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b> 小學教育</b></p><p> 讓朗讀教學活躍起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芻議</p><p>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p><p><b> 選題背景:</b><
2、/p><p> 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一種智力活動。它是言語視覺分析器的活動、語言運動分析器的活動、語言聽覺分析器的活動和大腦中樞協同活動。它有利于深入體會文字作品, 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發(fā)揮語言的感染力。 </p><p> 國內關于朗讀和朗讀教學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理論上,許多研究者都對朗讀的意義、作用、方法等進行了闡述,使我們對朗讀和朗讀教學有了很好認識
3、。朗讀是語文課堂中最為重要地教學手段是有著很久遠的歷史,古人就有這樣一句話“讀書百邊,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對文字理解的巨大作用?,F在的教師、學者、研究者,對朗讀這種教學手段也是非常重視的。2001年上半年程少堂提出“語文味”瞬間被廣泛流傳,成為現代教學中比較流行的字眼,然而這種“語文味”到底具體指什么,未見專家定論。但有一點卻是眾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讀是語文細酌入“味”之佳法。北京的寧佩蓉老師也非??粗乩首x,他說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永恒。
4、因為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僅在語文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對朗讀情有獨鐘,一些大家對朗讀的看法也很獨到。葉圣陶先生曾對“語文”二字有過精辟的說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闭n件口頭語言的產生于發(fā)展先于文字、文章等書面語言。當然書面語言易于保存流傳,其重要性不可忽視??墒牵渲幸恍┓浅N⒚畹难堇[,有時是要借助口頭語言來幫助感受與感悟,于是,便產生了朗讀。朗讀打開學生的耳朵</p>
5、<p> 國外,關對朗讀教學的研究不多,但我看到美國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大聲給孩子讀書吧》中闡述朗讀的意義和作用,為我提供了相應的理論依據。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更是發(fā)揮著重要地作用。</p><p><b> 選題意義:</b></p><p> 1.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清者,而讀書聲為最?!闭Z文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課堂教學
6、區(qū)別的標志之一就是書聲瑯瑯。如果沒有書聲,幾乎就不是語文課堂教學。所以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能。而朗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積累語言的重要而正確的途徑,是培養(yǎng)文明的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此研究可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朗讀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不可取代的現實意義</p><p> 2.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教學實踐中的朗讀卻存在</p>&
7、lt;p> 很多問題。例如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朗讀的面窄,朗讀指導機械匱乏,只求形式不求實效等等。朗讀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成績。好的朗讀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差的朗讀教學方法不僅不能起到這些作用反而會使學生厭倦語文。所以優(yōu)化語文朗讀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p><p>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
8、><p><b> 研究的基本內容:</b></p><p> ?。ㄒ唬├首x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p><p><b> 1.朗讀的重要性</b></p><p> ?、耪Z文的含義決定了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方法。</p><p> ?、评首x對學生學習語文的巨大幫
9、助。</p><p> ?、倮首x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p><p> ②朗讀是默讀的基礎。</p><p> ③朗讀有利于深入體會文字作品。</p><p><b> 2.朗讀的必要性</b></p><p> ?、拧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教學的要求</p>
10、<p> ?、苾?yōu)秀的語文課堂離不開朗讀教學的運用</p><p> ?。ǘ┊斚滦W語文朗讀教學與新課程理念有所偏離:</p><p> 1. 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p><p>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p><p><b> 3.朗讀的面窄。</b></p><p>
11、 4.朗讀指導機械匱乏。</p><p> 5.只求形式不求實效。</p><p> ?。ㄔ趯嵺`之后再做修改,已制定好一些調查研究的表格)</p><p> (三)分析語文朗讀教學與新課程理念偏離的原因和提出的優(yōu)化措施</p><p> 1.總結偏離的原因。</p><p> ?。?)教者對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
12、的地位缺乏足夠的認識。</p><p> (2)教師自身素質導致無力指導學生朗讀。</p><p> (3)教育部門對教學評估的誤導使教者重“講”不重“讀”。</p><p> 2.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措施。</p><p> (1)優(yōu)化觀念, 關注學習主體。</p><p><b> ?、?/p>
13、保證朗讀時間。</b></p><p><b> ?、跀U大朗讀訓練面。</b></p><p><b> ?、壑匾暲斫飧形颉?lt;/b></p><p> ?。?)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朗讀興趣。</p><p><b> ①配樂朗讀。</b></p><
14、;p><b> ②角色體驗。</b></p><p> (3)教給學生方法, 提高朗讀能力。</p><p><b> ?、賻е鴨栴}朗讀。</b></p><p><b> ?、诎l(fā)揮想像朗讀。</b></p><p><b> ③指導朗讀方法。</b
15、></p><p><b> 擬解決的問題:</b></p><p> 1闡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重要性與必要性,讓我們更清晰認識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p><p> 2.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習慣、朗讀方法等各方面情況,分析朗讀教學的現狀以及學生的學情、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p><p&
16、gt; 3深入課堂觀察記錄實際教學中朗讀教學方法的使用情況,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措施。</p><p> 三、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p><p> 1.文獻研究法:通過對期刊、網絡、書籍等文獻進行調研,了解該課題研究現狀,為研究提供理論素材,奠定研究的基礎。</p><p> 2.觀察法:通過深入課堂觀察、了解朗讀教學方法運
17、用的真實情況。</p><p> 3.訪談法:通過和老師訪談了解學生情況,和學生訪談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等。</p><p> 4.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習慣、朗讀方法等各方面情況,了解全體學生的對某種朗讀教學方法的認同,因為學生是最好的評價者。</p><p>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
18、1、2010年6月,考慮研究方向,收集有關資料,確定論文選題,并初定論文題目。</p><p> 2、2010年6-7月,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基礎上,選擇指導老師,師生交流初步確定畢業(yè)論文設計題目。</p><p> 3、2010年7月,在短學期收集文獻資料,準備好開題報告書和任務書</p><p> 4、2010年9月8日,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p>
19、<p> 5、2010年8-9月,收集和整理文獻資料,總結開題經驗,完善開題報告和任務書,9月23日前上交。</p><p> 6、2010年9-10月,結合教育實習,收集和調查各方面資料,展開調查研究,完成2000字的文獻綜述和實習調研報告,11月下旬上繳。</p><p> 7、2010年11月-2010年3月,完成論文初稿,上交老師進行修改。</p>
20、<p> 8、2011年4月初,完成畢業(yè)論文的修改稿,同時著手完成外文翻譯兩篇。</p><p> 9、2011年4月底,完成論文的定稿,由指導老師評閱簽訂意見后上交系部;開始準備答辯報告。</p><p> 10、2011年5月,參加畢業(yè)論文答辯。</p><p><b> 主要參考文獻:</b></p>&
21、lt;p> [1] 鐘為勇.《語文教育通論》心理學視野中的學科教學研究,[M].上海文化出版社.</p><p> [2] 張頌. 朗讀學(第三版),[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1.</p><p> [3]程少堂.程少堂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M].海天出版社,2006.8.</p><p> [4]李永杰.有效朗讀:朗讀課堂的精髓,[J].
