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英譯的“形式”及多維度美學構建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漢詩英譯的“形式”及多維度美學構建</p><p>  【摘 要】文章以《天凈沙?秋思》為例,通過對比不同的英文譯文,從譯文形式的選擇和美學構建兩個方面探討了漢詩英譯的特殊性。筆者認為,譯者會基于自身的認知語境和審美預期,在譯入語中采用不同的風格樣式,但在創(chuàng)造性地傳達原文信息的同時,詩詞本身的表達形式及隱含的美學效果也不容忽視。 </p><p>  【關鍵詞】漢詩英

2、譯;認知語境;美學效果 </p><p>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以其凝練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成為高度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本文以《天凈沙?秋思》的英譯為例,通過對比不同的譯文,試圖就漢詩英譯的“形式”及美學構建方面進行有益的探討。 </p><p>  一、《天凈沙?秋思》的原文及譯文分析 </p><p>  

3、《天凈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小令,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的筆調,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的圖畫,作品語言凝煉,結構精巧,頓挫有致,意蘊深遠,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原文如下: </p><p><b>  天凈沙?秋思 </b></p><p><b>  (元)馬致遠 </b></p><p>  枯

4、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p><p>  馬致遠一曲小令,意蘊頗深,其中韻味,“深得唐人絕句妙景”(《人間詞話》)。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用“枯藤”和“老樹”營造了一種凄涼的氛圍,“昏鴉”中的“昏”字,實際是點明情景所發(fā)生的時間。“小橋流水”使人稍感悠閑雅致?!肮诺牢黠L瘦馬”, 意境蕭瑟凄涼,“夕陽西下”使荒涼的村野平添了幾分慘淡。至此,作者將十種

5、景物連在一起,通過運用“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作為修飾成分,寓情于景?!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既渲染了氣氛,又彰顯了主題,游子浪跡天涯孤寂無依,深秋黃昏時刻,思鄉(xiāng)情切。全曲不著一”秋”一”思”, 卻將游子人生際遇的感懷與嗟嘆寫得淋漓盡致。 </p><p>  這首描述羈旅游子的抒情作品,被廣為傳誦,并先后被多位譯者譯為英文。由于篇幅所限,文章只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兩篇譯文進行比較,分別為翁顯良的譯文:

6、 </p><p><b>  Autumn </b></p><p>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7、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p>

8、<p>  和Schlepp的譯文: </p><p>  Tune to“Sand and Sky” </p><p>  ―AutumnThoughts by Ma Zhiyuan </p><p>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Anc

9、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p><p> ?。ㄒ唬┰娫~英譯中的“形式” </p><p>  Nida(2001)說:“在詩詞翻譯里,內(nèi)容與形式的矛盾尤其突出。拘于內(nèi)容而不考慮形式,常流于平庸;而失去原詩的光彩,意義只能

10、制造一種印象而不能傳遞信息?!睗h語和英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在語法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漢語注重“意合”,詞語或分句之間的連接不依賴語言形式手段,句中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通過詞語或分句的含義表達。 </p><p>  翁顯良屬于“表意派”,對古詩的英譯采用散文釋義方法, 主張不要因韻害義,認為譯文主要傳達原詩意境,而不顧原詩的韻律問題。翁顯良的譯文共包括三個完整的句子:第一句對應“枯藤老樹昏鴉”,第二句對應“小橋流

11、水人家”,最后一句對應“古道西風瘦馬,夕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對此顧延齡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讀譯文的讀者易于直接體會到詩的意境。句子“the day is about done”也是譯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所增補的。同樣的,第二句中本為并列關系的“小橋”和“流水”也成了被修飾與修飾的關系。這種詞語重心的傾斜必然導致讀者關注點的偏移和意義的變化。 </p><p>  總之,在Schlepp的譯文中,原文中的十一個事

12、物在譯文中逐一得以再現(xiàn),這些看似疏散又彼此存在關聯(lián)的景象共同構成了一幅靜態(tài)的畫面。從這一角度來說,Schlepp的譯文與原文在形式上達到了充分的對等,是比較貼近原文的,符合原詩的風格。 </p><p>  (二)語篇結構翻譯的美學構建 </p><p>  對文學作品來說,特定的形式風格可以表現(xiàn)一定的語義內(nèi)容,而前者的作用,又離不開詞句的精雕細琢。因而對特定的表達方式,不可脫離形式風格作

13、孤立的理解。 </p><p>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前三行沒有使用動詞,只采用了韻腳,表面是寫肅殺的秋日自然景色,流露出的卻是傷感斷腸、漂泊流離的內(nèi)心苦楚。借助文學隱喻,每一組詞的并排呈現(xiàn),都在著眼于營造一定的意境和氛圍,折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翁顯良的譯文采用散文體形式,不考慮詞語的對應和韻律的傳達,借助“the day is about done”、“on the far bank”、“far

14、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等詞句在明示深層含義的同時,對原作中事物之間的關系和人物感受進行了顯性處理。(顧延齡,1993) Schlepp的譯文則是用名詞及帶有修飾成分的詞語,疏散地勾勒出一幅秋日傷感畫面,在形式上達到了與原作的對等。 </p><p><b>  二、結語 </b></p><p>  詩詞是語言藝術高度凝練并加

15、以形式化的結晶。詩詞體裁的特殊性,決定了在漢詩英譯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形式”的處理問題。不同譯者基于不同的認知語境和審美評價,在譯入語中會采用不同的表達手段,但“形式”在詩詞這一特定文學體裁中的特殊性,以及由此所延伸出的審美效果的差異,則是我們在詩詞譯介和翻譯理論研究中所不能忽視的問題。 </p><p><b>  參考文獻 </b></p><p>  [1] 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