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論文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研究及現(xiàn)狀分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p><p><b>  A Thesis</b></p><p>  Submitted in Partial of the Requirements</p><p>  For the M.A. De

2、gree in Law</p><p><b>  By</b></p><p><b>  Tang Feng</b></p><p>  Postgraduate Program</p><p>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p><p>

3、  Hua Zhong Normal University</p><p>  Supervisor: Tang Kejun</p><p>  Academic 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 Signature_________</p><p><b>  Approved</b></p

4、><p><b>  May,2007</b></p><p>  華中師范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和使用授權(quán)說明</p><p><b>  原創(chuàng)性聲明</b></p><p>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經(jīng)標明引用的內(nèi)容外,本論文不

5、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聲明的法律結(jié)果由本人承擔。</p><p>  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p><p>  學位論文版權(quán)使用授權(quán)書</p><p>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

6、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學校有權(quán)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gòu)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quán)華中師范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同時授權(quán)中國科學技術(shù)信息研究所將本學位論文收錄到《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并通過網(wǎng)絡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p><p>  作者簽名:

7、 導師簽名:</p><p>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p><p>  本人已經(jīng)認真閱讀“CALIS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發(fā)布章程”,同意將本人的學位論文提交“CALIS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全文發(fā)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規(guī)定享受相關權(quán)益。同意論文提交后滯后:□半年;□一年;□二年發(fā)布。<

8、;/p><p>  作者簽名: 導師簽名:</p><p>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p><p><b>  中文摘要</b></p><p>  近年來,大學生自殺、傷人以及動物等漠視

9、生命的現(xiàn)象頻頻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關注。生命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國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研究也是這樣。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在實踐中已經(jīng)展開。然而,對于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研究還很薄弱,尤其是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更是很少有人進行研究。</p><p>  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它有助于推進大學生生命教育理論體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也

10、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是大學生生命教育實踐開展的迫切需要,對它的研究,可以增強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際效果。</p><p>  教育原則的構(gòu)建,是建立在教育目標和對教育對象特征把握的基礎之上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建構(gòu)也是如此。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一方面要分析大學生的生命特征,同時,也要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進行具體分析。在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特征進行分析之前,必須先了解生命的含義、構(gòu)成以及一般性特征。在此基礎上

11、,要對大學生生命的特征進行具體的揭示。本文從身體特征、心理(精神的)特征、社會性特征三個方面對大學生的生命特征進行了具體分析。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是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另一個依據(jù)。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可以分為認知目標、態(tài)度目標和技能目標。</p><p>  在分析大學生的生命特征和大學生生命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有存在性原則、幸福性原則、情感性原則、生活化原則、主

12、體性原則、超越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整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這些生命教育的原則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p><p>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方興未艾。希望在未來的實踐中,在科學的生命教育原則的指導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能夠取得真正的實效,為大學生的幸福人生提供保證。</p><p>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標;大學

13、生的生命特征;生命教育原則</p><p><b>  Abstract</b></p><p>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that college students treating life with indifference such as committing suicide, hurting person or an

14、imals have frequently seen on the newspaper, which make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As a new education idea, life education is in the originally stage in china. So is the college studen

15、t life education.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has already spread out in practice. However,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college stu</p><p>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a research on t

16、he theory of the principle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It perfects the theory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 on principle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

17、tant role in practice. It is urgent for us to have a research on principle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It can strengthen the actual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p><p>  To construct educ

18、ation principle, we must study the education targe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education object. There is no excep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We must analyze the lif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19、 student, and make a concrete analysis on the target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efore analyzing the lif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student, we need to know import、formation and generality charac

20、teristic of life. The life characteristic o</p><p>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at the end, which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if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s

21、tudent and the target of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These nine principles are existence principle、happiness principle、emotion principle、life principle、subject principle、supreme principle、 practicality principle、enti

22、rety principle and open principle. These principles are not isolated with each other, but are mutual connection. They have com</p><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college

23、student life education is to be in the ascendant in practice.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of life education, we hope colleg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to be able to get real actual effect, and provides guarantee to t

24、he college student for their happiness life in future.</p><p>  Keywords:college student;life education;the target of life education;lif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student;the principle of life education<

25、/p><p><b>  目 錄</b></p><p><b>  中文摘要I</b></p><p>  AbstractII</p><p><b>  引 言1</b></p><p> ?。ㄒ唬┐髮W生生命教育原則研究現(xiàn)狀分析2<

26、/p><p>  (二)論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4</p><p>  一、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重要意義5</p><p> ?。ㄒ唬┯兄谕苿哟髮W生生命教育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5</p><p> ?。ǘ┯兄谕七M大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的進一步開展6</p><p>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構(gòu)建的依據(jù)9<

27、;/p><p> ?。ㄒ唬┊敶髮W生的生命特征9</p><p>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21</p><p>  三、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25</p><p> ?。ㄒ唬┐嬖谛栽瓌t25</p><p>  (二)幸福性原則28</p><p> ?。ㄈ┣楦行栽瓌t29</p

