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第四章比較文學中國學派比較文學中國學派課程課程:中外文學比較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國學派的理論核心及于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的異同之處,中國學派跨文明的內(nèi)在含義。重點和難點重點和難點:1、中國學派提出者的跨文明考慮2、跨文明背景與法美學派的異同之處。3、研究范式有哪些,各自特點。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和討論結(jié)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背景一、背景中國比較文學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尤其是近十余年中國大陸比較

2、文學的復興,實際上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論特征及其方法論體系。本文試圖對這一基本理論特征及其方法論體系作一初步的總結(jié)和粗線條的勾勒,以就教于方家。如果說法國學派以“影響研究”為基本特色,美國學派以“平行研究”為基本特色,那么,中國學派可以說是以“跨文明研究”為基本特色。(詳后論證)如果說法國學派以文學的“輸出”與“輸八”為基本框架,構筑起了由“流傳學”(譽輿學)、“淵源學”、“媒介學”等研究方法為支柱的“影響研究”的大廈美國學派以文學的

3、“審美本質(zhì)”及“世界文學”的構想為基本框架,構筑起了“類比”、“綜合”及“跨學科”匯通等方法為支柱的“平行研究”的大廈的話,那么中國學派則將以跨文明的“闡發(fā)法”、中西互補的“異同比較法”,探求民族特色及文明根源的“模子尋根法”,促進中西溝通的“對話法”及旨在追求理論重構的“整合與建構”法等五種方法為支柱,正在和即將構筑起中國學派“跨文明研究”的理論大廈。下面分別對中國學派的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論體系作進一步的勾勒和闡述。二、理論特征二、理論

4、特征——跨文明研究跨文明研究先談談“中國學派”的基本理論特征—“跨文明研究”。無論是法國學派或美國學派,都沒有面臨跨越巨大文明差異的挑戰(zhàn),他的同屬古希臘—羅馬文明之樹所生長起來的歐洲文明圈。因此,他們從未碰到過類似中國人所面對的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巨大沖突,更沒有救亡圖存的文明危機感。作為現(xiàn)當代世界的中心文明,他們對中國等第三世界的邊緣文明并不很在意,更沒有中國知識分子所面對的中西文明碰撞所產(chǎn)生的巨大危機感和使命感。正如葉維廉所說,“事

5、實上,在歐美系統(tǒng)中的比較文學里,正如威斯坦因所說的,是單一的文明體系?!币虼耍拿髂J絾栴},跨文明問題,“在早期以歐美文學為核心的比較文學里是不甚注意的”。這種狀況決定了法、美學派不會,也不可能在跨越東西方異質(zhì)文明的文學比較中做出令人矚目的成就,更不可能去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建系統(tǒng)的跨文明的比較文學理論體系。然而,從整個世界比較文學發(fā)展來看,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浸透,對話與溝通,乃至重建文學觀念,已經(jīng)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我在《比較文學史序》中曾談到,

6、整個比較文學發(fā)展的一個基本特征和事實,就是研究范圍的不斷擴大,一個個“人為圈子”的不斷被沖破,一堵堵圍墻的不斷被跨越,從而構成了整個比較文學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走向。早三、研究范式三、研究范式由“跨文明研究”這一基本理論特征出發(fā),我們從中國比較文學已有的學術實踐中,大約可以概括或總結(jié)出這樣一些方法論:1.“闡發(fā)法”(或稱“闡發(fā)研究”)沼.“異同比較法”(簡稱“異同法”)3.“文明模子尋根法”(簡稱“尋根法”)4.“對話研究”5.“整合與建構

7、研究”。下面分別述之。(一)闡發(fā)研究(一)闡發(fā)研究盡管“闡發(fā)研究”是由臺灣學者古添洪、陳慧樺(陳鵬翔)于1976年正式提出來的,但“闡發(fā)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手段或方法,早已出現(xiàn)在中國學者(如王國維、吳毖、朱光潛等)的學術實踐之中。劉介民先生在他最近出版的《比較文學方法論》一書的“闡發(fā)研究”一節(jié)中,甚至將張隆溪的《詩無達話》,以及我的《風骨與崇高》等論文都作為“闡發(fā)研究”的范例。這是我始料不及的??磥恚B我也被拖進了“闡發(fā)派”的行列。然而,

8、大規(guī)模的闡發(fā)研究潮流,是港、臺及海外學者和留學生掀起的。在我赴美訪問講學期間,所接觸到的華裔學者及留學生,絕大部分加入了“闡發(fā)研究”的隊伍。正如余國藩先生指出:“過去20年來,運用西方批評觀念與范疇于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潮流愈來愈有勁。這潮流在比較文學中預期了許多使人興奮的發(fā)展?!弊鳛橹袊容^文學學派主要方法論的“闡發(fā)法”,正是在這種比較文學研究的實踐中產(chǎn)生的?!瓣U發(fā)法”雖然“不比較”或不直接比較,但卻因“跨文明”(跨中西異質(zhì)文明)而獲得了與

9、比較文學研究相一致的“效果”(楊周翰語),成為中國學派獨樹一幟的比較文學方法論。但需要指出的是臺灣學者所提出的“闡發(fā)法”僅具雛形,還遠未成熟,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討,使之日趨完善。在這方面,學術界已經(jīng)有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例如,針對古添洪、陳慧樺二人否定中國古代文論的“一邊倒”的片面性,大陸學者不但提出了善意的批評,同時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陳諄、劉象愚在所著的《比較文學概論》中,提出了“雙向闡發(fā)”,對古、陳二位的論點加以補救。陳諄、

10、劉象愚指出:“闡發(fā)研究”無疑應該在比較文學的方法中占一席之地,但它所以遭到了一些學者的批評,癥結(jié)不在方法本身,而在臺灣學者的提法尚有極不周密、極不完善的弊端。因為闡發(fā)研究決不是單向的,而應該是雙向的,即相互的。如果認定只能用一個民族的文學理論和模式去闡釋另一個民族的文學或文學理論,就如同影響研究中只承認一個民族的文學對外民族文學產(chǎn)生過影響,而這個民族文學不曾受過他民族文學的影響一樣偏激,這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陳、劉二位舉了錢鐘書關于中

11、西文藝思想的雙向式闡發(fā)等若干例證,確實令人信服。此外,陳諄、劉象愚還將闡發(fā)研究從理論闡釋作品的單一模式擴展為三個方面,即1.理論闡釋作品,2.理論闡釋理論(各國文論互釋),3.其他學科闡釋文學作品(如用畫論闡釋詩論,或用禪學闡釋詩學)。中國大陸學者不但批評并完善了臺灣學者之論,而且還維護、捍衛(wèi)和深化了這一新生的理論。針對有人批評“闡發(fā)法”不比較或比較性不足的論點,杜衛(wèi)撰文作了辯解和深入的探討。杜衛(wèi)不僅重申了“闡發(fā)研究”是雙向的,相互的,

12、而且明確提出“闡發(fā)研究的核心是跨文明的文學理解”。這樣,就給闡發(fā)研究奠定了“跨文明研究”的堅實基礎。筆者相信,隨著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深入,“闡發(fā)法”必將獲得更進一步的完善。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異同比較法”(簡稱“異同法”,學界有人稱為“中西比較文學研究法”)的特征何在。如果說,“闡發(fā)法”是比較文學中國學派“跨文明研究”理論大廈的第一根支柱的話,那么中西比較文學的“異同比較法”就堪稱中國學派“跨文明研究”大廈的第二根重要支柱。如果將“闡發(fā)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