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薛霽,,,,,,,第二章 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人民衛(wèi)生電子音像出版社,吉林大學白求恩醫(yī)學部 高鵬翔,目 錄,第一節(jié) 陰陽學說第二節(jié) 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不是神秘的玄學,它是古人建立在觀察事實基礎上的具有科學內(nèi)涵的理論。,陰陽五行學說,古人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引用于醫(yī)學領域后,成為指導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依據(jù),成為中醫(yī)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返回目錄,第一節(jié) 陰
2、陽學說,陰陽學說,就是以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認識世界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學說。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返回目錄,一、陰陽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1.陰陽的基本概念2.陰陽的基本特征3.陰陽的屬性特征4.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一)陰陽的基本概念,陰陽,是對自然界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
3、性的概括。,所以,陰陽并不專門代表個別具體的事物或現(xiàn)象,而是代表相關事物和現(xiàn)象對立雙方的屬性意義。,,返回目錄,返回本節(jié),(二) 陰陽的基本特征,,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三) 陰陽的屬性特征,陰陽貫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運用于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的分類歸納。,1.陰陽的普遍性,,,,,,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一也。,,,《素問.陰陽離合論》,陰陽的屬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關性、相對性和可分性。
4、,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陰陽屬性的劃分,一定要在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的范疇之內(nèi)。,2.陰陽的相關性,陰陽所分析的事物或現(xiàn)象,必須是在同一范疇,同一層次或同一交點,即相互關聯(lián)的基礎上。,如:天與地,是對宇宙而言; 男與女,是對性別而言; 上與下,是對方位而言。,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三) 陰陽的屬性特征,3.陰陽的相對性,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特定條件的改變,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即陰陽的屬性是通過與自己的對立面
5、比較而確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二者可相互轉化。,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三) 陰陽的屬性特征,4.陰陽的可分性,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屬性具有無限可分的特點。,表現(xiàn)為無論屬陰還是屬陽的事物或現(xiàn)象,隨著劃分的范圍或條件的變更,陰陽的每一方還可以再分陰陽,以至無窮。,,,,,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陰陽之中再分陰陽。,,,《素問.金匱真言論》,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三) 陰陽的屬性特征,陰陽所具有的普遍性、相關性、相對性和可分
6、性的特點,對揭示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及其運動規(guī)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三) 陰陽的屬性特征,(四) 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陰陽的相互轉化,陰陽的消長平衡,陰陽的互根互用,陰陽的對立制約,,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1.陰陽的對立制約,對立——陰陽兩個方面的屬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對 立、相互排斥的關系。制約——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nèi)存在著相互制約的 特
7、性,是相互牽制、相互約束的關系。,陰陽對立制約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關事物和現(xiàn)象,其陰陽兩個方面都存在著相互斗爭和相互抑制的關系。,最終對立與制約達到動態(tài)平衡,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四) 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2.陰陽的互根互用,指相互對立的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始終存在著相互依存和相互為用的關系。,互根——陰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 在,每一方都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條件?;ビ谩?/p>
8、—在陰陽相互依存的基礎上,陰陽雙方相互 資生、相互促進和相互助長。,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四) 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3.陰陽的消長平衡,此長彼亦長:陰隨陽長;陽隨陰長此消彼亦消:陰隨陽消;陽隨陰消,含義——是指陰陽雙方的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不 斷的增長和消減的變化之中。,原因——陰陽對立制約導致陰陽互為消長,陰陽互根互用 導致
9、陰陽皆消皆長。,陰陽互為消長,陰陽皆消皆長,陰陽對立制約,陰陽互根互用,此長彼消:陽長陰消;陰長陽消此消彼長:陽消陰長;陰消陽長,,,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四) 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4.陰陽的相互轉化,含義——指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轉化。,內(nèi)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轉化的內(nèi)在根據(jù)。消長平衡是轉化得以發(fā)生的前提。,“重陽必陰,重陰必陽”、“寒極生熱,熱極生寒”,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
10、點,(四) 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達到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陰陽運動的相互聯(lián)系,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學說最根本的原理,陰陽運動的形式,陰陽消長陰陽轉化,,,,,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四) 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 說明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性,,,,“人與天地相應也”,,,《素問》,人體的陰陽平衡是生命的根本,應與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相適應。因此,人體與自然界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關系,是人體生存和健康的必備條件。,返回本