28、><p> ?。ㄋ模┥罨瓌t31</p><p>  (五)主體性原則33</p><p> ?。┏叫栽瓌t37</p><p> ?。ㄆ撸嵺`性原則39</p><p> ?。ò耍┱w性原則41</p><p> ?。ň牛╅_放性原則43</p><p>&

29、lt;b>  結(jié) 束 語46</b></p><p><b>  參考文獻47</b></p><p><b>  致 謝49</b></p><p><b>  引 言</b></p><p>  2002年,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用活堿和硫酸殘害

30、北京動物園黑熊;</p><p>  2004年,云南大學學生馬家爵因瑣事殘忍殺害宿舍6名同學;</p><p>  2006年,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一周之內(nèi)有4名學生接連跳樓自殺……</p><p>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4年,北京高校因自殺而死亡的學生有19名,2005年,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學子因自殺走上不歸路。相關統(tǒng)計顯示,從2006年初到2006年11月,北京高校

31、因自殺身亡的學生已有9名。</p><p>  近年來,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自殺、傷人或者傷害動物等漠視生命的事件頻頻見諸報端,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的教育究竟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我們?nèi)绾尾拍芙鉀Q這種現(xiàn)象?</p><p>  教育作為一種培養(yǎng)人的活動,它是以人的生命為基礎的,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活動開展的前提。離開了學生的生命,教育也就成了脫離實際的抽象的東西,失去了它的意義和價值。因此

32、,生命對于教育而言具有本體論的價值,促進學生生命的發(fā)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這些事件再一次警醒我們:現(xiàn)有的教育對大學生的生命關注不夠,沒有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對生命和死亡形成正確的認識。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教育界開始倡導生命教育,并把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p><p>  生命教育是依據(jù)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fā)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zhì)為基

33、礎,通過選擇優(yōu)良的教育方式,喚醒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fā)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zhì)量,關注生命的整體性發(fā)展的活動。</p><p>  自本世紀60年代開始生命教育研究以來,特別是1968年美國杰·唐納·華特士創(chuàng)導生命教育思想以來,國外和港臺地區(qū)的生命教育已經(jīng)頗有成效。但在我國內(nèi)地,生命教育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們對生命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在理論方面還很滯

34、后,對生命教育的目標、內(nèi)容、原則、方法的研究還比較薄弱;在實踐中,大學生生命教育還沒有大規(guī)模展開,只在一些高校進行了試點和實施,其效果自然難以評價,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自殺、犯罪等現(xiàn)象使我們生命教育的加強已經(jīng)刻不容緩。</p><p>  大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的開展,必須要有正確原則的指導。原則是人們在既定目標和特定條件下,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必須遵循的準則和標準。生命教育的原則就是在生命教育實踐中形成的

35、,體現(xiàn)生命教育客觀規(guī)律的、生命教育活動必須遵循的準則。它是生命教育主體在生命教育規(guī)律的指導下,為實現(xiàn)生命教育的目標,開展生命教育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它指導著整個生命教育活動,最能體現(xiàn)生命教育的本質(zhì),貫穿于生命教育的全過程,涉及生命教育的各個方面。</p><p>  在生命教育的理論體系中,生命教育原則既是反映生命教育基本規(guī)律的基本原理,又是對生命教育實踐具有直接指導和應用作用的方法論。它具有雙重性質(zhì),作為

36、基礎理論,同時又具有實際應用的性質(zhì)。它是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連接點,能夠?qū)崿F(xiàn)生命教育原理向生命教育方式方法的全面轉(zhuǎn)化,進而指導整個生命教育實踐。因此,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對生命教育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意義。</p><p> ?。ㄒ唬┐髮W生生命教育原則研究現(xiàn)狀分析</p><p>  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在國內(nèi)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當前對于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目標、內(nèi)容、原則、方法(實施

37、途徑),一些專家學者發(fā)表了一些論文和專著,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組織編寫了一些教材。但是,這些研究都是各自分散的,沒有系統(tǒng)的研究。對于大學生生命教育相關理論的研究,據(jù)筆者從中國期刊網(wǎng)、萬方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等搜集到的資料來看,從1999至2007年,以大學生生命教育為題的相關文章,只有不到50篇,而且重復研究論述的比較普遍。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這一重要理論的研究,內(nèi)容就更是少見,只有幾篇文章和著作提及,沒有見到專題的研究。我

38、們只能在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門的文件中可以看到生命教育的一些實施原則。</p><p>  (1)論文和專著對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p><p>  路曉軍在《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價值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生命教育在價值取向上應遵循的原則:生存價值和生活意義相統(tǒng)一的原則;物質(zhì)追求和生活追求相平衡的原則;個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diào)的原則。他還提出了遵循生命教育價值取向原則應該反對的錯誤傾向-禁欲主義和縱

39、欲主義。他的研究對象直接針對大學生,這也是學者研究中唯一針對大學生的。只是在具體的實施措施方面,他沒有進行論述。</p><p>  河南大學的劉濟良對生命教育原則論述最為詳盡,在他的專著《生命教育論》中,提出了生命教育應遵循的七大原則:幸福性原則、超越性原則、生成性原則、主體際原則、人文思維原則、生活化原則、體驗性原則。他旁征博引,較多的運用西方哲學和教育理論對這些原則的內(nèi)涵和實施措施進行了深入論述,從他的表述