22、廣西教育B版,2009(1).</p><p> [5]陳惠娟. 淺談小學生朗讀習慣培養(yǎng),[J].燕山大學學報,2005.8 . [6]毛莉麗. 學生喜愛的朗讀形式能激發(fā)“閱讀興趣” ,[J].考試周刊,2009(37). [7]寧佩蓉.讓朗讀成為語文教學的永恒,[J].長春出版社,2010.4.</p><p> [8] 高連偉.用朗讀撥動心弦,讓孩子的心靈“說話”—
23、—再見了,親人朗讀指導例談[J].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4.</p><p> [9] 白雪蓮. 于“柳暗”處覓“花明”——淺談說明性文章的閱讀指導,[J].長春出版社,2010.4 . </p><p> [10] Jim Trelease .The Read-Aloud Handbook ,[M]. Penguin, 2006, 6th editio).</p>
24、;<p> [11]薛紅樓.朗讀的魅力,[J].教育新視線雜志,2010(8).</p><p> [12]高雅躍. 盡顯讀之魅力,激活語文之美——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朗讀教學,[J].教學研究,2006(6)..</p><p> [1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p><p> [
25、14]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J].中教網,2004.11.</p><p> [15]陳惠娟.淺談小學生朗讀習慣培養(yǎng),[J].燕山大學學報,2005.8 .</p><p> [16]何秀華. 淺談低年段朗讀教學,[J].成才之路,2009(8).</p><p> [17]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
26、0.</p><p> [18]張潔.朗讀與朗讀教學辨析,[J]贛南師范學院校報,2010.01. </p><p> [19]艾玲.引領學生熱愛朗讀的有效策略[J].長春出版社,2010.4.</p><p> [20] Duursma, Elizabeth. Reading Aloud to Children.[D].Presented at the Mi
27、dwest Research-to-Practice Conference in Adult, Conference,and Community Education,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sity,Dekalb,IL,May1,2010</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小學教育&l
28、t;/b></p><p> 讓朗讀教學活躍起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芻議</p><p><b> 一、引言</b></p><p> 由于本篇文章主要討論的問題是當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現狀、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將要采用的優(yōu)秀的朗讀教學手段,所以所參考的文獻基本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闡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
29、的相關文獻;第二,論述當今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現狀的相關文獻;第三;朗讀和朗讀教學相結合的相關文獻。這些文獻通過查閱專門的研究評論書籍,教育報刊雜志上的相關論文和互聯網上的文獻資料庫的方式進行搜集整理,形成論文的理論依據。</p><p><b> 二、研究歷史及現狀</b></p><p><b> 1.研究歷史</b></p>
30、<p> 我國對朗讀的研究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了,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手段也是古而有之。這也說明朗讀在語文教學中重要地位。但是在現代教學中如何運用朗讀手段,充分發(fā)揮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研究的不是很多。尤其是既提出現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又能根據這一現狀進行分析提出解決的措施的研究還不是很多。</p><p><b> 2.研究現狀</b></p><
31、p> (1)在相當部分的研究著作中都闡述了朗讀和朗讀教學的重要性。</p><p> 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一種智力活動。它是言語視覺分析器的活動、語言運動分析器的活動、語言聽覺分析器的活動和大腦中樞協同活動。一個正常人朗讀的神經過程路線是這樣的:文字符號反映到眼睛的視網膜,引起神經興奮,由視網神經傳到大腦的視覺區(qū),然后再傳到角回區(qū)、維爾尼克氏區(qū)、布羅卡氏區(qū)的相應的運動中樞,便引起唇、舌、喉等處肌肉
32、的活動,從而發(fā)出聲音。同時大腦又對內容進行著積極地理解。從閱讀能力發(fā)展過程來看,朗讀先于默讀,這與兒童的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相聯系。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要依靠大聲的朗讀,要注意穩(wěn)定,保持視覺與聽覺言語運動器官的聯系,把書面文字和它的含義聯系起來,并進行識記。隨著年級的升高,朗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課文所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或感情思想,并不是學生親身感受過、經歷過的,這就要借助于聯想和想象。</p><p> 默讀
33、要以朗讀做基礎,朗讀的能力提高了,默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如果沒有朗讀的基礎,那么一目十行、粗枝大葉,不得要領,默讀的效果就差了。不朗讀,光靠看,是學不好語文的。</p><p> 小學低年級兒童朗讀新課文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識字和掌握讀物的內容上。所以,讀起來缺乏表情,只有當他們了解全文的內容,通過多次練習,熟悉了課文后,才能根據文章的意義,分別進行重讀、輕度和停頓。</p><p>
34、 不同體裁的課文,朗讀有不同的要求,身份對象不同,朗讀的要求也不同。態(tài)度、感情、語氣、節(jié)奏都有講究。如記敘文的朗讀,要求應事明理,以事感人,具體、細微,語氣自然,節(jié)奏感強。說明文的朗讀要速度適當,語調舒緩,關鍵性的說明詞句,要讀音清晰。議論文的朗讀,必須把握作品內在的邏輯關系,把概念、推理融會貫通,并以切身的感受,鮮明的態(tài)度,直言不諱,具有邏輯力量的有聲語言表達出來。詩歌的朗讀要分清格律和自由詩。文言文的朗讀,一般是平穩(wěn)的、舒緩的、從
