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0/8/9d7bf531-754a-420a-ae28-36d891829ee0/9d7bf531-754a-420a-ae28-36d891829ee0pic.jpg)
![不良狀態(tài)的空腸彎曲菌經消化道感染豚鼠致周圍神經病變.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0/8/9d7bf531-754a-420a-ae28-36d891829ee0/9d7bf531-754a-420a-ae28-36d891829ee0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觀察不良生長狀態(tài)下的空腸彎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能否經消化道感染Hartley豚鼠并致周圍神經病變。
2.比較兩種不同培養(yǎng)狀態(tài)的空腸彎曲菌感染Hartley豚鼠所致周圍神經損傷的差異。
3.通過更為自然的感染途徑,完善空腸彎曲菌致Hartley豚鼠周圍神經病的動物模型。
方法:
1.菌株來源:來源于空腸彎曲菌菌株庫中的空腸彎曲菌Lu
2、lei株。
2.細菌復蘇、培養(yǎng)、鑒定以及制備菌懸液:將保存于-80℃的空腸彎曲菌Lulei株在室溫(25℃)下復蘇,于42℃微需氧(5%O2,10%CO2,85%N2)氣體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傳至第三代后進行細菌形態(tài)、生化及分子學鑒定,將其中一半培養(yǎng)基轉置于42℃自然氧(21%O2,1%CO2,78% N2)氣體培養(yǎng)箱中,其余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持不變。將兩培養(yǎng)箱中的細菌分別制成兩種菌懸液,濁度均為3×108CFU/ml,準備為Hart
3、ley豚鼠灌胃。
3.實驗動物分組:32只4周齡SPF級Hartley豚鼠,隨機分組為2組實驗組和1組空白對照組,實驗組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環(huán)境的不同分為微需氧組(M組)和自然氧組(N組),每組12只,共24只;空白對照組(B組)為8只。
4.灌胃方案:實驗組M組每只Hartley豚鼠予以灌胃微需氧條件下培養(yǎng)的空腸彎曲菌菌懸液2ml(濁度為3×108CFU/ml),實驗組N組Hartley豚鼠每只予以灌胃自然氧條件下培養(yǎng)的空
4、腸彎曲菌菌懸液2ml(濁度為3×108CFU/ml),實驗組每隔2天進行一次灌胃,總共7次。對照組B組不給于任何處理。每次灌胃前全部 Hartley豚鼠需禁食12小時、禁水3小時,灌胃后給予飼料及水。
5.動物觀察:自動物入籠后每日對 Hartley豚鼠進行觀察,包括豚鼠進食、運動、精神、毛發(fā),是否腹瀉、力弱等,定期測量體重。使用重復測量法分析各組豚鼠的體重變化有無統(tǒng)計學差異。第一次灌胃后參照Hartley豚鼠EAN模型的癱瘓
5、評分標準,每天觀察Hartley豚鼠的臨床癥狀。
6.動物解剖及坐骨神經染色:末次灌胃后,每隔5天解剖8只豚鼠,每次實驗組隨機各選取3只,對照組隨機選取2只,解剖共分四次完成。對Hartley豚鼠進行灌注、解剖后取材兩側坐骨神經,坐骨神經進行再處理后行鋨酸、HE染色。
7.神病理觀察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光學顯微鏡下觀察HE染色病理結果。經餓酸染色后于體視顯微鏡下對每只Hartley豚鼠隨機分離100根坐骨神經的神經單根纖維,
6、于生物顯微鏡下觀察、病理評估并記錄病變單根纖維數(shù),計算每只及每組 Hartley豚鼠坐骨神經神經單根纖維的病變率(病變率=病變根數(shù)/100×100%)。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每組神經單根纖維病變率結果進行χ2檢驗,比較各組神經單根纖維病變率之間有無統(tǒng)計學差異。
結果:
1.實驗動物觀察:
1.1.臨床癥狀:參照豚鼠EAN模型的癱瘓評分標準: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豚鼠評分均為0級。對照組有6只豚鼠發(fā)生明
7、顯毛發(fā)脫失。其余豚鼠未觀察到脫毛、腹瀉、精神萎靡、癱瘓等明顯臨床癥狀。
1.2.體重變化:實驗組和對照組豚鼠均出現(xiàn)體重上下浮動現(xiàn)象。用重復測量法對各組豚鼠體重進行比較,采用雙側性檢驗,可得各組之間體重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坐骨神經染色觀察:
