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唯識學入門唯識學入門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節(jié)錄自寬謙法師開示佛法是佛陀教導我們認識整個宇宙人生間的真理法則,真理法則有它所現(xiàn)出來種種千變萬化的現(xiàn)象。生活上的一點一滴都是現(xiàn)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都可以說是現(xiàn)象,其它包括色、聲、香、味、觸,乃至到腦海裡想的都會呈現(xiàn)出種種的現(xiàn)象,這些其實都是「相」,是我們比較有經(jīng)驗的部分。唯識學擅於表達生命的現(xiàn)象,研究的是「法相」的問題。但是還有一部分比較困難的叫做「性」。就好像認識一
2、個人,我們可以知道他的長相(高、矮、胖、瘦),乃至他的聲音柔不柔,或是粗燥的,還是兇巴巴,那都是現(xiàn)象,我們理解一個人的這些都還是表面的現(xiàn)象(相)。如果要深入理解他的個性則是比較深沉的部分,到底是忠厚老實的,還是比較奸詐的,那是個性的問題,是比較不容易理解的。佛法專門談「法性」的是般若,如《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都在談空,談不,談無,談非,這些不、無、空、非都有否定的傾向,否定甚麼?自性。這不是說要否定「性」,而是說「法性」最深沉的部分叫做
3、「性空」。就是說我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乃至到物質也有物質的特性,金屬有金屬的特性,木頭有木頭的特性,金屬裡的金、銀、銅、鐵也都有它們的特性,它們的延展性乃至融點、沸點也都不一樣,那都是「性」的部分。但是為甚麼說最深沉的部分就是「性空」?!缚铡蛊鋵嵤且粋€否定的符號,它否定自性的存在。甚麼叫做自性呢?它是一、獨存:由單一的因緣能夠獨立的存在。二、不變:它能夠不變的存在。三、主宰:乃至我們能夠主宰它的存在。其實以上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要否定
4、它。但是我們通常都會以為它是存在的,所以我們會做種種無理的要求。3上的因緣才合得出來,不是只有一個單獨能成的。什麼叫修行?其實是要修到生命的層次才叫修行,如果只是生活,那都還是表面的,是短暫的。有生之年,這口氣還在的時候叫做生活,不在的時候就不叫生活,就已經(jīng)面臨了生死問題。所謂生命,它不只是指活著,它還包括死亡?;钪臅r候,我們可能爭名、爭利、爭地位、爭種種…,其實那還只是現(xiàn)象而已,當我們一口氣不來,到底哪一樣跟著我們去?哪一樣是我們的
5、依靠?所以佛經(jīng)有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這個業(yè),它必然是深沉到生命的層次裡面去。我們往往會透過這樣一個方式來解釋生命,假設說我們回想我們這輩子,我生於幾年,我一歲的時候有什麼重大的事,兩歲、十歲、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然後一直這樣下去,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到幾歲,是不是?每一個人都不知道,但是不管知不知道,沒有人能夠免掉死亡,生命現(xiàn)象有點像線性發(fā)展,從生到死這一段是我們熟悉的,我們不熟悉的,是這一生之前的,到底生從哪裡來?
6、死往哪裡去?為什麼會有這種現(xiàn)象?這是個很大的問號。以唯識來看,我們有眼耳鼻舌身,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心,因為有心,所以知道眼睛看的色境;因為有心,所以知道耳朵聽到的聲音;因為有心,所以知道鼻子聞到的香味;因為有心,所以知道舌頭舔到的酸甜苦辣;因為有心,所以感受到身體的觸覺;因為有心,所以有自己腦海裡所現(xiàn)出來的種種現(xiàn)象,是不是這樣?我們幾乎都是忙碌於這外面的一切,因為忙碌這個,所以我們的心也跟著忙碌,對不對?因為這些都比較外在,其實我們用的心
7、很淺,很表面,都是浮在上面的,因為我們隨時都被牽制,被影響著。其實還有更深層的部分我們並不清楚。前面眼耳鼻舌身這些部分,可以說在處理我們的生活,人活著的時候有用,不但有用還管用,活的時候我才有這個眼睛可以看,有身體才有觸覺;哪一天死掉了,這個身體還有用嗎?耳朵有用嗎?眼睛有用嗎?是不是都沒有用了?所以這個部分說實在的,只有在幫助我們生活的部分,透過知識、文明和技術,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但是世間再高的學位、名份和地位,有沒有人能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從現(xiàn)象學“看”五重唯識“觀”——五重唯識觀的現(xiàn)象學詮釋.pdf
- 筆跡學入門
- 唯識三十論講話(唯識三十論講話)
- 8090.從現(xiàn)象學“看”五重唯識“觀”——五重唯識觀的現(xiàn)象學詮釋
- 佛教唯識學中的人格思想研究.pdf
- 唯識學“轉識成智”說研究.pdf
- 試論唯識學在梁漱溟文化哲學中的應用
- 佛教唯識學中認知理論的探析與構建
- 唯識種子義
- 快速入門學電工
- 唯識學“轉識成智”理論的研究.pdf
- 唯識學轉識成智問題的現(xiàn)象學解釋.pdf
- 試論唯識學在梁漱溟文化哲學中的應用.pdf
- 唐代唯識學發(fā)展脈絡及其在敦煌地區(qū)的流傳.pdf
- 佛教唯識學中認知理論的探析與構建.pdf
- 10576.佛教唯識學中的人格思想研究(1)
- 莊子心學思想探析——兼與唯識學心學思想比較.pdf
- 成唯識論證義
- 28209.新唯識論與唯識舊師心性思想比較研究
- 金融學基礎入門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