40、中可知其針對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 </p><p>  上海師范大學的燕國材在《生命教育的原則》一文中認為20多年的教育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原則,如主體性、和諧性、發(fā)展性、個別性、創(chuàng)造性、成功性原則等,這些原則基本上是適用于生命教育的,在此基礎上,他又分析了生命教育本身具有的幾個重要的特殊的原則,即存在性、民主性、自由性原則等。他分別闡述了各條原則的具體含義。對主體性、和諧性、民主性、成功性原則,他除了論述

41、其在一般教育中的含義外,著重論述了其作為生命教育原則的特殊含義。對存在性、民主性、自由性原則,他從中外哲學角度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論述,但從整篇文章中看不出他的研究針對的具體對象,只是從其對民主性原則的闡釋中所舉事例為中小學生的情況來看,其針對的可能是中小學生。他也沒有提出實施原則的具體措施。</p><p>  東北師范大學的陳茉在其碩士畢業(yè)論文《當代青少年生命價值觀的問題分析與教育引導》中提出了生命價值教育的主體

42、性原則、人文思維原則、生活體驗原則。她研究的對象為青少年,她對生命教育原則的論述相對簡單,只對其含義進行了闡述,對于貫徹的具體措施,只有整體上的粗略論述。</p><p>  (2)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門制定的一些具體的文件中包含的若干中小學生命教育原則相關論述</p><p>  黑龍江省發(fā)布的《黑龍江省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意見》中提出了實施生命教育遵循的五大原則:分層推進原則;知行統(tǒng)一原

43、則;幫教與自助、互助相結(jié)合原則;與學生身心發(fā)展一致原則;學校、家庭、社會相結(jié)合原則。上海市委發(fā)布的《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中認為實施生命教育應該注重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遵循以下原則:認知、體驗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原則;發(fā)展、預防與干預相結(jié)合的原則;自助、互助與援助相結(jié)合的原則;學校、家庭與社會相結(jié)合的原則。湖南省教育廳印發(fā)的《湖南省中小學生命與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提出了實施生命與健康教育的原則: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原則;教

44、育在先、預防在前的原則;突出重點、尊重差異的原則;整合資源、協(xié)調(diào)力量的原則。政府文件中提出的原則大都比較具體,其對象明確針對中小學生。雖然大學生和中小學生在各方面有很大差異,但是這些文件中的一些具體措施,還是對我們研究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有很大啟發(fā)。</p><p>  以上研究盡管可以作為借鑒,但它們還存在一些局限。這些研究針對的對象以中小學生居多,直接涉及大學生的很少。同時,在這些研究中,都對原則的含義進行了論

45、述,但是對具體的實踐操作層面的論述很少,即使有也是很簡單的論述。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對它的內(nèi)涵、構(gòu)建依據(jù)以及具體內(nèi)容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是目前大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的迫切需要。本文就是從這些研究現(xiàn)狀出發(fā),針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研究缺失這個問題,力圖從大學生生命特征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兩方面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提供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徑。</p><p&

46、gt;  (二)論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p><p><b>  1、研究思路</b></p><p>  本文主要是建構(gòu)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從分析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重大意義出發(fā),從兩個方面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一是從一般的生命特征出發(fā),分析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生命特征,作為構(gòu)建生命教育原則的一個重要依據(jù);二是分析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將其作為構(gòu)建大學生

47、生命教育原則的另一個重要依據(jù)依據(j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p><p><b>  2、研究方法</b></p><p> ?。?)文獻研究法: 搜集有關大學生生命教育及其原則、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現(xiàn)狀的相關資料,以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征,確定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p><p> ?。?)經(jīng)驗總結(jié)法: 針對生命教育原則、

48、心理健康教育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現(xiàn)狀研究的一些情況,分析其可取之處,并找出其不足,為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提供借鑒。</p><p> ?。?)觀察法: 觀察現(xiàn)實中大學生的生活、思想、學習等各方面的表現(xiàn),了解大學生的個體以及群體的生命狀態(tài)和特征,對大學生生命特征進行準確、全面、客觀的判斷和揭示。</p><p>  一、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重要意義</p><p

49、>  青年大學生是整個社會最富朝氣、最具創(chuàng)造性和生命活力的群體,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個體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與此相伴,青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對他們的成長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重視生命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fā)展的共同課題,也成為我國學校教育的必然趨勢。</p><p>  生命教育必須在正確原則的指導下,才能夠取得真正的實效。當前,生命教育在我

50、國剛剛起步,理論研究逐步深入,實踐開展方興未艾,然而頻頻出現(xiàn)的大學生自殺、傷人、犯罪等漠視生命的事件不容我們等待,這就要求必須加快理論研究的步伐,以便為生命教育實踐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緊迫性。</p><p> ?。ㄒ唬┯兄谕苿哟髮W生生命教育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p><p>  生命教育的原則就是在生命教育實