11、節(jié),返回目錄,(二)用陰陽歸屬人體組織結構,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三)用陰陽概括生理功能,物質(zhì)與功能的矛盾運動: 陽氣(陽)——促進物質(zhì)的新陳代謝 陰精(陰)——功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就是陰陽保持協(xié)調(diào)平衡的結果。,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陰陽失調(diào),陰盛,陰陽偏盛,實寒證(陰勝則寒),傷陽,兼陽虛(陰勝則陽?。?陽盛,實熱證(陽勝則熱)
12、,傷陰,兼陰虛(陽勝則陰?。?,,,,,,,,,,,,陰虛,陰陽偏衰,虛熱證(陰虛則熱),不能生陽,陽虛(陰損及陽),陽虛,虛寒證(陽虛則寒),不能生陰,陰虛(陽損及陰),,,,,,,,,,,,,陰不制陽,陽不制陰,,,,,(四)用陰陽說明病理變化,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何謂陰 何謂陽,陰是指天地一氣或人身一氣斂、降、藏的狀態(tài)。陽是指天地一氣或人身一氣開、升、生的狀態(tài)。陰陽學說是對天地宇
13、宙自然的一種認識方法而已。陰陽是一氣,人也只活一口氣,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可理解為:“一團和氣,不分陰陽?!?生 機 活 力——陽氣,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 《素問?生氣通天論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端貑?生氣通天論 》 臨床治病八法不可廢,有是病用是藥: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 但天地一氣,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主陰從,故生命之生機與活力就陰陽
14、而言有主次。,陰為陽之基——陰,萬物負陰而抱陽。陽化氣,陰成形。人這個物種身體為陰,則活著的那口氣為陽。剛出生的嬰兒通過哭聲反映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前提是嬰兒脫離母體,先有肉身——陰,生命活力——陽,故就眼見為實的人而言,陰為陽之基。,(五)用陰陽來指導疾病診斷,,,,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變化的根本機理在于陰陽失調(diào),因此,在臨床上,只有分清陰陽,抓住疾病的本質(zhì),才能有效地指導臨
15、床辨證。,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六)用陰陽來指導疾病治療,1.確定治療原則,(1)損其有余: 陰或陽一方偏勝但未損及對方,此為 實證,應損其有余,即實則瀉之。,陰盛,陰陽偏盛實證,實寒證 寒者熱之(熱性方藥),傷陽,兼陽虛(酌加溫陽藥),陽盛,實熱證 熱者寒之(寒性方藥),傷陰,兼陰虛(酌加養(yǎng)陰藥),,,,,,,,,,,,,,瀉其有余,調(diào)整陰陽,補其不足,損其有
16、余.,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陰虛,陰陽偏衰虛證,虛熱證 補陰陽病治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陽虛,虛寒證 補陽陰病治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補其不足,(2)補其不足: 陰或陽一方偏衰或陰陽俱損時,此為 虛證,應補其不足,即虛則補之 。,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3)陰病治陽、陽病治陰,陰虛不能制陽而導致陽相對偏盛
17、的虛熱證,即“陰虛內(nèi)熱”,治宜補陰以制陽,此即“陽病治陰”;,陽虛不能制陰而導致陰相對偏盛的虛寒證,即“陽虛外寒”,治宜補陽以制陰,此即“陰病治陽”。,,,,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明·張景岳,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2.歸納藥物性能,寒、涼屬陰,一般寒性或涼性藥物,能減輕或消除疾病的熱象。溫、熱屬陽,一般溫性或熱性藥物,能減
18、輕或消除疾病的寒象。,(1)歸納藥性:藥物分為寒、熱、溫、涼四性,又稱四氣。,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2)分析五味:,五味 是指藥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種滋味。,滋味不同,藥效不同。,辛、甘屬陽; 酸、苦、咸屬陰,以藥物之性糾正機體陰陽之偏,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第二節(jié) 五行學說,木、火、土、金、水這五類物質(zhì)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五類物質(zhì),它們之間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分離,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們的特性及其相互關系來對自然界中一切事
19、物進行歸類和說明,因此,原始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發(fā)展成為了五行學說,成為了一種哲學概念,常常和陰陽學說一起,成為了古代用以認識和分析事物的一種思想方法和理論工具,并貫穿到古代各種學術之中。,返回目錄,一、五行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五行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歸類,五行的生克關系,,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一)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zhì)。 “行”,
20、指運動和變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zhì)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所謂“五行”,如同“陰陽”一樣,它也不過只是一個哲學概念,是一種認識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中醫(yī)學不過是在當時條件下利用它來闡述自己的一些認識而已,沒有什么特別玄妙的地方。,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等特性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屬于“木”。,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
21、回知識點,2.火曰炎上,火的特性:凡具有溫熱、升騰、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屬于“火”。,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二)五行的特性,3.土爰稼穡,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特性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屬于“土”。,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二)五行的特性,4.金曰從革,金的特性:凡具有肅殺、潛降、收斂等特性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屬于“金”。,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二)五行的特性,5.水曰潤下,水的特性
22、: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潛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屬于“水”。,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雖然來源于對金木水火土的具體觀察,但古人已將其運用于對一切事物屬性的總概括,它早已超脫了其各自意義的本身,而具有更為廣泛、更為抽象的涵義。,所以,五行的特性具有廣泛抽象的含義,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二)五行的特性,(三)事物的五行歸類,1.直接歸類(取象比類法)是運用形象思維,根據(jù)被
