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兒腹瀉的護理,兒科 李艷紅,一 、概念,小兒腹瀉是由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一組消化道綜合征。是兒科最常見疾病之一,6個月—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高,一歲以內約占半數。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但夏秋季發(fā)病率最高。是導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二、 病因,(一)易感因素 1.消化系統(tǒng)特點 小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相對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
2、響時,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2.機體防御能力較差 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腸道SIgA及胃內酸度均較低,對感染的防御能力差。,3.人工喂養(yǎng)者由于不能從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母乳喂養(yǎng)兒。(二)感染因素1.腸道內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尤其以病毒、細菌為多見。病毒感染以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兒腹瀉最為常見,其次是??刹《竞涂滤_奇病毒等。細菌感染以致病性大腸埃希
3、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為主,其次是產毒性大腸埃希菌(產毒性大腸桿菌)和彎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蟲也可引起急慢性腸炎。,2.腸道外感染 由于發(fā)熱及病原體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亂,故當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膚感染或急性傳染病等,可伴有腹瀉。腸道外感染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亦可同時感染腸 道。(三)非感染因素 當喂養(yǎng)的時間、食物 的性質、量及氣候突然改變等因素均可引起腹瀉。,三 、發(fā)病機制,(一)感染性腹瀉
4、 大多數病原微生物通過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過污染的手傳播而進入消化道。當機體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襲并產生毒力時可引起腹瀉。如輪狀病毒侵入腸道后,使小腸絨毛細胞受損,小腸粘膜回收水、電解質能力下降引起腹瀉;同時,繼發(fā)的雙糖酶分泌不足,使腸腔內的糖類消化不完全并被腸道內細菌分解,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進一步造成水和電解質的喪失,加重腹瀉。細菌感染所致腹瀉包括腸毒性腸炎、侵襲性腸炎。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不產生腸毒素及侵襲力,發(fā)病
5、機制尚不清楚。,(二)非感染性腹瀉 主要是由飲食不當引起,以人工喂養(yǎng)的患兒為主。當攝入食物的量、質突然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積于小腸上部,使局部酸度減低,腸道下部細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內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引起腹瀉及水電解質紊亂。,四、臨床表現,病程在2周以內為急性腹瀉,病程2周至2個月為遷延性腹瀉,病程超過2個月為慢性腹瀉。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瀉常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但各有
