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術前外周血淋巴-單核細胞比例與預后不相關
目的: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常見的食管癌組織類型,每年約造成15萬例死亡,在腫瘤相關死亡中列第4位。目前用于預測食管鱗癌預后的臨床指標尚不精確。本研究旨在討論術前外周血淋巴—單核細胞比例(lymphocyte-monocyte ratio, LMR)、中性-淋巴細胞比例(neutro
2、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細胞比例(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與食管鱗狀細胞癌預后的相關性。
材料與方法:本研究納入178例接受食管鱗癌根治術的患者,按患者術前1周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計算NLR、PLR及 LMR,采用中位數將其分別分成兩組,并用Kaplan–Meier曲線及l(fā)og-rank檢驗分別分析高NLR、PLR、LMR組與低NLR、PLR、LMR組
3、之間總生存時間(overall survival, OS)及無病生存時間(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的差異。使用Cox回歸模型進行預后相關因素與OS、DFS的關聯分析。
結果:本研究納入178例食管鱗癌患者,其中女性39例,男性139例,中位年齡是56歲,中位隨訪時間是39月。Kaplan–Meier曲線分析顯示低 LMR組總生存時間(P=0.187)和無病生存時間(P=0.400)較高 LMR組短
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顯示食管鱗癌患者LMR與總生存時間(HR=0.733,95% CI:0.397–1.353, P=0.321)及無病生存時間(HR=0.850,95% CI:0.491–1.473,P=0.562)均無顯著相關。結論:本研究首次證明LMR不能作為可手術的食管鱗癌患者獨立的預后標志。此外,本研究為進一步探索炎癥細胞與免疫細胞在食管鱗癌微環(huán)境中的作用提供支持。
第二部分腫瘤基質浸潤淋巴細胞與I-III
5、期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預后相關
目的:食管癌是我國發(fā)病率第4的惡性腫瘤,鱗狀細胞癌占食管癌的90%以上,但目前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5%。目前用于預測食管鱗癌預后的臨床指標尚不精確。本研究旨在討論腫瘤組織浸潤淋巴細胞與食管鱗狀細胞癌預后的相關性。
材料與方法:本研究納入127例接受食管鱗癌根治術的患者,由兩位食管癌方向的病理醫(yī)
6、生分別獨立對HE切片中腫瘤上皮浸潤淋巴細胞(intraepitheli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TILs)及腫瘤基質浸潤淋巴細胞上皮浸潤淋巴細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sTILs)比例評分,并采用Kaplan–Meier曲線及l(fā)og-rank檢驗分別分析iTILs與sTILs與總生存時間(overall survival, OS)及無
7、病生存時間(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的關系。使用Cox回歸模型進行預后相關因素與OS、DFS的關聯分析。
結果:參與評分的121例食管鱗癌患者包括25例女性和96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齡是58歲,中位隨訪時間是34月。92.6%的腫瘤組織中發(fā)現了不少于10%的基質浸潤淋巴細胞(范圍,10%到90%),84.3%的腫瘤組織中發(fā)現了不少于10%的上皮浸潤淋巴細胞(范圍,10%到40%)。Kaplan–Me
8、ier曲線分析顯示基質浸潤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總生存時間(P<0.001)及無病生存時間(P=0.025)顯著增加。多因素分析顯示多因素分析顯示基質浸潤淋巴細胞與OS(P<0.001, HR=0.968,95% CI0.955-0.981)及DFS(P=0.005, HR=0.982,95% CI0.970–0.995)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腫瘤組織HE切片上基質浸潤淋巴細胞評分是食管鱗癌根治術后患者獨立的預后因素。<
9、br> 第三部分 p14ARF/MDM2/p53信號通路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食管鱗狀細胞癌預后的關聯研究
目的: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常見的食管癌組織類型,每年約造成15萬例死亡,在腫瘤相關死亡中列第4位。目前用于預測食管鱗癌預后的臨床指標尚不精確。本研究旨在討論食管鱗癌組織p14ARF/MDM2/p53信號通路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預后的關系。
10、材料與方法:本研究納入124例接受食管鱗癌根治術的患者,從患者術后腫瘤組織的石蠟切片中提取DNA,并采用質譜法檢測p14ARF/MDM2/p53信號通路上6個位點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采用Kaplan–Meier曲線及l(fā)og-rank檢驗分別分析SNP位點基因型與總生存時間(overall survival, OS)及無病生存時間(disease-free survi
11、val, DFS)的差異。使用Cox回歸模型進行預后相關因素與OS、DFS的關聯分析。
結果:本研究納入124例食管鱗癌患者,其中女性28例,男性96例,中位年齡是58歲,中位隨訪時間是37月。Kaplan–Meier曲線分析顯示p14ARF rs3814960位點TC/CC基因型患者較TT基因型患者總生存時間(P=0.001)和無病生存時間(P=0.001)顯著減少。MDM2 rs34886328位點A/-+AA基因型患者較
12、?/?基因型患者總生存時間(P=0.0004)和無病生存時間(P=0.0001)顯著增加。Cox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14ARF rs3814960位點TC/CC基因型患者總生存時間(HR=2.765,95% CI:1.330-5.750,P=0.006,Pc=0.030)和無病生存時間(HR=2.449,95% CI:1.301–4.608,P=0.005,Pc=0.025)較TT基因型患者顯著減少。MDM2 rs3488632
13、8位點A/-+AA基因型患者總生存時間(HR=0.272,95% CI:0.131-0.564,P=4.7×10-4,Pc=0.003)和無病生存時間(HR=0.217,95% CI:0.109-0.429,P=1.1×10-5,Pc=6.6×10-5)較?/?基因型患者顯著增加
結論:本研究首次證明可手術的食管鱗癌患者腫瘤組織中p14ARF rs3814960和MDM2rs34886328位點多態(tài)性與預后相關,在以后的研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管鱗狀上皮細胞癌的預后研究.pdf
- 食管鱗狀細胞癌侵襲和轉移的相關分子生物學研究.pdf
- 舌鱗狀細胞癌預后多因素分析
- eIF4E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中表達的生物學意義及其與預后關系的研究.pdf
- PPARγ在人食管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pdf
- 食管鱗狀細胞癌的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pdf
- 外科治療0-Ⅱ期食管鱗狀細胞癌預后影響因素分析.pdf
- 食管鱗狀細胞癌預后的多因素分析及Caveolin-1蛋白表達與預后的研究.pdf
- Id-1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中表達的生物學意義及其體外實驗研究.pdf
- 宮頸鱗狀細胞癌發(fā)病和生存因素分析及其與食管鱗狀細胞癌遺傳易感性對比研究.pdf
- Notch-1信號的激活對食管鱗狀細胞癌上皮-間質轉化和生物學的影響.pdf
- MAPK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研究.pdf
- FADS2基因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功能的初步探究.pdf
- 食管鱗狀細胞癌癌前病變分子遺傳學異常改變的研究.pdf
- 基于分子信息和數據挖掘技術的ⅡA期食管鱗狀細胞癌預后研究.pdf
- 食管鱗狀細胞癌TP53突變研究.pdf
- IDO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pdf
- WRAP53與食管鱗狀細胞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關系的研究.pdf
- 食管鱗狀細胞癌放療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 食管癌相關基因4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中的功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