2.1.餓酸染色
對照組豚鼠神經可觀察到神經單根纖維形態(tài)均勻,髓鞘表面光滑,郎飛氏結結構正常,偶見髓鞘皺縮;
實驗組每只豚鼠神經中均可見神經損
8、傷,可觀察到神經單根纖維粗細不等,郎飛氏結結構不同程度缺損,結旁區(qū)髓鞘脫失、皺縮呈鋸齒狀,髓鞘內有片狀或卵圓狀沉積物,偶見華勒樣變性。
2.2.HE染色
實驗組豚鼠神經可觀察到神經單根纖維髓鞘脫失,軸索不連續(xù)、斷裂。
對照組豚鼠神經可觀察到神經單根纖維粗細均勻,髓鞘光滑,軸索完整。
3.神經病變率統(tǒng)計結果:
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三組神經單根纖維病變率結果
9、進行χ2檢驗,雙側性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得出:P<0.05(χ2=217.697,P=0.000),拒絕H0,接受H1,認為三組間病變率不全相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為進行兩組間的病變率差異比較,采用χ2分割法,檢驗水準取α=0.05,校正后α′=0.0125。各實驗組與同一對照組的比較可見:M組與B組比較,得出 P<0.0125(χ2=219.273,P=0.000),拒絕 H0,接受 H1,認為 M組與B組病變率
10、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N組與B組比較,得出P<0.0125(χ2=168.772,P=0.000),拒絕H0,接受H1,認為N組與B組病變率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個實驗組之間的病變率比較可見:M組與 N組比較,得出P<0.0125(χ2=6.579,P=0.010),拒絕H0,接受H1,認為M組與N組病變率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傻贸鋈M坐骨神經病變率從高到低為:M組>N組>B組,且三組之間病變率比較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1、r> 結論:
1.非最佳培養(yǎng)條件(42℃,21%O2,1%CO2,78% N2)下空腸彎曲菌菌株庫中的Lulei株仍能誘發(fā)Hartley豚鼠發(fā)生周圍神經病變。
2.微需氧條件(42℃,5%O2,10%CO2,85%N2)下和好氧條件(42℃,21%O2,1%CO2,78% N2)下培養(yǎng)的空腸彎曲菌Lulei株均可導致豚鼠周圍神經發(fā)生病變,即實驗組所有豚鼠均發(fā)生了周圍神經病變,但每只豚鼠神經病變率不一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空腸彎曲菌灌胃經小鼠消化道排出后毒力及致周圍神經病變能力變化的研究.pdf
- 不同來源c.jejuni經消化道感染致豚鼠周圍神經病變率差異的研究
- 空腸彎曲菌致不同周齡Hartley豚鼠周圍神經病的研究.pdf
- 空腸彎曲菌致豚鼠不同時間段周圍神經病理損傷的研究.pdf
- 古蘭-巴雷綜合征源空腸彎曲菌致周圍神經病Hartley豚鼠模型建立.pdf
- 空腸彎曲菌介導的體液免疫反應與周圍神經病.pdf
- 空腸彎曲菌聯(lián)合百日咳毒素致Hartley豚鼠周圍神經損傷的研究.pdf
- 周圍神經病變
- 周圍神經病變總論醫(yī)學
- 疼痛性周圍神經病變
- 空腸彎曲菌連續(xù)灌胃經小鼠消化道定植后分離及分離株毒力變化的研究.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c.jejuni經km雄鼠消化道連續(xù)傳代后形態(tài)、毒力因子致周圍神經病能力的變化研究
- 感染性周圍神經病
- 經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規(guī)律探討.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檢查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與非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胃電圖對照研究.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
- 硼替佐米與周圍神經病變
- 教學查房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