35、容的、深沉的。范讀很重要,教師讀好了,才能起到感染學生的示范作用。 [1]</p><p> 張頌在《朗讀學》一書中,闡述了朗讀的巨大作用。主要有五點:一、他認為朗讀有利于深入體會文字作品。俗話說“讀書百邊,其義自見。”這種精益求精的反復朗讀,就意味著對文字作品的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因為朗讀時負載的思想感情,比蘊含在文字之中、文字背后的,更為可感。二、朗讀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朗讀,一般是以別人寫的文字作
36、品為依據,朗讀過程正是在廣泛汲取表現力的營養(yǎng)。隨著表現力的提高,詞不達意、言不及義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少,隨著語言技巧的豐富,當會逐步改變心虛筆拙、木訥無文的窘狀。三、朗讀有利于發(fā)揮語言的感染力。優(yōu)秀的文字作品通過朗讀對情操的陶冶,對心靈的感染,以及對思想的啟發(fā)教育作用,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更能增添人們前進的勇氣和希望。他要求我們努力發(fā)揮朗讀的感染作用,在教學中朗讀一些精選的材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四、朗讀是一種高尚的精神
37、享受。五、朗讀是達到語言規(guī)范化的途徑。我們的朗讀,必須使用普通話。[2]</p><p> 程少堂在2001年上半年提出“語文味” [3]現代語文教學中有個比較流行的字眼詞“語文味”,然而這種“味兒”具體指什么,未見有個專家定論。但有一點卻是眾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讀是語文細酌入“味”之佳法。[4]</p><p> 陳慧娟在《淺談小學生朗讀習慣培養(yǎng)》中是這樣闡述朗讀的概念和意義的。她
38、說朗讀就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地基本功。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5]</p><p> 美好的朗讀,能開啟對閱讀的憧憬。自我的朗讀,能積累對閱讀的興趣。評價的朗讀,能提高閱讀的水平。運用的朗讀,能擴大對閱讀的需求。[6]</p><p> 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朗讀猶如一味“興奮劑”
39、,撞擊著學生的耳膜,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激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朗讀,是我們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只有在課堂上教師以聲傳情的范讀,指導學生誦讀涵詠,創(chuàng)造出最佳教學情境,教師、學生和作者三者產生情感共鳴,才能激發(fā)起教師和學生的雙重積極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7] </p><p> 回顧整堂課,書聲瑯瑯,情意濃濃。朗讀始終是重頭戲。我把朗讀指導與語言的感知、理解、運用、積累有機融為一體,
40、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驗課文情感,以讀感悟,讀中熏陶。進而抒發(fā)、升華自我情感。從實效上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本課獲得專家、評委的認可,被評為市級賽的一等獎。[8]</p><p> 任何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只要被引入教材,就應是學生語文合素質養(yǎng)成的有效載體,不能上成純科學課,上成知識匯報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高,因而朗讀訓練必不可少。說明性課文的朗讀指導,更多的是需要老師用心發(fā)現藏在平時文字背后的精彩,如同
41、發(fā)現柳暗處孕育的花明一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說明性的課文同樣富于生機與活力,同樣讓說明性課文的課堂充滿了語文味。[9]</p><p> 語文課就應是書聲瑯瑯,朗讀是語文教學永恒的主題!以上都是我國學者對朗讀的看法,那么國外又是怎樣看待朗讀的呢?</p><p> 美國作家吉姆·崔里斯寫的《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詳盡地論述了朗讀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它幫助無數家長
42、、老師解決了棘手的教育難題,讓無數孩子成為終生愛書人。[10]</p><p> (2)除了對朗讀和朗讀教學的意義和作用的資料搜集,我還尋找了對現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的相關資料的搜集。</p><p>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已成為當前小語教改中眾人注目的重點,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發(fā)現這樣一些現象:不少讀的不錯的同學在課堂上不愿舉手讀書;有的同學在眾人面前讀書時膽小害羞,無
43、論教師怎么啟發(fā)、鼓勵,就是放不開;還有的同學讀書時東張西望,眼神有力,有口無心;甚至有的學生像東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課文學完后都還是不能流利的朗讀......從這些現象,我們不難感覺出: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 </p><p> 在我們的課堂中,由于種種原因致使我們的朗讀教學沒有真正的完成任務:或是語文課堂中"講問答"擠掉了學生朗讀的空間;或是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
44、缺乏目的性;或是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11]北京市宣武區(qū)康樂里小學的康雅躍老師也對當前朗讀教學現狀十分擔憂。他發(fā)現的問題有:在語文教學中用繁瑣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朗讀實踐;單純地重視朗讀的數量和形式,而忽略朗讀的質量和目的;較強讀的共性,卻忘記了,讀書時學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體驗……[12]</p><p>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45、實驗稿)[13]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崩首x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學實踐中的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朗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3、朗讀的面窄。4.朗讀指導機械匱乏。5、只求形式不求實效。[14] </p><p>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朗讀,喜歡大聲地表現自己的聲音,但是,由于缺乏更多的朗讀訓練,所以即使讀得熟練,也往往聲音雖
