謂語言敏感度主要是對語境的高度敏感。即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在預設的語境中去翻譯和探討原文的意義和翻譯作品。 </p><p>  然而,傳統(tǒng)的翻譯課不論是教材還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更多的是對翻譯技巧的訓練。學生拿到文本首先是查單詞、查語法,查完后根據(jù)詞典上的詞義認認真真,一字不

5、落的翻譯,頭腦中似乎翻譯意識全無。筆者認為這與學生在基?A日語階段的學習有密切關系。本文試從《基礎日語》的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意識為題展開。 </p><p>  二、基礎日語教學中翻譯意識培養(yǎng)的盲區(qū) </p><p>  基礎日語教學是以詞匯、閱讀和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每個單詞、句子、語法現(xiàn)象進行單獨講解。翻譯目的往往是為了讓利于學生從母語思維模

6、式去理解日語原文,工具性較強,教學翻譯,翻譯是手段。作為語言學習的五大基本技能的“譯”,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翻譯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即便有少量的翻譯練習,也是為了鞏固學生對某一詞匯、語法或語言片段的理解。至于那些翻譯背后的文化差異、翻譯的過程性則被拋之腦后,正如何其莘所說,“在一般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的過程中,‘譯’是作為增強學生外語能力的一種訓練手段,而不是訓練目標”(何其莘2007(4):11).因此,可以說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在基礎外語教學過程

7、中根本無從談起。 </p><p>  同時,由于基礎日語的學生多是零基礎者,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多是以漢語講,同時在對單詞等進行講解時也多是將所講內(nèi)容翻譯為漢語,往往認為用漢語理解了日文就大功告成。由此一來,經(jīng)過大一、大二兩年的日語學習,學生不但沒有養(yǎng)成日語思維的習慣,反而形成了漢語思維理解日文的奇怪現(xiàn)象。作為手段的教學翻譯看似好像更有利于教學,實質(zhì)上,教學翻譯多是一對一的翻譯方式,而且有的僅是口頭表達,并不嚴謹,

8、以至于到大三真正學習翻譯課程時,面對翻譯文本往往會拘泥于日語的語言結構,不敢“越雷池半步”。如“道路?叱?の若い女性”,很多學生翻譯成了“道路清掃的年輕的女性”。這種一一對應的翻譯,可以說是前期基礎日語教學的后遺癥。學生翻譯到此時,稍微點撥一下,學生就會恍然大悟,“道路清掃的年輕的女性”不就是“年輕的女清潔工”嘛。這個簡單的例子是筆者在第一堂日漢翻譯課堂上,給學生舉的一個例子,通過此例學生初步意識到翻譯不是一一對應翻譯出來就了事的。此外

9、,就是造成學生誤以為理解日文意思就等于完成了翻譯,使學生忽視筆頭的漢語表達,忽視對譯文的修改。 </p><p>  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的缺失,損害了學生日語學習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日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擔任《基礎日語》的教師應該在精讀課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翻譯意識。 </p><p>  三、基礎日語中學生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

10、</p><p>  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靠平日不斷的積累才能逐漸的形成。本人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意識大有裨益。 </p><p>  1. 明確教學翻譯和翻譯教學的不同,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p><p>  在基礎日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日語的語法結構、篇章等轉換成漢語,讓學生來理解原文,是教學翻譯。教學翻譯是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是課堂

11、教學的一種教學工具,并非真正的翻譯。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把教學翻譯誤解為翻譯教學,好似在向?qū)W生傳遞只要句子的每個部分都轉換成漢語,翻譯就算完成了的信息。因此,當學生初上翻譯課時,翻譯的作品往往是洋味十足。 </p><p>  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基礎日語教師需要告訴學生教學翻譯的目的及與翻譯教學的區(qū)別,讓學生明白真正的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轉換。嚴復在《天演論》提到的“信、達、雅”。作為翻譯

12、最低標準的“信”就是指要譯得準確,不偏離,不遺漏,沒有增減原文的信息,是信息沒有增減,而不是詞語的增減。如“私は犬です”,是一一對譯為“我是狗”就可了事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句話若是談論彼此養(yǎng)的寵物是,可以譯為“我養(yǎng)的是狗”;若是討論屬相,那就應該是“我是屬狗的”。若是討論衣服的圖案,可以為“我要圖案是狗的”等等。就這樣,經(jīng)過幾學期的訓練,學生對精讀課本上的句子的理解就會大大加深,學生也會養(yǎng)成從不同情境的宏觀層面出發(fā),而不只是盯著句子結構

13、的層次的發(fā)散性思維習慣。 </p><p>  2. 強化譯文無定本的意識,突破直譯思維,培養(yǎng)語境意識。 </p><p>  每一種語言同樣的意思都可以有多種表達。翻譯時,面對同一文本,每個人的翻譯不可能完全一樣。這種“譯文無定本”的觀念,雖然成為翻譯界的普遍共識,但或許是由于翻譯的教材的編排多是先給出一個原文例子,再附上一個或幾個譯文,學生往往會誤解為給出的譯文是唯一正確的譯文。在基礎

