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耶林:《法律: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耶林:《法律: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第一部分目的的概念第一章目的律1原因與目的;2生物中意志的難題;3動物,其意志的精神層面,經驗的影響;4生活的概念;5人之進程的自決性:I內在層面:1目的;2目的與行為的關系;3目的律;4理由形式中的目的,習慣行為;II進程自決性中的外在層面;因果律。根據(jù)“充足理由原則”(PrincipleofSufficientReason),從來沒有什么是自己發(fā)生的(“自因”causas
2、ui),因為發(fā)生的每一事物,在感官領域中的每一改變,都是另一個在前的改變的結果,沒有前件的改變,這一改變也是難以發(fā)生的。眾所周知,這一由我們的思維假設,并由經驗證實的事實,我們稱之為因果律(LawofCausality)。1原因與目的。這一法則也為意志所含有。沒有充足理由,一項意志的運動就像一項物質的運動一樣是不可想象的。意志自由——在沒有一項強制性理由的情況下,意志能夠自發(fā)地運動的意義上——是哲學的明希豪森(Mnchhausen),他
3、能夠抓著自己的頭發(fā)把自己從泥沼中拖出來。因此,充足理由對于意志而言,與在物質屬性的進程中的同樣重要。但是,對于后者它是機械的,并被稱為原因(“動力因”causaefficiens);在意志中,它是精神的,我們稱其為目的(“目的因”causafinalis)。因此,石頭不是為了落下而落下,而是它必須落下,因為它的支撐被移開了;行為的人同樣也是如此,不是因為什么,而是為了獲得某物。目的對于意志就像原因對于石頭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如同沒有原因,
4、石頭便不會運動一樣,沒有目的,意志也不可能運動。在前者的情況下,我們談及的是機械的因果律,在后者則是精神的因果律。此后,我將把后者稱為目的律(LawofPurpose);部分地是為了簡潔,部分地是指出目的構成意志的唯一的精神理由的特有稱謂。因此,機械的因果律將不需要附加的說明,此后我將簡單地將其稱為因果律?,F(xiàn)在,因果律可以被重新描述:在外部的感官世界中,沒有另一項影響它的在前的進程,沒有進程能夠發(fā)生,或者用人們常用的公式來表達:無原因,
5、無結果。目的律則是:無目的,無決定,或同樣的無行為。在“原因”中,影響施于之上的客體是被動的。客體僅僅是作為因果律在那一刻實現(xiàn)的宇宙中的一個點出現(xiàn)的。但是,在“目的”中,由它驅動的事物是作為自我主動的(selfactive)出現(xiàn)的;它在起著作用。原因屬于過去,目的則屬于未來。當問及其進程的理由時,外部自然指示提問者向后看;而意志則指示他向前看。對一個回答是“quia”,對另一個的回答則是“ut.”。確實,這并不意味著在目的中,自然的進程
6、是反向的,它需要確定的原因來先于被它所確定的事物。在此,確定的理由也屬于目前;在此,確定的原因也先于由它所確定的事物;這就是理念(或者目的),它存在促使他去行為的原動力之中。但是,這一理念的內容是由未來的(原動力想要獲得的)某種事物構成的,并且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在意志中,實踐的動機存在于未來。2生物中意志的難題。在自然中的生命發(fā)展自身為精神的所在,也開始為他自己的生命提供自我確定和自我保護,我們稱其為意志和目的。每一種生3用。生
7、物的全部能力:感覺、理解、記憶,僅僅意味著對于它的保護。加入沒有記憶的附加,僅僅理解和感覺是不能實現(xiàn)它的。正是記憶為了存在而適用這一經驗的目的,將這兩者的成果收集在一起并保留于經驗之中。意志和生命一樣并不依賴于自覺意識;并且有存在于兩者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的感覺的人將恰當?shù)貙⑵湟暈槟w淺的,并抱有將會否認動物以意志為名的意志力(purposingpower)的觀念,因為它是與人自己的相比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自覺意識。這一動物意志的較低層次的觀點