46、大,卻不清楚,拖長聲的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全班同學齊聲朗讀的時候,就出現了“聽取蛙聲一片”的現象。另外,表現出來的一個極端現象就是低年級學生掌握的生字不多,朗讀時這個字不認識,那個字讀不準確,這個字剛想起來怎么讀,朗讀時的標點符號停頓又忘了……諸如這樣的想象比比皆是。只是埋怨學生識字量不夠嗎?不否認,識字量確實對朗讀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低年級不就是從課文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更多的字,增強閱讀語感的嗎?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還
47、要將我們的思維拉回到朗讀中來。</p><p> 高年級的學生朗讀情況是不是要比低年級的學生好很多呢?其實,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優(yōu)點,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問題;大孩子有大孩子的優(yōu)點,大孩子也有大孩子的問題。雖然高年級的學生朗讀時,生字不在是朗讀的障礙,但是由于朗讀基礎不扎實,朗讀的效果依然會不盡如意。而大孩子的自尊心又比較強,面對這樣的情況,這些孩子就會害羞于再同學們面前進行表達,不敢去練習和展示自己的朗讀,這樣就只
48、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朗讀好的學生,越來越好;朗讀惠萍不理想的同學,也會和同學們的差距越拉越大。</p><p> 朗讀在低年級段教學中的問題:一、關于正確朗讀中存在的問題1.連詞認字錯誤2.環(huán)境字音錯誤3.方言語音錯誤4.逐個讀字錯誤。二、關于流利朗讀中存在的問題1.丟字、加字、倒字2.回讀3停頓不當。三、關于有感情地朗讀1唱讀2表達無人認同3朗讀模式化[16]</p><p> (
49、3)以上是我找的有關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常見的問題以及瑣碎的影像,正如一面鏡子反鑒我們的朗讀教學。我們要識得“廬山真面目”就必須分析問題找到行之有效的對策。我通過有關文獻找了一些有用的對策作為借鑒。</p><p> 北京的高雅越老師給了我們四點策略:(一)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美。(二)給學生必要的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理解美的能力。(三)給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朗讀情境,幫助學生體會美的意境。無論采取什
50、么樣的方法,都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帶著學生設身處地地進入到文章中去,是學生的朗讀不是無目的的“傻讀”,不是無意義的“濫讀”,而是有情有意的“品讀”,“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葉圣陶)[17](四)給學生自由朗讀的空間,激發(fā)學生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18]</p><p> 艾玲老師也提到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朗讀教學方法,除此之外她還說到范讀引領策略的重要性。她說,教練指導運動員頭球、跳高,講完了,常常要
51、示范下,有的邊講邊示范,所以說,示范本身也是指導。老師的范讀,也是一種指導,而且是更現實、更直接的指導。但是范讀要選擇好時機。好的范讀不僅有指導作用,而且有啟迪、激趣的作用。</p><p> 競賽激勵策略也是個好策略。經常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朗讀比賽活動,把競爭機制引進朗讀的教學之中,也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地辦法。朗讀比賽有同桌兩人相對讀推選其一;也有先在四人小組擇優(yōu),然后學習小組篩選,再到班上進行朗
52、讀,最后評出朗讀佼佼者。這樣,學生很歡迎,往往興致很高地投入到朗讀中去。</p><p>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先進的策略:運用現代及哦啊與技術朗讀策略。將錄音、錄像、投影燈多媒體引進課堂,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吸引學生快速入境讓學生從中領悟課文的內容情感。音樂,能以其獨特的節(jié)奏、韻律,打動聽者的心。在教學中,將音樂巧妙地融入其中,讓學生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讀課文,效果奇佳。[19]</p><p&g
53、t; 三、本人的觀點和主張</p><p> 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方法,是語文課堂中永恒的話題。因為朗讀對學生學習語文帶來巨大幫助,它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默讀的基礎,有利于學生深入體會文字作品等等。但是很多老師仍然不夠重視朗讀教學,,往往在教學中以“講”代“讀”,大量灌輸,生怕朗讀會占用時間,使語文課成了純思維課。即使有一些朗讀,也只是一種點綴,擺擺架子
54、,并沒有達到訓練的效果。因此要進一步重申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p><p> 幾乎所有的教學者都認同朗讀教學這一手段并且能自覺運用于實際,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這是可能是因為老師自身素質導致無力指導學生朗讀,也有可能是教育部門對教學評估的誤導使教者重“講”不重“讀”等等原因。我認為分析問題是關鍵,只有知道問題出現的來源才能更好地提出優(yōu)化的建議。</p><p> 我認為好的朗讀教
55、學方法才能發(fā)揮其作用,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等等。差的朗讀教學不僅不能發(fā)揮其作用還會讓學生厭倦朗讀厭倦語文。所以要從問題入手對癥下藥,為今天的朗讀教學探索出幾條良好的建議。讓朗讀教學深入課堂,真正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p><p><b> 參考文獻:</b></p><p> [1] 鐘為勇.《語文教育通論》心理學視野中的學科教學研究,[M].