23、研究對象與已知對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類同,從而認為兩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類同,并由此推測被研究對象某些性狀特點的認知方法。,2.間接推演(推演絡繹法)自然界中有許多事物無法以直接歸類法納入五行之中,因此古人運用間接推演法。,五行的歸類方法,在歷史上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同時也有牽強附會的局限性一面。,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自然界和人體的陰陽屬性歸類表,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三)事物的五行歸類,(四)五行的生克關系
24、,1.五行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對于另一行事物具 有資生、促進和助長作用。,五行相生規(guī)律和次序:,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對于另一行事物 具有抑制、約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規(guī)律和次序:,2.五行相克,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四)五行的生克關系,,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土 水,克,,返回知識點,3.五行制化
25、,制,是制約、克制;化,是生化、變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間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 生克協(xié)調(diào)配合關系。,木,火,土,生,,,,生,克,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關系,任何一個事物都是受著整體調(diào)節(jié)控制的,而本身又影響著整體。,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四)五行的生克關系,4.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是五行在異常情況下的相克變化,即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反?,F(xiàn)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間
26、相克太過的異常變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虛衰/不足,如土虛木乘;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克方)過度亢盛/太過,如木旺乘土。,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四)五行的生克關系,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相侮:是指五行之間反向克制的異常變化。又稱反克。,相侮的次序與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侮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
27、行(被克方)本身過強(太過),使克它的一行相對為弱,反而被強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其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過度虛弱(不及),被克方相對過強,強者克制弱者,如金虛木侮。,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四)五行的生克關系,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返回知識點,相克與相乘次序相同,但相克是正常情況下的克制關系,在人體為生理現(xiàn)象;相乘是異常情況下的過度克制,在人體則為病理現(xiàn)象。相乘和相侮均為異常相克,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而
28、相侮則是按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而且對于某一行(太過或不及)來說,相乘或相侮可以同時出現(xiàn)。 如:木過強(太過),則木亢乘土、木亢侮金 木過虛(不及),則木虛金乘、木虛土侮,小結:,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解釋生理現(xiàn)象,1.說明五臟的生理特性,肝屬木:肝性條達,惡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屬火:心居膈上,有溫煦之功脾屬土:脾居中焦,化生氣血 肺屬金:肺性清肅,以降為順 腎屬水:
29、腎有藏精,主水之功,五行學說將五臟分別歸屬于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并以五行來說明各臟的生理特性。,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五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資生和制約關系,即相生和相克關系。,2.闡述五臟的相互關系,相克:肝木條達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木克土心之陽熱以制肺金之肅降太過——火克金脾土運化以制約腎水之泛濫 ——土克水肺氣肅降以克制肝陽之上亢 ——金克木腎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
30、本臟之氣太盛,他臟之氣制約;本臟之氣虛損,他臟之氣補之,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相生: 肝藏血以濟心——木生火 心之陽以溫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肅降以助腎——金生水 腎藏精以養(yǎng)肝——水生木,(二)解釋病理傳變,1.相生關系的傳變 是指病變順著或逆著五行相生次序的傳變。主要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兩種類型。母病及子(順傳):指病變由母臟累及到子臟,如腎病及肝。子病犯
31、母(逆?zhèn)鳎河址Q子盜母氣,指病變由子臟波及到母臟, 如心病及肝。,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是指病變順著或逆著五行相克次序的傳變。相乘:指相克太過而為病。正常情況,肝木制約脾土,如果肝木過強或脾土過虛時,可導致肝氣橫逆犯脾胃的病理變化,即“木旺乘土”和“土虛木乘”。 相侮:指反克為病。正常情況,肺可制約肝,如果肺虛或肝旺,可表現(xiàn)為肝火犯肺的病理變化,即“木火刑金”。,2.相克關系的傳變:,返回本節(jié),返回
32、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五臟病變可以相互影響,傳變有一定規(guī)律,但在臨床上,有時病證的傳變規(guī)律并不完全遵循五行生克的次序進行,因此,不能機械地套用五行生克傳變規(guī)律來認識病理,必須根據(jù)臨床實際情況辨證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意,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三)指導診斷疾病,面見青色,喜食酸味,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洪,為心病 脾虛病人,而面見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臟病人,而面見黑色,是腎水凌心
33、,確定五臟的 病變部位,,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四)指導臨床治療,(1)根據(jù)相生規(guī)律確定治療原則 相生是母子關系 虛則補其母,如滋水涵木法,指通過滋腎陰以養(yǎng)肝陰的方法。 實則瀉其子,如肝旺瀉心法,指用清心火以治療肝火旺的方法。,1.指導控制疾病的傳變 掌握疾病發(fā)展傳變的生克乘侮規(guī)律,及早控制傳變,防患于未然。,2.確定治療原則,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
34、用,(2)根據(jù)相克規(guī)律確定治療原則 異常相克(相乘、相侮)是強弱關系 抑強:抑制功能過亢之臟; 扶弱:扶助功能虛弱之臟 如抑木扶土法,指通過抑制肝木和健脾胃的方法,治療肝氣犯胃。,返回本節(jié),返回目錄,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腎陰以養(yǎng)肝陰,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溫腎陽以補脾陽,健脾氣以補肺氣,養(yǎng)肺陰以滋腎陰,,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