51、踐中形成的,體現(xiàn)生命教育客觀規(guī)律的、生命教育活動必須遵循的準則。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就是生命教育者依據(jù)生命教育的目標,結(jié)合教育對象-大學生本身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則,確定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選擇生命教育的方法,最終實現(xiàn)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指導著整個生命教育實踐,貫穿于生命教育的全過程,最能體現(xiàn)生命教育的本質(zhì)、目標和宗旨。在生命教育的理論體系中,生命教育的原則與其他理論有著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它體現(xiàn)了

52、生命教育的規(guī)律,是生命教育實踐的科學總結(jié),是教育者在生命教育活動中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確定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選擇生命教育的方法,增強生命教育的效果,實現(xiàn)生命教育目標的準則。</p><p>  首先,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構(gòu)建有利于大學生生命教育目標的研究。生命教育的目標是生命教育的指南,它是生命教育原則構(gòu)建的依據(jù)。在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中,生命教育的原則是依據(jù)生命教育的目標而制定的,是生命教育目標的直接反映,它的科學

53、性和準確程度關系到生命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在大學生生命教育活動中,生命教育工作者只有依據(jù)反映了生命教育客觀規(guī)律的生命教育原則,并根據(jù)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對象---大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育活動進行安排調(diào)整,才能保證整個生命教育教育活動按照客觀規(guī)律進行,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對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將最終保證生命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p><p>  其次,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構(gòu)建有利于促進對大學生生命特征的把握。大學生的

54、生命特征是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構(gòu)建的重要依據(jù),生命教育原則的構(gòu)建必須建立在對大學生生命特征的準確把握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在生命教育活動中,生命教育原則的實施程度和效果,可以反映出生命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生命特征的把握程度。生命教育工作者根據(jù)在教育原則指導下的生命教育活動實施的效果,調(diào)整對教育對象—大學生生命特征的認識,使自己對大學生生命特征的認識更加全面準確,進而促進大學生生命教育活動。因此,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有利于促進對大學生生命特

55、征把握的準確性和科學性。</p><p>  再次,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構(gòu)建有利于生命教育方法的選擇。在生命教育的實踐中,生命教育內(nèi)容和目標的落實,必須依靠教育者在實踐中采用恰當?shù)姆椒▉磉M行。方法得當,可以使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較好地為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的目標就會最終實現(xiàn);反之,則會使受教育者對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不能夠順利接受,生命教育自然收效甚微,生命教育的目標就談不上實現(xiàn)了。而生命教育的方法是受生命教育的原則指導的

56、,只有在正確的原則指導下,確定選用恰當?shù)纳逃椒ǎ拍鼙WC生命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進而實現(xiàn)生命教育的目標。因此,對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可以保證生命教育方法選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p><p>  概而言之,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可以為生命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大學生生命特征的把握、生命教育方法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將對生命教育這個新興學科理論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它的科學

57、性、完善性直接關系到生命教育理論體系的科學化和有效性程度。</p><p> ?。ǘ┯兄谕七M大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的進一步開展</p><p>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只有有了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實踐才會真正取得應有的效果。列寧曾經(jīng)指出,先進的理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zhì)力量。在生命教育實踐開展之前,我們必須對指導生命教育實踐的教育原則進行深入而具體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我們生命

58、教育實踐的可操作性、針對性,提高生命教育實踐的針對性,從而最終為大學生提高生命質(zhì)量,獲得幸福的人生提供理論保證。</p><p>  大學生是祖國最為寶貴的財富,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棟梁之材,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崇高使命。然而,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和大學生自身發(fā)展階段的特殊性,都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很大影響,為大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的開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p><p>  當今

59、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全球化、網(wǎng)絡化、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和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一方面為大學生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另一方面,一些有害信息也影響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個人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很容易使大學生懷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甚至輕視生命。</p><p>  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生理發(fā)育逐步成熟,但心理發(fā)育相對滯后。在這個時期,大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矛盾

60、沖突,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交往需要與自卑閉鎖的矛盾、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等等。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家庭貧困、就業(yè)困難等問題的客觀存在,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經(jīng)驗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順,容易走極端。</p><p>  這兩個方面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已經(jīng)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根據(jù)近年來新聞媒體報道,筆者對大學生自殺事件進行了不完全統(tǒng)

61、計, 2001年至2005年,各地共報道281名大學生自殺事件,其中209人死亡,72人存活,自殺死亡率為74.4%。另據(jù)媒體報道,2005年,在全國23個省份近100所高校內(nèi),發(fā)生大學生自殺事件116起,其中83人死亡。2006年更是被稱為“大學生自殺年”,各大媒體和網(wǎng)站都對全年的大學生自殺事件進行了盤點,并發(fā)表了評論,引來更大的社會關注。大學生自殺的人數(shù)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增加,其中不乏碩士生、博士生這樣的高學歷人群在內(nèi)。</p&

62、gt;<p>  可見,在生命教育的現(xiàn)實實踐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雖然一些大學已經(jīng)開展了生命教育活動,比如2002年武漢大學就舉辦了一次名為《生命智慧——如何善待和開發(fā)僅一次屬于你的生命》的專題講座,現(xiàn)場非常火爆,可容納300人的階梯教室座無虛席。但是,更為嚴峻的現(xiàn)實是還有絕大多數(shù)高校沒有對此引起重視。我們必須加強生命教育的開展力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讓他們學會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p>&