56、上海文化出版社</p><p> [2] 張頌. 朗讀學(第三版),[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1.</p><p> [3]程少堂.程少堂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M].海天出版社,2006.8</p><p> [4]李永杰.有效朗讀:朗讀課堂的精髓,[J].廣西教育B版,2009(1)</p><p> [5]陳惠娟. 淺
57、談小學生朗讀習慣培養(yǎng),[J].燕山大學學報,2005.8 [6]毛莉麗. 學生喜愛的朗讀形式能激發(fā)“閱讀興趣” ,[J].考試周刊,2009(37)[7]寧佩蓉.讓朗讀成為語文教學的永恒,[J].長春出版社,2010.4</p><p> [8] 高連偉.用朗讀撥動心弦,讓孩子的心靈“說話”——再見了,親人朗讀指導例談, [J].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4</p><p> [9
58、] 白雪蓮. 于“柳暗”處覓“花明”——淺談說明性文章的閱讀指導,[J].長春出版社,2010.4 </p><p> [10] Jim Trelease .The Read-Aloud Handbook ,[M]. Penguin, 2006, 6th editio). </p><p> [11]薛紅樓.朗讀的魅力,[J].教育新視線雜志,2010(8)</p>
59、<p> [12]高雅躍. 盡顯讀之魅力,激活語文之美——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朗讀教學,[J].教學研究,2006(6)</p><p> [1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p><p> [14]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J].中教網,2004.11</p><p> [1
60、5]陳惠娟.淺談小學生朗讀習慣培養(yǎng),[J].燕山大學學報,2005.8 </p><p> [16]何秀華. 淺談低年段朗讀教學,[J].成才之路,2009(8)</p><p> [17]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0</p><p> [18]張潔.朗讀與朗讀教學辨析,[J]贛南師范學院校報,2010.01 <
61、/p><p> [19 艾玲.引領學生熱愛朗讀的有效策略[J].長春出版社,2010.4</p><p> [20] Duursma, Elizabeth. Reading Aloud to Children.[D].Presented at the Midwest Research-to-Practice Conference in Adult, Conference,and Commu
62、nity Education,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sity,Dekalb,IL,May1,2010</p><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讓朗讀教學活躍起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芻議</p&
63、gt;<p><b> 摘 要</b></p><p><b> 【摘 要】</b></p><p> 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我們應繼承和發(fā)揚。語文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我們充分使用朗讀這一教學方法。但在教學實踐中朗讀教學的效果不佳,問題屢見不鮮。對此,筆者深入小學語文課堂,觀察語文教學活動、采訪一線語文教師、小學生,并大量
64、閱讀文獻,提出了一些優(yōu)化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p><p> 【關鍵詞】朗讀;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策略</p><p><b> Abstract</b></p><p> 【ABSTRACT】Reading aloud i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65、 and has good results, we shoul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eaching methods. New curriculum also requires u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aloud. But the teaching actual effect of the t
66、eaching of reading aloud in poor, problems abound. In this regard, our in-depth classroom obser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ctivities, interviewing first-tier Chinese teachers,</p><p>
67、 【KEYWORDS】Read aloud;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p><p><b> 引言</b></p><p> 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一種智力活動。它是言語視覺分析器的活動、語言運動分析器的活動、語言聽覺分析器的活動和大腦中樞協同活動
68、。它有利于深入體會文字作品, 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發(fā)揮語言的感染力。 </p><p> 朗讀教學是以獲取言語能力為目的,通過朗讀的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朗讀教學不僅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朗讀技能,而且也有助于學生感悟文章、生成深層次的主體體驗并形成個性化的言語呈現方式。</p><p> 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p><p><b&
69、gt; 2.1朗讀的重要性</b></p><p> 語文即是“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說,“語文”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個方面。語文的含義要求語文課必須聽、說、讀、寫并重,因此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可忽視的。</p><p> 朗讀是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古時孩童入學,還未明義,先生已教他們把《三字經》《百家姓》讀得滾瓜爛熟。隨著年齡的增長,已將經傳名文
70、讀得出口成誦。戰(zhàn)國時期的荀子強調“誦教以貫之,思索以通之”,“讀書百遍, 其義自見”,“勞于讀書, 逸于作文”。從荀子強調的內容看,書要靠多讀,多讀才能理通文意;多讀,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其中的內容;多讀,也有益于寫作。宋朝的蘇東坡有“舊書不厭百回讀, 熟讀精思子自知”的名言,也證明了朗讀的重要性。古人的這些教誨實際也是朗讀經驗的總結,說明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fā)展智力,傳遞感情,獲得
71、思想熏陶。</p><p> 2.1.1朗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p><p>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一旦讓孩子們捧起書本大聲朗讀時,就會打起精神,露出快樂的神情。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及閱歷有限,對感性知識的接受強于理性知識,所以要增強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就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思維融入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朗讀是取得這一效果的
72、重要方法之一。</p><p> 2.1.2朗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p><p> 通過朗讀, 對典范文章的詞、句、篇進行品味與琢磨, 獲得語言材料的積累, 形成個人對語言獨特的感受, 有了較強的語感。在語言運用中就能夠辨別正誤、優(yōu)劣, 也就有了較強的語言基本功。葉圣陶先生講得好:“ 惟有不忽略討究, 也不忽略吟誦, 那才全而不偏。”吟誦的時候, 對于討究所得不僅理智地了解