6、其特點 。,(一)腹瀉相似的臨床表現 1.輕型腹瀉 多為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腹瀉,偶有惡心或嘔吐。一般無全身癥狀。一天大便可達十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黃色或黃綠色,糞質不多,水分略多時大便呈 “ 蛋花湯 ” 樣。大便鏡檢可見大量脂肪球和少量白細胞。,2.重型腹瀉 多為腸道內感染所致。起病較急,除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較重胃腸道癥狀外,還有脫水、電解質紊亂及發(fā)熱等明顯的全身癥狀。 (1)胃腸道癥
7、狀 食欲低下,常伴有嘔吐,嚴重者可吐咖啡樣液體。腹瀉頻繁,每天十次至數十次。大便呈黃綠色水樣、量多,可有少量粘液。大便鏡檢可見脂肪球及少量白細胞。,(2)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癥狀 1)脫水:由于嘔吐、腹瀉丟失體液和攝入量的不足,導致不同程度脫水。由于腹瀉時水和電解質兩者喪失的比例不同,從而引起體液滲透壓的變化,即造成等滲、低滲或高滲性脫水。臨床上以等滲性脫水最常見。(見表1),,表1.脫水程度,2)代謝性酸
8、中毒。由于腹瀉丟失大量堿性物質,攝入熱量不足引起酮血癥;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血流緩慢,使組織灌注不良、缺氧和乳酸堆積;腎血流不足,尿少,酸性產物潴留等,因此,腹瀉時,絕大多數患兒都存在代謝性酸中毒,脫水越重,酸中毒越重。,3)低血鉀:由于腹瀉、嘔吐丟失大量鉀及鉀攝入不足,中、重度脫水患兒都有不同程度缺鉀。但在糾正脫水酸中毒前,由于血液濃縮、酸中毒時細胞內鉀向細胞外轉移及尿少致排鉀量減少等原因,雖體內鉀總量減少,但血鉀多數正常。當輸入不含
9、鉀的溶液時,隨著血液被稀釋、酸中毒被糾正和輸入的葡萄糖合成糖原使鉀從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利尿后排鉀增加以及大便繼續(xù)失鉀,血鉀迅速下降。一般當血鉀低于3.5mmol/L時,即出現不同程度的缺鉀癥狀。,4)低鈣、低鎂、低磷血癥: 腹瀉較久、營養(yǎng)不良或有活動性佝僂病的患兒,當脫水和酸中毒被糾正時,大多有鈣、磷缺乏,少數可有鎂缺乏。低血鈣(低血鎂)時表現為手足搐搐、驚厥;重癥低血磷時出現嗜睡、精神錯亂或昏迷,肌肉、心肌收縮無力等,應注意糾正。大
10、多數小兒腹瀉缺磷一般不嚴重,故不需要另外補充磷鹽即可恢復。,(二)幾種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 1.輪狀病毒腸炎 好發(fā)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為主,故又稱秋季腹瀉。年齡以6~24個月的嬰幼兒為主,起病急,常伴有發(fā)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一般無明顯中毒癥狀。 大便呈黃色或淡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無腥臭味。 2.大腸埃希菌腸炎(大腸桿菌腸炎) 多發(fā)生在5~8月氣溫較高季節(jié)。起病較慢,大便呈蛋花湯樣、腥臭,有較
11、多粘液。,3.抗生素誘發(fā)性腸炎 多為持續(xù)用藥后腸道菌群失調而繼發(fā)腸道內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某些梭狀芽胞桿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腸炎。起病急,多見于體弱、長期應用腎上腺素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嚴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癥狀和水、電解質紊亂。大便為暗綠色水樣,粘液多。,(三)遷延性腹瀉和慢性腹瀉 病程2周至2個月為遷延性腹瀉,
12、病程超過2個月為慢性腹瀉。以人工喂養(yǎng)兒多見,多與營養(yǎng)不良和急性期未徹底治療有關。 (四)“生理性腹瀉” 多見于<6個月的嬰兒,常虛胖。生后不久即腹瀉,但除大便次數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不影響生長發(fā)育。添加輔食后,大便即逐漸轉為正常。,五.輔助檢查,1.血常規(guī)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提示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或過敏性病變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2.大便檢查 大便常規(guī)無或偶見白細胞者多為侵襲性細菌以外
13、的病因引起,大便內有較多的白細胞常由于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引起。大便培養(yǎng)可檢出致病菌。大便涂片發(fā)現念珠菌孢子有助于真菌性腸炎診斷。,3.血液生化檢查 血鈉測定提示脫水性質。血鉀濃度反映體內缺鉀的程度。根據血氣分析進一步了解體內酸堿平衡程度和性質。 重癥患兒應同時測尿素氮,必要時查血鈣和血鎂。,六. 治療原則,(一)調整飲食 強調繼續(xù)進食,根據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行合理調整,以滿足生理需要,
