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的修復培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損傷的修復 (Repair of Injury),再生(regeneration):由損傷周圍的同種細胞來修復。 纖維性修復(fibrous repair ):由纖維結締組織來修復, 以后形成瘢痕, 也稱瘢痕修復。,修復(repair): 損傷造成機體部分細胞和組織喪失后,機體對所形成的缺損進行修補恢復的過程。,第一節(jié) 再生 (regeneration),,再生的種類,1.生理性再生 在生理過程中,有些

2、細胞、組織不斷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種細胞不斷補充,以保持原有的結構和功能的再生。2.病理性再生 細胞、組織壞死或缺損后,由損傷周圍的同種細胞增生、分化,完全修復原有結構和功能。,特點: 1.幼稚組織比高分化組織再生能力強。 2.平時易受損傷的組織及生理狀態(tài)下經常更新的組織再生能力強。,一、細胞周期和不同類型細胞的再生潛能,*按再生能力的強弱,人體細胞分為三類: 1.不穩(wěn)定細胞(labile cell)/持續(xù)分裂細

3、胞2.穩(wěn)定細胞(stable cell)/靜止細胞,被覆上皮(體表、體腔、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細胞,腺體及腺樣器官的實質細胞,原始間葉細胞及其分化細胞,神經元、骨骼肌細胞、心肌細胞,3.永久性細胞(permanent cell)/非分裂細胞,二、干細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1.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 2.成體干細胞(adult stem cell) 3.誘導性多能干細胞 (induced plur

4、ipotent stem cell,iPSC) 4.干細胞在組織修復與細胞再生中的作用,干細胞: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產生的具有無限或較長時間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類細胞。,胚胎干細胞:著床前胚胎內細胞群的全能干細胞,具有向三個胚層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為成體所有類型的成熟細胞。 成體干細胞:各種組織器官中具有自我更新和一定分化潛能的不成熟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通過體外基因轉染技術已分化的成體細胞重編程所獲得的一類干細胞。,1.造血干

5、細胞2.神經干細胞3.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骨髓內,分化能力強) 4.表皮干細胞 5.肌肉干細胞 6.肝臟干細胞 7.胰腺干細胞,成體干細胞分類:,三、各種組織的再生過程,(一)上皮組織的再生 (二)纖維組織的再生 (三)軟骨和骨組織的再生(四)血管的再生(五)肌組織的再生(六)神經組織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一)上皮組織的再生,鱗狀上皮缺損時 基底細胞分裂增生 向缺損中心遷移 單層細胞覆蓋分化(復

6、層鱗狀上皮),,,,,2.腺上皮再生,,肝臟部分切除—短期內恢復原來的大小肝細胞壞死,網狀支架完整—完全再生肝細胞壞死,網狀支架塌陷—結節(jié)狀再生,3.肝細胞再生,,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1week),(3week),,肝細胞再生,(二)纖維組織的再生,靜止的纖維細胞未分化間葉細胞,,損傷刺激,前膠原蛋白,膠原纖維,纖維細胞,,成纖維細胞,,,,分泌,,(三)軟

7、骨和骨組織的再生 軟骨再生起始于軟骨膜細胞的增生。 軟骨的再生能力較弱,損傷較大時由 纖維組織參與修復。 骨組織的再生能力強,骨折后骨膜存在 時,可完全再生(膜內化骨);也可由 纖維性骨痂成骨(纖維化骨)。,1.毛細血管的再生,(四)血管的再生,,,血管再生模式圖,,(四)血管的再生,,2.大血管的再生,內皮細胞,中膜,吻合處兩側內皮細胞分裂,,完全再生,,結締組織增生,,瘢痕修復,,,,(五)肌組織再生,橫紋

8、肌的再生:依據肌膜是否存在、肌纖維是否完全斷裂而不同.1.肌膜未被破壞,肌原纖維僅部分發(fā)生壞死—恢復正常。2.肌纖維完全斷開,也可有肌原纖維的新生,但斷端不能直接連接,而靠纖維瘢痕愈合。3.整個肌纖維包括肌膜均被破壞—瘢痕修復。,平滑肌的再生: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小A平滑肌);斷開的腸管/較大的血管—瘢痕連接心肌的再生:極弱,瘢痕修復。,(六)神經組織的再生,1.神經細胞 不能再生—膠質瘢痕。2.外周神經纖維

9、 可完全再生,但神經細胞必須存活,軸突以1-2mm/天速度生長。,神經元胞體,軸突,神經鞘細胞,,,,,3.創(chuàng)傷性神經瘤,神經纖維斷離兩端相隔太遠 斷端之間有相隔組織 截肢失去遠端 再生軸突均不能達到遠端,而與增生的結締組織混雜在一起,卷曲成團,稱為創(chuàng)傷性神經瘤。,,,四、細胞再生的影響因素,(一)細胞外基質(二)生長因子(三)抑素與接觸抑制,機體的細胞和組織存在著刺激再生與抑制再生兩種機制,兩者處于動態(tài)平衡。

10、細胞再生與分化的分子機制有三個方面:,把細胞連接在一起,并支撐和維持組織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的物質,稱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ECM影響細胞的形態(tài)、分化、遷移、增殖和生物學行為。 ECM提供信息調控胚胎發(fā)育,組織修復、創(chuàng)傷愈合、纖維化及腫瘤的浸潤等。,(一)細胞外基質,機體的組織由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組成,組成細胞外基質的成分極其復雜、多樣,其主要成分有:,1.膠原蛋白2.彈力蛋白3.粘附性糖蛋