73、, 而且親切地體會, 不知不覺之間, 感悟作者的感情, 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陶冶了自己的情感。</p><p><b> 2.2朗讀的必要性</b></p><p> 2.2.1《語文課程標準》中字里行間都滲透著對朗讀教學的要求</p><p> (1)語文課程的性質要求使用朗讀教學</p><p> 語文課程
74、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特有的屬性。這一特性就需要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言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并與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與體驗。</p><p> (2)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為朗讀教學指明了方向</p><p> 基本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求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素養(yǎng)有很多方面,其中“
75、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語感的培養(yǎng)”都是離不開朗讀教學的。因為朗讀有利于深入體會文字作品;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利于發(fā)揮語言的感染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朗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樂于朗讀,愛好語文,在快樂中學習語文。</p><p> (3)語文的課程目標決定朗讀教學勢在必行</p><p> 《語文課程標準》把“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
76、情地朗讀課文”列在了每個學段閱讀目標的第一條。這充分說明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朗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只有口誦心惟、熟讀成誦,說寫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妙語連珠。閱讀目標還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在這里,突出了積累語言在學習語文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沒有語言的積累就不會有深刻的感悟,沒有深刻的感悟,就不會有正確的運用。新課標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77、……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而領悟作品情感、品味語言魅力、再現作品形象,離不開語感,而語感的培養(yǎng)重在朗讀訓練。</p><p> 2.2.2優(yōu)秀的語文課堂離不開朗讀教學的運用</p><p> 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活躍課堂氣氛,能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享受語文的樂趣。好的語文課,往往就是通過朗讀來升華主題,感染學生,感染每一個聽課的
78、人。朗讀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需要教師的指導,不斷地訓練。語文教學就是要重視語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作用。通過學生的朗讀,對文章有了理解,再根據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語文的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體驗、發(fā)現、感悟語言文字,并內化遷移。</p><p>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與新課程標準有所偏離</p><p> 3.1學生的朗讀問題</p><p> 走在小學校園中,
79、瑯瑯的讀書聲不絕入耳。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們,他們特別喜歡朗讀?!跋旅孀屛覀兣跗饡敬舐暲首x吧!”只要指令一下,就能聽見孩子們精神飽滿的讀書聲??蓡栴}是,低年級的學生缺乏朗讀訓練,所以即使讀得熟練,也往往聲音挺大,卻不清楚,拖長音的現象也比較嚴重。許多教師對這樣的現象視而不見,認為是齊讀的緣故,其實不然。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清楚、熟練地朗讀,如果每個孩子都有良好的朗讀習慣,這樣的現狀將不復存在。</p><p> 而
80、高年級學生的問題是,由于朗讀的基礎不扎實,朗讀的效果不是很盡人意。更何況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特殊時期,此時的他們自尊心比較強,不愿在同學老師面前表達,不敢去練習和展示自己的朗讀。這種情況在同年齡中的男生更多一些,因為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于女孩子來說本身就有些遜色,再加上有些孩子在低年級時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以致于惡性循環(huán)。這樣的學生幾乎在每個班級都會有,情況并不樂觀。另外,到了高年級,文章長了,要理解的內涵深了,朗讀費時費
81、力,就擱淺了。其實高年級的課文更加需要朗讀的幫助體會其中的情感,更加適合朗讀。比如《匆匆》、《再見了,親人》等等。</p><p> 3.2 教師的教學問題</p><p> 3.2.1 課堂朗讀未體現教師主導作用</p><p> 幾乎每個語文老師都知道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能積極地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循語文學科課程標準,自覺將朗讀融入語文課
82、堂。但是教師在使用朗讀時過于呆板、生硬,目的性不明確,朗讀指導的形式單一,朗讀的有效性問題日益突出。大多數教師知道要用朗讀于課堂,卻不知道怎樣用,為什么要用。只是覺得這是重點詞語、重點句子、重點段落,應該用朗讀這種教學手段。這固然沒錯,但只是讓學生進行朗讀,教師不加評價,不加指導,不加示范,那是沒有效果的。讀不能只是讀,在讀中讓學生思考詞語的用法,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文章的情感。在適當的時候教師的示范必不可少。有些教師因自身的素質不
83、夠而推諉,這是極不應該的。有些教師雖然給予了指導,卻是不得要領的。只重聲音形式,把某個字讀得重些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或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所以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卻不知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加強烈。這種缺少方法的指導,大部分學生并不懂得正確的掌握朗讀技巧。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并不是“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所以在朗讀教學中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p>&l
84、t;p> 3.2.2 朗讀的整體性把握不到位</p><p> 語文課的常規(guī)模式:整體——部分——整體。筆者深入小學語文課堂,了解到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在初讀環(huán)節(jié),教師總能做到讓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全篇課文。但是在之后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精讀的時候,教師只是采用不同的手段讓學生找出重點的句子或段落進行重點講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朗讀往往就只是只言片語的欣賞。我們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欣