14、日語教材上,每個語法解釋后都跟著一個譯文,此譯文只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原文的結構,基本上采用的是一一對應的直譯方法。但是根據(jù)筆者近十年的翻譯教學經(jīng)驗,學生在初上翻譯課時,往往過于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結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筆者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經(jīng)常告訴學生教材上的翻譯的目的及翻譯方法,使學生理解翻譯方法的多樣性和語言的開放性。同時,反復強調(diào)“譯文無定本”的思想,讓學生在整個語境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翻譯教材的

15、相關內(nèi)容,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如下面例子,   すると、?Aい印半?pにきゃはんたびで 、よれよれの帽子を被った??P者らしい男が、泣いている二人に「どうしたんだ」と聲をかけて川を?き?zんだ。 </p><p>  若直接譯為:這時,穿著臟了的帶字號的和式外罩和綁腿布襪的向勞動者模樣的男人問兩個正在哭泣的孩子,“怎么啦?”,并向河里偷窺。這種按照原文結構一字一句的翻譯在此例中存在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個是主語特

16、別長,謂語又很短,整個句子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一個是“?き?zんだ”的翻譯,譯為偷窺有點莫名其妙。最后,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討論,確定為: </p><p>  這時,來了個工人模樣的男人。他身穿臟了的帶字號的和式外褂,腳蹬綁 腿短布襪,頭戴一頂皺巴巴的帽子。他向兩個正在哭的孩子問道:“怎么啦?”,說著像河里望去。 </p><p>  修改后的譯文,無論從表述上還是語法都明顯優(yōu)于先前的譯文。在

17、此例中?m然日語并沒有說“來了”這個詞,實質(zhì)上存在的。只有理解了原文的語境,體會了孩子和男人的一系列的動作,才能出現(xiàn)修改后的譯文?!白g文無定本”的實質(zhì)是內(nèi)容先于形式。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過度重視語言形式,而忽略了語言背后的實質(zhì)內(nèi)容。重視語境的不僅是語言的外在形式,而是其背后的內(nèi)涵?!罢嬲饬x上的翻譯應是語際間的信息轉換,即用一種語言來代替另一種語言來傳達同樣的信息。”學生在練習過程慢慢就理解了“譯文無定本”的思想,突破了一對一的

18、直譯思維,建立起信息先于內(nèi)容的語境意識。 </p><p>  3. 技能先于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意識 </p><p>  無論翻譯課堂上還是教材,多是強調(diào)翻譯技巧,可以稱之為如何譯的好,而對于技能,即如何翻譯對的問題往往是視不夠。劉宓慶(2003)指出:“翻譯技能和翻譯技巧是有高低之分的, 技巧高于技能, 技能先于技巧?!奔寄苁欠g能力培訓的基本要求。至于做多少技能性訓練才能上升為技巧

19、階段, 劉宓慶, ( 2003: 45) 認為: “技能指標的達成, 起碼應該具有 3 萬字( 外譯中 2 萬, 中譯外 1 萬) 的實務經(jīng)驗; 技巧指標的達成, 起碼應該具有 10 至 15 萬字( 外譯中8 至 10 萬, 中譯外 5 至8 萬漢字)。” 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翻譯這門技能,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筆者所擔任的翻譯課,課堂上講授或與學生討論上周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及一些相關問題的處理方式,課后一般會

20、布置小作業(yè),一般字數(shù)在300字以內(nèi),三天內(nèi)完成。同時,學期初會布置學期作業(yè),時間為一學期,字數(shù)稍多,為3000字左右,經(jīng)過一學期的練習,學生會有近一萬字的翻譯練習,一學年約為二萬字,雖然未達到劉宓慶先生所說的3萬字,但是本人認為通過這二萬字的練習,學生會對翻譯的一些常見問題有所了解,在處理這些</p><p>  4. 鼓勵學生多讀日文原著,多用日文詞典 </p><p>  翻譯課一般設

21、在大學三年級。此時,學生通過基礎日語學習階段的學習,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日語的基本句型,了解了日本的一些基本概況,可以鼓勵嘗試去讀一些日文原著。讀原著可以加深對日本歷史文化、社會風俗,提高日語水平,為以后在翻譯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使用日文詞典也是培養(yǎng)學生翻譯技能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筆者擔任的翻譯課上,幾乎未曾見過學生用日文原版詞典的,學生反映日文詞典看不懂。因此,在第一堂翻譯課上給學生提的一個要求是人手一本《新明解國語詞典》。使用日漢雙語詞

22、典的一個好處在于它給出了漢語的解釋性的意思,學生在使用時往往認為兩個詞是對等的。殊不知,每一種語言的每個詞語背后都有其特定的含義,雙語之間不可能實現(xiàn)完全的對譯。 </p><p><b>  [參考文獻] </b></p><p>  [1]高寧.日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12 </p><p>  [2]何其莘,

23、翻譯和外語教學[J].中國翻譯,2007(4):11 </p><p>  [3]郎江濤.淺談翻譯意識[J].湖南大學學報,2001(12) </p><p>  [4]李雙娟.論翻譯教學中學生學生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J].雞西大學學報,2012(04) </p><p>  [5]劉宓慶.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M].中國對位翻譯出版公司,2007(3) </p&

24、gt;<p>  [6]王京平.翻譯教學中的意識啟蒙[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2) </p><p><b>  基金項目: </b></p><p>  1、商丘師范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礎日語教學中學生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改革與探索》,項目編號:2014jgxm40; </p><p>  2、商丘師范學院學院校級教改項目《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