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護理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護理,,,主要內容:,,一.形成及病因,二.分型和并發(fā)癥,分型,中央型:左側多于右側,起病急驟,下肢腫脹, 淺靜脈曲張,患肢皮溫高。,周圍型 :癥狀較中央型輕,大腿、小腿腫脹, 疼痛輕。,混合型:下肢腫脹嚴重,疼痛劇烈, 活動時加 重,皮溫高。,臨床分型,,并發(fā)癥,肺栓塞 肺動脈或其分支被栓子阻

2、塞所引起的一個病理過程,其診斷率低,誤診率和病死率高。肺栓塞典型癥狀為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咯血三大體征,為肺啰音、肺動脈瓣區(qū)第二音亢進、奔馬律,二.分型和并發(fā)癥,并發(fā)癥,出血出血是溶栓治療中最主要的并發(fā)癥,特別應警惕胃腸道、顱內出血。溶栓治療前應檢查血型、血紅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藥量的調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時間(PT)和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維持在正常值的2~2.5倍為宜。溶栓過程及溶栓后應密切觀察病人有無出血傾向,

3、如血管穿刺點、皮膚、牙齦等部位。,二.分型和并發(fā)癥,并發(fā)癥,血栓形成后綜合癥在血栓的機化過程中靜脈瓣膜遭受破壞,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導致繼發(fā)性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即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慢性水腫、疼痛,肌肉疲勞(靜脈性跛行),靜脈曲張,色素沉著,皮下組織纖維變化,重者形成局部潰瘍,,二.分型和并發(fā)癥,溶栓治療 病程不超過72小時的病人可給予溶栓治療,常用藥物為尿激酶,計量每次8萬U溶于5%葡萄糖溶

4、液250~50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用7~10天。 根據纖維蛋白和優(yōu)球蛋白的溶解時間測定調節(jié)用量或用藥。,三.治療與護理,治療,三.治療與護理,治療,抗凝療法 一般用低分子肝素鈣5000U每日2次臍周皮下注射。祛聚療法 包括右旋糖酐、阿司匹林、雙密達類、潘生丁和丹參以擴充血容量,稀釋血流,減低粘稠度,又能防止血小板凝聚,因而可作為輔助療法。,三.治療與護理,四、基本預防,全髖關

5、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應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術后抬高患肢時注意不要在腘窩或小腿下單獨墊枕,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麻醉作用消失即應鼓勵并督促患者做趾、踝、膝等關節(jié)早期主動、被動屈伸活動,抬高患肢;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10次/h,做健側肢體及上肢的屈伸、抬高、肌肉收縮等運動;,四、基本預防,機械方法: 穿有壓力階差的防血栓的長腿彈力襪,對足背、足跟有不同彈性,可產生由下到上的壓力,適度壓迫淺靜脈,增加靜脈回流量以及維持

6、最低限度靜脈壓,防止下肢血栓形成。 有條件時可于手術后當天使用下肢靜脈泵,它可通過充氣的長筒靴間歇性地充氣,使小腿由遠而近受壓,利用機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減少血流淤滯,降低DVT的發(fā)生。,五.出院指導,告知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與肢體制動、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要及早活動下肢,經常做四肢的主動運動和早期離床活動,另外要定期到門診復查,以了解疾病的恢復程度。,謝謝!Thank you!!201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