63、lt;p>  當前,大小生生命教育的效果之所以沒有體現(xiàn)出來,這與生命教育實踐中具體的實施方法(途徑)不夠科學有效有著很大的關系。沒有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正確指導,生命教育的方法就很難做到科學有效,從而導致生命教育工作者無法真正對學生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干預,因此,生命教育的實踐很難取得實際的效果。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研究,為大學生生命教育方法的提出提供依據(jù)和指導,從而推動整個生命教育的實踐取

64、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p><p>  總之,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是基于生命教育原則在整個生命教育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它的科學構(gòu)建,有利于生命教育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有利于推進大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的開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研究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p><p>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構(gòu)建的依據(jù)</p><p>  教

65、育原則是建構(gòu)在教育對象的特征和教育目標之上的,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的構(gòu)建也是如此。大學生生命特征是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主體依據(jù),他們的現(xiàn)實生命狀態(tài)是生命教育開展實施的基本依據(jù),沒有對大學生生命特征的認真分析,生命原則的構(gòu)建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大學生生命教育實施的指針、方向和最后的歸宿,對目標的把握程度直接關系到生命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必須對生命教育的目標進行清晰的界定和認知,這樣生命

66、教育的原則才算是真正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下面,我們將對大學生的生命特征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進行分析。</p><p> ?。ㄒ唬┊敶髮W生的生命特征</p><p>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在浩瀚的宇宙中,人作為藍色星球--地球上唯一的萬物之靈已經(jīng)存在了數(shù)萬年。然而,我們還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古希臘的德爾菲神廟上刻著的“人啊,認識你自己!”成為了人們苦苦思索的課題。研究生命教育,首先要對

67、生命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深切的理解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生命的角度,分析大學生現(xiàn)實的生命特征,并將此作為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依據(jù)。</p><p>  1、生命的含義及結(jié)構(gòu)</p><p>  人們習慣于從生物學角度來定義生命,馮契主編的《哲學大辭典》中指出,“生命是主要由核酸,蛋白質(zhì)大分子組成的,以細胞為單位的復合體系的存在方式”。而生命哲學的觀點從另一個方面揭示了生

68、命的含義,在葛力主編的《現(xiàn)代西方哲學詞典》中指出,“生命是世界的絕對的,無限的本原,它跟物質(zhì)和意識不同,是積極地、多樣地、永恒地運動著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覺或邏輯思維來認識,只能靠直覺和體驗來把握”。這兩種觀點,一是把生命看成世間生物的基本存在形態(tài),二是把它抽象化為一個神秘概念。而這里,我們指的生命是指“人的生命”,人的生命與動植物的生命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人不象其他生物那樣直接依賴環(huán)境、完全歸屬環(huán)境,因環(huán)境而生并因環(huán)境而終。人作為生命體可

69、以根據(jù)自己的要求改變環(huán)境,使環(huán)境成為自己生命的組成部分,從而改變了其他生物由環(huán)境支配其生命的狀況,轉(zhuǎn)而用生命去支配環(huán)境。也正是由于這一點,“人的生命”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屬性,可以說,人的“生命”是在本能(生物)生命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自為生命”。</p><p>  對于生命的結(jié)構(gòu),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道家有著自己的觀點。吳筠《元氣論》認為真精、元神、元氣不離身形,謂為生命;《太上老君內(nèi)觀經(jīng)》認為,“氣來入身謂之生”,“

70、從道受生謂之命”,即氣為生機之源,氣入形體,從道受生,謂為生命;《太平經(jīng)·令人壽平治法》認為,精、氣、神三者相與共于一體,是謂生命,更說神乘氣行,精居其中,三者相助共功為治于一體,是謂生命??梢?,道教強調(diào)的是以氣為本,精、氣、神三者和諧于一體“生命說”(或謂生命三義論),它指出了生命的物質(zhì)性和精神性,但還是沒有科學地揭示人的生命結(jié)構(gòu)。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屬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最主要、

71、最根本的屬性,它是決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東西。生命的自然活動主要包括: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遺傳、變異、感應、運動等。生命的社會活動又主要包括:感知社會、角色扮演、人際交往、求學擇業(yè)、社會競爭等。</p><p>  燕國材在吸收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認為人的生命主要有三個部分構(gòu)成,即形體、心理(精神)和社會性。 人首先是個肉身,這是最基本的。但人又不只是肉身,因為他有思想,他的生命還體現(xiàn)在意義上,即生命是一個精

72、神性的存在。同時,精神生命的出現(xiàn)離不開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人是一個社會的人,人的生命還是一個社會生命。這種觀點既認識到了人的物質(zhì)性、精神性,還認識到了人的社會屬性,相對準確的把握了生命的結(jié)構(gòu)。這就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生命屬性觀點的基礎上,對人的生命的結(jié)構(gòu)有了科學的認識。</p><p><b>  2、生命的特征</b></p><p>  根據(jù)以上對生命含義與結(jié)構(gòu)的理解