85、賞個別句子,忽視前后聯系,獲得一知半解,把學生引向片面的認識,這是不妥當的。</p><p> 3.2.3 不夠重視朗讀教學研究</p><p> 筆者經過觀察發(fā)現,在教學實踐中,老師集體備課時,很少將朗讀教學作為主要內容進行討論。在觀摩課、優(yōu)質課的研討中也很少提及朗讀的有效性問題,有的教師、教研員能發(fā)現這一問題,也只是提出問題,沒有于其深入探討解決的方法。教師將朗讀教學作為研究課
86、題,進行深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朗讀教學成為教育領域中一塊人跡罕至而荒蕪的土地。</p><p> 4朗讀教學與新課程標準偏離的原因</p><p> 4.1教育行政部門、社會輿論對教育評估的誤導</p><p> 教師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那是因為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的評估內容沒有改變。與“素質教育”相一致的對教師的評價對教學成績的評價體系還沒有完善。以平均
87、分、優(yōu)秀率為主導的評價仍占主導,這沒法讓教師放手進行純粹的素質教育。再加上學生家長的觀念依然沒有改變。他們仍然認為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就是有前途;學習成績不好,就是沒有用。他們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分數,盯著教師抓孩子的分數。這樣一來不得不讓教師抓成績,看分數。朗讀能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能讓學生更容易地學好語文,但是它的作用并不是那么明顯。朗讀就像是中藥,藥效是緩慢的,很少有副作用,更具有調理身體作用。然而家長沒有耐心,等不及。就像當今的社會
88、多少人生病是去看中醫(yī)吃中藥的呀!人們都喜歡見效快又方便的西藥,對西藥對身體的副作用視而不見。</p><p> 4.2教者對朗讀教學的地位缺乏足夠的認識</p><p> 新課程標準自出臺以來已有十年之久,語文教師通過培訓、學習,對這一標準已是耳熟能詳。那么在新標準指導下的朗讀教學是否已經跟上腳步了呢?據調查,目前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對朗讀的認識還不夠,對朗讀不夠重視。筆者采訪了50位小
89、學語文教師,就“朗讀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意義”這一問題做一詳細的回答。結果,能全面正確回答的教師寥寥無幾。其實朗讀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良好的朗讀習慣,改進朗讀技巧,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更是符合了“素質教育”的理念。然而我們的教師只是看重知識的積累,作業(yè)的質量,分數的高低?!皯嚱逃痹谒麄冃睦镞€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們表面上采用了朗讀教學這一手段,但僅僅只是虛晃一下,實際的效益并不高。</p><p>
90、4.3教師自身素質導致無力指導學生朗讀</p><p> 由于教師本身對朗讀教學認識不夠到位,對朗讀教學不夠重視,因此自身對朗讀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絕大多數教師的朗讀水平不過關。尤其是45歲以上的老教師,有的甚至連普通話發(fā)音也不是很標準,讀起課文來不是很理想。別說是范讀,帶著感情讀,就是流利地讀通課文也存在障礙。年輕的教師雖有著較好的語音面貌,但喜歡朗讀,或者在朗讀這方面有特長的也少之又少。學校方面也不夠重視對
91、教師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至于朗讀教學成為教學中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俗話說打鐵先要身板硬,要教學生,必須抓好教師。</p><p> 5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p><p> 5.1激發(fā)朗讀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p><p>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所在。對于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要從低年級的學生抓起。低年級學生對小學中的一切事物
92、都感到好奇,對于朗讀也是一樣。教師要遵循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用一些簡單的韻文兒歌,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孩子們喜聞樂道的內容。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對低年級孩子在發(fā)音、咬字、節(jié)奏方面加以指導。千萬杜絕唱讀、拖長音、吐字不清等現象,將壞習慣扼殺在搖籃里。教師的朗讀對孩子興趣的培養(yǎng)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試想,當抑揚頓挫的朗讀給人以悅耳享受時,當深情并茂的朗讀將人帶入身臨其境的意境時,當富有韻律的朗讀撞擊人的心靈時,有
93、誰會無動于衷?又有誰不會因此而產生嘗試一番的念頭,進而激發(fā)其學習朗讀的濃厚興趣。</p><p> 興趣不是低年級學生的專利,每個年級的學生都需要。單調枯燥的朗讀沒有誰愿意繼續(xù)。對于年級較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的朗讀情境,幫助學生體會優(yōu)美的意境,同時激發(fā)他們對朗讀的熱情。比如筆者在教《唯一的聽眾》時,采用配樂加引讀的方式,讓學生在濃濃的情意中感受老人的語言,感悟她的品質。音樂,能以獨特的節(jié)奏、韻
94、律,營造某種氛圍,打動聽者的心。引讀,指引學生情感的升華,具有示范的作用?!八吹搅?,聽到了,想過了之后,叫住了正準備溜走的我,說:‘是我打擾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皇柟馔高^葉縫照在她滿頭銀絲上說:‘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xù)吧?!抑噶酥盖伲瑩u了搖頭,意思說我拉不好時說:‘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教師讀旁白,學生讀老人的話,在幽幽的
95、小提琴聲中,在教師的指引下,孩子們雖然不能完全像老人的聲音,卻是真的融入了這個情境中,是用心在讀,用心在感受這樣一位慈祥、充滿愛意的老人。一遍又一遍地體會,一遍接一遍地朗讀,我分明看到孩子們臉上那投入的神情,感受到孩子們對老人的理解,在回答問題也</p><p> 5.2優(yōu)化教學觀念,關注學生主體</p><p>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边@是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
96、在朗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要把機會給每一位學生。</p><p> 首先,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朗讀,給學生自由朗讀的空間,激發(fā)學生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等特點規(guī)定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 特別是讓學生自學的課文的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求形式主義。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課文朗讀,要留足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品出味
97、道,激發(fā)興趣。精讀的過程中,在理解、感悟重點句子、段落的時候,必須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喚醒、激勵和鼓勵學生去自信地讀,積極大膽地思考。在朗讀中體會情感,悟出道理,明白規(guī)律。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體驗、發(fā)現、感悟語言文字。只有這樣,學生的生命才會在求知中沉淀,更在體驗中提升。</p><p> 其次,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