11、白和整合素4.基質細胞蛋白5.蛋白多糖和透明質酸素,,刺激同類細胞或同一胚層發(fā)育來的細胞增生,促進愈合的某些多肽類物質,稱生長因子。,(二)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 成纖維細胞性生長因子(FGF) 表皮生長因子(EGF) 轉化生長因子(TGF)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具有刺激作用的其他細胞因子,,,(三)抑素與接觸性抑制,抑素—能夠抑制細胞增殖的多肽,具有組織特異性

12、。接觸性抑制—在皮膚創(chuàng)傷、缺損部周圍上皮細胞分裂增生遷移,將創(chuàng)面覆蓋而相互接觸時,或部分切除的肝臟增生達到原有大小時,細胞即停止生長,不致堆積起來。,第二節(jié) 纖維性修復,(fibrous repair),,,,1.定義:由新生薄壁的毛細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纖維細胞構成,并伴有炎細胞的浸潤,肉眼表現為鮮紅色、顆粒狀,柔軟濕潤,形似鮮嫩的肉芽而得名(granulation tissue)。,一、肉芽組織的形態(tài)及作用,(一)肉芽組織的成分及形

13、態(tài),,,肉眼:鮮紅、顆粒狀, 柔軟、濕潤, 易出血,無感覺 鏡下: 新生的毛細血管 成纖維細胞 炎細胞,2.形態(tài)特點:,肉芽組織,毛細血管,炎細胞,,,,成纖維細胞,顆粒狀?,(二)肉芽組織的功能,1.抗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2.填補創(chuàng)口及其它組織缺損3.機化或包裹壞死、血栓、異物及炎性 滲出物,不良肉芽:水腫、蒼白、松弛、 無彈性,有膿苔。,(三)肉芽組織的

14、結局 瘢痕,,,1.間質水分逐漸吸收減少2.炎性細胞減少、消失3.血管減少或改建4.膠原纖維增多,三少一多,,二、瘢痕組織的形態(tài)及作用,特點: 膠原纖維呈束狀平行、交錯分布,玻璃樣變。纖維細胞稀少,血管很少。,瘢痕組織(scar tissue)為肉芽組織經改建成熟形成的纖維結締組織。,灰白透明,質硬韌,缺乏彈性,有利:保持組織器官的完整性和堅固性。有害:,1.瘢痕收縮 2.瘢痕性粘連,器官纖維化、硬化3.瘢痕疙瘩

15、(Keloid),瘢痕組織對機體的影響,瘢痕性粘連,肝硬化,瘢痕疙瘩,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愈合,(wound healing),創(chuàng)傷愈合:是指機體受外力作用,皮膚等組織出現離斷或缺損后的修復過程。 各種組織再生、肉芽組織增生、瘢痕組織形成的協(xié)同作用。,一、皮膚創(chuàng)傷愈合二、骨折愈合三、影響創(chuàng)傷愈合的因素,一、皮膚創(chuàng)傷愈合,1.傷口的早期變化 局部組織壞死、血管破裂出血,炎反應→凝塊,干燥為痂皮,2.傷口收縮(2-3日) 肌

16、纖維母細胞增生牽拉,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向中心移動,(一)創(chuàng)傷愈合的基本過程,3.肉芽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3天始:肉芽組織從傷口底部及邊緣長出5-6天:成纖維細胞產生大量膠原纖維7-12天:膠原纖維合成達高峰30天左右:瘢痕形成。,4.表皮及其它組織再生 24小時內凝塊下傷口邊緣基底細胞增生,向中心移動,單層覆蓋 復層鱗皮。,,創(chuàng)緣整齊,組織破壞少,(二)創(chuàng)傷愈合的類型:,創(chuàng)緣對合嚴密炎癥反應輕,少量肉芽組織,少量瘢

17、痕,1.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創(chuàng)口大,創(chuàng)緣不整,2.二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傷口收縮,炎癥反應重,肉芽組織多,瘢痕大,二、骨折愈合基本過程,三、影響創(chuàng)傷愈合的因素,全身因素:年齡、營養(yǎng)、內分泌、疾病局部因素:局部血液循環(huán)、感染、異物、 神經支配、 電離輻射,,,,蛋白質缺乏,維生素C缺乏,鋅缺乏,愈合延緩,影響膠原形成,愈合

18、延緩,前膠原分子難以形成,影響創(chuàng)傷愈合的營養(yǎng)因素,尤其含硫氨基酸,肉芽和膠原形成不良,羥化酶活性低,影響氧化酶活性,患者男,12歲,因“車禍左小腿疼痛活動受限2小時”入院。患者2小時前被車撞倒在地, 當時左小腿彎曲、疼痛, 不能活動。 入院檢查:體溫37℃,脈搏100次/分,血壓90/60mmHg,左小腿腫脹,短縮,局部有壓痛,可觸及骨擦感,不能活動。 B超:腹內臟器未見異常。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均正常。,CP

19、C病例 4,X線檢查:,左脛骨中下段1/ 3斜形骨折左腓骨上1/3骨折,術后X線報告對位、對線尚可。 一月后復查,對位、對線良好,見少量骨痂形成。 牽引一月后改為石膏固定二月。  術后三月復查:,骨性骨痂形成,討論:,1.該骨折愈合屬于哪種類型的修復?2.骨折愈合的基本過程如何?3.哪些因素可影響骨折的愈合?,思考題,名詞解釋:肉芽組織 瘢痕組織,簡答: 1.修復過程可分為哪幾種形式? 2.簡述各種組織再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