73、,我們將生命的主要特征分析如下:</p><p> ?。?)生命的肉身性與精神性</p><p>  人是一種肉身性的存在,作為自然實體的肉身存在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動的前提,如同世界上其他的生命個體一樣,生存成為人的生命的第一的、基本的需要?!叭咳祟悮v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系?!薄拔覀冞B同我們

74、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比酥苯拥刈鳛椤白匀淮嬖谖铩北厝灰獏⒓幼匀唤绲纳?,同自然界發(fā)生對象性的關系。</p><p>  人作為肉身存在的同時,又是一種有意識的存在,是肉身與精神的完美結(jié)合。人生存于世界之中,人生存于自我的意識之中,人能夠意識到自身生命在世界之中的活動,并在人的意識之中給出人的活動,人對人的生命活動的意識構(gòu)成生命的意義。人的生命是一種追求意義的存在?!耙饬x來自于人在其世界

75、中的(牽涉)―人在世界中的(牽涉)使得他的生活成為有意義的?!?“人的存在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存在,它總是牽涉到意義。意義的向度是做人所固有的?!焙丈釥柼貏e強調(diào),“探索有意義的存在是實存的核心”。人生的過程,就是生命個體不斷追求生命意義,實現(xiàn)生命發(fā)展的過程。對意義的追尋,充盈、提升了個體當下的生命存在,照亮了人的生命之流的方向。</p><p>  所以,人作為生命的存在,就是要從自身生命的自然存在出發(fā),珍惜自己的生

76、命,在此基礎上,超越自然的存在,追求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使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人追求生活意義,人的肉身尋找精神性的家園。</p><p> ?。?)生命的共同性與獨特性</p><p>  生命是一種共同性的存在。首先,生命有著生物性上的共同性。在生命的自然特征方面,比如生命的新陳代謝、遺傳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的自然屬性,這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自然基礎。其次,生命個體在精神方面也有共性,這主要表現(xiàn)

77、在對永恒價值的追求上,比如對于理想、信仰、幸福等的追求,這些都是每個生命個體共有的,體現(xiàn)出生命的社會屬性,也體現(xiàn)出生命超越的一面。生命的共同性使個體能夠適應共同生活而不是離群索居的生活,個體作要與其所屬的群體或組織保持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正是生命的共同性,使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作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p><p>  當然,生命除了共同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它

78、的獨特性。生命是獨特的,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在無限的時空中,再也不會有同樣的機會,所有因素都恰好組合在一起,來產(chǎn)生這一個特定的個體了。一旦失去了生命,沒有人能夠活第二次。同時,一個生命個體的生活經(jīng)歷也是不可重復的。正如尼采認為的那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風格。生命的獨特性意味著生命的個性,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不可置換的;生命的個性則意味著差異,每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生命境遇都是不同的,差異性作為生命存在的客觀事實,是不容忽視、無法摸平的,人

79、總是作為有差異的存在而不是標準件生活著;生命的獨特性還意味著多樣,正因為每個人的差異性的存在,人類的“生命世界”才成了一個豐富多彩而非千篇一律的“生活的世界”。</p><p>  因此,在人生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學會與他人共處,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要尊重、珍惜每一個生命個體,而不能以自己的好惡來隨意的存毀。讓每一個獨特的生命都自然發(fā)展,張揚自己的個性。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是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讓每一個人

80、都值得留戀。</p><p>  (3)生命的有限性與無限性</p><p>  有限性是指事物存在的條件性、相對性、受限制性、可窮盡性。人的生命有限性對于有理性的人來說是自明的。這種有限性主要是指:其一,人的壽命的限度。這是最大的有限。其二,人生際遇的不可控制性。疾病、天然與人為的災難,各種偶然事件都可能使得個體生命變得更加有限。其三,人生經(jīng)歷的不可逆性。不同于實驗室中的物理、化學實驗,

81、也不同于電腦游戲,可以無數(shù)次重復,可以推倒重來,人的生命過程只有一次,沒有重新開始。人生如此短暫,正如孔子所說“逝者如是夫,不舍晝夜!”時間的有限、空間的狹隘,使生命的存在受到了限制。但是,惟其如此,才更加彰顯生命的價值、生命的珍貴。</p><p>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從來不會滿足于有限,生命具有無限性。生命的無限性有兩層含義:首先,作為生命個體,人是有限的,總是要走向死亡,但是通過種族的繁衍,人類的

82、家族、民族以及人類的各種組織比如國家就延續(xù)了下來,一代一代,永不停止;其次,表現(xiàn)在人對永恒價值的追求上。在生命的追求中,人們對精神方面的價值的追求體現(xiàn)了人的無限的一面。一個“有限”經(jīng)過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成為“無限”,人又會產(chǎn)生新的“有限”而繼續(xù)追求“無限”,人總是生活在這種不斷地否定有限,不斷地追求無限的動態(tài)過程之中,這也體現(xiàn)出生命超越性的一面。人總是在追求馬克思所說的生命的真、善、美。人要超越個體的存在,就如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

83、人》中所說的那樣,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跡。而這種痕跡,正是要我們追求完美人生,實現(xiàn)人生的超越。</p><p>  人生就是要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生命,盡可能的在有限的時光中,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實現(xiàn)生命的超越,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p><p> ?。?)生命的自我保存性與責任性</p><p>  生命首先要確保自我的存在。從生物學意義上講,自我保存是生命的