14、補充疾病消耗,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二)控制感染 病毒性腸炎以飲食療法和支持療法為主,不需應用抗菌藥。其他腸炎應對因選藥。如大腸埃希菌可選用慶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黃連素;抗生素誘發(fā)性腸炎應停用原來的抗生素,可選用萬古霉素等。,(三)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失衡 ORS可用于預防脫水及糾正輕、中度脫水;中、重度脫水伴周圍循環(huán)衰竭者靜脈補液。重度酸中毒或經補液后仍有酸中毒癥狀者,補充堿性濃液碳酸
15、氫鈉或乳酸鈉。糾正低鉀、低鈣和低鎂血癥。,,(四)其他治療 1.腸粘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2.微生態(tài)療法:給予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3.補充維生素A。4.抗分泌藥物:用于分泌性腹瀉。5.中醫(yī)治療:采用辨證方藥、針灸、穴位注射及推拿等方法。(臨床應用:經皮穴位療法),(五)腹瀉病的家庭治療 無脫水征和輕度脫水的腹瀉病人可在家庭治療,醫(yī)生應向家長宣傳家庭治療四原則: 1.給患兒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
16、水。 2.鋅的補充。 3.持續(xù)喂養(yǎng)患兒。,4.及時將病情未好轉或出現下列任何一種癥狀的患兒送至醫(yī)療機構治療診治:(1)腹瀉劇烈,大便次數多、或腹瀉量大。(2)不能正常飲食。(3)頻繁嘔吐、無法口服給藥者。(4)發(fā)熱(<3月嬰兒體溫>38oC,3-36月幼兒體溫>39oC),(5)明顯口渴,發(fā)現脫水體征,如眼窩凹陷、淚少、粘膜干燥或尿量減少等,神志改變,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6)糞便帶血。(7)年齡<6月、早產兒,有慢性
17、病史或合并癥。,(一)護理評估: 1.病史評估 喂養(yǎng)史,有無飲食不當及腸道內、外感染表現,詢問患兒腹瀉開始時間,大便次數、顏色、性狀、量,有無發(fā)熱、嘔吐、腹脹、腹痛、里急后重等不適。 2.身心狀況評估 患兒生命體征如神志、體溫、脈搏、呼吸,以及攝入量和脫水程度,檢查肛周皮膚有無發(fā)紅、破損。 3.輔助檢查了解大便常規(guī)、大便致病菌培養(yǎng)等化驗結果。,七.護理,(二)護理診斷1.體液不足(fluid volu
18、me deficit)與腹瀉、嘔吐丟失過多和攝入量不足有關。 2.體溫過高 與腸道感染有關。 3.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risk for impaired skin integritg)與大便次數增多刺激臀部皮膚有關。 4. 知識的缺乏 患兒家長缺乏合理喂養(yǎng)知識、衛(wèi)生知識以及腹瀉患兒護理知識。,(三)護理措施 1.調整飲食 腹瀉患兒存在著消化功能紊亂,根據患兒病情,合理安排飲食,達到減輕胃腸道負擔,恢復消化
19、功能目的。一般在補充累積損失階段可暫禁食4~6小時(母乳喂養(yǎng)者除外),腹瀉次數減少后,給予流質或半流質如粥、面條,少量多餐,隨著病情穩(wěn)定和好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雙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暫停乳類。,2.控制感染 嚴格消毒隔離措施,將患兒分室居住,做好患兒排泄物、用物及標本的處置。護理患兒前后要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指導家屬及探視人員執(zhí)行隔離制度特別是洗手措施。腹瀉患兒有時由于使用較長時間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長而發(fā)生鵝口
20、瘡,因此要多喂開水清潔口腔,有嘔吐時,可用棉花醮溫開水輕擦口腔,已發(fā)生鵝口瘡可在患處涂以1%龍膽紫藥水 。,,3.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1)口服補液:用于輕、中度脫水及無嘔吐或嘔吐不劇烈且能口服的患兒,鼓勵患兒少量多次口服ORS補液鹽。有明顯腹脹、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嚴重并發(fā)癥者及新生兒不宜口服補液。,,表2.新ORS配方和組成,(2)靜脈補液:①建立靜脈通路,保證液體按計劃輸入,特別是重度脫水者,必須盡快(30分鐘)補充