98、續(xù)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要適當地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意讀、樂于讀、爭著讀。要特別引起我們關注的是那些不常舉手的羞澀的女生和調皮的注意力不集中朗讀水平相對落后的男生?!罢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笔钦n標規(guī)定的下限要求,必須抓好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朗讀水平。對每位學生的朗讀評價也要有層次,對朗讀基礎較好,水平較高的學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他更快的發(fā)展;對原來水平一般的學生就
99、要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調動其積極性。</p><p> 5.3傳授朗讀方法,提高學生朗讀能力。</p><p> “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辈⒉皇菍W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在新課程標準頒布以后,許多教師對語文作業(yè)的批改,課堂問題的解答,對學生朗讀、感悟的評價都產生了疑惑,是不是學生自己的就是創(chuàng)新的,就應該承認、鼓勵呢?</p><p>
100、;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指導、評價少的可憐,要說有效地評價和指導更是微乎其微。大量的朗讀訓失去應有的效果,學生的朗讀水平,朗讀的能力沒有隨著朗讀教學的應用而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們思考,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的朗讀教學?</p><p> 5.3.1帶著問題朗讀</p><p> 在初讀時,教師十之八九只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其實,這對已經做好充分準備的孩子們來說,等于是浪費時間
101、。筆者認為,課堂的初讀效果就很不理想,許多同學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所以在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比如,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作者想表達怎樣的情感。朗讀不單單是“口”的任務,它需要口、眼、耳、腦協同運動。</p><p> 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韓愈也說過:“手披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睘榱顺浞掷蒙险n時間,進行有效教學,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于此同時,學生
102、也養(yǎng)成了朗讀“三到”的好習慣,具有邊讀邊動手,邊讀邊思考,邊讀邊體會、感悟的能力。 </p><p> 在理解重點句段時,學生通過目視、口詠、耳聽、心惟,調動大腦中所積蓄的生活表象,把那些無形的文字組合、還原成與之相應的活生生的生活畫面。起初,這些畫面往往是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來的,也許是模糊的。通過反復朗讀,再加上教師有效地引導,便可使文字在腦中形成的畫面逐漸清晰,從而更客觀、更準確、更深刻,學生也就更
103、生動、更真實、更透徹地理解了語言文字,把握了文章內容,體味了藝術形象的魅力。</p><p> 如筆者上《唯一的聽眾》(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時,學生很難理解為什么“我”覺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就讓他學生找到這句話,先反復讀上兩遍?!八认榈难凵衿届o地忘著我,像深深的潭水……”學生還是不能理解,因為他們對“潭水”不是很熟悉,于是又讓他們查查詞典先理解潭水。“是深深水池!”有學生搶先回答,老師緊接著問:“能將
104、潭水換成溪水嗎?”顯然不行,溪水是清澈見底的,潭水是深不見底的,這樣一對比,孩子們有所體會了。老師又問:“作者在潭水前加了一個形容詞‘深深的’,如果要你相應的加一個形容詞來形容老人的眼睛,你會怎么加?”許多學生能加“深情”,也有個別同學說“深邃”,這時讓他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這句話。學生雖不能很好地表達這句話的意思,但讀得越發(fā)深情了。這時教師明白學生已經理解了這位老人對主人公的滿懷期待,滿心的欣慰。作者的這個比喻又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105、呢?不問學生也都明白,那是對老人的感謝,對她的敬愛。通過老師的引導,帶著問題,進行朗讀,才能體會文章的深意,帶著對文字的理解再進行朗讀,便能提高朗讀的能力。</p><p> 5.3.2指導技巧朗讀</p><p> 良好的朗讀需要技巧的參與。一般認為技巧只是外在的表達形式,應該重“感悟”輕“技巧”。但我們必須承認,運用朗讀技巧能為朗讀“錦上添花”。 </p><p
106、> 朗讀技巧主要有停連、重音、語氣和節(jié)奏這四方面。下面就從這四個方面來談談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技巧的指導。</p><p> (1)停連適當,斷續(xù)自然。文章的停頓主要靠標點符號來表示,但是,把寫存紙上的文字變成有聲語言,就不能完全受標點符號制約。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也需要停頓;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卻要連讀。如果完令按照標點符號讀,并死板地規(guī)定段和段之間停三秒,句號停兩秒,逗號停一秒,這就會使朗讀機械呆
107、板,毫無生氣。如《麻雀》(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中的七自然段“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它走開了?!比绻礃它c符號停頓就很難讀出“我的著急”;如果這樣讀“我急忙”停頓,“喚回我的獵狗”稍搓一下接著讀“帶它走開了”,就能更好地表達我是急忙喚回我的狗并迫不及待地帶它走的。恰當運用停連,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有聲語言的組織、區(qū)分、轉折、呼應、回味、想象等作用。停連運用不當,就會影響感情的表達,破壞語意的完整,只有恰當停連,才能使文章感情斷續(xù)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芻議【開題報告】
- 讓朗讀教學活躍起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芻議【文獻綜述】
- 讓朗讀教學活躍起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芻議【畢業(yè)論文】
- 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pdf
-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策略初探【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策略初探【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策略芻談
- 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的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 小學魯迅作品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及教學策略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淺談小學語文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
- 淺談小學語文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
-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課題研究”
- 12.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課題研究”
-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課題研究”
- 小學低段語文的游戲化教學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探索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策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