84、一種本能,任何侵害生命本身存在的事情必然激發(fā)生命個體的反抗。生命的自我保存性是一種對自我生命負責的態(tài)度,因為只有生命自身的存在,人的其他一切活動才有意義。生命是最珍貴的存在,道家就有“貴生”的觀點。《太平經(jīng)》說:“凡天下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終古不得復見天地日月也,脈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間,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币虼?,道家堅定地踐行煉養(yǎng)之道,相信人可以“長生住世”,永久享受人間的幸福生活。</p><

85、;p>  但是,生命存在不僅僅是個體的存在,不僅僅滿足于自我保存,更重要的是在個體生命存在中,承擔生命的責任。因為人并不是作為孤立的個體生存在世界中,人總是以與他人“共在”的方式生存著,每個人的生命都與他人的生命密切關聯(lián)。“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人只有在社會中才成其為人,才能確證自身的存在,正是屬人的社會才給人的生命的展開提供了無限的空間。而“人類發(fā)展的目標在于使人日臻完善;…… 使他作為一

86、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chǎn)者和有創(chuàng)造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币虼?,作為追求存在的價值的生命個體,必然要對家庭、社會和他人承擔一定的責任。 </p><p>  只有每一個個體既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又能夠?qū)φ麄€社會負責,社會才能存續(xù)和發(fā)展進步。只有敢于承擔責任,并且有能力承擔責任的生命才是有意義的生命存在,才是值得人們尊重的生命。</p><p> ?。?)生

87、命的實踐性與反思性</p><p>  實踐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義、實現(xiàn)人生價值、走向生命超越的途徑。人通過實踐這種方式表達、展示、豐盈、提升并體驗我們的生命存在。人在實踐這種主動的生存方式中積極追求生存之道,尋求更好的生活。儒家就強調(diào)在人生實踐中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他們不象道家那樣“無為”,也不象佛家那樣消極遁世,而是積極入世,儒家主張“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要人們在生命的實踐中“讀萬卷書,行萬

88、里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以“立德、立言、立功”,實現(xiàn)人生的圓滿境界。</p><p>  同時,生命又具有反思性。人在實踐中體驗了生命的種種,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對生命不斷的有了新的體驗,這種體驗就會引發(fā)人對生命的反思。人正是通過對自然、社會、自我等不斷地批判和反思,才逐步地對于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這種體驗可以促使人在生命的實踐中不斷發(fā)展、不斷超越。</p><p

89、>  生命的實踐性為人類發(fā)展提供了存在的基礎,而生命的反思性則提供了人類發(fā)展的意義指向,使人的存在有了精神上的價值。正是在實踐中的不斷反思,使得人不斷的趨向進步發(fā)展。</p><p> ?。?)生命的保守性和創(chuàng)造性</p><p>  生命是保守的,這是生命社會性本質(zhì)的重要體現(xiàn)。人是社會的人,生命的保守性體現(xiàn)在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蘊含的社會文化、道德規(guī)范的一種保留和守護。這種保留為人

90、類的生命實踐活動提供了開展的精神基礎,人類社會也實現(xiàn)了否定之否定的無限循環(huán),逐漸進步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舊有的因素是“揚棄”,而非徹底地拋棄。當然,生命的保守性也具有一定的消極意義,特別是因循守舊,一些傳統(tǒng)的不合時宜的意識和觀念會阻礙人的進一步發(fā)展,更嚴重的會導致整個社會止步難行。</p><p>  當然,生命保守性的消極面需要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來打破。創(chuàng)造性是生命的本質(zhì)屬性?!案挥腥诵缘纳罹褪前衙恳粫r刻都體

91、驗為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并且意識到,這一時刻盡管與過去是連續(xù)的,然而卻是一種有區(qū)別的新生?!笔紫龋瑒?chuàng)造是人的本質(zhì)得以生成的現(xiàn)實基礎。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的人存發(fā)展不是靠自然現(xiàn)成的賜予,而是在不斷創(chuàng)造、變革的實踐活動中求生存、求發(fā)展。其次,人的本質(zhì)力量也只有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才能得到現(xiàn)實的確證與發(fā)展。人的本質(zhì)并非是一種孤立的、封閉的存在物,它只有在改變、創(chuàng)造外部世界的過程中才得以展現(xiàn)自身,在自身的創(chuàng)造物中直觀自身。人的本質(zhì)只有在創(chuàng)造中才能得到發(fā)展

92、。人不斷的創(chuàng)造外部世界,同時,人也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自身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使之趨向自由全面的發(fā)展。</p><p>  因此,在生命發(fā)展歷程中,我們要對生命實現(xiàn)“揚棄”,在繼承舊有的有利于我們進步的一切因素之外,還要進一步的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這樣生命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超越。</p><p>  3、當代大學生的生命特征</p><p>  在了解了生命的含義和一般特征之后,我們

93、需要從這些最基本的特征出發(fā),結(jié)合新的時代背景,認識大學生這個群體,把握他們的生命特征,這是構(gòu)建大學生生命教育原則的重要依據(jù)。</p><p>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所以又被稱為“80后”一代。受到所處的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代大學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與中小學生、同輩的其他社會群體以及以前大學生不同的生命特征。</p><p>  當前,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