21、血容量。②按照先鹽后糖、先濃后淡、先快后慢、見尿補鉀原則,補鉀濃度應小于0.3%,每日補鉀總量靜脈點滴時間不應短于6~8小時,嚴禁直接靜脈推注。③每小時巡回記錄輸液量,必須根據病情調整輸液速度,了解補液后第1次排尿時間,以估計療效 。,④.第一天補液總量包括累積損失量、繼續(xù)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前8—12h內補充累積損失總量的2/3 ,速度為8—10ml/Kg.h。12—16h補充生理需要量和繼續(xù)損失量,速度為5ml/kg.h。(確定
22、補液的總量和選擇液體的種類見表3、表4。)⑤.第二天及以后的補液需根據病情輕重估計情況來決定,一般只需補充繼續(xù)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繼續(xù)補鉀,供給熱量。于12—24h小時內均勻輸入。能夠口服者盡量口服。,表3.補液量,加入溶液(ml) 混合溶液 張力
23、 5%或10%葡萄糖 10%氯化鈉 5%碳酸氫鈉 (11.2%乳酸鈉)
24、 2:1含鈉液 1 加至500 30 47(30)1:1含鈉液 1/2 加至500 20 ______1:2含鈉液 1/3 加至500
25、 15 ______1:4含鈉液 1/5 加至500 10 ______2:3:1含鈉液 1/2 加至500 15 24(15)4:3:2含
26、鈉液 2/3 加至500 20 33(20),,,,,,表4.幾種常用混合溶液的簡便配制,低滲性脫水:2/3張含鈉液;等滲性脫水:1/2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1/3-1/5張含鈉液。,(3)正確記錄24h出入水量 入量包括:口服液體和胃腸道外補液量。出量包括尿、大便和不顯性失水。呼吸增快時,不顯性失水增加4—5倍;體
27、溫毎升高10C,不顯性失水每小時增加0.5ml/kg;環(huán)境濕度大小可分別減少或增加不顯性失水;體力活動增多時,不顯性失水增加30%。補液過程中,計算并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是液體療法護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嬰幼兒大小便不易收集,可用“稱尿布法”計算液體排出量。,3.嚴密觀察病情 (1)監(jiān)測體溫變化:患兒體溫過高時,應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室內溫度一般以200C左右為宜。體溫。>38.50C給予患兒多喝水,擦干汗液,減少衣服,頭枕冰袋
28、,溫水擦浴等物理措施,或者遵醫(yī)囑予以藥物降溫。并做好患兒口腔及皮膚護理。 (2)監(jiān)測代謝性酸中毒表現:當患兒出現呼吸深快、精神萎靡??诖綑鸭t,血PH及CO2CP下降時、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及使用堿性藥物糾正。,(3)觀察低血鉀表現:常發(fā)生于輸液后脫水糾正時,當發(fā)現患兒全身乏力、不哭或哭聲低下、吃奶無力、肌張力低下、反應遲鈍、惡心嘔吐、腹脹及聽診發(fā)現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心音低鈍,心電圖顯示T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顯、S-T段下移和(或
29、心律失常,提示有低血鉀存在,應及時補充鉀鹽。,(4)判斷脫水程度:通過觀察患兒的神志、精神、皮膚彈性、前囪眼眶有無凹陷、機體溫度及尿量等臨床表現,估計患兒脫水的程度,同時要動態(tài)觀察經過補充液體后脫水癥狀是否得到改善。 (5)注意大便的變化:觀察記錄大便次數、顏色、性狀、量,做好動態(tài)比較,為輸液方案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4.維持皮膚的完整性 嬰幼兒選用柔軟布類,勤更換;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局部皮膚
30、發(fā)紅處涂以5%鞣酸軟膏或40%氧化鋅油并按摩片刻,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皮膚潰瘍局部可增加暴露或用燈泡照射,以促進愈合;避免使用不透氣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因為女嬰尿道口接近肛門,應注意會陰部的清潔,預防上行性尿路感染。注意約束多動的患兒。,5.健康教育(1)護理指導:向家長解釋腹瀉的病因、潛在并發(fā)癥以及相關的治療措施;指導家長正確洗手并做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處理、出入量的監(jiān)測以及脫水表現的觀察;說明調整飲食的重要性;指導家長配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