8、決不是它所宣稱的什么深奧的問題。如同我們將在下文所說明的,人類意志(帶有自覺意識的例外,它在人身上也可能是缺少的,或者是永久地或暫時地失靈的)的本質特征在動物那里也可以找到。即使是動物的思維能力,這是意志能力的前提,也要無比高于初看起來它所顯示的。簡單說,未來事件的觀念促使動物去行為。然而,這已經包含了多少??!未來的觀念意味著一種被納入可能性的范疇之下的觀念。因此,將這一觀念與目前狀態(tài)下的進行比較的動物,證明了它擁有實際運用現(xiàn)實的和可能
9、的這兩種范疇的能力。同樣地,它運用了目的和手段的范疇。如果其理解力沒有控制它,它應該決定便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就我而言,我早就拋棄了輕蔑地輕視動物意志的觀念,相反,我認為它配得上最高的尊重,在下一章中,我將試圖從一般目的的體系中推導出它來。5人之進程的自決性。至此,我們的討論已經表明,目的是意志試圖實現(xiàn)的未來事件的觀念。目的的這一概念——決不會詳盡闡明其本質——對于當前必須是足夠的,除非我們的研究過程使得我們能夠用一個完全適當?shù)膩砣〈?/p>
10、我們在下文將如此使用它,就像數(shù)學在處理未知量時使用X一樣?,F(xiàn)在轉向人類意志,在這一章中,讓我們將任務僅僅限定為目的律,或者無目的無意志原則的證明。該表述的相反形式是:自決,意志結構的內在進程,并不受因果律的約束;其有效的理由并不是原因,而是目的。并且,意志的實現(xiàn),它在感官世界中的出現(xiàn)并不受因果律的約束。前者是意志的內在層面,后者則是外在層面。I內在層面:1目的。內在層面開始一種觀念構成(表現(xiàn))的能力的行為。出現(xiàn)在精神中的是一幅圖景,一種
11、未來可能狀態(tài)的觀念(表現(xiàn)),它承諾給主體一種比當下他所感受到的更為巨大的滿足。觀念為什么出現(xiàn)的理由部分地在于主體自身,在于他的個體性,他的特征,他的原則,他的人生觀;部分地在于外在影響。在罪犯的精神中出現(xiàn)的是一種有害行為的思想——這預定了該人自身是帶有罪犯性質的;在好人的精神中,這一思想是不會出現(xiàn)的。同樣,在后者精神中出現(xiàn)的是善好行為的觀念;它不可能出現(xiàn)在前者那里。因此,對于一個行為的最初刺激的可能性是以給定的主體之個體性為條件的,在他
12、那里存在著刺激的終極理由。在另一方面,外在影響僅僅為行為提供了推動力,為其完成提供了機會。它們向我們指出這一點,即因果律能夠對意志的構成施加影響,但是,它們同時也指出了該影響的有限性。如同上文我們對動物之自決過程的討論中所展示的,這些外部影響對于意志并沒有直接的效力;它們只有通過被轉變?yōu)榫駝訖C才能獲得這種效力,并且只有它們如此被轉變才可以。它們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取決于它們在主體內部所發(fā)現(xiàn)的抵制的權衡。未來狀態(tài)的觀念是與其他的在性質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讀耶林法律的目的有感【與】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 找尋權利實現(xiàn)的路徑——耶林《為權利而斗爭》讀后.pdf
- 耶林權利哲學思想述論.pdf
- 漢語目的范疇及其表達手段.pdf
- 為權利而斗爭(演講稿)-耶林
- 法律不是反壟斷的根本手段
- 秘密偵查手段的法律規(guī)制.pdf
- 以控權為手段和目的的憲政之思考
- 人作為目的與手段關系的哲學辨析.pdf
- 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濟手段研究.pdf
- 精確管理﹠實現(xiàn)手段
- 法律文本中的銜接手段.pdf
- 出國實現(xiàn)理想的手段
- 論新聞采訪中目的和手段的沖突與平衡.pdf
- 基于手段—目的鏈的顧客價值要素及結構創(chuàng)新.pdf
- 求職合同欺詐的手段和原因及法律思考
- 論龐德的法律目的思想.pdf
- 讓法律走進我們的生活目的
- 青海地區(qū)嘎迪林耶楊門門宦的歷史與現(xiàn)狀調研
- 個案監(jiān)督是耶非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