94、治多極化的潮流已經(jīng)席卷全球。在這種環(huán)境下的人們,更多的具有全球視野、開放意識和個性化的人生追求、多元化的思想信仰,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狀況的影響。同時,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wǎng)絡、手機等現(xiàn)代化通訊工具已經(jīng)普遍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交流、交往方式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將人們的生活世界劃分為現(xiàn)實世界和網(wǎng)絡虛擬世界兩個部分,人們生活在現(xiàn)實與虛擬交織的世界中。當前,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市場經(jīng)濟深入發(fā)

95、展,整個國家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正在著力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方面給大學生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同時也為大學生施展生命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p><p>  根據(jù)前面對生命結(jié)構(gòu)的分析,人的生命的構(gòu)成主要可以分為身體、心理(精神)和社會性三個方面,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特征。</p><p><b>  大學生的身體特征</b></

96、p><p>  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質(zhì)的改變。它提供了豐富的物質(zhì)和文化資源,使得我們的生活水準和生命質(zhì)量都大大改善。當代大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當代大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zhì),他們身強體健,并且樂于向整個社會展現(xiàn)。</p><p>  2002年8月教育部頒布了《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建立了“全國學生體質(zhì)健康監(jiān)測網(wǎng)絡”,決定每兩年對我國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進

97、行一次監(jiān)測,并及時向社會公布監(jiān)測結(jié)果。根據(jù)2002、2004年兩次監(jiān)測的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在身體機能、素質(zhì)(比如身高、體重)、形態(tài)等方面均有較大提高。這在當今社會中多有體現(xiàn),比如當前最流行的各種“選秀”活動,“超級女生”、“好男兒”、“夢想中國”等,這是群體性的展示活動;還有大學生樂此不疲的拍“寫真集”,來展示身體的美和個人的風采,尤其是女大學生,更愿意通過各種款式多樣,五彩繽紛的衣服、飾物等來展示自己的身材,表現(xiàn)出了對自己身體美的強烈信

98、心。各種運動會上,各項體育比賽中,也經(jīng)??梢砸姷酱髮W生英姿颯爽的身影。當然,也有一些大學生平時忽視身體鍛煉,身體素質(zhì)堪憂。2004年,廣東省對學生體質(zhì)的檢測報告顯示,依據(jù)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頒布實施的《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小學生不及格率為3.74%,初中生為0.30%,高中生是0.21%,大學生的不及格率最高,達到10.25%。</p><p>  可見,當代的大學生在身體素質(zhì)方面已經(jīng)大為改善,這為他們生命活動的

99、開展,實現(xiàn)人生價值,追求人生幸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p><p>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精神)特征</p><p>  作為大學生精神方面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人生態(tài)度、人生追求、生命情感、生命能力四個方面。</p><p>  ①在人生態(tài)度上,當代大學生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是他們最鮮明的特征。</p><p>  人生態(tài)度是指人們在

100、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和教育引導下,通過生活實踐和自身體驗所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人生態(tài)度直接反映著大學生的生命狀態(tài)。由于處在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的大好時期,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當代大學生普遍展現(xiàn)出了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他們學習努力,活動積極,人生目標明確;同時具有較強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敢于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注重對自己能力的培養(yǎng),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據(jù)教育部發(fā)表的2006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diào)查顯示,在

101、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學生成長成才愿望更為迫切,對個人的目標選擇趨于理性與務實,普遍表現(xiàn)出樂觀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67%的學生把“個人能力和自我奮斗”作為“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的主要依靠”。在“最想說的一句話”中,許多學生寫道:“確定人生航標,勿讓大學虛度”;“付出總有回報,陽光總在風雨后”;“珍惜所有,創(chuàng)造未來”;“不止奮斗,永不言棄,人生終將輝煌!”可見,當代大學生十分重視個人發(fā)展并且對未來發(fā)展充滿信心。</p><

102、;p>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內(nèi)在的能力不夠,閱歷不足,一些大學生對人生產(chǎn)生了懷疑和反思,也存在著人生態(tài)度消極的現(xiàn)象。他們對生活沒有計劃和安排,整日感到空虛無聊,“郁悶”成了他們的口頭禪。于是,沉溺于網(wǎng)絡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網(wǎng)絡成癮”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一些學生則忙于頻繁的談戀愛之中。西南民族大學心理咨詢中心2005年對四川上千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diào)查報告顯示,2005級學生處于“非常充實”狀態(tài)的學生比例比2000級學生下降1

103、0%左右,但處于“較壓抑”、“較煩躁”、“較空虛”狀態(tài)的學生比例則大幅度增加,尤其是“較空虛”的學生增加最多,達到了12%,而“特別空虛”的學生占到了5%。</p><p> ?、诖髮W生人生選擇的個性化、多元化與實用化。</p><p>  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出現(xiàn)了分配方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的多元化,這促使了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自由觀念和發(fā)展觀念的變化,他們?nèi)松繕说倪x擇也出現(xiàn)了個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